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咬春”纳元气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咬春”纳元气


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咬春”纳元气

在现今看来,立春不过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除了要吃春饼,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大暑、大寒……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然而在中国古代,立春可是农耕社会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从周代开始,立春这一天,上至天子,下至官员,都会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

《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率公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后汉书·礼仪志》也说:“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吏皆服清帻,立清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

此后历朝历代,无论是在朝廷还是民间,立春都是很受重视的节日,在古代也被称为“春节”。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咬春”纳元气

由此还产生了“打春”的习俗。所谓“打春”,就是击打春牛,最早的春牛是用泥土塑造的。打碎之后,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为吉祥之物。

中国人对于某个节日最大的尊重,就是给它安排个独特的吃食。而中国人对春天的喜爱,也是从吃开始的。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咬春”纳元气

春饼,就是中国人最家常、最直观迎接春天的方式。

春饼起源于古代的春盘,而食用春盘的习俗源于晋代,最初名为“五辛盘”。五辛盘中盛有五种香辛蔬菜,如大蒜、小蒜、韭菜、芫荽、芸薹等。

或许是单独吃这些香辛蔬菜过于辛辣,唐朝的人们已经开始用饼将这些蔬菜卷起来吃了。

《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宋陆游有诗句:“春日春盘节日新”。

有记载说宋代宫廷的荠菜迎春饼是“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咬春”纳元气

春饼薄如蝉翼,这里记载的是用稀面在一种平锅上抹一下,即成极薄透明的饼,用来包荠菜馅,然后用油炸出的春卷(又称春盘)。春饼、春卷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征。

到了厨艺迸发的宋代,春饼也做得愈发精致。周密所著的《武林旧事》中记载:“春前一日,后苑办造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咬春”纳元气

到了明清时期,春饼已成为市面上常见小吃,清朝嘉庆年间,出现了专门售卖春饼的店铺。而当时的春饼,以南京人做得最有名气,袁枚认为它“薄如禅翼,大若茶盆,柔润绝伦”。

春饼因为形状像漂浮在水中的荷叶,所以也叫“荷叶饼”。它并不是什么复杂高深的美食,但做春饼一定要用烫面,就是用开水和面,因为热水会影响到面粉的筋性,这样做出来的春饼才足够劲道。

和好的面擀成薄饼可蒸可烙。蒸出来的春饼皮薄透亮,但又韧性十足,很多地方又称为“筋饼”;烙出来的饼皮稍厚,带着一丝烟火气息。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咬春”纳元气

饼皮之外就是配菜了,在北京,最经典的就是豆芽、韭菜、粉丝和肉丝炒成的“合菜”,再搭配上酱肉一起卷起来,就是迎春的期盼。

春天的时令蔬菜有很多,时间不同、地域不同都可以滋生出不同的风味,春韭、春笋、香椿芽、嫩蒿、荠菜、榆叶……这些都是可以包卷进春饼里的春天味道。

春卷是由春饼演化来的,元代时,第一次出现了“春卷”这个词,不过当时更通用的名字是“卷煎饼”。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咬春”纳元气

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清代诗人蒋耀宗和范来宗的《咏春饼》联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动的描写:“……匀平霜雪白,熨贴火炉红。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缕,才嚼味融融……”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春饼的记述:“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咬春”纳元气

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在立春这天讲究吃炸春卷。《岁时广记》云:“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以肉或素做馅……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后来蚕字音谐转化为卷,即现在的“春卷”。古时常用椿树的嫩芽为馅,元代用羊肉为馅,现今则多以猪肉、豆芽、韭菜、韭黄等为馅,也有用荠菜做馅,谐音“聚财”。

老南京“咬春”还要嚼萝卜。《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南京种植萝卜历史悠久,尤以南郊种植的最为有名,到了春天萝卜鲜嫩,汁水甘甜,生吃很爽口。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咬春”纳元气



好货赶集 品一口原生的味道

点击进入 原耕社 | 好货赶集



更多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公众号“原耕社”(youngoods),原耕社——探根、寻游、觅食,传递、分享纯正地道的各地风土人情与原产地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