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品名篇佳作,觀世間百態,享人文情懷

在詩人眼裡,阿布扎比,這個有羚羊的地方,風塵恣肆。動了心思的人,一飲而盡酷熱荒瘠,狂想如約而來。大地捧出的燦爛明珠,冉冉耀亮波斯灣南岸……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在我眼裡,阿布扎比,這個石油王國,不僅富有,還有開放的胸襟和文化價值主張。可能因為“迪拜熱”,似乎名氣壓過阿布扎比。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其實,阿布扎比這座城市儘管極盡奢華,但更具文化內涵。僅從謝赫扎伊德清真寺和阿布扎比盧浮宮呈現出來的人文景觀就足以讓人領略到它的不同凡響。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從迪拜到阿布扎比,兩個小時的車程,一進入阿布扎比地界就大不一樣了,同樣是戈壁灘,阿布扎比沙漠上的綠洲之城感覺更強烈,高速公路兩邊的棕櫚樹、椰棗樹和花花草草顯然是另一個天地,鏡頭裡的景深越來越寬廣,視野豁然開闊。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我從高原走向大海,已經記不清走過多少回,而走向阿拉伯地區廣袤的沙漠與海則是頭一回。而這一次是一大家人一起出行,心情特別舒暢。從迪拜塔到阿布扎比世界傾斜度最高的人造塔,空間上的感官刺激有一種初見的心跳。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看到跨越F1賽道的酒店、阿聯酋館令人驚豔的沙丘,還有阿布扎比地標建築群——阿提哈德樓等,超現代的摩天大樓、阿拉伯風格的清真寺,海市蜃樓般的人間奇妙之景。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在城市中心的阿提哈德樓,是由五座樓組成的建築群,城市居民生活、工作、購物、就餐全在這裡,體現了別具一格的建築學理念和現代生活理念。站在2號樓74層300米高的觀景臺,阿拉伯海灣景觀盡收眼底,有一種引領著現代都市時尚之感。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阿布扎比盧浮宮是阿布扎比的文化標識,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設計的,一座由巨大銀色穹頂籠罩的博物館城,在沙迪亞特島上呈現出棕櫚樹下枝葉婆娑的效果和阿拉伯的文明起源,在這座中東城市擴張著其文化影響力,同時能夠讓人們在這裡欣賞到一些世界藝術珍藏品提供了可能。漫步在臨海步道走廊,看著翻卷著的海浪,我的思緒進入到遙遠的冥想。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阿布扎比古城堡已成為古老的歷史封面。1760年始建的豪森城堡,城牆上還看得見海洋裡的珊瑚和其他海洋石,見證著當年在這個戈壁灘上築城堡就海取材的痕跡。豪森城堡曾是酋長國統治者AI Nahyan家族的所在地。艾恩小鎮扎哈里城堡,被風化的城堡默默地講述著它的故事。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它是阿聯酋阿布扎比地區最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築之一,也是阿聯酋建國者謝赫扎伊德·本·蘇丹·阿勒納哈揚的誕生地。古城堡始建於1891年,其功能是用於保護城市和棕櫚樹叢。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古城堡讓人聯想起謝赫扎伊德清真寺的得名以及它的建築規模。謝赫扎伊德清真寺這一驚人世界建築傑作,可容納4萬名禱告者,有80個穹頂,大約1000根廊柱,24K純金吊燈,世界上最大的手織地毯,主禮拜廳配有世界最大的水晶吊燈。禮拜五晚上,導遊帶我們夜遊清真寺,沒有想到,鏡頭裡的天空會如此奇妙的藍,夜色下的燈光竟會幻化出當天的月相,讓我眼前一亮。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返回迪拜,地接導遊孫沛堯推薦我買了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著的《關於幸福和樂觀的思考》這部書。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這位年輕的迪拜酋長的思考:“我們擁有的與運氣最相似的事物就是奮鬥精神,以及我們血液中流淌的勇於挑戰的精神……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生活變得越來越快捷和簡單,而且現在也有更多更好的機會。所以,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樂觀呢?”每一句話,都給我帶來深刻的思考和受益。阿聯酋這個年輕的國家,我看到的不僅僅是建築物的高度,更是思想的高度,還有開放和寬容。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在迪拜帆船酒店那片海里游泳,再一次感受大海的力量。在阿布扎比廣袤的沙漠綠洲,感受到一種勇於突破侷限的精神。阿聯酋之行,不僅僅完成一次概念上的行走,且是感性與理性疊加在一起的出行。沙漠與海,讓我看到遼闊,而智慧與創造更讓我開闊了眼界。

大海向左,沙漠向右,李剛阿布扎比遊記

李剛,筆名豁達,雲南政協報原副總編、高級編輯,雲南省作家協會攝影家協會會員。出版專著《雲南攬勝》《不識巍山》,合著《納樓土司》《發現巍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