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中世紀歐洲各國皇家都是一家人?

斷120842556


說中世紀歐洲各國皇家都是一家人,實際上是說明了歐洲貴族在中世紀時期的聯姻關係,以下就以哈布斯堡家族為例,看看這個聯姻關係是怎麼實現“歐洲皇室一家親”的。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奠基者魯道夫一世當選德意志國王,此人資質平平,唯一值得驕傲的是他有6個漂亮的女兒。在中世紀,聯姻是保障自身地位、增強實力的重要手段,魯道夫一世深諳此道,把女兒嫁給了當時德意志最有權勢的幾位選帝侯,甚至不惜一女多嫁,成功獲得“選帝侯岳父”“德意志的老外公”的殊榮。選帝侯們的後代都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血緣後代,都是親戚,都是一家人,既然手握選舉皇帝的大權,那麼想當皇帝時也變得很容易了。

中世紀歐洲哈布斯堡王朝分佈圖

哈布斯堡家族傑出的君主查理五世6歲(1500年)就從父親腓力手中繼承了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16歲取代嬸嬸“瘋狂”胡安娜成為西班牙國王;20歲當選為神聖羅馬皇帝。其弟弟費迪南在1526年成為波西米亞、匈牙利國的雙料國王。1580年西班牙吞併了葡萄牙,葡萄牙及和其海外殖民地也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地盤。接下來的歷史中,哈布斯堡家族又通過一系列聯姻、繼承與戰爭,不斷向歐洲其他皇室滲透血脈。

哈布斯堡家族成員: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

哈布斯堡家族的後代在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相繼出任羅馬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內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說到這裡,說中世紀歐洲各國皇室都是一家人就很好理解了,就拿哈布斯堡家族為例,曾經有一段時間幾乎中世紀歐洲所有的封建皇室成員身上都流淌著哈布斯堡家族的血脈,哈布斯堡家族可以稱得上是歐洲歷史上最牛掰的家族了。遺憾的是由於近親、近支聯姻,導致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奧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繼男嗣斷絕,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奧地利分支不得不與洛林家族聯姻建立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國家人文歷史


中世紀大概是從公元500至1499年,這個時期裡,歐洲各國的王室都不固定,王朝更替不少見,有的是本國貴族,有的是外國貴族,而各國貴族均歷史久遠,源自蠻族時代。即使查理曼大帝分封的領主,前提他們也是貴族。如現在的英國王室,父系出自德國的韋廷家族,是薩克森的選帝侯,這個家族也曾做過波蘭國王。最著名的哈布斯堡家族更是厲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國王、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拉貢國王等都曾做過。總的來說王室出自貴族,貴族就是蠻族時代的酋長。

至於為什麼是一家人,可以拿哈布斯堡家族作為例子,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1291在位)。1438年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襲,直到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才徹底結束。在這期間,此家族通過聯姻稱霸歐洲,說白了,就是漂亮女兒多。本身各國皇室的祖先多多少少有著類似的血脈,但這個家族不止聯姻,還近親結婚,走向落末的大部分原因,是基因沒有辦法再繼續繁衍。基於我個人觀點,但凡有一絲血脈相似,就如同一家人。

還有另一個觀點,據說歐洲大部分貴族都有查理曼的血統,但是查理曼因為篡位以及不世襲等特性被滅族了。並且他們都沒有血統的法理,也就是不被承認的。後來的王室基本是選舉,以及自己繼承等等固定下來的土地建立的。唯一跟查理曼有點關係的就是法國王室了,娶了他們家的女人,就等於會被滅門。 再者英國王室除了路易斯一世(法國太子路易,後來的國王路易八世,1216-1217年稱英王)其他人只是有查理曼的血脈,如果按照中國人的觀念,父系傳承則換了好幾岔了。

若想了解歷史境況,大家可以參考《歐洲中世紀史》。


奧國那些事兒


並不是的,只不過是偶爾出現的風氣,象中國的聯姻,但中國人只講父系。而歐洲人還講母系,聯姻後的兒子或女兒還能夠享原來母親作為原國公主的福利,唉,實在很亂套。當然也只不過三三兩兩,最多就四四五五,不會是所有啦。所有的話,你動腦子想一想就不得了了,那不就是歐洲統一了嗎。所以只有你才能想到的“都”是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