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滿漢全席壓軸菜——布袋雞

如果有人對你說:我請客,請你吃頓好的,隨便吃什麼你點。這時候,如果你不知道吃什麼,你腦子裡最直接的下意識的反映可能就說出來“吃滿漢全席”,那麼,這麼著名的滿漢全席到底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名氣呢?它其中又有什麼奧妙呢?小編今天就來向你介紹一道滿漢全席的壓軸菜——布袋雞。

滿漢全席壓軸菜——布袋雞

介紹這道菜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滿漢全席”。顧名思義,看滿漢全席的名稱我們就知道,滿漢全席肯定和滿漢兩族有關。它是清朝時期的宮廷盛宴,既兼具宮廷菜餚盛大的特色又兼具地方的特色風味。兼具了滿漢兩族菜品的主要特色,由滿漢兩族人合作,做法上兼備兩族的烹調特色,製作工藝上也博取眾家之長,“扒、炸、炒、熘,燒、煮”兼備,可以說是中華飲食文化中的璀璨的明珠。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滿漢全席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這種為促進民族融合而形成的宴會,融合兩族差異,形成了別具特色的饕鬄盛宴,芳名遠揚。

滿漢全席壓軸菜——布袋雞

而滿漢全席不僅在數量上驚人,至少有108道,它其中的每道菜也都是經典,絕對值得了解。那麼,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這其中的一道名菜——布袋雞。

滿漢全席壓軸菜——布袋雞

首先,布袋雞是魯菜系中的一道名菜,一直佔據魯菜蛋禽類的首位,被歷來的食客,稱之為“佳品”,是滿漢全席的壓軸菜品。

我們都知道,雞是人類飼養最為普遍的家禽。雞肉味道鮮美,富有營養,富含蛋白質和脂肪。但是它也有一個突出的缺點,這也是其他肉類共有的缺陷——雞肉欠缺鈣、鐵、胡蘿蔔素等各種維生素和粗纖維。因此如何去彌補雞肉的營養欠缺,成為擺在各大名廚面前的難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廚師們精心製作,不斷的改進,最終做出了這道能成為滿漢全席中壓軸級別的菜品,就是布袋雞了。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這道菜的具體做法:

用料:

主料:所選用的小雞從破殼而出到成為布袋雞,至少需要200天的養殖時間,這是布袋雞基本要求,也是祖師爺所留下的祖訓。八寶料(瘦豬肉、海參、魚骨、火腿、海米、口蘑、冬菇、玉蘭片)。

輔料:鹽、醬油、清湯,用澱粉勾芡,再加上料酒、味精、食用油、適量的水等。

製作流程:

步驟一:布袋雞的製作工藝,主要是脫骨手法。將整隻雞退毛洗淨後,從脖子刀口處入刀,逐漸下剔。這種手法難就難在就從這一刀口處,將整隻雞全部胸骨與皮肉分離,腿骨、翅骨與肉連著不剃。不能將皮和肉剔破,並在雞的尾尖處斷去肛門、大腸,除去五臟,然後再剔除大腿骨、翅骨的上節和小腿骨,注意這時仍從內部剔除,不能破皮,剔完之後洗淨備用。

滿漢全席壓軸菜——布袋雞

步驟二:做“布袋”,這裡主要為大家介紹一下鹹口布袋雞的做法,需要的原料是瘦豬肉、海參、魚骨、火腿、海米、口蘑、冬菇、玉蘭片,都切成小丁,除火腿之外的其他原料都要用熱水汆過,汆好撈出控淨水。炒鍋放入花生油,燒熱後放蔥薑末,再放豬肉丁,炒至七成熟,放入海參、海米等料。稍燜後隨即放醬油、料酒煸勻。晾後倒在脫骨後的雞中,這時候變做成了布袋雞的雛形,但是此時的布袋雞還遠沒有到端上餐桌的時候。

步驟三:炸,用竹竿將脖子的刀口處別起,放到熱油中炸成銀紅色,炸好後撈出放到碗內。

步驟四:蒸,炸好後,在碗內放入清湯、老抽、料酒、蔥段、薑片,放入籠內蒸爛。注意的是,這時雞的腹部必須朝下。

滿漢全席壓軸菜——布袋雞

步驟五:蒸熟取出後,再把蒸雞用的原湯放到炒鍋內,然後將布袋雞腹部朝上扣在盤子裡。燒開湯汁,撇去泡沫,再少放點醬油、清湯,用澱粉勾芡,再加上料酒、味精、食用油,調勻之後澆到雞上就可以端上桌了。

這種菜是用海碗上桌的,要肉爛形整,吃的時候剖開,肉、餡雜陳,味道之間相互滲透,妙不可言。

滿漢全席壓軸菜——布袋雞

雞肉有各種做法,但是能登上滿漢全席位置的必然有其過人之處,能成為宮廷宴食不僅要滿足口味的獨特,還要顧及宮廷對盛大的要求,因此,如何將各種營養食材融合到一道菜中更是關鍵,而布袋雞就很好的達到了這個效果,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布袋雞也走進了平常百姓家中的廚房。

你還在等什麼,趕緊做起來吧!

如果對小編推薦的菜品感興趣,歡迎您評論、關注小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