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我们真的连“粪便”都要管理起来了吗?

今天最大的热点,除了口罩,还有粪便。

  昨晚,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透露,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我们真的连“粪便”都要管理起来了吗?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还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在此之前,钟南山院士也提醒说,虽然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还是通过飞沫传染,但要注意粪便传染的可能性。一些地区还在使用马桶或旱厕,确实要引起注意。

  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性

  新冠病毒是有可能通过粪口传播的,这个结论得到了诸多专家的认可。那么,什么叫粪口传播?

  一般来说,“粪口传播”是指病毒、细菌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后,又经过种种途径进入口腔进行传播。病人的粪便中存在病原体,排出体外后造成环境、水源或者食物污染,人们接触到这些污染物后可能感染。医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伤寒玛丽”事件即是如此。这实际上也是很多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之一。另外,接触传播也可能是粪口传播的一种形式,比如人们接触到被粪便中的病毒颗粒污染的东西,再通过呼吸道或者消化道感染疾病。

  SARS时期中国香港的“淘大花园疫情”又被摆上了台面。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比较有倾向性的结论是,患者的粪便被排到下水道里,导致大量病毒排放。污染的空气及水滴穿过其他住户被破坏的存水弯,进入了卫生间室内,从而其他住户被感染。换句话说,地漏防水没做好。

  饭前便后洗手、冲马桶盖盖子

  对于此次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粪口传播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

  “目前仅在患者粪便中检测到新冠病毒,但是否意味着存在粪口传播,还需进一步科学证实。且究竟粪便中的病毒传播能力有多强,暂时也没有明确答案。”华山医院感染科朱浩翔医生、公卫中心的感染病学专家沈银忠医生,以及中山医院感染科潘珏教授,都是这么回复记者的。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三位医生均表示,“饭前便后要洗手”。

  “很多病原体都可以通过排泄途径来传播,不去接触就可以尽量避免传播风险。而且粪便中的病毒载量有多少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潘珏教授认为,在合规的下水道处理方式下,不要过分担心。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和飞沫传播相比,粪口传播的能力可能要弱一些,预防方式更为简单——只要每个人做好卫生习惯,即勤洗手、不揉眼睛、不挖鼻子、冲马桶时盖上盖子。在饮食上则警惕病从口入,牢记生熟分开,煮熟再吃。

  

可以对卫生设施进行消毒

  实际上,此前国家发布的防控指南中已经写到了,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要严格处理,按照医院感染的方式来消毒处理。潘珏表示,即便存在粪口传播,目前看来也并非主要传播途径,“作为呼吸道传染病,仍以飞沫传播为主。因此现阶段的预防重点还是建议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但是,一旦确证存在粪口传播,那么,厕所卫生对疫情防控而言就显得十分重要。

  今天,内蒙古传出的消息是,两例确诊患者就住在上下楼。一时间又引起了网友的恐慌。“病毒会不会通过下水道管网传播?”专家表示,两名患者住在上下楼,即有多种可能性,比如电梯里接触等,目前官方未发布详细信息,不应主观猜测,更不应随便让粪便或下水道来“背锅”。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家中卫生间、马桶正常使用没有问题;在隔离期间,最好不和家人共用卫生间,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建议使用84消毒液或其他含氯消毒剂消毒。冲水时盖盖子的目的是,避免粪便中的病毒因冲水形成气溶胶,带来传播的风险。”华山医院感染科医生朱浩翔强调,做好洗手等卫生工作就不必担心粪口传播。特别担心的市民,可以检查一下家中下水道、地漏设施是否有反水、漏水的情况。

  同时,潘珏教授还提到一个建议,厕所卫生纸属于干垃圾,但现阶段,为了切断一切可能的传染源,建议使用过的卫生纸应当直接丢入马桶中用水冲走,不要混在其他垃圾里丢出去。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