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P2P發展變遷史中,從追捧,迴避到迴歸,發生了什麼

P2P發展變遷史中,從追捧,迴避到迴歸,發生了什麼?

P2P發展變遷史中,從追捧,迴避到迴歸,發生了什麼?

2007年至今,P2P發展經歷了跌宕起伏11載,隨著市場環境、監管紅利的改變,業內對這一新興產業的態度也經歷了追捧——撇清——迴歸的一個輪迴,不同時期,諸多P2P平臺對外宣傳口徑可謂大相徑庭。

平臺從迴避監管到迴歸“我是P2P”其中發生了什麼?平臺對外傳播口徑變化,透視出行業怎樣的發展歷程和監管軌跡?

P2P發展變遷史中,從追捧,迴避到迴歸,發生了什麼

在經歷洗牌期後,如何化解現有P2P多年運營積累的風險,建立長效的風險緩釋機制?錢貸網梳理了從2007年至今影響網貸發展及平臺宣傳口徑的重要事件,試圖從中總結經驗並探索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遍地開花 P2P成為時代熱詞

2012年前的互聯網金融更像是海面的一座神秘冰川,海上方露一隅,海底冰體連綿。2007年,中國第一家P2P拍拍貸成立,定位純信息中介,之後紅嶺創投、人人貸、錢貸網等企業紛紛成立,P2P行業逐漸被一些創業者看中,出現了一批試水者。

2012年4月的一次活動上,“中國互聯網金融之父”、前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平首次提出互聯網金融概念,將這座冰川賦予一個新的定義並暴露在陽光之下。

2013年,互聯網金融迎來發展元年,這一年被視為互聯網理財啟蒙的餘額寶問世,隨後微信支付、眾安保險、百度理財等相繼誕生。以寶寶類理財為起點,以P2P為代表的等各類互聯網金融業態迎來跨越式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概念被炒的火熱。

在2014年,互聯網金融首次登上了政府工作報告,“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說法證明了,政府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意圖十分明顯。一時之間,P2P平臺遍地開花,成為時代熱詞。

據錢貸網收集數據顯示,2013年12月,網貸累計平臺數量為1323家,截至2015年12月,網貸累計平臺數量達到5359家,短短兩年時間多出了4000多家平臺。

但是,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風險也不斷聚集。2015年,進入行業最不平靜的一年,當年6月,網貸問題平臺的數量首超新增平臺,風險開始暴露,2013年12月,網貸行業累計問題平臺總數為1201家,而這一數字在兩年之前為69家。

弱化標籤 P2P成燙手山芋

在風險聚焦之時,監管的腳步也如期而至。2016年8月24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對整個網貸行業的監管細化到了具體的執行層面,隨後,細化監管條例紛至沓來。

隨著監管對行業從嚴整頓,行業從業者也表現出強大的“求生欲”,反映到市場上的現象就是,不少平臺對P2P這一標籤諱莫如深甚至避而遠之,多數公司在對外口徑上將自身定位於金融科技、資產管理、資產配置、財富管理以及智能投顧機構等。

這不難理解,在整個行業風險多發,被“妖魔化”的情況下,首先參與者對P2P網貸信心倍減,這導致“P2P”在某種程度上成了燙手山芋。

其次,幾年迅猛發展下來,國內大多數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業務種類更多的趨向多元化,既有單純的信息撮合業務,也有類似於互聯網資管、基金保險信託代銷等業務。如果網貸平臺想從事“信息中介”以外的業務,撇清P2P的定位,既可以避免非P2P業務受到過於嚴厲監管規則的制約,更有利於用戶對新定位的認知和推廣。

在互聯網資管新規下發前,行業不少有流量的大平臺試水資管代銷之路謀求轉型。一是因為網貸限額之後,資產變得很難找。二是傳統金融機構的資管產品銷路有限,有流量的P2P自然成了一個好的渠道。為了讓業務更好推進,亦有不少平臺分拆出一個財富管理平臺單獨從事這項業務。然而,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本質是資產管理業務,屬於金融業務範疇,必須持牌經營。這種創新與監管初心背道而馳,換湯不換藥的做法勢必難以長久。

業務調整 迴歸信息中介定位

近兩年,監管開始步步收緊,不斷細化政策,縮小平臺套利空間,以降低風險隱患。與之對應的,2017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始主動限縮、調整業務謀求長遠發展。

一方面,互聯網幾大巨頭重新謀求定位,“去金融化”加碼科技。

以螞蟻金服、京東金融、樂信為代表的行業頭部平臺集體表態“不做金融”,發揮自身優勢利用流量、技術賺金融的錢,努力以“合作者”而非“競爭者”的身份出現。

對於沒有強集團屬性、更為垂直的網貸行業而言,也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前很多企業宣稱自己不是P2P,現在反而願意說自己是P2P。

事實上,網貸平臺們普遍進行業務調整及更名,也被視為是迎合監管、迴歸信息中介本質邁出的重要一步。

選擇迴歸P2P的影響因素

從迴避到迴歸,P2P行業經歷了什麼?錢貸網——錢小七認為,這其中,除了有企業出於業務整合、統籌的需要,還有以下3個影響因素:

1、金融持牌化趨勢下,P2P的信息中介定位可以規避金融業務的具象監管。

今年5月29日,央行行長易綱出席活動時表示:“要全面實施金融機構和業務的持牌經營,打擊無照經營,對超越範圍,違法違規經營活動要堅決打擊……”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易綱第4次在公開場合表態“金融須持牌經營”。

根據目前的發展態勢,P2P備案已經大概率延期,而延期多久,監管尚未明確,有業內人士認為,監管極有可能準備將P2P行業“備案制”改為“持牌制”。

現實情況是,不論P2P業務未來是否要持牌,從業平臺都需要紮實眼下的工作,信息中介定位也有利於規避對於從事金融業務的具象監管。

另外,“持牌制”一旦實施,對於拒不承認自己是P2P,也沒有金融牌照的平臺,迴避身份意味著沒有金融從業資格,最終也將會被徹底淘汰。

2、可以規避混業經營的風險,滿足監管的要求。

將金融業務拆分、獨立等行為說到底也是為了明確出受監管主體,避免混業經營。在互聯網資管新規下發之前,資管代銷,早已成為行業的潛規則。

新規的下發對混業經營、將資管業務從原有P2P業務中剝離,以及定義模糊,宣稱“我不是P2P”的平臺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在此之後,留給P2P的路只有兩條,要麼拿到牌照,要麼清零。在互聯網平臺無牌照代銷資管產品之路已然走不通的情況下,走P2P之路反而是正規的。

3、明確被監管主體,滿足備案要求

要想從事網貸業務,工商變更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序。在此前多地下發的網貸備案指引中,也明確規定在申請備案登記前,應當到工商登記部門變更經營範圍,明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等相關內容。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2日,在公司名稱或經營範圍中註明“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字樣的企業有1613家,截至6月5日,這一數字上升至1633家。而在去年10月,在工商信息上註明“網絡借貸信息中介”的企業還只有900多家。從這一點上看,有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正視自己的業務實質,向規範化經營改革。

化解風險 業內建言“建立長效風險緩釋機制”

通過分析我國網貸監管軌跡和平臺宣傳口徑的演化可以發現,雖然不少踏實做事的網貸平臺向合規化加速邁進,但經過多年運營積累的風險依舊不能忽視。

那麼,在經歷洗牌期後,如何化解行業現有各類風險,建立長效的風險緩釋機制?

根據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發佈的課題報告《網絡借貸風險緩釋機制研究》(下稱《報告》),對於短期內如何消化存量,建議:

一是要建立准入機制,平臺應持牌經營;

二是要建立網貸準備金制度,要求網絡借貸平臺在監管部門存放一定資金,以應對極端、嚴重的資產違約風險;

三是要落實資金存管,取締“存而不管、部分存管”的平臺;

四是要建立平臺停業、跑路等風險處置預案,強調平臺倒閉不代表現有債權債務關係解除;

五是要及時獲取平臺經營基本數據,建立預警模型。

從長效機制角度,《報告》建議:

第一,加強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容許資質良好的平臺接入央行徵信系統、建立並完善網絡借貸徵信系統;

第二,加強平臺信息披露管理,即“誰發佈信息,誰承擔責任”;

第三,在合規的前提下允許平臺以多種方式分散風險;

第四,強調投資者適當性原則,加強對投資人的審核與保護;

第五,建立及時、全面、可與國際統計規則對接的網絡借貸統計數據庫;

第六,推動穩健的金融創新,平衡防範風險與鼓勵創新之間的關係。

從“報告”的建議和監管近年來監管的軌跡不難發現,P2P的底線是真正的點對點信息撮合平臺,沒有資金池但具有強大的風控能力,也不存在違規繞道操作。

實際上,從追捧到迴避到迴歸,是P2P發展成熟的必經之路。另外,對於積累了一定用戶流量、風控技術能力等資源的平臺而言,積極利用自身的優勢向擅長的領域拓展、採取與持牌機構合作等方式進行轉型也不失為一條發展之路。

綜合來看,防風險和強監管在一定時間內仍然是行業的主旋律,然而對於P2P行業來說,不能讓跑路等負面消息掩蓋了其確實能補位傳統金融、滿足用戶投資借貸需求以及建立普惠金融的積極意義。

金融嚴監管營造了健康的發展軌道和競爭環境,會有一大批非持牌機構和監管套利機構失去生存空間,大浪淘沙留存下來的企業將肩負起重塑行業口碑的重任。

》》》推薦閱讀《《《 世界盃來了,又一波熬夜、剁手、割肉季

平臺推薦

錢貸網註冊領取688現金紅包,往期年化利率9.5%—13.5%,首筆出借返現高至1288元……

專注於穩健的熱門產品領域,致力於為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便捷、高效、專業、貼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服務。是具備安全性、合規性和穩定性的P2P平臺,平臺模式透明,採用透明的撮合模式、引入第三方擔保機制、信息安全等保三級認證、持續落實監管要求,全方位保障用戶的資金安全與信息安全。錢貸網風控水平較高,整體資產規模較大,從每月運營報告看,錢貸網屬於為數不多的盈利公司,整體運營平穩,品牌及認知度都比較高,可以長期投資。

目前,錢貸網為廣大用戶提供了普惠金融現有優享活動外再推出6月:端午“粽”動員“粽享紅包宴”的活動有出借期限≥30天(1個月)以上的標的全場加息1.4%,錢貸網的“粽”享活動時間為2018年6月1日-6月30日(抓緊時間,倒計時中),在此期間參與出借的用戶均可參與此活動。

世界盃來了,又一波熬夜、剁手、割肉季

6月14日是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開幕時間,4年一屆的足球盛宴也即將拉開帷幕。而隨著俄羅斯世界盃開幕在即,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地球迷前往俄羅斯現場觀看世界盃比賽,儘管中國男足連續四屆無緣世界盃決賽圈,但中國球迷的熱情依然高漲。

第21屆世界盃在俄羅斯即將開幕,成為了萬千球迷關注的焦點,向我們熟知的王健林、馬雲等商界大佬都熱衷於足球這項運動,而且王健林還組件過足球俱樂部,更充分證明了,足球這項運動的魅力和影響力。

P2P發展變遷史中,從追捧,迴避到迴歸,發生了什麼

據俄羅斯國家通訊社的透露,世界盃組委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採訪中說到不完全統計將會有6萬到7萬名的中國球迷來到俄羅斯看世界盃比賽。對此,國內知名旅遊公司負責人也表示,近兩年來,俄羅斯一直是中國出境遊黑馬目的地之一,去年該平臺赴俄遊人次同比增長接近150%。今年1~7月,驢平臺俄羅斯遊預訂人次同比再增長近五成,可見廣大球迷們那顆急切觀賽的心早已蠢蠢欲動,世界盃吸引力不可小覷。

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表示,俄羅斯世界盃眾多球星雲集,固然是球迷們的觀賽盛宴,但去看一場世界盃成本也相當不菲,錢包恐怕要大減肥了。粗略一算,機票+食宿+門票等基本開銷加起來就得兩萬元左右,此前甚至傳出某旅遊平臺售出了金額為85萬元世界盃旅遊訂單。就算以兩萬元來計算,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也得兩三個月不吃不喝才能湊齊這筆費用,可想而知去俄羅斯看世界盃的花銷確實讓人有些肉疼。

去看俄羅斯世界盃的開銷的確很大,但我們就只能在家對著電視機隔空給比賽打氣吶喊?其實不然,相反,我們每個人都能在不動用自己的工資前提下去來一場說看就看的俄羅斯世界盃。秘訣很簡單,只要只要我們將每個月的一部分固定收入進行資產升值保值規劃中,如當下大熱的p2p網貸出借,讓資產增值,拿著收益就能輕鬆去俄羅斯旅遊看球賽了。

現在大部分p2p網貸平臺的利息都比傳統的金融機構高出不少,以p2p網貸出借行業公認優質平臺錢貸網為例,平臺的參考往期年化利率9.5%—13.5%之間,如果拿出閒置資產作為本金出借3-12個月的質押擔保標,以參考年化利率9.5%—13.5%來計算,平臺每月還息,一年下來就有近千近萬元的收益,動動手指就能賺足旅遊錢。除此之外,錢貸網推出的新手福利也是相當誘人,投資不僅有可觀的收益,新手註冊還能領取688元投資大禮包,首筆出借返現高至1288元。

》》》推薦閱讀《《《 P2P發展變遷史中,從追捧,迴避到迴歸,發生了什麼?

錢貸網作為純信息撮合交易平臺,專注於撮合網絡借貸,標的真實且小額分散;平臺堅持合規經營,已正式上線銀行存管系統。具備安全性、合規性和穩定性的P2P平臺,平臺模式透明,採用透明的撮合模式、引入第三方擔保機制、信息安全等保國家三級認證、持續落實監管要求,全方位保障用戶的資金安全與信息安全,其廣泛的週期靈活性讓偏好短期與長期穩妥的用戶越發關注青睞。

目前,錢貸網為廣大用戶提供了普惠金融現有優享活動外再推出6月:端午“粽”動員“粽享紅包宴”的活動有出借期限≥30天(1個月)以上的標的全場加息1.4%,錢貸網的“粽”享活動時間為2018年6月1日-6月30日(抓緊時間,倒計時中),在此期間參與出借的用戶均可參與此活動。

當然,P2P網貸出借事關我們的錢,所以p2p網貸平臺的安全性和實力都尤為重要。這一點錢貸網同樣讓每位出借者很放心。平臺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分析,通過最嚴格的風控體系,一端直接對接有需求的出借人,另一端嚴格風控對接有貸款需求優質的個人和企業,解決廣大用戶投資難和融資成本高的剛性需求。公司致力於降低用戶互聯網金融門檻,讓大眾共享互聯網金融紅利,為廣大用戶提供一個公平、透明、優質的網絡信息投融資中介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