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新造車勢力紛紛推出市場 神州優車的造車夢能實現麼?

新能源汽車出現後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在巨大利益誘惑下各大上市公司也紛紛入局新能源汽車,國家也給予大量政策幫扶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產業。小鵬、蔚來、綠馳等造車新勢力也蓄勢待發,神州優車作為行業翹楚也開始入局新能源造車。但行業競爭激烈,補貼也退坡,大量企業紛紛落馬退出市場,這種形式下神州優車的造車夢能走多遠?

新造車勢力紛紛推出市場 神州優車的造車夢能實現麼?

神州優車殺入新能源造車市場 積累優勢正在變現

近日,神州優車宣佈宣佈認購五龍電動車,成為五龍電動車最大股東。五龍電動車是一家專業的新能源車製造商,從電動車的電池、研發、生產、製造和銷售完成的產業鏈,擁有工信部和發改委認證的純電動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張製造牌照。神州優車完成控股後擁有了兩張牌照,踏出新能源造車的重要一步。

其實這已經不是神州優車第一次涉足新能源造車,早在2015年研究新能源發展趨勢,並花費費1500萬向著名汽車設計、零部件公司麥格納諮詢相關情況。但當時並不看好神州自己造車,轉而用投資的方式進去造車領域。在2017年,神州優車給小鵬汽車投資,開始“曲線造車”之路。

而隨著神州優車控股五龍電動車,神州優車也正是入局新能源找茬市場。神州優車一直處於中國出行和汽車領域領先的綜合服務平臺,神州優車最先旗下有神州租車、神州專車、神州買買車、神州車閃貸四大板塊,通過自有、投資、合作等模式進行了全產業鏈佈局。

當前新能源汽車普遍存在生產規模小、銷售能力差、沒有全國性的銷售網絡等問題,而造車企業則面臨技術門檻高、資金投入大、量產難、缺採購和使用場景支持等難題。神州優車目前已經覆蓋了全國300個主要城市、車隊40萬臺,用戶數量超過了6000萬,這將成為神州優車在面對車輛的採購、銷售和推廣時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新造車勢力紛紛推出市場 神州優車的造車夢能實現麼?

看似一片大好的新能源汽車 實則也暗潮洶湧

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之下,政府了出臺了各項政策幫扶,僅2017年就出臺了40多項政策,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2015年對電動汽車補貼金額達到了590億,到2016年更是高達830億。政府的扶持下發展形勢大好,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41.3萬輛和41.2萬輛,同比增長94.9%和111.6%,遠高於前幾年。但繁榮的背後,實則也暗潮洶湧。

政策補貼不斷退坡 企業壓力驟然增大

看似繁榮的新能源汽車背後,發展問題已經顯現。2016年,四部委對93家企業進行排查,結果發現其中72家存在騙補,涉及騙補車輛76374輛,總金額高達92.707億元,平均每造一輛車就騙補12萬元元。在2016年底,國家發佈2017-2018年新能源車新的補貼政策,補貼比2016年退坡20%,地方補貼不得超過國家補貼的50%。補貼的退坡讓市場迅速冷卻,今年2月,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提出了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新方案,更是讓眾多企業呈現斷崖式的下跌。

在6月,財政部等四部委印發《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不無關係,通知中規定,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新政實施後,純電動車續航低於150公里的車型不再享有補貼;續航在300公里以下的車型補貼都下調;續航300公里以上的補貼則上調了。彭博社前不久報道說,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的平均補貼可能會比2018年降低逾三成。在更加嚴厲的補貼政策下,2018年將面臨的是100家左右的新能源企業很可能被淘汰。

上汽集團副總裁王曉秋說,“按照目前的成本、售價核算,每售出一臺純電動中級轎車,政府補貼7萬元左右企業才能打平。2020年政府補貼取消,新能源汽車靠什麼生存?”

內憂外患之中 新能源造車更是在絕境中求生

在新能源汽車中鋰電池佔據著核心地位,隨著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發展,中國已經鋰電池最大的生產和銷售地。寧德時代、比亞迪、沃特瑪、國軒高科和比克動力動力鋰電池的裝機量排名前五。其中寧德時代產能利用率下滑嚴重,利潤也累計下降了38.26%。

隨著補貼的退坡,不僅鋰電池的暴利變為微利,更有可能直接滅亡。6月28日,組作為一家連續在動力電池行業排名前三的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向全體職工發出通知,通知中稱,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在2018年出現了嚴重的資金困難問題,公司高層決定7月1日起,全體員工放假六個月。現在沃特瑪將面臨的是債務壓身,破產重組的困局。雖然只是周邊產業的問題,可是也顯示出了新能源行業將面臨的殘酷。

新能源造車在補貼退坡的情況下,急需解決的還有鋰電池的問題。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不管是在何種情況下都不能忽視。神州優車作為一個汽車出行平臺,在造車領域還需要更多的摸索。現在新能源造車需要投入的是更多的資金和技術。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面對目前的情況坦言,新進入者面臨兩種命運,要麼一桿進洞,要麼就失敗。

新造車勢力紛紛推出市場 神州優車的造車夢能實現麼?

適者生存的時代 怎樣將出行與造車融合將是神州優車必要考慮的事

據業內人士透露,新能源補貼政策將於2020年前逐步取消,每年減少1/3的規模。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長期依賴補貼的企業將會在這一政策中被清洗。目前,怎樣將出行和造車產業融合將成為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神州優車打破行業痛點 優勢初顯

現在很多新能源企業面臨的問題是新能源汽車不能量產,這也是行業的痛點。量產背後的帶動的是銷售的問題,銷量上不去,很難實現量產。據業內人士透露,4萬臺已經是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量產門檻,如果企業銷量達不到這個量級,那麼只能是被淘汰。

神州優車作為國內最大的單一汽車採購商,渠道是其最大的優勢。神州優車旗下的租車和專車服務已經能夠幫助消化幾萬臺的車輛,併購五龍電動車後獲得造車資格,填補五龍電動車資金和銷售渠道的問題,能夠迅速的實現新能源汽車的量產。

出行和造車融合成為大勢所趨 自建完整產業鏈成為關鍵

神州優車本身具有出行業務,併購五龍電動車獲得造車資質,是完成產業鏈閉環的最重要的一步。目前綠色出行已經成為全球的話題,,綠色出行、低碳生活不僅是公益話題,還是關於每個人生活質量的話題。新能源汽車低噪音、零汙染,在成本和舒適性上也超越的傳統的燃油汽車。在綠色出行的時代,新能源汽車作為日常代步工具,在將來能否將取代傳統的燃油汽車也未可知。

在新能源造車方面,最核心的電池蓄電問題成為最大的關鍵。在車輛成本和能源方面,新能源汽車有著傳統燃油汽車不能比擬的優勢,但是續航能力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若不使用自家研發的電池,那麼意味著車輛核心掌握在別人手中。五龍電動車不僅可以自主造車,還有自主研發電池的能力,對於神州優車來說,收購五龍電動車股份,也是完成產業鏈閉環並樹立壁壘的關鍵一步。

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全球都關注的問題,在可持續發展的政策下,新能源汽車將會成為一個擁有命題。神州優車在行業洗牌的關鍵時期進入,或許也是一個最好的機會。這對於佈局汽車出行和汽車全產業鏈的神州優車來說,又將是一個新的挑戰,最後的結局怎樣,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文 | 小謙,葫蘆程序(http:www.huluchengxu.com)創始人,互聯網觀察員,數十家科技媒體專欄作者,微信請聯繫net1996,轉載請註明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