04.15 中国外战史上的一次空前大捷:击败美英法三国联军

1858年10月,天气已渐冷,而咸丰皇帝这几天的心情,也与天气一样,并不算好: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竟然把三个多月前与英法美俄签订的《天津条约》,又拿出来研究一番,也就突然发现了很多问题。其实,这个条约他早就看过,1858年6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兵临天津城下,被吓破胆的咸丰派人向英法求和,并最终与英法签订了这城下之盟。而美俄两国因调停“有功”,也获得了签约资格。

当初为了跪求英法撤兵,咸丰也顾不上讨价还价,对英法的要求照单全收。如今,英法早已撤兵,咸丰这才有心情,仔细研究一下《天津条约》,也就越来越觉得这个条约无法接受。匪夷所思的是,咸丰对出卖主权、赔偿巨款倒没什么太大异议,他反而对条约中看似最不起眼的两条充满了意见:一是允许外国公使驻京,二是双方要在北京换约。

中国外战史上的一次空前大捷:击败美英法三国联军

需要说明的是咸丰没有近代外交意识,他只能以天朝上国的眼光来审视这个条约,所以,他得出的答案就与现代人格格不入。比如,他认为如果允许外国公使驻京,会让人耻笑大皇帝被夷人监守,皇帝的面子何存?至于前面所说的换约,是因为条约系两国代表签订,还需要两国政府或议会追认有效,因此,需要交换经追认的文本。《天津条约》规定的换约地是北京,这又让咸丰忍无可忍:在天子脚下换约,这是打朕的脸吗?

所以,为了自己的颜面,咸丰就派人与英法公使协商,要求修改上述两条。而英法两国公使很不理解咸丰为何纠缠于这最可无可有的两条,他们也就把这看成是清廷不准备履行《天津条约》的信号,因此,断然拒绝了改约的要求。这就为战火重燃,埋下了伏笔。

中国外战史上的一次空前大捷:击败美英法三国联军

1859年6月,双方约定的换约日子已近,因为咸丰此前释放的改约信号,英法美三国对换约异常重视,为了防止清廷变卦,也为了恫吓清廷,三国公使都带了军舰前来助威。其中英国出动了11艘军舰,美国出动了3艘军舰,由于法军正在安南用兵,只派了两艘军舰,但这16艘军舰,已经是一支非常可观的军事力量了。

6月17日,联合舰队来到大沽口外,要求清廷开放白河,以便公使们乘军舰沿白河前往天津。而清廷拒绝了这个无理要求,同时,清廷要求美英法三国公使不准带兵,在大沽口以北的北塘登陆,由清廷护送他们到北京换约。

中国外战史上的一次空前大捷:击败美英法三国联军

其实,公使乘军舰进入中国内河,完全违反国际法,是在践踏中国主权,清廷不允是合理合法的。前文也已说过,英法认为清廷可能毁约,便派军舰前来助阵,因此,他们的军舰必须开进白河,才能达到恫吓的效果。当然,美英法三国不知道的是,咸丰为这次换约也是做足了准备:安排僧格林沁将大沽炮台修复一新,又在白河口安装了大量的障碍物,封锁了河道,准备伺机与英法决战。而且僧王的军队全部乔装成百姓,这使得联合舰队误以为大沽炮台没有设防。

6月25日,美英法三国联军决定硬闯白河,因为美国表面是中立国,因此由英法舰队在前面开道,美国军舰在后面尾随。三国的联合行动是从10点开始的,直到下午3点,他们才基本完成清障任务。只是,此时开始退潮,英法的军舰一时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中国外战史上的一次空前大捷:击败美英法三国联军

也就在这个时候,大沽炮台开炮了。清军大炮的劣势是射程太短,但英法误以为大沽炮台不设防,便轻易钻进了炮台射程范围之内,而且英法又受阻于退潮,所以,战斗打响后,英法完全处于劣势,被清军的炮火压制住,共有四艘军舰被击沉,总司令何伯上将也身负重伤,联军已处于全军覆没的危险,不得不升起白起,向清军投降。

关键时刻,尾随在后面的美国,撕下了中立国的面具,对英法联军实施援助。而美军的参战,也让英法联军看到了希望,于是他们又降下白旗,派陆战队登陆,妄想扭转战局。结果,陆战队员深陷泥泞的海滩,反而成了活靶子,最终英法美三国联军狼狈地逃出大沽口。此役,清军共有32人伤亡,而联军则有四艘军舰被击沉、六艘军舰丧失战斗能力,死伤多达四百多人。所以,无论从过程还是结果看,这都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外战争中取得第一次像样胜利。

只是,这个结果彻底激怒了英法,为了复仇,在一年后,即1860年,两国集结了庞大兵力,再次入侵中国。此次英法联军接受教训,认真备战、不敢轻敌,清军也就不堪一击了:英法很轻易地就夺取了大沽炮台和天津城,又在八里桥轻易地击溃了僧格林沁的骑兵。此后,咸丰出逃承德,英法则趁势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原本只是想保住面子,却没想到因此遭受了更大的耻辱。而颜面尽失的咸丰,最终客死在承德,再也没有回到北京。(文/澹台卓尔,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