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远古时代蛇虫盛行?神话人物都和蛇有关!《山海经》隐藏着答案!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远古时代蛇虫盛行?神话人物都和蛇有关!《山海经》隐藏着答案!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其中记载的众多异兽的形象经常会用来作为影视剧的创作题材,这就更会让我们以为那些奇异的动物仅仅是古人的脑洞大开。

举个例子,《山海经》中经常写到蛇。

远古时代蛇虫盛行?神话人物都和蛇有关!《山海经》隐藏着答案!

比如《海外东经》提到:“黑齿国在其北,……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海内经》载:“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啖之。”

蛇的种类也很多,黑蛇、青蛇、白蛇、玄蛇、赤蛇、黄蛇、育蛇等等。

“羽山……多蝮虫”,“太华之山……有蛇焉,名曰肥,六曰四翼”。

远古时代蛇虫盛行?神话人物都和蛇有关!《山海经》隐藏着答案!

“秦冒之山……多白蛇”,“流沙三百里至于洹山……下多怪蛇”,为什么频繁提到蛇?有什么道理?

《山海经》写景状物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根本不关心景物美不美,这朵花、那片云好不好看,只记录最有用的信息。

这里有这样矿物,那里有这样动物,可以吃,某某山有怪物,叫声像婴儿,很凶,离它远一点。

例: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

远古时代蛇虫盛行?神话人物都和蛇有关!《山海经》隐藏着答案!

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

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据此,有学者推测,之所以《山海经》里这么多次提到蛇,因为它可吃。比如上文说到的“方啖之”,就是神人在吃蛇。

远古时代蛇虫盛行?神话人物都和蛇有关!《山海经》隐藏着答案!

再比如《大荒南经》中说到“有蜮民之国,……有人方扞弓射黄蛇,名曰蜮人。”射黄蛇干嘛?显然是将蛇当害虫蜮一样吃掉。

《大荒南经》中记载:“南海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脚踏两赤蛇”。

《大荒北经》中“有神御蛇操蛇,其状虎首人身。”那逐日的夸父也是“珥两黄蛇,手操两黄蛇”。

其中还有一些神蛇,是明确告诉大家,一定要吃,吃了有大好处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延维,谁吃谁可以“伯天下”,遇到了,当然要吃。

远古时代蛇虫盛行?神话人物都和蛇有关!《山海经》隐藏着答案!

《海外西经》中有“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的句芒神则是人面鸟身,脚踏两条青龙。

再往后,夏朝的开国之君夏启,传说他“珥两青蛇,乘两龙”,再到商朝的祖先“帝俊”,则是“使四鸟,虎豹”。

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要移走王屋山,但是遭到了山神的阻止,如果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那个山神(操蛇神)形象是耳朵上挂着蛇,手里拿了蛇。

而在《山海经》中许多上古神祇、先王、巫祝形象通常也都是遇蛇为伴,操蛇,御蛇,有的是与其他动物为伴。

远古时代蛇虫盛行?神话人物都和蛇有关!《山海经》隐藏着答案!

东北非常流行的一个故事:

尼三女巫可以骑着白鹅进入死神统治的地下世界,向死神献供而得到神的恩赐。

每逢有阻碍诸如恶魔的时候,她便召唤她的动物使者,借助它们的力量打破阻碍,抵达彼岸。她的使者蛇、蟒、九条毒蛇。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远古时代,蛇如此受欢迎?因为它特别好吃吗?

不得而知,我们如今只能知道蛇不仅是食物,还是巫师和祭司最喜欢缠绕在身上的装饰物,操蛇之神不是某种文化特有的神灵形象。

远古时代蛇虫盛行?神话人物都和蛇有关!《山海经》隐藏着答案!

从神、巫的故事中我们发现他们需要借助动物来施展强大的法力,来对抗一些敌对力量。而且在这些动物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各类蛇。

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蛇是具有奇特法术功能的神秘动物。后世的“白娘子”就是一个法力很强的蛇,不过是许仙来操蛇,御蛇。

那么,是否曾经有一个时代,是蛇数量极多,又富有智慧的呢?

联想到《圣经》中蛇诱惑夏娃吃下智慧之果,又被上帝惩罚只能以腹行走的故事,总觉得远古文明时代曾经发生过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