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综合性能上看,米格29是相当出色的,为什么林中将却选择了引进苏27而不是米格29?

毛小暖



冷战结束前,西方已经开始对我国实施军事技术封锁,导致当时的歼-8和平珍珠项目被迫中止,使得我空军建设遭遇重大挫折,当时为了弥补空军装备的最大短板,决定从苏联引进战机。

那时,空军的主为是歼7还有歼8战机,与国际先进战机相比差得太多。就连对岸的F-5都不害怕。因此对新型战机的需求特别迫切。

1990年,考察团去苏联之后,因为当地经济非常困难,在推销战机时也很热情。米格-29与苏-27战机都进行了表演,本着留一手的想法,加上米格-29正在量产,苏联方面极力推销米格-29,而对我们提出的采购苏-27则迟迟不回应。但是经过考虑,我方认为苏-27具备的性能好,还有超过30吨最大起飞重量,配备电传操纵,头盔瞄准具,机载武器也很先进,作战半径也大,与当时的轰六几乎一样。而当时印度已经有米格-29,我们要买肯定要买最好的,同时还有为了同时引进苏-27的发动机AL-31技术,因此最终坚持决定全部采购苏-27战机。

而对于出售苏-27,苏联方面最开始也是很不情愿。但是经过了两轮艰苦谈判后,苏联方面终于松口最终在190年12月28日双方签订政府间协议,确定苏联向中国出口24架苏-27战机及配套武器弹药,辅助设备,并进行人员培训。

确实对于当时我空军来说,苏-27的先进性能有着跨代的优势。不过也有一些与F-15有差距的地方。比如雷达,苏-27的重500公斤,美国的才150公斤,而两者的探测距离则相差不多;AL-31发动机总寿命只有600小时,300小时就要翻修,而美国的军用发动机则在2000小时以上的总寿命,两机型之间的指标距离还是很大的。不过苏联人则认为战时很少有飞机能生存50小时,另外因为有差距所以他们的飞机才便宜,这话说得也是真“没毛病”~~

另外在支付货款方面,双方达成了比较灵活的交货方式。90年代初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不多,很宝贵要用在刀刃上。最终首批苏-27战机达到的交付方式为35%现汇,65%易货来支付。苏联轻工业严重落后,正好用中国的大量民用商品来抵消购机款,消化国内产能推动经济增长,正好满足双方的需求。


陶德中士


当年引进战斗机,为什么选择苏-27、而不是米格-29,并非中国空军“高瞻远瞩”,有些回答非要说“高瞻远瞩”,是可以让读者很开心,但却不是事实,开心有何意义。

当年为什么引进苏-27,而不是苏联大力推销的米格-29?

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空军的眼界、思维局限性太大,按当年的构想,苏-27远比米格-29更能满足空军的需求。

198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转暖,双方就引进空军主战装备进行谈判,代表团首先参观了米格-29战斗机,还观摩了飞行表演。

至于苏-27,苏联本无意出口,但中方表态“只想谈苏-27”,双方才继续洽谈。

中国空军对苏联热情推销的米格-29不感兴趣,反而执意要买苏-27,很多事后诸葛亮就借题发挥,拿苏-27、米格-29在冷战后一系列冲突中的表现说事,痛陈米格-29如何不堪,反衬中国空军的“高瞻远瞩”。

然而事实又如何呢?

1980年代的中国空军,不论装备、还是思想,都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落后到什么程度,最先进的战斗机还是歼-8I(歼-8II还未形成战斗力),最先进的导弹还是PL-5(红外格斗弹,射程几公里),超视距导弹别说用,连见都没见过。

当时空军的战术思想,很简单,“国土防空”,不论机动灵活的歼-6、还是高空高速的歼-7、歼-8都是当截击机用,战斗机非常依赖地面指挥、导引,完全是按一支规模庞大的本土防御性空军来建设。

什么攻势制空、什么超视距对抗、甚至什么空地联合作战,脑袋里毛都没有。

当时的中国空军,说句实话,哪里能未卜先知、提前洞悉苏-27和米格-29的优劣?

空军当时的采购意向,十分直白,要求升限高、航程远、速度快、火力强,有超视距拦截能力,按这样的标准,苏-27和米格-29孰优孰劣简直一目了然:

苏-27升限18000米、航程3400公里、最大速度马赫2.35,能挂六枚超视距导弹+四枚格斗弹;米格-29升限17000米、航程1450公里、最大速度马赫2.2,只能挂两枚超视距导弹+四枚格斗弹。

按照高空高速截击机的选择标准,傻子都知道该选哪一个!

所以中国空军选择了苏-27,后来的发展,可以说当时的决策十分成功,但也只是“误打误撞”,如果是用来争夺战区制空权、遂行攻势作战,同样多的钱拿去买苏-27和米格-29,后者的装备数量可以大出一倍多,总体战斗力也会更强。

但如果是用来国土防空,苏-27显然比米格-29好用,中国的情形就是如此。

至于其他考量,苏-27机体庞大,改进升级的潜力更大,更不是当时中国空军的关注重点,时至今日苏-27家族在中国枝繁叶茂,也是运气使然。

引进苏-27SK后,空军的超视距训练一开始居然是“排队枪毙”,足见当时空军对现代空战的认识是如何浅薄。

这段曲折的历史,不应该、也不需要刻意回避,甚至往上贴“高瞻远瞩”的金,反而应该正视,如此才能真正的意识到,中国空军今天的巨大进步是多么艰难,又是多么宝贵。

——


炎黄军武


因为中国空军使命的变化,决定了曾经最爱的米格系列只能被苏霍伊打败。

建国后到80年代,空军的使命就是国土防空,空军不需要长航程远距离的机动作战,因此腿短的米格系列自然够用。

米格29确实出色,气动性经济性都不错,但有个大缺点,腿短。米格29又叫机场保卫者,说明其作战半径极其有限,而因为机型小,改进的空间也不大。在苏联的体系内,充当保卫者,其有优势,优势很大,这也是其至今仍是一款优秀的三代机的原因。但是,离开了这个体系,米格29一败涂地。海湾战争时,伊拉克空军装备着米格29还有幻影等先进战机,地面有法国人帮助建立的自动化防空指挥系统,还有预警机,就这样,都被联军空军打的一败涂地。

中国空军在准备向苏联购买战机时,为的不是当下,而是将来。当时,中国没有航母,想要到更远的地方,只有依靠战机,而我们的主力还是二代机,指挥系统也不行,预警机也没有。林虎将军是飞米格机出来的王牌,但他却高瞻远瞩,没有被米格情节所困扰,定下了苏27。要知道,当时米格29早已出口,也装备了东欧国家的空军,例如东德等,可苏27只装备苏联空军和防空军,而且,中国拿到的也不是猴版,而是和苏军自己装备的相同的版本。

之后的事情证明了林将军的判断,米格战机在离开苏联的体系后表现大打折扣,历次冲突都占不到便宜,而在和苏27的实战中,米格29被按在地上摩擦。现在,苏27及其改进型还在军火市场上占据着足够的份额,而米格29已经几乎没有订单。

中国在引进苏27成品的同时,还引进生产线,打造了歼11家族,有了歼15歼16,可以说,林将军的高瞻远瞩,不但为当时的中国空军带来了杀手锏,也为未来的中国空军打下了基础。


胖胖的小豌豆


这个问题要从飞机性能、空军需求和国际政治军事背景三个方面分析。其中,性能和需求之间匹配是主要因素,国际政治军事背景是关键环节!

下图是米格29K与苏33两种舰载机的对比,大小区别确实很大。苏27与苏33尺寸大致相同。

首先看飞机性能。米格29的设计定位是前线战斗机,能在前线野战机场起降,与前方进攻之敌争夺制空权,为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空中屏障。因此,它更强调制空格斗作战,够完成钟型机动动作等过失速动作,也容易制造,能够承受大量生产和大量损失。

米格29战机的缺点也很明显,作为一款双发中型战斗机,在不携带任何副油箱、全武装升空和发动机开加力机动的情况下,作战半径仅有500公里。有人将米格-29戏称为“机场守卫者”,意为它只能在机场附近作战。

相比之下,苏27属于重型战斗机,外形尺寸要比米格-29大许多,内部冗余空间可安装更多的内部油箱。早期苏-27基本不在翼下挂架携带副油箱。苏-27内部载油量至少8吨以上,其作战半径1500公里,达米格-29的三倍。不进如此,大块头的苏27还可以安装孔径更大的机载雷达、更复杂的电子设备,因此,苏-27的总体作战能力要比米格-29高出一截。实际上,在设计之初,苏27就被定义为以质取胜的机型,与米格29之间高下立判。

其次看空军需求。中国的国土疆域广大,国内动辄数千公里的机动作战,对于短腿机型来说,无形中加重了后勤保障的难度和压力。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空军由单纯的国土防御向谋求攻防兼备的战略思想转变,作战重点方向也由北方逐渐向南部和东部转移,携带副油箱的歼8在南海滞空时间非常有限,很难发挥有效的威慑作用,迫切需要作战半径达到南沙地区、前出第一岛链的远程作战飞机。当时启动研制的歼轰7型攻击机,就是在加强远程打击能力。同时,如何为攻击机群,甚至轰炸机群提供远程护航也是空军新的重大需求。已经开始研制歼10也是一种中型战斗机,与米格29的定位相近。总的来说,中国的大国国防战略决定了中国空军需要重点发展重型战斗机,米格-29的设计定位就决定了它与中国无缘。

再次看国际大环境。从80年代后期起,中苏(俄)关系开始缓和,这是中俄军售合作的基础。从性能和需求对比分析,苏27都远胜米格29,但俄方之所以积极推销米格29战机,实为留了一手,希望以此限制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俄方最终出售苏27时,提出的附加条件之一,便是中国不将其布置到中苏边境一线,显然俄方对于苏27的大航程也是相当顾及的。林虎副司令准确把握的空军的未来需求,摸透了苏联方面的种种顾虑,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谈判工作,最终成功的引进了苏27,为中国空军20多年来的发展,甚至未来10年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军备解码


1、我不知道题主所谓的“综合性能”上看,米格29哪里出色了?

以前看《航空知识》的时候,还提及了米格29在设计上存在硬伤,机体结构在做大过载的动作时,非常容易变形解体。(印度就发生了多起事故)


2、米格29是米格系列里面战绩最烂的一款,在海湾战争、两伊战争中表现很差。它的表现和对敌军的威胁甚至还不如老式的米格25。


3、触动中国当年神经的事件是“海湾战争”,美国用空军狂轰滥炸,直接把伊拉克百万大军毁掉。而中国的空军还停留在国土防空的水平,打越南的时候连空军都不敢出战。

所以中国对战斗机的需求很明确,大飞机,大航程,具备远距截击能力,而后面随着李XX上台,台海越来越紧张,大陆空军对战斗机的对海、对地攻击也开始重视。而以上的几点,统统都是米格29的短板,其中米格29的航程仅有800km左右,是现代战斗机最差的,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大国而言,米格29并不适合作为一种主力战机。


从耗子胖成猪


在这里首先向林虎将军表示我们的敬意!

中国空军选择了苏-27而非米格-29,这可以说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空军做出的最为英明也最为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要知道,彼时的米格-29性能并不弱,尤其是1992年开始列装俄军部队的米格-29S,已经改进了机内燃油系数,加装了空中受油管,甚至可以携带当时俄军尚在试验、最为先进的RVV-AE型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更何况根据现在披露的数据,米格-29在推重比、稳定盘旋角速度、滚转速率等几个关键性的格斗性能指标上都是优于苏-27的。综合考量,当时的中东国家普遍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米格-29战斗机,而如果当时按照有些将领“财力有限”、“节衣缩食”、“确保规模”的想法,与其买那二十多架苏-27,显然还不如多买几十架米格-29回来撑门面要来的实惠与划算。

但是,中国空军以林虎将军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职业军人显然思虑更为长远,他们在当时已经明确地看到了米格-29的劣势与苏-27的优势:米格-29机体小,平台拓展性差,再如何改装,未来都不可能有苏-27的改进潜力大;电子设备简陋,需要依托苏联强大的前线指挥所自动截击数据链才能发挥出全部的战斗力,而我军在当时只有相当于美苏60年代水平的半自动空情保障网络,根本无法保障米格-29出击后能找到目标;作战半径与滞空时间短,在未来我军可能爆发冲突的两个预设战场东海与南海区域都难以达到掌握战区制空权的目的。同时,我国国内同等级的歼-10战斗机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之中,尽管当时依然前途未卜,但是如果引进米格-29,那么襁褓之中的歼-10战斗机大概率就凉凉了。

相对而言,苏-27机体大、作战半径远、改进潜力大、独立作战能力强,是“大国空军”的标配,正如当时林将军主张的那样:大国空军必须有重型战斗机!综合考量,我们最后引进了苏-27战斗机,也开启了苏霍伊来华的辉煌历程。


军武次位面


从设计角度和技术水平上看,米格-29和苏-27是两种非常相似的战斗机。两者都采用由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提出的升力体气动布局,两者具有相同的空空武器作战——R-73“射手”近距空空弹、R-27“白杨”中距空空弹和Gsh-301 30毫米机炮,甚至两者都执行相同的任务——空战。

诚然,米格-29的性能很出色,具有极高的推重比和转弯性能,德国空军的米格-29在北约狗斗训练中曾依靠出色的机动性和头盔瞄准具“猎杀”F-15、F-16、F-18战斗机。

但同时米格-29也是一种偏科非常严重的战斗机。

首先该机的航程非常短,被戏称为“机场围墙保卫者”。在苏联空军中米格-29被作为前线战斗机使用,执行争夺前线制空权的任务,由于部署在前进机场作战,所以航程短并不是大问题。但是对于我国空军来说,内油仅有4365升、最大航程仅1500公里的米格-29并不能适合国土辽阔的中国,无法满足当时国土防空作战的急迫需求。而苏-27凭借大内油设计(9400千克),光作战半径就达到了1500公里,无疑对我国空军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其次,米格-29在中距拦射能力上也存在不足。虽然其N019脉冲多普勒雷达在技术水平上与苏-27的N001相当,但由于在功率和天线口径上的差异,N019对战斗机大小的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为70公里(迎头)/35公里(尾追),低于N001的100/40公里。因此其超视距作战表现不如苏-27。

对于我国空军来说,苏-27不仅航程更大,且拥有更大的雷达、可发射射程更远的R-27E增程空空导弹,所以是更好的选择。


新防务观察


为什么选择了SU-27而不是MIG-29?虽然说MIG-29很不错,但是这种飞机并不算太过出色。根据1989年的《红星报》数量最开始推荐的飞机是MIG-29,但是SU-27才刚开始装备国土防卫军,还没进行外销,哪怕是东欧,也没有接触到这种新式的战斗机。

而对于已经被火烧屁股,只要是有‘战机’可以引进给与空军使用的中国人来说,最初的心态实际上值得猜测,但是最直接的影响可能就是这个原因。1990年9月17日,包括多个高级将领在内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去试飞场所进行对观摩,而被媒体吹得非常出色的MIG-29做了飞行表演,然后,表演刚过了一半,一架MIG-29座低空特技的时候坠毁,飞行员也当场死亡。

不过在苏联许可出售SU-27以后,技术就是主要问题了。SU27拥有的好处是更长的航程,更大的载弹量,更先进的电子设施,以及较高的机动性能,电传飞控更为先进。


MIG-29对应的短处就是,‘机场守卫者’一般的短腿,以及最多只能携带两枚长程导弹,以及对地面控制系统的高度依赖性,由于机载电子设施简陋而缺乏抗干扰能力。

在90年代空军还是以‘防卫国土’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长续航距离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迫切的,即使是电子设施相当落后的前提下,SU-27的N001雷达比MIG-29的N-019参数要好很多,虽然两者都不合格,但是在启动外形和设计上,至少SU-27满足了要求。


水镜晓先生


因为米格29虽然性能不错,但苏27更胜一筹,而且改进潜力非米格29能比,对渴望提高国内军工研发制造能力的中国而言,购买苏27是英明的选择。
图:俄制苏27战机

我们不烦先来看一下二者的性能。

米格29,代号:支点,是由苏联米高扬研制生产的双发中型空优战机,于1977年首飞,是苏联第一款从设计之初就定位为第四代战机(俄标)的型号。其长度为17.37m,翼展11.4m,高位4.73m,空重11吨,最大起飞重量20吨,装备两台RD-33加力涡扇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2.3马赫,推重比约0.83,实用升限18013m,作战半径约600㎞,最大航程2100㎞。其主要挂载BDZ-UMK2B挂架,APU-470,APU-73-1D和APU-68-85E发射架,可发射R-27R1、R-27E、R-73空对空导弹,S-8和S-24B火箭弹等,最大载弹量2500Kg。除此之外,还装备一门30㎜口径Gsh-301机炮,可携带350发高爆燃烧弹和穿甲曳光弹。


图:米格29战机

苏27,代号:侧卫,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第四代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优重型战机,1969年开始研制,1977年首飞,1985年进入苏联空军服役,1989年首次对外曝光。该机采用翼身融合体设计,悬壁式中单翼,翼根外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常规式布局,楔形进气道位于翼身融合体的前下方,使其具备良好的气动性能,进气道底部和侧壁栅型辅助门,以防起落时吸进异物。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头略向下垂,大量采用钛合金,机翼采用传统三梁式结构。外加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无机械备份。其主要信息和性能特点为:长21.935m,高5.932m,空重16吨,最大起飞重量30吨,装备两台AL-31F涡扇发动机,最大升限18000m,最大航程3790㎞,飞行半径约1500㎞,最大平飞速度2500㎞/h。武器配置主要为一门30㎜ Gsh-30-1机炮,挂架下可搭载AA-8、AA-9、AA-10以及AA-11等空空导弹,以及各种炸弹和火箭弹发射巢。


图:中国空军的苏27

从以上双机的设计特点和性能参数可得知,苏27比米格29设计更加新颖,先进,而且无论作战半径,挂载量,或者机动性都远胜支点。另外,苏27是苏联瞄准美国F-15所设计的战机,就是以F-15为主要假想敌,所以它的性能跟F-15在伯仲之间。这对当时以歼7歼8等作为主力的中国空军而言,实在是捡到宝的感觉,如果能获得苏27,将使得中国空军的实力得到巨大的提升和跨越。


总而言之,中国购买苏27而不是米格29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从性能上,苏27远远强于米格29。更重要的是,当时苏27装备的AL-31F涡扇发动机在当时是很先进的,而发动机恰好是中国的短板,因此这款发动机对今后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单单为了发动机技术,也要得到苏27。

其二,国情考量。中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距离几千公里,米格29这种中型战机必然无法满足作战需求。在当时,米格29有“机场保卫者”的称号,就是调侃其作战半径太短,无法进行执行远距离作战任务。而中国需要的正是能够长途奔袭的战机,因此苏27正是中国建设攻防兼备型空军的最好选择。


图:国产歼11战机

其三,国际环境的需要。当时,中国周边国家已经进行了一次战机更新换代潮,印度装备了米格19,韩日拥有了F-15,F-16,就连对岸都已经装备了F-16,而米格29虽说不错,但比起F-15,F-16还有段差距。因此如果中国购买了米格29作为空军主力,那么在面对周边国家的战机时将会处处受制,无法很好完成保卫祖国领空,驱逐敌机的任务。而苏27作为为F-15量身定做的对手,其与F-15可谓是难分伯仲,有了它,中国应对周边国家的侵扰时将会更有底气。


图:美制F-15(上)和F-16战机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证明了中国当初的选择是十分有远见的,引进了苏27之后,中国对其进行了仿制,才有了当今的歼11型国产战机,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影响深远的作用。之后,中国又通过苏33(以苏27为原型),成功研制出了歼15歼16等新型战机,为中国航空工业的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从辽宁舰上起飞的歼15


【你觉得购买苏27划算吗?欢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兵者诡道也


“米格-29综合性能相当出色这一说法略过牵强”,米格-29基础型算是苏联特色下的一款特色战斗机,其综合性能和同期的三代机相比差的不是一丁半点儿,综合性能相当出色这一说法不成立。

米格-29战斗机是米高扬设计局根据苏联空军要求设计的一款前线战斗机,其定位是为战场前线的苏联轰炸机、运输机、强击机以及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由于特殊的设计定位,基本款米格-29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只有600公里左右,而且设计偏简约,其目的是战损后可以大量补充,作为前线支援战斗机完全OK,但是放到其他环境就不一定适用了。

中国空军考察团于上世纪90年代初前往苏联考察第三代战斗机,彼时中国空军面临的大环境有所变化,而当时中国空军装备的歼-7、歼-8战斗机已经明显落后于对手,中国空军需要一款远程重型战机,一方面进行日常国土防空巡逻,另一方面则需要对可能发生的战事进行军事斗争准备,这两点其实已经决定了中国空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引进苏联的米格-29战斗机,而事实也证明,苏联方面给中国代表团推销米格-29失败了,中国空军看上的是重型的苏-27战斗机。苏-27战斗机作为远程重型双发战斗机,航程远、载弹量大、机动性超强,兼具制空和对海攻击能力,适合中国幅员辽阔、周边环境复杂的国情,引进中国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