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脾胃调理的推拿手法,夏季常给宝宝做,消化好还少生病!

想要孩子身体健康少生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护好脾胃,消化好。“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很多健康问题都与脾胃有关,在夏季更容易出现肠胃问题,所以在夏季更需要注重给宝宝做好脾胃调理。下面分享几个推拿调理脾胃较常用的穴位,当然也不是必须全用这几个,临床可能会根据个体情况用到一个或多个,其他的如天河水、四横纹、大肠穴、外劳宫、七节骨、足三里等调理脾胃时也比较常用。

脾胃调理的推拿手法,夏季常给宝宝做,消化好还少生病!

1、八卦穴

【主治】胸闷胀饱,呕吐,泄泻,食欲缺乏,咳嗽痰喘,心烦内热等。

【作用】宽胸理气,顺气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调和五脏,升清降浊。

【部位】手掌面,掌心周边。

【操作】用运法。分顺运、逆运2法。

【时间】5~10 分钟

脾胃调理的推拿手法,夏季常给宝宝做,消化好还少生病!

2、脾穴

【主治】伤乳食,消化不良,脾虚泻,疳积,脱肛,黄胆,湿痰,虚喘嗽,慢惊风,隐疹不透等。

【作用】健脾调中,补血生肌,消食滞,化痰涎。

【部位】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属线型穴位。

【操作】用推法。分补脾、清脾、清补脾 3 法。补脾——自指尖推向指根,用于虚证如脾虚泄泻。清脾——自指根推向指尖,用于食证如伤食、积滞。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夹实证,如消化不良。

【时间】5~10分钟。

脾胃调理的推拿手法,夏季常给宝宝做,消化好还少生病!

3、胃穴

【主治】恶心呕吐,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衄。

【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部位】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型穴位。

【操作】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部为清胃,此穴只清不补。

【时间】5~10分钟。

脾胃调理的推拿手法,夏季常给宝宝做,消化好还少生病!

4、板门穴

【主治】呕吐,泄泻,上吐下泻,溢奶,胃痛。

【作用】清胃热,止吐泻,通调三焦之气。

【部位】拇指下,掌面大鱼际平面中点。以指点之有大如豆粒的筋头,重按有酸麻感,为板门的部位,属面型穴位。

【操作】左右旋转揉之或来回推之,称清板门。

【时间】2~5分钟。

脾胃调理的推拿手法,夏季常给宝宝做,消化好还少生病!

5、四缝穴

【主治】疳积、 腹胀、 厌食、 消化不良等。

【作用】退热除烦,散瘀结,调中除胀,行气和血

【部位】位于食、中、无名指、小指近掌端的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掐揉四缝,用指甲掐后继以揉法,可掐揉双手四缝。以被施术者感觉疼痛且能忍受为度,依次掐揉完四指为一遍,操作10遍。

脾胃调理的推拿手法,夏季常给宝宝做,消化好还少生病!

温馨提示:如家长自行操作时一定注意力度不可过大,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柔和、均匀、持久、有力、轻而不浮,快而不乱,平稳着实,作用渗透。无论男女,一般只做左手各部穴位,而对其他部位的穴位则双侧均取。还要备好润滑剂,如淀粉,滑石粉,痱子粉等,以起到润滑皮肤,增强手法的作用。简单的动作,就能让孩子更健康, 妈妈们记得收藏哦~

京妈说,分享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欢迎关注、分享和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