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向守志戰歌之神頭嶺伏擊戰:斃傷俘虜日軍1500餘人

1938年3月,為了破壞日軍向晉南、晉西進犯的交通運輸線,劉伯承、鄧小平根據日軍一處受襲他處必援的規律,決定以385旅769團為左翼隊,襲擊黎城,引誘潞城的敵人來援;以386旅為右翼隊,在潞城與濁漳河畔潞河村之間設伏,迎擊增援黎城的日軍。

向守志戰歌之神頭嶺伏擊戰:斃傷俘虜日軍1500餘人

21歲的向守志時任386旅771團2營機槍連連長。

向守志分析指出:“這種戰法,在《孫子兵法》上叫做‘攻其所必救,殲其救者’。”

戰前,劉、鄧首長並沒有給386旅設定具體的伏擊戰場。386旅旅長陳賡、政委王新亭召開作戰會議,作戰參謀通過仔細研究作戰地圖,一致決定將伏擊戰場設在神頭嶺。

從地圖上看,位於潞城縣城東北12.5公里處的神頭嶺確實是個打伏擊戰的好地方。那裡有一條深溝,公路正從溝底通過,兩旁山勢陡險,既便於隱蔽部隊,也便於出擊。

向守志戰歌之神頭嶺伏擊戰:斃傷俘虜日軍1500餘人

但是,陳賡沒有馬上做結論,而是環視一下會場,問道:“神頭嶺的地形誰看過?”

會場一陣沉默,參謀們沒有人察看過現場地形。

陳賡宣佈散會,立即帶領偵察警戒小組前往神頭嶺。

現場情景令所有人大吃一驚:實際地形與地圖標示的完全兩樣,公路不在山溝裡,而在山樑上。路兩邊,地勢比公路略高,但是沒有任何隱蔽物。山樑寬度不過一二百米。顯然,這樣的地形,是不大適合打伏擊的。

向老將軍說:“在共和國十大將中,有一種說法,那就是‘打仗最精數陳賡’。”

回到旅部,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將伏擊戰場設在神頭嶺。然而,“最精”的陳賡再次令所有人大吃一驚:“我看,這一仗還是在神頭嶺打好。”

接著,陳賡分析:“一般講,神頭嶺打伏擊的確不太理想。但是,現在,卻正是我們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的好地方。正因為地形不險要,敵人必然麻痺。山樑狹窄,兵力確實不易展開,但敵人更難展開。”

向守志歎服地說:“事實證明,旅長確實高人一籌。”

“‘殺豬’地點選定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殺豬’了。”向守志說。

向守志戰歌之神頭嶺伏擊戰:斃傷俘虜日軍1500餘人

向守志所在的771團在左,772團在右,都埋伏在路北;補充團設於對面的鞋底村一帶。陳賡還決定由771團抽出一支小分隊向潞河村方向遊擊警戒,相機炸燬濁漳河上的大橋,切斷兩岸敵人的聯繫;由772團3營擔任潞城方面的警戒,斷敵退路。

向守志回憶說:“上面的作戰方針確定後,接下來就要靠我們下面的腳板了。我們要先於敵人趕到伏擊地點,然後才能‘殺豬’。”

一陣強行軍後,向守志率領機槍連趕到預定地點。伏在工事裡,既興奮又緊張。他說:“興奮的是眼看著又可以打一場大仗了,緊張的是敵人會不會如我們預料的那樣行動?計劃實施中還會碰到什麼問題?等等。這些都令人擔心。”

3月15日,擔負“釣魚”任務的左翼769團在團長陳錫聯的率領下,對黎城展開了猛烈攻擊。

3月16日,駐潞城的1500多名日軍,慌忙趕往黎城支援。上午9時,當他們趕到神頭嶺附近時,看到公路橋被毀,知道中了八路軍的計。

“但為時已晚,他們已進了我們的伏擊圈。就在他們掉轉回頭時,我們從正面和公路東、西兩側實施夾擊。”向守志扶了扶眼鏡,揮舞著拳頭說。

日軍就地展開頑抗,但為地形所阻,重火器不能發揮作用。向守志指揮機槍連的6挺馬克沁重機槍,向日軍猛烈射擊。“我們打得鬼子嘰哇亂叫,屍橫遍野,槍彈滿地。當時,幾個鬼子受武士道精神的毒害較深,呼天喚地,被我用機槍送上了西天。”老將軍異常興奮地說著。

這次戰鬥,八路軍斃傷俘日軍1500餘人,繳獲長短槍500餘支和騾馬600餘匹。劉伯承認為是很成功的“吸打敵援”戰例;日軍統帥部稱它為八路軍“典型的游擊戰”;在伏擊戰中逃跑的日本《東亞日報》隨軍記者本多酒沼在《脫險記》中寫道:“神頭嶺戰鬥大傷皇軍元氣,八路軍的靈活戰術,實在使人難以琢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