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套利者”科大訊飛!

這是一個把“科技”當做品牌戰略的時代,這是一個不貼上“科技”的標籤,就無人問津的時代。科大訊飛是一家聞名遐邇的高科技公司,很多人似乎認為其媲美BAT,是未來人工智能領域的龍頭。然而在這個人工智能只打雷不下雨的時代,科大訊飛卻在內部演化出了一種“品牌套利”的商業模式——憑藉其在科技領域的知名度,廣泛與地方成立獨、合資公司搞產學研合作,換取承接政府採購訂單,並藉助子公司吸收園區類土地資產,形成土地儲備以備不時之需——這與樂視的風光年代的拿地模式並無二致。對於如今的科大來說,剝離其研發的外殼,其本質上可能只是一個賣教育產品和乾地產的公司。

“套利者”科大訊飛!

“AI第一股”,領先的智能語音技術,科大訊飛在資本市場收購無數讚譽。“聞名於東,卻攝利於西”,這種美譽,卻成了上市公司獲取現金流與土地儲備的工具。

這種商業模式或許能概括成:擁有語音技術的科大訊飛好似掌握了人工智能的鑰匙,在地方招商過程中深受歡迎。於是科大訊飛各地設立分公司,地方招商成功,作為回饋,地方積極採購科大訊飛產品,做大上市公司營收。

根據科大訊飛內部人士透露,訊飛為了拿下區域項目成立了眾多分、子公司。然而這些公司,沒有後續業務開展就關掉撤掉,政府以為招商了高科技企業,實際上,根本沒有心思真正地在當地搞產學研合作。此外,科大訊飛在各區域拿了很多地,都是各地政府半賣半送或者資源置換的。

“套利者”科大訊飛!

通過在地方設立分公司,科大訊飛收穫了營收和利潤,地方購買了產品,提供了廉價資源,卻無法獲得真正的產業和研究機構。然後,各地研發基地沒建起來,土地卻拿了不少。名為搞研發,實為拿地皮,增厚資產。

在科大訊飛的規劃裡,似乎不願意做BAT的技術提供商,掙點蠅頭小利,而是廣開研發中心,扶持開放平臺,意圖與諸多互聯網公司分庭抗禮。

不過,這樣做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公司的風險。目前,依靠上述合作模式,可以獲取營收為公司輸血,同時增強公司的研發能力。可是,拼研發本身便帶有“豪賭”成分,AI技術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科大訊飛此舉,或許不成功便成仁。

依賴地方採購

翻看科大訊飛2017年年報,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很依賴地方採購。主營業務收入中,教育產品及教學業務佔比25.54%和2.20%,智慧城市佔比27.3%,政法業務佔比10.23%,三項合計65.27%。

政法機構和教育機構屬於政府職能部門或事業單位,智慧城市相關採購,很顯然也屬於地方採購一部分。也就是說,科大訊飛幾乎三分之二的營收,都是來自於地方採購。

“套利者”科大訊飛!

依賴地方政府採購這一點,集中體現在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訊飛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身上。

該公司2017年營收18.56億元,佔科大訊飛營收比重達34.09%,淨利潤2.75億元,佔比高達63.22%。

營收佔比達三分之一,淨利潤佔比達三分之二,可見訊飛智元對科大訊飛的重要性。有趣的是,訊飛智元似乎極其依賴地方採購訂單,具體盈利模式,先是科大訊飛與地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然後再開分公司,最後由分公司收穫地方採購訂單。

“套利者”科大訊飛!

從訊飛智元子公司分佈來看,安徽省內地級市佔據很大比重,如淮北、亳州、池州、蚌埠、滁州、宿州、宣城、安慶和六安等。或許,這與科大訊飛位於合肥有關,安徽省內相關地級市都積極與訊飛合作。

科大訊飛2017年研報中,沒有說明各省營收佔比,不過,從華東區佔比中,似乎可窺一二。據悉,2017年科大訊飛華東地區營收28.56億元,營收佔比達52.45%,遠高於其他地區。由此可得,科大訊飛應很大一部分營收來自於安徽。

“套利者”科大訊飛!

以滁州為例,2015年4月和2017年3月,科大訊飛兩次與滁州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第二次合作的領域涉及人工智能、智能家電、語音基地研發中心建設與智慧產業等方面。

2017年2月,訊飛智元子公司,滁州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7年12月,滁州市全椒縣一項採購中,滁州訊飛就成了唯一供應商。而該項採購內容,似乎只是網上辦事大廳和“一站通”業務,與訊飛擅長的智能語音沒有什麼聯繫。

“套利者”科大訊飛!

聯繫上述材料可知,訊飛取得營收的模式,應該是先和地方(如滁州)簽訂合作協議,然後設立分公司,再以分公司名義獲得地方採購訂單。不管是否與“智能語音”相關,只要是“高科技”項目,訊飛的子公司、孫公司都能分一杯羹。

這樣的好處是,分公司是當地的,稅收回饋當地。不過,安徽省內有些地區,並不滿足只收獲稅收,還希望分得利潤。池州、亳州和淮北,就由地方國資與科大訊飛成立合資公司。

省外方面,合資公司則更為普遍,如重慶南岸區、湖南常德市,就紛紛與科大訊飛成立合資公司。

設立研究機構換取地方採購?

2015年9月,科大訊飛與重慶市渝北區簽署戰略協作協議,約定打造“渝北教育雲”,形成重慶乃至全國一流的“互聯網+”智慧教育示範區,並向全市推廣,輻射西南。同時依託科大訊飛雲開放平臺,為創業創新提供堅實的技術和服務支持,協同打造“渝北語音雲創新創業平臺”。

2016年5月,科大訊飛就收穫重慶市渝北區教育採購訂單,金額高達6007.51萬元。2016年6月,科大訊飛子公司,重慶科大訊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旋即成立。

“套利者”科大訊飛!

2016年12月,重慶子公司還與重慶鳳凰湖機器人有限公司合資成立重慶訊飛曉曼機器人有限公司。有趣的是,重慶鳳凰湖機器人有限公司實控人為重慶市永川區。與渝北區一樣,永川區此後也採購了科大訊飛“智慧教育平臺”。2018年1月,科大訊飛中標永川區智慧教育平臺採購,中標金額為4497.17萬元。

“套利者”科大訊飛!

由此可見,科大訊飛在當地投資,似乎與地方採購息息相關。上文顯示,華東區營收佔比排第一,這與安徽位於華東有關。而相對欠發達的西南地區排名第三,佔比達12.24%,甚至超過華南地區9.45%的營收佔比。或許,西南地區的營收,很大程度上由訊飛與重慶的合作帶來。正是依託“設立研究機構換取採購”的模式,給訊飛貢獻了大量營收。

那麼,這些教育採購又給地方帶來了什麼?根據科大訊飛內部人士透露,早期很多采購的產品,配發培訓以後簽字拿錢,也沒有大力氣做後續售後和培訓。老師不會用,怕用壞了,到時候也沒有人修。

“套利者”科大訊飛!

​創業之初的無奈?

目前在國外市場,智能語音市場異常火熱,亞馬遜ECHO音箱、谷歌HOME等產品競相爭豔。國內互聯網公司也紛紛模仿,相繼推出智能音箱產品。

其中,科大訊飛也和京東合作,推出叮咚智能音箱。表面上,訊飛對標的是亞馬遜、谷歌、百度、小米和阿里,實際上,炫酷的智能語音產品營收佔比很低。

根據2017年財報顯示,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佔比為25.28%。但是,電信增值產品運營就佔10.35%,運營商大數據佔比3.03%,這兩項應與訊飛大股東中國移動的合作有關。真的核心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及服務佔比僅為0.82%,開放平臺佔比5.59%,智能硬件佔比5.49%,合計僅為11.9%。

也就是說,訊飛標榜的高科技產品,在面向普通消費者業務方面,僅為其提供了11.9%的營收。

事實上,科大訊飛的確在語音技術上較為領先,然而其取得營收和淨利潤,卻依靠教育及政法部門的採購。具體應用上,英語口語考場的解決方案是做的比較成功的,其中的核心就在於需要有機器進行語音識別並打分的系統。此外,智慧法庭項目,實質上就是替代書記員的工作,利用訊飛的語音識別技術,將庭審過程轉化為文字記錄。

然而口語考試在整個考試中佔比就較小,整個市場規模並不大。目前語義理解技術還不成熟,有了訊飛,庭審過程誰也不敢讓書記員不做記錄。可以說,訊飛的語音技術應用,不是市場太小,就是太雞肋,無法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實際上,訊飛真正的出路,是面向C端市場,像互聯網公司一樣,向廣大用戶提供服務。對於科大訊飛這樣一個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公司,短期“套招商引資的利”,支撐公司研發似乎不需要過於苛責。

但是,訊飛需要做出真正的AI產品回饋社會,回饋廣大投資者。目前,訊飛在這些方面做得並不好,語音技術照李開復話說,只是“簡單的音轉換成字,字轉換成音”,在語義理解,真正讀懂語言這方面,訊飛還要作出極大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