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您血压还是有点高,平时多注意,我给您开的降压药得按时吃。如果身体还有什么不舒服,您再给我打电话。”结束了上午的第二个问诊,流村镇老峪沟地区乡村医生张德凤立即赶往下一个地点。脚下的路,张德凤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从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她已经在大山深处的道路上奔走了31个春秋。

“我基本上是每天早晨出门,中午12点左右回。距离近的,一上午能去三四家;距离远的,像长峪城村,骑车路上来回就得2个小时,一上午可能就只能去一个地方。”张德凤说。

虽然是老峪沟村人,但张德凤的看诊范围并不仅限于本村,其他4个统属于老峪沟地区的村——马刨泉、长峪城、禾子涧、黄土洼都在她的工作范围内。

张德凤说,地处深山区、出行不便是困扰村民外出就诊的最大问题。“如今在山区生活的村民以老人居多,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要是突然遇到个头疼脑热的,别说是去昌平、市区,就是去镇里的社区服务中心来回也比较困难。”行医31年来,无论是她家的座机号码,还是她个人的手机号,附近村民几乎无人不知。“只要是村民找我,我都会去。”

立志成为一名乡村医生,源于张德凤14岁时的一段经历。“一天半夜,家里人发高烧,我一个人往返于村卫生室和医生家,来回8里地,最终才请到了医生看诊。”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而医疗条件有限、求医无门带来的焦急和无奈也深深印刻在了她的心里。

中学毕业后,张德凤自愿在村医务室帮忙。1987年,经过培训考核,她正式成为一名乡村医生。此后,为方便村民看病,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经区相关部门审批,张德凤成立了老峪沟村卫生室,地点就设在自己家。卫生室面积不大,东屋两间房一间是输液室,一间是药房。“平时村民看病,方便来卫生室的就过来,不方便的话,给我打电话,我就过去。”

从成为乡村医生的那一刻起,张德凤就给自己定了要求:凡是自己能治疗的,一定尽全力医治;自己无法处理的,要到现场看看情况做出基本判断,帮助联系医院,让病人尽早到医院就医,绝不让病人的病情延误。

长期徒步走山路、冬天迎风骑车看诊,让张德凤患上了风湿病,膝盖总是隐隐作痛。但这份工作却早已成为一种责任和坚守。“今年我61岁,还能再干不到10年。只要村民有需要,我愿意一直干下去。”

“今天感觉怎么样,还难受吗?”

“还行,就是有点儿发烧,还得麻烦你帮我输液。”

上午,张德凤又来到一位已高位截瘫40余年的村民家中。由于长期卧床,褥疮严重,张德凤一有空就来探望,帮其拿药、输液。“他一不舒服就会给我打电话,我也尽我所能帮他治疗。”张德凤说。输好液后,背起医药箱,张德凤赶往上午最后一位病人家中……

在昌平,像张德凤这样的乡村医生有301名,他们坚守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为278个村的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张大夫在自家卫生室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1976年,张大夫高中毕业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张大夫高中毕业证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1976年,张大夫在老峪沟村卫生室,墙上的“赤脚医生坚持战斗在农业学大寨第一线”宣传画时代感很强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1980年,张大夫与流村中学老师王府林结婚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1980年,获得赤脚医生证书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赤脚医生证书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1987年,获得乡村医生证书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乡村医生证书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1989年,获得刊授学院证书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徒步去农户家中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院内有一副棺材,家人已开始为病人准备后事,张大夫一直坚持治疗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张大夫工作中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张大夫工作中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张大夫工作中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张大夫冒雪徒步3公里到黄土洼村为村民看病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她一直把药箱子当成了自己的命根子

昌平乡村医生张德凤:坚守深山 初心不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