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么评价孙中山之子孙科?

柯是我


孙科是国父孙中山的儿子,不过和其他国民党政要相比,孙科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孙中山的儿子,或许很多人都不会认识他。实际上,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孙科在很多方面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的。

1891年,孙科出生在广东香山,1895年,孙科和祖母、母亲以及妹妹到了檀香山,在其伯父孙眉的农场待了四年,1901年,孙科赴美求学,从1901年到1917年,孙科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1917年,孙科回国。回国后,孙科历任政府要职,先后担任过广州市市长、国民政府交通部长、考试院副院长、立法院院长、国民政府副主席。

孙科一生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孙科对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其对抗中奉献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在战时为争取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做出了巨大贡献。孙科是国民党内的亲苏派,在20世纪30年底,孙科是国民党内部最早主张对苏和解的人物之一,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孙科主动会见了苏联驻华代表鲍格莫洛夫,会见的时候,孙科明确表示自己和冯玉祥一样,主张与苏联改善关系,同时他还批评了蒋介石的对苏政策。因此,孙科得到了苏联方面的认可,而因为孙科的立法院院长的身份,苏联方面也积极调整了对华政策,所以后来苏联航空队来华支援中国人民抗战,孙科有很大的功劳。

其二:孙科对于国民政府时期的民生建设也有不小的功劳。孙科主张民生建设从发展铁路开始,实际上这是继承了他父亲孙中山的遗志。1928年,孙科在担任铁道部部长的时候曾经提出了50年内建设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孙科还为铁路建设筹措了大量资金,包括争取外资,发行公债等方式。

其三、孙科在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长期间还为民国法治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因为孙科在美国期间曾经系统学习过“罗马法”、“英美法”等西方经典法律,所以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他有一个系统的蓝图和规划。

1948年南京国民政府行宪后,孙科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参选副总统,不过最终输给了李宗仁。其后孙科曾经担任过行政院院长,1949年3月,孙科辞去了行政院长,其后赴欧洲游历,先后到过法国、西班牙等地,1952年孙科定居美国加州,1965年孙科回到台湾,此后一直到1973年病故,孙科的最后几年都在台湾度过。


青年史学家


先说结论:孙科是一个个人能力比较平庸,但因是孙中山之子,仍在民国后期发挥一定历史作用的历史人物,主要势力在立法院系统,多次反蒋后又附蒋,政治主张多变,热衷于宪政。主要因其父为孙中山而得以取得国民党高位,但政治资本主要也仅此而已。

孙科是国民党反蒋三巨头之一,


(另外二人为胡汉民、汪精卫)。但实力最弱,附蒋后,主要势力为立法院系统。

孙科为孙中山长子,早年在父亲兼人生导师的孙中山的教导下,参加革命,喜爱读书,从担任广州市长起不断提升政治能力。孙中山逝世后,政治上反对蒋介石,屡次对蒋拆台。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下台时期,组成孙科政府,但因政治资源不足,不能支撑,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各地不上交财款,爆发财政危机,仅一月便垮台。后蒋介石以立法院院长一职收其入营垒,孙科此后主要经营立法院,为其势力的活动舞台。

孙科的突出政治倾向是反对蒋介石独裁,推崇民主宪政,但因受个人能力与政治声望所限,对此推动作用甚微。1948年,“副总统”选举中,在蒋介石的极力支持下,仍败于李宗仁。

孙科总评庸常,远不能与其父孙中山相比,得登高位,明显受其父名声所益。(虽然孙中山并没有对其特意偏袒,但实际上明显受益于父名)但孙科并非纨绔子弟,不蓄私财,喜爱读书。算的上是一个能力平常但亦有优点的政客。


孙科虽然能力不强,但并非无权力欲望,也曾想过获取国民党大权,但实力太弱。班底只有一批立法院的政客,且无人掌握强大的政治资源。既不像蒋介石掌握军队,也不像胡汉民一样有崇高威望与资历,也不像汪精卫拥有较强的政治势力。孙科热衷宪政,多次要求尽快结束训政,曾经打算在宪政时,将蒋介石推为虚位总统,而自掌实权。推出的中华民国1946宪法中,总统权力极小,基本虚位,但蒋介石的部下让国会推出一条授权,要求紧急时刻赋予总统全权,当时正打仗,自然是紧急时刻,孙科的计划破产了。


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郑洞国:https://www.wukong.com/user/?uid=72213258261


南宫钢铁




孙科存在感确实很低,站在孙中山肩膀上的孙科几乎只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光芒,这光芒不仅让别人感到扎眼,甚至是他自己也有这感觉。在孙中山的光芒里,他的存在总会被人刻意遗忘。

孙科生于1891年,孙中山逝世于1925年,当时的孙科已经34岁。

廖仲恺生于1877年,孙中山逝世时,廖仲恺48岁。

胡汉民生于1879年,孙中山逝世时,胡汉民46岁。

汪精卫生于1883年,孙中山逝世时,汪精卫42岁。

蒋介石生于1887年,孙中山逝世时,蒋介石38岁。

在孙中山逝世后,政治资本最足的便是廖仲恺、胡汉民以及汪精卫,因为他们起步较早,当时最有资格继承孙中山位置的也是他们三人。但是,在廖仲恺被暗杀后,胡汉民也被牵连,被迫退出继承人的竞争,此事的最大受益者看似是汪精卫,实则是蒋介石,从没资格到拿到资格证书,这步是最难走的。孙科只比蒋介石小四岁,又是太子爷,却几乎没有得到父亲的政治遗产,他的能力也许比曾经的袁克定更加不堪。

因为父亲是孙中山,所以他是骄傲的,也因为父亲是孙中山,所以他又是自卑的。



孙中山的存在,既是孙科的政治资本,也是孙科的政治负担。

孙科这人说到底是没什么能力的,孙中山培养汪精卫,培养蒋介石,可是对于孙科,孙中山确实很不看好。这点孙中山与袁世凯还是很相似的,袁世凯知道袁克定能力不行,所以在称帝失败后立刻将袁克定从政治漩涡里拉出来,孙中山则选择近乎放养的方式。虽然说孙中山不会提出让人照顾孙科之类的要求,可是谁敢怠慢?我不喜欢说什么“如果孙科不是孙中山的儿子,谁知道他是谁”的话,因为出生背景也是他的实力,这是他的政治资本,他为什么不用?难道换了你,你不用?

孙科的出生背景虽然让他“不劳而获”地拥有了雄厚的政治资本,但是他的政治资本有多雄,他的政治负担便会有多厚。在人们看来,在孙中山的光环下,孙科做得好是理所应当,做得不好说明他是废物。蒋介石便曾在日记里鄙视过孙科:“孙科之性行卑劣贪婪,寡廉鲜耻,令人痛心疾首。以总理如此伟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 解。”



孙科最大的问题是他没有确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他本不该成为政治投机者,可是他偏偏成了政治投机者。

1917年,孙科学成回国后直接进大元帅府当秘书,这摆明了是孙中山在给孙科开后门,1921年已经当上了广州市长。当时的蒋介石因为遭到排挤正在上海“度假”,孙科的先天优势,蒋介石永远比不上孙科,说蒋介石不妒忌孙科是假的。但是蒋介石很快得到了孙中山的信任,1924年开始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崛起。可是几年后的孙科,仍然还是广州市长。

孙科恨过蒋介石,也捧过蒋介石。

1931年蒋介石软禁胡汉民,不仅引发了“庐山刺蒋”事件,也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反对之声,蒋介石迫于形势不得不释放胡汉民并宣布下野。然后在反蒋势力的支持下,孙科另组国民政府,但是国民党的财政被蒋介石控制的,结果孙科的国民政府很快倒台,孙科不得不辞职。孙科曾联合汪精卫对付蒋介石,而且曾经还联合汪精卫清共,最后又翻脸不认人想踩汪精卫几脚。

孙科在与蒋介石的角逐中失败以后,开始转换策略,试图与蒋介石合作。孙科甚至曾经鼓吹过立宪制度去讨蒋介石的关心,但是蒋介石要的独裁,不是没有实权的立宪,最后是孙科的热脸贴上了蒋介石的冷屁股。

后来,孙科又想到利用苏联和共产党去扼制蒋介石。孙中山生前费心尽力促成国共合作,但是被蒋介石以“四一二事件”破坏,孙科脑袋里也装着反共思想,否则当初也不会陪汪精卫清共。但是因为和蒋介石斗争的屡屡失败,让孙科终于意识到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敌人。在这点上,同样是屡屡败给蒋介石的汪精卫比孙科转变得更彻底,直接找日本人合作去了。在抗战胜利后,孙科又跟着蒋介石攻打解放区,然后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与李宗仁争夺副总统职位,最后败给李宗仁。1949年以后,蒋介石败退台湾,孙科辗转到了美国,1962年在美国接受台湾记者采访时,竟然又开始厚着脸皮捧蒋介石的臭脚,蒋介石高兴了才让他回台湾任职,年逾古稀的他仍然对政治不死心。

1973年孙科病逝后,蒋介石看在孙中山的面子上,为了顾全已故国父的面子,才捏着鼻子夸孙科为“革命元勋,器量恢宏,才识远大”。蒋介石日记里的评价才是蒋介石对孙科最真实的评价。

所有人都认为孙中山和孙科是“虎父犬子”,孙科的能力支撑不了他的的野心,他不善钻营,偏偏喜爱钻营,他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却终究成不了。孙科终生受着父亲孙中山的余荫和庇护,否则早被民国的政治漩涡搅碎了。廖仲恺倒下了,胡汉民倒下了,汪精卫倒下了,那些被蒋介石当成对手的人成片成片倒下了,孙科为什么还能站着?因为他是孙中山的儿子,也因为蒋介石看不上他!


宁糊涂


在那个大浪淘沙的革命年代,拼爹是没前途的,全靠自己的“本事”说话。

论信仰

蒋介石在保定军校读预科的时候,日本教员指着一个土块说:“这上边有四万万个细菌,就像中国人一样。”

蒋介石一听,怒发冲冠,冲上讲台把土块砸个稀烂,并对日本教员说:“我看像8000万日本人。”

读完军校后后,想到俄国时刻想要侵吞蒙古,就在日记本里写道:“常欲提一旅之众,以平蒙为立业之基也。”

这种对国家的热爱、民族精神的信仰、人格气质上的果敢,他有吗?



论军事

袁世凯以“小站练兵”起家,经过十六年的发展,终于借助清政府的力量培养起“北洋六镇”。手里有这支部队,才能在辛亥革命后左右中国局势。

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从此培养起自己的嫡系部队。以黄埔学生出任各级军官,牢牢掌握了一支忠于自己的黄埔系军队。

张作霖出生做为草根,从小没吃没喝,不得已当了土匪。借助投靠官府组建“保安队”的机会,吞并其他势力,终于成为名震天下的“东北王”。

这种拉队伍、建派系的组队能力,他有吗?



论政治

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后,与恭亲王努力推动“洋务运动”。派留美学童、开设工厂、引进专家,给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启了大门。

李鸿章在接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努力建设海军,拉出了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虽然最后全军覆没。

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期上,开办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开设报纸、推进革新,将湖北建设成为一颗明珠。

这种开眼看世界、努力建设地方、抚慰天下的能力、政绩,他有吗?即便他当过广州市长、行政院长,也没什么政绩。



论经济

袁世凯的经济资源,是北洋系的工厂、企业,再不济还有外国贷款。所以他有能力发动战争、整顿工商业。

蒋介石的经济资源,有江浙财阀,还有长江出海口这个“黄金海岸”。当时的中国关税,百分之七十都在蒋介石手里。

他呢,只有立法院的几个政客而已。



在那个大浪淘沙的年代,他原本是不应该有那么高的地位的。只不过有一个好父亲,才在历史上写下一笔。

能力不够、地位够高,能够善始善终的退休、终老,已经烧高香了。

还能奢求什么呢?


温乎


孙科,又叫孙连生,是国父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彻底终结了两千年封建帝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都说虎父无犬子,而孙科又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呢?

一、饱读诗书的青少年

孙科自幼随祖母移居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并在檀香山读中学时,虽然孙中山先生毕生在为革命劳碌奔波,但对于自己唯一的儿子,他不仅充当着一个父亲的角色,更是儿子孙科的人生与革命导师的角色。

孙中山经常与儿子通信,勉励他要多读书,并且经常给他寄各种书籍,有中国的线装书,英文名著等。孙科亦不负所望,学习成绩优异,他檀香山中学毕业后,又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文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二、仕途波折的青壮年

孙科喜欢读书,而且他的文笔也非常不错。1907年,刚刚才16岁的孙科就在檀香山加入了同盟会,并且担任《自由新报》、《大声周刊》的编辑,这让孙中山感到欣慰。

十年后孙科学成回国,在广州担任大元帅府秘书。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孙科又担任非常国会参议院秘书兼广州时报编辑。在这期间,他撰写了《都市规划论》、《广告心理学概论》两书,并且积极从事译述的工作,得到父亲的好评。

可是在革命问题上,孙中山从来没有对孙科给予特别的照顾,对于廖仲恺的举荐还有过阻扰,后来在胡汉民的劝说下才于1921年同意孙科任广州市首任市长。

从此,孙科正式开始了仕途生涯,他随后又两次出任广州市市长。又曾任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三院院长。这在中华民国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孙科的政治立场却摇摆不定。1931年,孙科联合汪精卫成立广州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对抗,但是由于财政危机上台不到一个月就辞职了。1932年,孙科改任立法院院长,鼓响实行立宪制度,但遭蒋介石的冷遇。在随后的很长时间内,他仍坚持自己的理想。

但是到了1946年下半年,随着国内政治环境的急剧变化,孙科却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立场,停止革新宣传,转而支持蒋介石的政策。

1947年孙科官至国民政府副主席,并与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可惜的是最终落选了。在此期间,孙科再度出任行政院院长,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孙科以寻求“光荣的和平”为思想方针,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逼蒋介石下野,当蒋介石有意“引退”时,孙科却采取了观望的态度,最终蒋介石在多方压力下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引退”。

随后,孙科与桂系围绕什么样的“和平”展开较量,由于各怀私心,加上桂系的攻击和蒋介石的反对,孙科孤掌难鸣,于同年3月8日辞职,终结了仕途生涯。

三、清贫淡泊的老年

孙科是一个清官,他久居高位却两袖清风,以至于连出国的盘缠都要卖了房子才能凑足。

他辞职后,于1951年到了法国,后来又到了美国,因为身体健康问题,夫妻俩便与次子同住在美国。

在美国生活的十多年里,他们没有任何固定的收入,仅依靠儿女接济小额款项,省吃俭用,一切自己动手,自己种菜,自己烹饪洒扫,生活异常清苦。但是,孙科却能甘于淡泊,以读书为乐,精神生活富足。

到了1965年,孙科却应蒋介石之约由美国回到台湾,任中华民国总统府高级咨议、考试院院长,1967年出任东吴大学董事长。1973年因心脏病病逝于台北,终年82岁。

纵观孙科的一生,他虽贵为名人之后,却没有非常突出的政绩,也缺少父亲的雄图大略,但他不是纨绔子弟、公子哥一类的人物,也不是平庸无能、依靠父亲名声混日子的人。

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也提出过立宪的政治主张,并大力抨击蒋介石的独裁,但是他始终没有形成一个能对决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政治势力,而且经常采取妥协的态度与蒋介石合作,这是因为受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所处的地位所制约,最重要的是他本身的性格造成的。

孙科没有坚定的意志,性格有些忧柔寡断,以至于做事一波三折前后矛盾。

普天之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成为人中龙凤,孙中山也一样,他以自身修养、生活素养做引导和表率,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孙科遗传了父亲好读书的个性,却没有遗传父亲的经天纬地之材。

世上的英雄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只是一个平凡人,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摆脱平庸的生活。因此,对于孙科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看待。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孙科,又名孙哲生,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孙科是孙中山先生与元配夫人卢慕贞所生,也是孙中山先生唯一的儿子。
(孙中山先生一家,中间即是孙科)


1895年,年仅4岁的孙科随其母亲卢慕贞离开老家前往夏威夷檀香山居住。

孙科在檀香山接受了小学、中学教育,后考入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并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

跌宕起伏的一生

(青年时期的孙科)

在其父亲孙中山的影响下,1907年,年仅16岁的孙科便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同盟会;

1917年结束完美国学习之后的孙科回到中国广州,开始担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

孙科于1921年任广州第一任市长,其后孙科一共三次担任广州市长;

1926年,孙科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28年与胡汉民起草《中国国民党的训政大纲》;

1931年,孙科任行政院院长,后因财政危机自己主动请辞;

1932年,孙科就任中华民国立法院院长;

1938年,孙科作为中华民国特使与苏联谈判,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以争取苏联援助中国抗日战争;

1945年出任国民政府副主席;1948年与李宗仁竞选副总统失败;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孙科亦同蒋介石赴台;

因岛内政治原因,孙科于1952年离开台湾远走美国;

1965年,孙科由美国返回台湾,担任中华民国总统高级咨议兼台湾考试院院长;

1965年,出任国立东吴大学董事长;

1973年,孙科因心脏病病逝于台北。

———————————————————
(晚年孙科)

评价

身为孙中山先生的独子,孙科自幼接受正规的西方教育,其学识比较渊博。但在感情上,孙科比较风流。除正室之外,还经常「金屋藏娇」,孙科一生共有3位夫人,共育有2子4女。


处在20世纪上半叶的孙科其个人命运也同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紧密相连,尤其是作为孙中山先生唯一的儿子,孙科的命运更是宦海沉浮,潮起潮落。

孙科在青年时期很早就参加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很早就成为同盟会的骨干之一,很早就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机要秘书。

孙科为人比较谨慎低调,相较于其他国民党元老,这一点也注定了其在政治舞台上并没有太大的作为!

孙中山去世之后,面对国内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民国初年乱局;在以蒋介石、汪精卫各自为政,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互相打压异己的情况下。孙科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势力,他只能是任人摆布,中立于两者。

纵观孙科一生,套用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就是「生于帝王家,却没帝王命」。


小司马说


孙科,近代历史上难得的“忠孝两全”之人。

孙科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长子,也是他唯一的儿子。这一独特身份深深影响了孙科的人生历程。孙科1891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母亲为孙中山原配卢慕贞。1910年不满二十岁的孙科就已经加入同盟会,追随父亲参加革命。1917年,孙科携妻儿离开美国回到广州,协助孙中山开展护法啊运动,并三次担任广州市长,为护法运动、北伐运动筹集款项,为革命军建立了坚实的大本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孙科历任政府要职——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等等。任职期间,孙科积极推动国民政府各项行政条规建设,尤其是为立法工作投入了大量工作。1949年3月,孙科寓居香港,后又避居美国。1966年,年届75岁的孙科重回台湾,并担任“考试院院长”,推动台湾地区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1973年9月13日下午,孙科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83岁。纵观孙科一生,对于国民党、“中华民国”,无疑一直是有着拳拳赤子之情的。这可以算的上他的“忠”了。

而孙科的“孝”就体现在他的中山陵的建设维护、以及宣扬孙中山思想上了。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孙科遵其遗嘱,积极筹划在南京紫金山建设陵墓。1929年中山陵主体工程完成后,亲力亲为参加奉安大典,将孙中山遗体迎还南京。其后,他又在宁为父守陵,并参与陵园管理。1933年3月12日,孙科在南京总理陵园创立中山文化教育馆,推动孙中山思想的宣传和研究,并设立奖学金奖励各高校学业优秀的学生,促进了民国时期的文化建设。

纵观整个近代史,有太多的大人物,因为“国”难以尽孝,或者又对“尽忠”难以从一而终。像孙科这样“忠孝两全”的人物实在少见。


老照片


孙科(1891-1973年),孙中山的独子,早年跟着孙中山参加革命,本来是可以成为顶级大腕人物,但混着混着成了二、三线人物了,他没有孙中山那样雄才大略,更没有丰功伟绩,但也不是平庸之辈,更不是靠着父亲名声混日子的人。

在抗战期间,孙科是中俄交流协会的会长,在对苏联的事务上,他扮演着很多角色。

孙科小时候很聪明,成绩优秀8年的课程他接连跳级4年就念完了,1910年19岁的孙科就加入了同盟会,有人说是孙中山刻意安排将来继承事业做准备,但是从革命胜利到就任大总统后,孙中山并没有很明显去扶植孙科,反而在1915年孙中山和孙科的矛盾积怨不小,因为这一年50岁的孙中山娶了23岁的宋庆龄,比宋庆龄还要大1岁的孙科没有参加婚礼,现在从孙中山和孙科公开的往来书信中,全是孙中山拉拢孙科的言语。

在抗战期间,孙科是中俄交流协会的会长,在对苏联的事务上,他扮演着很多角色。

1917年孙科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回国后在广州政府从事文秘工作,3年后孙科已经坐上了广州市政厅厅长的位置,后来时任广东省长的胡汉民推举孙科任广州市市长,这事业刚刚起步孙科没多久,1925年孙中山去世了。后来蒋介石通过东征和北伐迅速崛起,在南京国民政府孙科先后担任财政部长、建设部长、铁道部长等职务。

1949年蒋介石从成都飞往台湾时,并没有通知孙科。从蒋介石的日记里看出:蒋认为孙科是扶不起的阿斗,思想忽左忽右,私生活又有问题。

但孙科与蒋介石的关系忽近忽远,有时甚至反目成仇。孙科对蒋介石独裁的统治非常不满,但又不想国民党内部分裂,始终努力维持着相互合作,1931年因为政见不同,蒋介石软禁了胡汉民,而胡与孙的关系非常密切,孙科听到消息后暴跳,立马南下广州组织人马准备反蒋,但坐船时因沉船事件差点招来杀身之祸,至今不知幕后主使是谁。

孙科除夫人陈淑英外,与一位叫蓝妮女子生活13年之久,生一女儿叫孙穗芬;还与一位叫严霭娟的女子,生一女儿孙穗芳。

918事变爆发后,全国一致对外,蒋孙矛盾暂缓,此时孙科已经担任立法院长,准备起草新宪法时蒋介石以战时体制为由拒绝了,后来孙科极力促成中俄友好关系,希望能得到苏联的军事和经济援助。1947年国民政府改组,蒋介石任总统,孙科竞选副总统时败给了李宗仁,只能继续担任行政院长,蒋介石下野后,孙科也飞到香港暂居,由于对自己前途无法预料,1950年他选择远离中国携家人去往欧洲和美国。

1965年在台北机场,孙科夫妇受到蒋经国率2000多人的热烈欢迎。

后来长期居住在美国,此期间和台湾没有任何往来,蒋介石也不关心他,由于孙科没在美国置办任何家业,到了美国后生活很清苦,直到1962年孙科夫人陈淑英70大寿时收到蒋介石的邀请函,1965年孙科夫妇来到了台湾受到热烈欢迎,同年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讲话上,孙科表示全力用户蒋介石,1966年任台湾考试院院长,此时74岁的孙科非常满意,1973年孙科逝世于台北。


图文绘历史


总体来说孙科乃一介书生,政治幼稚,年少时公子哥脾气,年老时回归正常人。

一,运气不错,虽生逢乱世,以其国父独子出身,竟能得一生平安,并有善终,应该感谢蒋介石。孙科遇到蒋介石,是他的福气,之前如此反对蒋,之后还是要靠蒋安度晚年。

二,并不了解中国国情。孙科是孙中山的长子,也是独子。1891年生人,4岁时孙科便随祖母移居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一直到1917年回国。所以,孙科从小就在美国接受教育,与父亲接触机会也很少,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

三,缺少政治智慧。回国后,由于父亲的特殊关系,缺少底层历练,一直就浮在上层,始终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和嫡系人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孙中山并没有将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孙中山很清楚当时国内、国民党内的斗争激烈,年轻的孙科绝对没有能力控制局面,如果强行将他放到领袖的位置上,其实是害了他。事实上,孙科的确缺少政治智慧,跟国民党的多名元老关系并不融洽,还和胡汉民发生过激烈冲突。

四,喜欢读书。应该是受家庭影响,孙科自幼喜爱读书,读书的习惯保持终生,即便晚年在美国生活困难的几年,也丝毫没有改变他对读书的嗜好,其也因为读书一生受益匪浅。孙科1928年兼职做过交通大学校长,并有所成就,开创学校历史上人才鼎盛的“黄金时代”,如果他一直做大学校长,也许能更有所作为。


沅汰




评价孙科,应该有多个视角。

用胡汉民的话说就是: “因为他是孙中山先生之子,所以有革命脾气;因为他在国外长大,所以有洋人脾气;因为他是独子,所以有少爷脾气。他有时只发一种脾气,有时两种同发,有时三种一起发。”

再来看蒋介石对孙科的看法:孙科之性行卑劣贪婪,寡廉鲜耻,令人痛心疾首。以总理如此伟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 解。”简直就是阿斗,总理的不肖子孙,总在关键时候误党误国。


当然孙科作为一个从小在国外长大的人,对国内的政治局势不太了解,一生独以喜欢读书为人熟知::“孙科能在大洋彼岸一旖旎小镇以读书为乐,实属国民党政要显贵中的凤毛麟角。说这是有惠于其父孙中山好读书的遗传个性,恐怕还不如说是受益于孙中山早岁对他循循善诱,力促其勤学苦读的一片苦心,更为准确得当。”



作为孙中山的长子,孙中山对他一直是比较器重,为他选择哥伦比亚大学法学,一直攻取到博士学位。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孙科一直陪在孙中山身边担任秘书一职,方便随时培养提携他,让他认识一下周边的大人物。

1921年起,孙科更是独立办事,担任广州市第一任市长。

上边曾写过蒋介石对孙科的看法,评价如此之低,都是因为孙科长期与蒋介石关系不合所致。

1931年孙科担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看到孙中山的嫡系胡汉民被蒋介石囚禁,就马上辞职,和汪精卫等人一起在广州成立了中华民国南京政府。

孙科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责蒋介石为“专制魔王”、“怙恶不悛的反革命”、“最鲜明的反革命东西”、“过街老鼠”,号召全国人民“急扑杀之”。

各省军阀纷纷响应,最终蒋介石不得不通电下野。

在新成立的政府中,孙科担任内阁总理,但刚过了两个月,孙科就发现管理一个政府实在是太困难了,才发现蒋介石的不容易。

1932年元旦刚过,孙科实在受不了了,只能亲自请蒋介石出山。在以蒋介石为首的政府中,反对蒋介石的人推举孙科为行政院长,但蒋介石一心想把孙科赶出局,指示宋子文辞职,把国库的现金基本提光。这样一来孙科的行政院长就不好当了,只有辞职。



1945年,被蒋介石压制多年的孙科,认为当前的中国的局势要以稳定为主,对领国苏联要求和,对中共以压制为主,以军事为辅。这些建议被蒋介石认为“诬蔑政府,与中共合作,以俄人为后盾,意图夺取国府主席”。

孙科负气出走上海,再不愿回重庆。当时全国哗然,纷纷宣扬国民党内部大佬不团结,内部争权夺利严重。

蒋介石为了争取更多的党内支持,派出自己的秘书吴铁城去接孙科回重庆,但孙科表示坚决不回。

这时吴铁城用计把孙科骗回了重庆,本来是说孙科可以坐飞机到处去,孙科上了飞机,飞机却改变了航向,去了重庆。

但到了重庆的孙科,却对蒋介石不理不踩,蒋介石就直接把孙科挂在那个地方,同样不理不踩。



解放战争快要结束时,孙科先去了香港,后来想去台湾,却被蒋介石制止。不好在明面上反对他来台湾,于是就指示保密局毛人凤去办这件事。

于是在香港就出现一个女子出面告发孙科与他有关系,要求孙科出钱。这场官司打了很久,最终孙科虽然胜出,却导致他在香港滞留太久。如果去台湾的话,台湾新组建的政府中已没有他的位置。

孙科没有办法,只好去了美国。孙科纵有万般不是,但有一点,就是这个人不贪,因此身上也没有什么钱。

到了美国后,孙科一家生活一直很清贫。和陈立夫陈果夫兄弟差不多,陈家兄弟为国民党整党不力背锅后,也来到了美国,以养鸡为生。

一直到了1962年,孙科不得不向蒋介石低头,公开表示蒋介石是国民党的英明领导,希望到台湾去看看,尽一点绵薄之力。蒋介石看到后,为了团结孙中山的嫡系老派人才,同意孙科来台湾。

1965年10月29日,孙科飞到台湾,在台北松山机场受到了蒋经国及2000余人的热烈欢迎。第二天孙科亲自到高雄蒋介石的官邸拜谒。宾主双方共同回顾了多年以来在国父孙中山的旗帜共同的革命经历,对当前的台湾国际局势交流了看法,并展望了未来的美好前景和合作空间。

1966年,孙科出任“考试院”院长,得以再列“党国”要人之列。1973年8月26日,孙科因病去世,蒋介石深为悲恸,特颁治丧令,称孙科为“革命元勋,器量恢宏,才识远大,力行三民主义,学术造诣渊深”。

大概是死人不会说话的原因,也许是为了给孙中山面子,在孙科死后,蒋介石终于给孙科了高度评价,与蒋介石日记 中记录的截然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