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疫情面前,我們該相信誰?

這兩天,關於疫情的文章很多,就不再複述。今天重點借這事,聊下信息獲取。

千萬別小瞧信息獲取,我們的每一個決策,無論是投資,還是日常生活,都是基於信息,再經過邏輯分析,最終輸出決策。

先從一老南身邊的事說起。

老南一朋友,某金融機構的高管。因為派駐異地,每週末都會坐火車回家。這班火車,恰好武漢漢口是始發站。

疫情面前,我們該相信誰?

12月底,新聞報道了武漢疫情後,這哥麼第一時間決定,放棄火車,辛苦點,自己開車走高速。

他的原話是:說被抓的那八個人造謠有疫情的時候,我就不再坐了。想起來還是警惕性高好一點。

所以,如果信息獲取有問題,就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

這裡特別提下,要區分,事實和觀點,本篇僅討論探究“事實”的信息。信息越充分,離事實就越近。

畢竟很多時候,我們在“事實”面前,僅僅是各種信息碎片下的盲人摸象。

信息獲取,有幾個重要的維度:


01 信源

簡單的說,就是誰說的。如,是來自官媒,還是自媒體,還是群聊截圖;是來自行業專家,還是網紅大V,還是普通人;等等。

不同的來源,不能簡單的用對錯判斷,而是要權衡採納

如疫情的核心信息,我們可以參考官媒渠道,對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的採訪,包括最近刷屏的,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當然,這類信源,專業性很強,而且信息量非常大,但語言相對專業,會不夠通俗,需要靜下心認真閱讀。

推薦大家有興趣,可以閱讀下《都市快報》,1月22日對李蘭娟院士的專訪,非常靠譜。而且很多內容,放到今天,也不過時。

疫情面前,我們該相信誰?

包括張文宏的這個視頻,反覆提醒,輕微症狀,不要去醫院。不然“排隊4小時,做CT4小時,拿藥4小時”,“80%到90%,不需要去醫院”,“死於疾病的,是病毒本身,還是人的恐懼?”

疫情面前,我們該相信誰?

對於自媒體,雖然內容通俗易懂,傳播性強,但是否採信,更要關注其專業性和靠譜性。即不可不信,但也不能全信。

比如老南說說金融也就罷了,如果和你們談病毒,那一定是在扯淡,出錯的概率非常大。

所以,對於自媒體和官媒,信息不一致的地方,需要進行交叉驗證或二次辨別。如找你熟悉的當地人,或行業裡的從業者。畢竟,真有可能是真的。

如12月底,武漢8人“謠言”信息出來時,老南邊上,已有不少專業的醫生,開始高度警惕。

對於一些來源完全不清的網絡截圖,則更要注意交叉驗證或二次辨別。

當然,這類信息,你當段子看看,可以。但如果要以此作決策,則務必要謹慎。

如驗證手段缺乏,可參考我們在《 最近買車賣車要注意了! 》,後半段,提到的部分互聯網求證方法。


02 時效性

簡單的說,就是什麼時候說的。有些信息,的確是真的,但如果過時了,則不一定有用。

如老南,今天看到一個海外華僑提供醫療物資的,求助接收的信息,立刻轉發給一位武漢的志願者朋友。結果朋友第一時間回覆:這是三天前的信息了。

所以,對於一些有可能存在時效性的信息,務必關注什麼時候發生的。可以通過網絡搜索的方式,交叉驗證。


03 可驗證

這點常被忽視,但尤其重要,也就是常說的“證偽”。

即這個信息,未來可否被證實真偽。如某信息,來源單一,且非常重要,但無法證實,是否以此做決策,要三思。

疫情面前,我們該相信誰?

如之前的八人“謠言”,幾位醫生朋友,之所以高度重視,在於聊天群截圖外,還有一張拍攝的檢查單據,構成了一定的證據鏈。再找當地醫生朋友瞭解下,基本八九不離十了。


04 完整性

也就是防範所謂的“斷章取義”。

今天,網絡上流傳一個視頻,央視昨晚採訪一位專家的。

但這流傳的視頻,壞就壞在,把這段訪談中,專家說的第一句,“如果沒采取這些措施”,給故意去掉了,只留下後半段,“不是幾千例,是幾萬例感染”之類。

對於這些讓你“震驚”的內容,不要急著採信和轉發,建議搜索下,找到完整信息,看下前言後語。


05 專業性

這裡特別再提下專業性,否則,很多你看上去白紙黑字,證據確鑿的信息,可能解讀都是錯誤的。

如這兩天,北京一家公司,捐贈紅十字會的口罩,最終分配到了“莆田系”醫院。不少網友,根據這張圖,認為這兩家有股權關係,是左口袋到右口袋,把給予改為贈與,進而避稅。

雖然老南並不知道,是不是真有這事,但僅靠這張圖,的確構不成實錘。

疫情面前,我們該相信誰?

注意紅框,天圖、經緯,這些,都是業內知名的PE投資基金。一個PE基金投資N個項目,很正常。並不能通過PE,就認定這兩家公司,有直接的、密切的關係。有興趣的,自己查下這兩個基金的股東就知道了。

所以,很多即使是真實信息,在專業者和非專業者眼中,會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結論。


06 讀仔細

前幾天,老南夫人發來一篇公眾號文章問老南,通過下面的打賞捐錢,能落到實處嗎?

老南一看,文章標題是要給一線醫生捐款,內容也是,然後10w+的閱讀,4000多人打賞。想必是不少一筆錢了。

疫情面前,我們該相信誰?

但文中有行小字——打賞僅供本人吃喝玩樂。

這事你說惡不噁心?

閱讀理解做不好,想不被割韭菜,難啊。

上面這6點,其實不難,但改變習慣不容易。但掌握了,起碼昨晚你不會半夜起床,浪費個口罩,去藥店排隊買雙黃連口服液。

所以,在春節前,根據上述思路,結合官媒、自媒體、業內朋友的多方信息,老南做出了一系列決策:

1、家裡一套景區旁的房子空置了,考慮到有可能的疫情對旅遊的衝擊,最終拒絕了某民宿代運營公司,還是選擇常規租客。(這家民宿代運營公司很有意思,幾乎是0風險套利,後續會寫一篇)

2、節前最後一天,考慮到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個人股票賬戶大幅度減倉,考慮到平掉的融資部分,差不多減去了70%。但節前最後一天,是建議客戶完成當月定投的,兩者邏輯不一樣。

3、第一時間,在京東下單了一批口罩,節前收到了100個,給家裡親戚支援了不少過去。

4、節前,取消了春節全家出遊的航班、旅館、租車。


07 結尾

This is the time for facts, not fear.

這是尊重事實的時刻,不要無謂恐懼。

This is the time for science, not rumours.

這是相信科學的時刻,不要聽信謠言。

This is the time for solidarity, notstigma.

這是緊密團結的時刻,不要彼此猜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