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么?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及?

慈小姐


震惊!“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竟无人敢提,原因是...

书归正传,这句话全话是“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其实不是无人敢提,毕竟曹操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也没有了什么忌讳。只是这后半句实在不是什么好话,用来形容别人有一股浓浓的讽刺意味。



两句话,两个典故,还都是曹操做主角,也是不多见。

1.说曹操,曹操到

话说汉献帝被郭汜和李傕追着跑的时候,本想着召唤曹操过来护驾,结果传令兵还没出发,曹操就率兵赶到。汉献帝又激动又感动,大汉还是有忠臣的嘛,所以说出“说曹操,曹操到”的话。只是没想到,脱了虎口,又入狼窝...



2.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公元194年,曹操和吕布大战,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吕布勇猛,时间一长,曹操就顶不住了,本想拍拍屁股走人,但吕布不肯呢,骑着赤兔玩命的追啊。曹操也是不怂,换了小兵的衣服。吕布找不到曹操,心里急啊,随手捉了个小兵,问曹操在哪儿,真所谓无巧不成书,这个小兵真是曹操,曹操那个抖啊,随手一指,就那个。吕布也是急了,一拍马屁股就去追。要不历史就可能改写了。


历史伶俜者


“说曹操,曹操到”后半句的意思是刚说某个人,某个人就出现大家的面前或你的面前。有一回,我在菜市场收管理费遇见了青年时代的两位同窗好友,于是便在一起聊了一下。当聊到市场某正式职工吃早点不给钱的时候某人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说领导喊我去开会。我当时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不知说什么好,连哦三声“哦!哦!哦!我马上就去。“来到市场办公室,看某神色没什么异常,我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心想下次说话一定要注意。还有一次,市场召开各科室负责人会议。市场领导人在会议室里说就差收费一人没来不等了……话未说完,我立马走进会议室嘴说“到!正好也!“市场领导笑了笑说:“刚说曹操,曹操到,下次要注意!“是!下不为例!一定改正。“好了,讲完了,不知大家合口味呼。


用户1949祖国好


“说曹操,曹操到”是我们很熟悉的一句俗语,通常我们刚说到某个人、某个人就出现时,我们就会很自然地说一句“说曹操,曹操到”。但是原来它还有下半句,这下半句还涉及到一个颇有点好笑的历史故事。

1.先看“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说是在汉献帝时期,政局动乱,偏偏汉献帝没什么兵权和实力,后来还不得不四处逃亡。在逃亡的路上,有手下献计说去曹操那里寻求庇护。汉献帝觉得可行,就准备派人去通知曹操。可是人还没去通知,汉献帝这边却已兵临城下,情况危急。恰好曹操的先锋部队赶到了,救驾成功。

从这个典故来看,“说曹操,曹操到”是一句类似于称赞别人“雪中送炭”的话,寓意比较好,所以大家都爱说,大家也爱听。

2.下半句的来由

下半句据说是“当面错过,岂不好笑”。所以连起来是“说曹操,曹操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你看,后半句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违和感?是不是引起不适感?

据说这句话是明末清初时期,毛宗岗给《三国演义》做批注时写下的,后半句话是讽刺吕布曾经有机会杀了曹操,结果没有认出曹操来而错过了良机。

话说是在一次战役中,曹操呈现颓势,败退,吕布骑马追赶。路上,吕布一把抓住一个逃跑的士兵问曹操在哪里,那个士兵就指了前面一个骑马的人说是曹操,吕布于是快马追赶。结果,被问的那个士兵是曹操假扮的!就这样被曹操逃走成功。

是不是觉得吕布太不应该了?就这样让敌人从眼前溜走。估计毛宗岗看《三国演义》时也是感到造化弄人,用一句“当面错过,岂不好笑”评价了吕布。

“当面错过,岂不好笑”这句是反问的句式,带了一些讽刺和嘲笑的意味,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缺乏使用场景,说了也容易得罪人,故而很少人提及。

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


陈述影录


“惊堂木一响,有书君开讲!”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有书君。

我们都知道有一句俗话叫“说曹操,曹操到”,指的是我们正要去找谁,谁就不请自来了。

那么关于这句俗话还有后半句,您知道么?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是起源于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之时,那个时候天下还没呈三分之势,诸候之间相互讨伐,争抢地盘。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横跋扈,无恶不作。他欺汉献帝年纪尚小,不能打理朝政,自己把控大汉江山,还秽乱后宫。

所有大臣都想将其除之而后快,但是又都苦于没有良策而无可奈何。

后来大司马王允利用家女貂蝉成功挑起董卓与其义子吕布之间的矛盾,利用吕布“借刀杀人”将董卓干掉。

董卓一死,当初被董卓平定的乱臣们又开始躁动起来,打算重新挑起纷争霍乱朝廷,这可愁坏了年幼的汉献帝。

这时王允向汉献帝推荐曹操来辅佐,结果汉献帝刚打算派使者前去寻找曹操,曹操自己就骑马赶到了,于是“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从此诞生了。

再后来,吕布干掉了董卓,自己想当大王,割据一方。

曹操领汉献帝之命,带兵前去讨伐吕布。曹操是何许人也,他当然知道自己肯定不是吕布的对手。

要说董卓那呆头呆脑的大肥佬除去还不在话下,但是吕布久经沙场不曾吃过败仗,号称:不败战神,威名远扬。

曹操经过与吕布的几次交战,发现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性,于是便生起退兵的念头。

反过头来再说吕布,他的头脑也不是白给的。他认为曹操这样的人如果不能为己所用就必须得除掉,否则必有后患。于是在一次两军交锋之中,吕布佯装败退,引曹操进兵。

曹操一看:“我去?打了这么长时间,从来没赢过,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也让我曹某占一次上风。

可不能放过这次机会,把吕布彻底打趴!”于是这个头脑发热的莽汉就真的中套了。

吕布成功将曹操引入自己的圈套之后,突然杀个回马枪,大破曹军。

但是这时候出现一个棘手的问题,吕布只听说过曹操这个人,但是未见过曹操的真容。

在带兵赶杀的时候,曹操见自己逃不掉,于是更换粗衣烂装,佯装喂马兵卒。

吕布赶到之后将方天化戟搭在曹操颈上问道:“你可见过曹贼?”曹操不慌不忙,用手指向前方回道:

“前面披红袍的战将便是!”这吕布也挺讲情面,要是有书君的话,估计问完就把这兵卒给劈了。

但是吕布直接带着兵往前追了,根本没理曹操,结果让曹操就这么躲过一劫。

于是后来有一位清朝人士名曰毛宗岗在这句俗语之后加评一句:

“当面错过,岂不好笑。”这样一来,这句俗语的完整原话就成了:“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可谁知后来曹操在大难不死之后,权势越来越大,代替了董卓当初的位置,挟天子以令诸候,还让吕布死在了自己的手里。

而曹操的儿子曹丕更是建立了魏国,自己当了皇帝,并追封曹操为魏武大帝。

从那以后,就没有人再去刻意记住曹操这件糗事,而清人毛宗岗又不为人们所熟悉,所以大部分人都只知道“方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前半句了。

关于俗话“说曹操,曹操到”后半句的问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中展开讨论。你若点赞,发型不乱;你若转发,貌美如花。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是谚语。你说的下半句“当面错过,岂不好笑”其实不是谚语的一部分,而是毛宗岗的批语。

看了看网上好多在说“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问题。实在是不敢苟同。这两句话并在一起使用,仅仅出现在毛宗岗的《醉畊堂第一才子书三国志》,也就是《三国演义》毛批本。原文如下:

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毛夹批:见了曹操,反问曹操;拾却曹操,别赶曹操。谚云“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标点虽然是后人加的,但是加的对。

从评语内容上来看,是在说吕布在追曹操时,当面错失良机的批语。引了一句谚语。就是说,后一句并不是谚语的内容,是评论吕布当面错过曹操的。

既然不是谚语的一部分。那么就不会被当做谚语引用了。也很少出现在别处,他本来就是书中的一句评语。就像毛宗岗先生的评语一样,只有和三国演义一起读才有意义,单独拿出评语,必然是支离破碎,人们也不知道毛宗岗说的是什么。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广泛流传于民间才是谚语的根本。脱离了文本就不知所云的话,不是谚语,也不可能广泛流传。

所以说,“说曹操,曹操到”是谚语,言简意赅,无需补充。“当面错过,岂不好笑”是书中评语,不是谚语。更不是谚语的下半句。


月淡风青


与三国相关的谚语相信大家听过不少,特别是“说曹操,曹操到”这句,想必很多朋友更是时常挂在嘴边,但你可知这句话并没有说完吗?其实“说曹操,曹操到”后面还有半句,而且这后半句的背后还有着一个非常滑稽可笑的故事,话说这后半句到底是什么呢?为何后来却无人敢提呢?一起来看看这句民谚背后的故事吧。

说曹操,曹操到

“说曹操,曹操到”,现今一般形容在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需要的人总能及时出现提供援助,有褒奖他人之意。话说这句话怎么来的呢?主要源自《三国演义》中,曹操救汉献帝的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后董卓霸京师,将汉献帝扶上了帝位,但献帝不过一傀儡,朝政大权皆由董卓所控。由于董卓残暴不仁,为祸天下,终在司徒王允和吕布合力之下被铲除,献帝本以为大患得除,有望振兴汉室,怎料董卓部将李催郭汜作乱,献帝无奈只得逃离皇城,然而后有叛军追杀,献帝在臣子的建议下便只得请曹操相助,话说曹操听闻献帝危急,立即便命夏侯惇率许褚,典韦前往救驾,后又亲自引大军来援,献帝见此非常感动,便说道:“曹将军真社稷之臣也!”,由于曹操行军迅速,救援及时,故后来便有了“说曹操,曹操到”之言。

当面错过,岂不可笑

“说曹操,曹操到”,这后半句到底是什么呢?便是:“当面错过,岂不可笑!”,这后半句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就得从曹操和吕布之间发生过的一个滑稽故事说起了。

话说当年曹操初征吕布,在濮阳之战中,吕布与谋士陈宫谋划对曹之策,后施以诈降之法,曹操果然上当,被诱至城中,结果被吕布打了伏击,曹操的士卒四下逃窜,曹操一个人也在乱军中摇摆,这时恰好被吕布撞见,只不过当时吕布与曹操并未谋面,不认得曹操,于是便用戟指着曹操的头盔说到:

“曹操何在?”

此时曹操慌忙指向前方说到:

“骑黄马者是。”

结果吕布就此错过了真的曹操,于是后来人们在谈起这件乌龙时,便引申出了“当面错过,岂不可笑。”之言。因两句都与曹操有关,且连贯更具一番韵味,固有“说曹操,曹操到,当面错过,岂不可笑”的民谚。

后句无人提及的原因

其一:后半句是嘲讽曹操狼狈败战的事情,当年曹操统一北方,位极人臣,曹家后人后来代汉,建立大魏,时人自然不敢再说这句话来取笑曹操。

其二:这句话说出来对人有嘲讽之意,所以现在的人也一般不说,说多了容易得罪人。

这便是“说曹操,曹操到,当面错过,岂不可笑。”背后的故事。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说曹操,曹操到。

每当说到这句话的时候,一般都意味着你正在念叨的那个人,突然就出现了。

挺突然的,对不对。

但是这里有人提问到,这句”说曹操,曹操到“还有下半句?你是不是也觉得挺突然的呢?

是的,还真有下半句,而且这一上一下两句话,还蕴含着两个有趣的故事。

简单梳理下。


上半句,说曹操,曹操到!

说曹操,曹操到。


话说,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东汉中平六年(189年)至初平三年(192年)董卓篡权的专权暴政。

董卓之乱虽然只有三年,却使东汉政局发生巨大变化。董贼篡权引发诸侯讨伐,这也就为群雄割据局势打下了基础。此时,汉献帝依然不安全,董卓旧将李傕与郭汜反攻京城,将汉献帝控制住;不过此时李傕与郭汜却火并了起来,汉献帝趁两人火并之机逃出皇宫,然追兵一路紧追不放。

逃至洛阳时,献帝得到建议,曹操在附近,可以让曹操赶来救驾,于是汉献帝慌乱中让人赶紧传旨,宣曹操火速前来救驾。而圣旨还没走出洛阳,曹操就已经带兵赶到,迅速击败了李傕与郭汜的叛军。

曹爱卿果然救驾及时,忠臣啊~!

但自此,汉献帝牢牢掌控在曹操的手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也便流传开来。


说曹操,曹操到,那下半句呢?

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那就是“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但是这句话,一般不为人们所提及,提的少就自然懂得人不多了。

不过这句话,也是有段典故的,当然和上半句的曹操也是有关系的。

公元194年,曹操以报父仇之名攻打徐州,此时吕布是兖州牧。

曹吕二人大战于濮阳,吕布天下第一猛男,曹操哪能一时抵挡。结果曹操大败,只能暂时退兵。但是曹操并不气馁,决定杀他个回马枪,准备夜袭吕布军营;但是吕布也不是吃素的,在谋士的建议下,早已设好埋伏,就等曹操。

结果曹操果然中计,吓得四处逃窜。先是往南门,见南门有人镇守;就去北门,结果吕布杀出,直接把曹操的战盔用方天画戟挫了下来。

逃窜中的曹操眼见吕布就要追了上来,慌忙和手下的士兵换了衣服。

吕布追上后大声问到:“曹操何在"?曹操混在人群当即说到,前面那个骑黄马的便是。

结果呢,吕布还真的去追那个人了,于是曹操趁乱赶快逃走了。。。。

真是天意啊~!

本来吕布心想“说曹操曹操到”;没想到自己识不得曹操,错失眼前良机,真可谓“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最后叨叨两句

《三国演义》把曹操塑造成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奸臣形象,但是曹操如果真的如小说一般,怎能随便上位?


”说曹操,曹操到“第一层意思是表面看曹操来的及时,办事得力,救驾有功。

其实另一层含义,是形容曹操的耳目众多,动作迅速,无所不在。

一般都认为这种救驾的事情,都是曹操正好在附近,来的及时;其实这与曹操工于心计,善于谋略,提前准备是分不开的,说明曹操能够成为东汉末年的一方大人物,成功绝非偶然。


相反,看吕布,虽然勇冠三军,但是差一点细心,就错过了改变历史的机遇;”当面错过,岂不可笑“也是提醒大家,不但要有勇有谋,还要在执行时多一份心,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我是@俗人何金水,觉得回答的还可以的话,给我点赞+转发,谢谢您了。


俗人何金水


  “说曹操,曹操到”下半句是什么?为何没人提及?专家:不敢提啊

  在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最经常用到的一句俗语,应该就是属于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话了,其实关于这句俗语,还有一个脑筋急转弯儿的,讲的就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人究竟是谁?对于这个脑筋急转弯,只要了解过中国历史术语的,相信有不少人绝对都是能够答对的,没错这就是曹操三国时期的曹丞相,这句俗语说曹操曹操就到,其实有很多人都在经常使用,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这句俗语还有下半句的,但是为什么却很少有人提起呢?但得知原因之后,专家表示:不是不提,而是不敢提。

  

  对于这句说,曹操曹操就到,其实是有一个典故的,在汉朝末期的时候,吕布是一员大将,而且战斗力极强,但是为人却非常的不可靠,几次因为贪图荣华富贵,想要出卖自己的主公,后来在投奔董卓之后,王允利用貂蝉成功的挑拨吕布与董卓之间的关系,最终董卓被吕布一枪干死。在董卓死亡之后,汉朝没有了最具有实权的掌控着。

  

  曹操就感觉到时机将要来临,于是就想要杀入皇宫控制汉献帝,与曹操同样有着这样的想法的还有两位将军,这两位将军同时也是想要取代汉帝自称王位,汉帝最终只能赶紧逃跑投奔曹操,在逃跑的途中刚好遇到曹操,曹操与另外两个将军就直接打了起来,最终解救了汉帝,如此机缘巧合,也是让众人误以为曹操一心想要解救汉帝,才有了这句说,曹操曹操到的说法。

  

  说曹操曹操到还有后半句,就是迎面错过,岂不好笑,对于后半句,同样也是有一个典故的,当年吕布攻打曹操,曹操当时根本就打不过吕布,于是就假装想要逃跑,在逃跑的过程当中,吕布和曹操刚好正面相见,但是当时吕布并没有认出这就是曹操,反而将曹操当作一个普通的小兵,于是上前质问曹操的去向,当时曹操也是假装淡定,随便指了一个方向,这才蒙混过关逃过一命,于是在后世就慢慢有了这句迎面错过岂不好笑,这句俗语其实是用来嘲讽当时吕布的。

  

  这句俗语前面讲的是曹操后面又是嘲讽吕布的,在当时这样的一句俗语,可是没有人敢说起的,因为当时曹操可是位居高位,像这样的言论,一旦传入到他的耳朵当中,被人进行嘲讽,那可是有着杀身之祸的,再加上曹操生性多疑,也不希望这样丢人的世纪传入到其他的按摩当中,于是就在接下来的历史当中,后半句已经被人们慢慢的遗忘。


探秘故事


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话经常被大家拿来用,但是大家知道后半句是什么吗?

后半句便是“当面错过,岂不好笑。”这两句话都是有历史典故的。



说曹操,曹操就到

先说上半句的典故吧。且说董卓被吕布杀死之后,李傕和郭汜眼见带头大哥死了,就想逃回甘肃老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这时候“绝命毒师”贾诩过来了,极力规劝他俩,“如果大家各自逃散,区区一个亭长就能逮住咱们,倒不如收聚残兵,趁机反扑长安城,成功了天下就是我们的,失败了咱们再各自潜逃。”

李傕和郭汜觉得有道理,就依贾诩之计而行,结果没费多少力气就占领了长安城,杀掉了司徒王允,又控制了汉献帝。


这俩货就是豺狼一样的恶棍,他们进了皇宫,犹如耗子进了粮仓,如狮子进入了羊群,结果无数宫女惨遭蹂躏,无数大臣惨遭屠戮。

后来,李傕和郭汜二人分赃不均,又误中了杨彪离间之计,结果两人火拼起来,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长安城犹如人间地狱一般,这可苦了汉献帝。

汉献帝趁着他俩疲于交战之时,趁机逃出了长安,准备前往东都洛阳,但李傕和郭汜发现汉献帝逃跑之后,不依不饶,各自带着大军紧追不舍。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太尉杨彪建议向山东的曹操求援,汉献帝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于是修书一封,派特使去往曹操处。

曹操收到来信以后,就与下属商议,荀彧劝告道:“这汉献帝就是块唐僧肉,想吃的人太多了,宜早不宜迟,只要咱们得到了汉献帝,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曹操闻之大喜,于是派出夏侯惇带领五万精兵,先行前往救驾。

且说,汉献帝一行正赶往山东,突然看到后面尘烟滚滚,旌旗蔽日,追兵已然追至了,汉献帝仰天大哭,天亡大汉啊,曹操啊,你什么时候才能来啊?

话音刚落,但见前面尘土飞扬,一彪人马赶到,汉献帝一瞧,军旗上写着大大的“曹”字,不是曹军还能是谁啊,汉献帝大喜过望,终于得救了,说曹操,曹操就到啊!



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下半句的典故就比较搞笑了。且说曹操攻打吕布,吕布的军师陈宫定下妙计,他让军人假装投降曹操,“晚上里应外合,以白旗为号。”

到了晚上,曹操果然来了,老远就发现城门大开,城墙上遍插白旗,感觉有戏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于是带着先遣队第一个冲入了城中。

进入城中之后,曹操感觉不对,咋一个人影也看不见啊,这里的夜晚静悄悄地,出奇的安静。


这时只听一声炮响,两边伏兵骤出,杀声震天,曹操调转马头,刚想按原路返回,发现吊桥已经吊了起来,只得返回城中到处乱窜。

这时候,吕布手持方天画戟,骑着赤兔马,到处找曹操,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有个“小兵”,矮粗身材,于是用方天画戟拍了拍“小兵”的头盔,问道:“曹操在哪?”

“小兵”脸也没敢转过来,用手指了指前面,回答道:“前面骑黄马的就是这家伙。”

吕布就去追赶骑黄马的了。


其实,这个“小兵”就是曹操,曹操多狡猾呀,他怕别人发现,早就从死尸身上拨下衣服换上了,这才侥幸躲过一劫。

曹操心理素质真是强悍,要是换做一般人,估计当场就吓尿了。


一半秋色


这世上最快的速度,不是孙猴子的筋斗云,也不是关二爷的赤兔马,而是曹操——“说曹操,曹操到”嘛。

这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也不是我爱你,你却不知道,而是你吕布老小子要杀我老曹,我随手一指你就屁颠屁颠地追过去了——“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是的,“说曹操,曹操到”的,后半句就是“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这两句话都是说的曹操,但说的却不是一件事,而是两个典故。

一、“说曹操,曹操到”

东汉末年,内有宦官弄权,外有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大将军何进召凉州刺史董卓入京除阉患,却不料被太监们先下手为强干掉了。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董卓入京后团灭了太监,把持朝政,一时权势熏天,为所欲为。而司徒王允用貂蝉巧施连环计,使董卓手下第一打手吕布反水,干掉了老大董卓。

之后,董卓手下大将李傕、郭汜又祸乱京城,把汉献帝当成个玩偶一样,你抢过去,我夺过来……

汉献帝不胜其苦,终于在实在亲戚老丈人董承的帮助下成功跑路。跑出来去哪呢?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也得有本钱啊!到处都是乱兵,万一再遇上个董卓那样的,那还白耽误工夫跑出来干啥?!

这时董承说话了,有个叫曹操的,当年曾刺杀董卓,也曾参加十八路诸侯反董卓,是条好汉,现在也有势力、有人马、有地盘,关键对大汉朝忠心耿耿,咱们可以去投奔他。

“说曹操,曹操到”,这边话音未落,那边曹操就来报道了。原来,曹操也是个有思想、有报负的有志青年,知道汉献帝这个天字招牌好使,自己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早就动了心思。天赐良机,肥肉送上门来,老曹当然要张嘴接着。

对汉献帝来说,这老曹可真是及时雨,救驾有功,忠臣大大的!于是,就有了“说曹操,曹操到”的说法。

二、“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这句话说的是曹操的另一个典故。

当年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大战,曹操被陈宫设计骗来攻城,却被吕布伏兵包了饺子。混战中,曹操跟贴身保镖典韦也跑散了,不巧正撞上吕布。曹操赶紧拿手捂着脸,一副好羞羞、不要不要的架势。

没想到吕布是个高度近视还非得不戴眼镜的主,老曹都“此地无银三百两”了,他却还视而不见,拿戟在曹操头盔上敲了一下,给老曹唱了一首《当》,然后问:兄弟,看着老曹了没?

老曹吓得差点把肾结石尿出来,连忙往前一指:往那边跑了。

吕布竟然就这么与死对头曹操失之交臂了。

到后来,吕布终于被曹操打败,命殒白门楼。

吕布肠子都悔青了——当初要是细心点,听妈妈的话戴个眼镜的话,将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结局。

“说曹操,曹操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前后两句,一句是从正面说曹操救驾及时,这件事也是他从混乱的诸侯纷争中开始崛起的黄金转折点,于是被后人用来形容刚一念叨某人,他就来了;另一句是从反面说曹操的落魄,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如漏网之鱼,同时也调侃吕布的有眼无珠,志大才疏。

前一句用作褒义,无论是否知道出处,人人都能明白其中意思,自然用起来更顺手顺口;而后一句多用作贬义,若是不知道其中典故,听上去会有点莫名其妙,人们自然就渐渐就用得少了。

叁把刀客,刀刀雕刻历史,雕琢时光,雕凿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