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民間故事:老道奇聞,知人知面不知心!養兒從小管,長大登朝毯!

老道奇聞

早先年有位老道,單身一人住在一所廟裡。他很貧困,只有一頭毛驢作為腳力到處化緣,也經常幫人做法事,賣符咒,除妖驅鬼安家宅等等。長此以往,長年累月,漸漸地老道就積攢了好多銀子,生活也就好了起來。

老道這時和一戶鄰居處得很好,鄰居僅有老兩口,人也挺好。

民間故事:老道奇聞,知人知面不知心!養兒從小管,長大登朝毯!

老頭天天幫助老道切草餵驢,每次切完草之後,回家都要把穿的外衣脫下來,仔細地清掃一下,將切草時所帶回的小草棍集中起來,再送回老道。老道看這老頭真好,真誠不愛小,還天天這樣,不容易。不由得心裡讚歎不已。

有一天,老道要外出,得一段時間才能回來,便求老頭給看廟,並領老頭到廟內的一個密室前告訴說:這間屋子最重要,可得千萬看好,屋裡用具都是金的,尤其裡面有個香爐,是幫人除妖得到的寶貝,價值萬兩銀子。老頭挺真誠地說:請長老放心,保證萬無一失。

第二天,老道早早起程,放心地外出了。再說老頭回家後就跟老伴說了老道如何讓自己看廟及金香爐的一些事。老伴聽了心裡甜滋滋的,眯縫著眼睛貪婪地說:”哎,我說老頭子,這回可好了,再也不用咱倆挨累了,把那個金香爐偷回來夠咱老兩口子吃穿一輩子啦。說完就笑了起來。老頭聽了很不滿意:這怎麼能行呢?老道信著咱了,俺哪能幹出那種事呢?咱可一直都是本分人,說啥也做不得啊。

就這樣一直過了二十多天,老頭照常看守廟堂。老伴又開始嘮叨上了:老道快回來了,再錯過機會可就再也找不到了。從這以後,她天天追問老頭,把老頭叨咕得心也有點動了。老頭開始琢磨著老伴說得也對,我不拿金香爐,老道還給我多大好處?要是我真拿了金香爐,真夠我倆活後半輩子了。他這樣想了幾天,眼見著老道就要回來了,再不下手,可就後悔來不及了。

民間故事:老道奇聞,知人知面不知心!養兒從小管,長大登朝毯!

這一天,老頭天剛亮就起來了,叫老伴做些好吃的,再收拾收拾東西,等金香爐一到手,立即搬走,離這裡越遠越好,到一個老道永遠也找不著的地方。老伴一聽,可樂壞了,急忙做飯,收拾東西。

老頭子心開始跳了,東張西望地走進廟堂,再看四周無人,馬上打開內室門上的鎖,拿起香爐,慌慌張張跑回了家。看老伴也收拾好了,忙和老伴吃了口飯,顧不得別的了,拉起老伴急忙溜出了村,遠走他鄉。

且說老道就在老兩口走後的第六天回來了。他樂哈哈地走進廟堂。他一看挺冷清,就直走到內室。只見房門半開,心中感覺奇怪,莫非老頭在裡邊,他就叫了一聲:“喂,我回來了,老弟。“沒有動靜,又叫一聲,還不見迴音。不覺走進內室,一看沒人,老道心中有些緊張。第一眼就看見香案上的香爐不見了。他急忙走到近前,睜大了眼睛,怎麼看怎麼沒有。

這回老道可呆了,眼睛也直了。簡直不敢相信這一切。這不是做夢吧?他突然睜大眼睛,眼前好像有數不清的金香爐在飛動。他發瘋似地奔出廟門,直奔老頭家。到屋一看,傻眼了。屋裡七零八落,人走屋空。老道面對蒼天吼道:天吶,這是怎麼回事啊!他回到廟堂,把剩下的金銀帶上,騎上毛驢,開始了尋找老頭的生活。

天下這麼大,哪裡去找啊。老道不覺老淚橫流,哀嘆不已,信馬由韁地走吧。也不知走了多少時日,金銀花光了,還是找不到。真是音信全無。從此,老道只好要飯吃了。窮人家沒剩飯,富人家沒素菜,他這飯可實在不好要,因為他吃素不吃葷。

這一天,他餓極了,天也漸黑。他走進了一個村莊,真是人困驢乏。實在無奈,老道牽著毛驢慢騰騰地往前走。走到一家門前,敲起了大門化齋,裡面出來人說:對不起,道家,我家沒有素飯,昨天殺的豬,你再改個門吧。老道聽了心想往哪裡去化,長嘆一聲說道:唉,什麼素不素的,我實在餓極了,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飽飯了。管什麼的,給我點充飢吧。東家聽了好笑說:不是捨不得,你要是不在乎,那你等著吧。於是就把老道讓進了屋裡,炒了幾個菜,反正盡是肉類,又倒了酒,叫老道用飯。老道早已口水直流,狼吞虎嚥地吃開了。一會工夫,酒、飯菜淨光,總算吃飽了。東家笑說道:我聽說你們不吃肉哇。老道聞聽,面紅耳赤,一言不發,牽著毛驢出了大門走了。

這時天已黑了,往哪裡找個宿才好。走來走去,問了幾戶都不便。只好再往前走,看到一戶門前有一草垛,這時驢也餓急了,一下子奔向草垛吃起草來,老道也被拉倒了。他才想起驢還沒喂,自言自語道:也罷,我也不找宿了,就在草垛對付一夜吧。想到這裡,毛驢也不拴了,自己拱進草堆裡睡去了。

也不知睡了多長時間,他覺得有些冷了,朦朦朧朧中就聽有人說話,老道一下子醒了過來。只聽一個女人聲音說道:你以後不能天天總來,叫人看見了多不好,我一個寡婦失業的,隔幾天再來吧。又聽一個男人說:行。聽你的。不一會,就聽到男的腳步聲遠去了。這邊大門也上鎖了。

老道鑽出草堆,睡意全無。連連嘆道這世道怎麼了,可真是:寸草不愛愛黃金,守節的寡婦送情人,出家的道士吃豬肉,知人知面不知心。老道一氣之下找了個沒人的地方上吊自盡了。

養兒從小管

山東哪城的黃河邊上,有個叫吳老栓的莊戶人,老兩口靠打魚為生,日子過得雖談不上什麼富翁,但也十分富足。

吳老栓老兩口都四十大過,才得一子,起名寶兒。吳老栓兩口視寶兒掌上燈,捧星星,照月亮,頭上頂著怕嚇著,嘴裡含著怕化了。嬌生慣養,要天不給地的主。越是這樣。寶兒越是狂躁,上了七八歲寶兒稍有不順心的事,便打爹罵娘。吳老栓以為孩子還小,也不管束,任憑寶兒任性。

民間故事:老道奇聞,知人知面不知心!養兒從小管,長大登朝毯!

寶兒長到十歲那年,有一天吳老栓拉魚上街趕集。老栓走後,寶兒便“霍霍”地磨起菜刀,寶兒媽問他磨刀做啥?寶兒咬咬牙說:“我爹上街賣魚,要不給我買回悖悖,我就一刀砍了他這個老東西。”

寶兒媽一聽,嚇了一跳,急忙出村截住了吳老栓,問給寶兒買悖悖沒,老栓問怎麼的,寶兒媽便把家的事說了。

吳老栓不信,趕車回到家門。寶兒見爹爹回來,提刀堵在門口,一臉凶氣,腦瓜筋繃得老高。老栓沒法。只好說悖悖忘在櫃檯上,又返到集上買了二斤給了寶兒,事才罷休。

晚上,老栓躺在炕上,越想越憋氣,越想越不對,一狠心拿定了主意。

第二天吳老栓拉著一個大洋箱,帶著寶兒到了黃河邊刷箱子。

寶兒問刷箱做啥?老栓說等你長大好裝東西。刷完了老栓叫寶兒進去看刷乾淨沒。老栓見寶兒站了進去。蓋上蓋,釘上釘,就連箱帶入推到滔滔黃水裡。

單說黃河下游晏城縣住著一家姓高的財主,名叫高老望,老伴一輩子沒開懷。一天晚上高老望做了一個夢,夢見黃河上游漂下一個老道抱著孩子。醒來對老伴說,老伴也說做了同樣的夢。天一亮,高老望便命家中所有夥計都到黃河裡頭撈東西。撈著東西歸自己,撈著人歸東家。.....篇幅有限,進入下面,瞭解更多,可閱讀全部故事。原文標題是“養兒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