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教師節傳來噩耗,初二學生被家長責罵幾句,縱身跳河自盡,該如何教育孩子才合適?

霧悟人生851


看到剛上初二的孩子就因家長說:你少吃零食多吃飯才長身體”就跳河自身,實在讓人唏噓不已。仔細想來,孩子肯定不會簡簡單單因為這句話而自殺,其或者一直存在嚴重心理問題,或者正值青春叛逆期。情緒無法疏導、生活沒有樂趣、未來沒有理想,這才是導致孩子自殺的主要原因。

假如,一個孩子每天有想吃的東西、有想玩的地方、有搞笑的話語,他一定不會自殺的。簡單的講,作為人的動物性本能得到滿足,吃好穿好玩好睡好,誰不樂意誰活著呢?作為人的社會性本能,生活有意思、未來有奔頭、處處有樂子, 誰還會去選擇死亡呢?所以,讓孩子開心、讓孩子滿足,這是健康成長的重要前提。

現在為什麼青少年選擇自殺?我想多數孩子滿足了動物性生長需求,吃飽穿暖,但精神性成長髮育不良,存在諸多心理問題。比如: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有些孩子承受不了;單親家庭或者無愛家庭,孩子體會不到溫暖;家長對孩子寄語太高期望,孩子難以實現目標;交流較少疏於管教,孩子沉迷遊戲不能自拔等,總總現象發展到極端,都可能導致孩子選擇自殺。

我們無法猜測該起跳河事件的家庭情況,但從孩子對父母這樣簡單關愛的話語都產生過激情緒反應來看,日常親子關係比較緊張,孩子對父母的牴觸情緒非常嚴重,甚至分不清好壞。假如有家庭出現類似問題,最好找專業人士進行心理疏導;或者尋求老師和朋友幫助,從不同角度讓孩子體會到家庭溫暖、未來可期。

活著要有奔頭,孩子也是如此。悲劇已經發生,但願此類悲劇不再上演。


入青0601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說說我自己的事情吧,我自幼也算是在溫室中長大,因為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經濟條件在同齡人中算是不錯的,家中又沒男孩,對我不說千依百順,嬌生慣養是沒錯的,所以脾氣是極為任性的,稍微不對心思就覺得全世界都對我不起,上學時也因考試成績三天兩頭和父母鬧矛盾,直到有一次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嚇得我父母魂飛魄散,他們才再不敢過分相激,說句實在話,縱然現在明白他們愛我至深,但對他們的教育方式卻從不肯苟同,因為那時候我唯一的感覺就是我的成績遠比我這個人重要多了,他們關心我的成績遠遠超過關心我這個人,為人父母之後可以理解他們的行為,但要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去理解那種行為,難度實在太大,不適得其反才怪。

所以,從我女兒進入青春期,我就一直努力和她溝通,我希望你的成績越來越優秀,但珠穆朗瑪峰高八千六百米,如果你只能登到八千米,即使成功近在咫尺,我也希望你轉身離開,因為與成功相比,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不論做什麼,一定要量力而行。

只是,明白道理是一回事,實施道理是另外一回事,這二十年,我們母女又何嘗不是不學習自然母慈子孝,一旦學習也是雞飛狗跳,能真正教會孩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原則,除了全心去愛,其實是沒有第二個選擇的。

你或許會說,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哪個父母不是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卻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

可這就算是愛嗎?不是。這是連動物都可以做到的本能,人之所以不同於動物,就是每個人,即使是幾歲的孩子,他們都有精神要求。我一直認為最好的愛情就是: 在今後的日子,無論富貴貧窮、快樂悲傷、健康疾病,我都願意一生一世愛你,守護你,終生不渝。

其實父母和子女也應如此,不論你是正數第一還是倒數第一,不論你成功還是失敗,不論你是醜是俊,是聰明是愚笨,你都是我獨一無二的寶貝,即使全世界都不認可你,我也會永遠陪在你身邊支持你,照顧你,這才是愛的真諦。

但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呢?其實做不到也沒關係,只要盡力就可以了,但至少要告訴孩子,因為你是第一次做我們的孩子,我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我有做的不對的地方,務必請你多多包涵,多多原諒。




簡心如玉


可憐天下父母心,教子無度枉費神!

不知何時?現在的教育方式完全變了。記得以前小時候,家長對於小孩的管教是非常嚴厲的,小孩子不聽話,不好好學習,家長都是這麼威嚇孩子:“你今天不完成作業,就不準吃飯!”

那時候,讓孩子不吃飯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懲罰。現在的孩子,反過來了,為威嚇一下父母都會說:“你再讓我寫作業,我就不吃飯”。

好心的父母心疼孩子,擔心孩子身體不好,不吃飯對身體不利,於是對孩子都是百依百順。

四川省天全縣有一位學生家長在學生吃飯的事,因為學生不吃飯只因說了一句:“你少吃零食多吃飯才長身體”,哪知道兒子卻跳河自殺了。



這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事例,但是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現在的家長對於小孩是多麼得嬌生慣養,照顧小孩是多麼得小心翼翼。越是這樣,小孩越是任性。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悲哀。

可以說父母這樣嬌慣小孩,說不得、罵不得的,像這樣的孩子,現在不出事,以後早晚也會出事。

所以父母教育小孩,一定不要嬌生慣養,而應當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開朗、懂得感恩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把小孩培養成為有用之材。


法重情深


家長很平常的一句話就讓孩子受不了了,竟然衝動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是怎樣的一顆玻璃心啊。悲痛之餘更應深思,是誰培養了孩子的脆弱?這樣的孩子將來又如何面對社會,如何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家庭教育到底應該如何教育,父母到底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愛?


我的一個朋友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她孩子幼兒園中班裡的事情,班上一個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跟小朋友說話打鬧,老師就讓他和另外一個說話的小朋友站在外面站了一會兒。結果第二天這個孩子的家長就大鬧幼兒園,要求學校處理那個老師,說是他的孩子回家大哭老師懲罰他,以後再也不想來上學了。嚴重傷害了孩子的心理。


還有一個人資的朋友一起聊天說起他們公司一個新入職的大學生,過了半年要離職,離職原因竟然是他的工作出了差錯,領導跟他談話時眼神不對,說話的時候有一種高高在上的語氣,嚴重傷害了他的自尊,他幹不下去了。父母也支持他。


這樣的事兒聽過的見過的著實不在少數,家庭教育有很大問題,父母太玻璃心了,把孩子護的太過了;父母的關注點太多在成績上,覺得成績好其它的可以忽視,孩子可以哄著捧著,只要學習就行。上學十幾年,工作十多年,很多同學畢業後的狀況以及工作這些年見過的人,讓我更加明白情商的重要性,而童年期的培養和引導是關鍵。爸爸媽媽們一定不能忽視給孩子的這一課。

上班又帶娃的80後寶媽,帶的好團隊帶的了娃。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都來自於自己的實踐。歡迎關注,獲取更多的育兒知識,成為更好的媽媽。

小晗晗愛閱讀


9月10日,本該是舉國上下的老師最開心和驕傲的一天,不曾想四川省天全縣的少年,就因為家人的一句“你少吃零食多吃飯才長身體。”


就選擇在這天輕易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多麼草率而不計後果的決定!讓人心生惋惜更感悲涼。父母親人十幾年的養育恩,盡抵不住一句話的分量。



類似的事件在不同時間都會發生,但近幾日尤其頻繁。有書君以為,雖然誘因均有不同,但都潛藏著深層次的教育問題。


首先,現行的學校教育模式存在弊端。


如今的學校教育忽略了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從現行學校教材的不斷更新的趨勢,不難看出,我國的教育機構越來越不願意讓孩子們看到有關血腥和死亡的內容。



比如中學的語文教材中,逐年刪除了魯迅的文章,據有人說是因為過時了,但是在我看來,是因為魯迅的文章筆鋒犀利,直指戰爭的血腥和殘酷,讓有些人覺得讓孩子們看到不適合。


事實上,中國的50、60、70後中的許多人,都是在深受魯迅文章的教育和薰陶中成長的。


正是因為這幾代人通過革命文人的文章,看到了戰爭的殘酷、死亡的恐懼,才意識到了生命的可貴。


許多人,即使遭遇3年自然災害、人間煉獄般文化大革命的侵蝕和折磨,也不曾做出輕易放棄自己生命的事情。


因此,恰恰是在和平年代,國家教育更應該重視對孩子們對戰爭的瞭解,對死亡的認知。


由此才能讓孩子們產生對死亡的畏懼,對生命的敬畏,才能明白生命的可貴。


同時,學校也可通過讓孩子們觀看一些關於死亡的科教片,或者組織一些死亡體驗實踐活動,來讓孩子們對死亡的過程和後果有所探討和了解。


這樣可加深孩子們對死亡行為的體會,從而懼怕死亡,不敢輕易觸及死亡底線。


其次,如今的家庭教育模式存在隱患。


許多家庭過分強調了對孩子的快樂教育,而忽略了對孩子忍受挫折,克服逆境的能力培養。


當然,學校在這方面也應擔有一定的責任,但是有書君以為,主要責任應在家長。


有人說:只有不稱職的老師,沒有不稱職的學生。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家長,因為對孩子的教育中,家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教育方式、一言一行都在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著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是孩子們“三觀”的最初形成,都是以父母的“三觀”為樣板。



許多家長(以60、70後居多),因為深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生育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因此就過分重視了對孩子的快樂教育,而忽視了挫折教育。


有些家長過於注重孩子的感受和自尊心,甚至對孩子的壞脾氣和壞習慣都一味地縱容忍讓,逐漸讓孩子養成唯我獨尊飛揚跋扈的性格。


見不得別人對自己不好,聽不得別人的批評,甚至連父母的埋怨都不能忍受,對人對事缺乏愛心缺少耐心,倘若遭遇稍微不隨其心意的事,就容易鑽牛角尖,走死衚衕。


因此。家長對孩子不應一味地溫言細語、言聽計從,應該有底線和選擇。


最起碼要通過自己對待一些事的鮮明態度,讓孩子從小就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孩子做錯了事一定要受到懲罰,懲罰措施至少要讓孩子對再犯同類錯產生恐懼心理,才會起到一定的效果。


另外,父母還應從小就養成和孩子多交流溝通的習慣,通過不斷地提醒和引導,培養孩子克服挫折,面對他人非議的勇氣和心胸,培養寬容容人的氣量和格局。


這樣才能讓孩子的眼光往遠看,不會眼中心中只有自己,更不會因為一點小事一絲不順,就做出出格的事情或者不可挽回的決定。


總而言之,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應重視對孩子的挫折教育和死亡畏懼教育,別讓孩子長久地處於所謂“安全教育”“尊重教育”的“溫水”裡,而失去了抵禦惡劣環境的能力。


荒海拾書


菲凡說,孩子跳河只是因為家長不讓吃零食嗎?我看未必。

孩子已經初二了,是到了懂事兒的年紀了,知道了生死的重要,知道了跳河的後果。可是,他為何還要去跳河?

孩子真正的想法,我們不得而知。只願孩子一路走好。

從這件事情中,很多人認為孩子非常難教育,尤其是到了叛逆期的孩子。很多人把孩子的跳河行為歸結於叛逆期難教育。

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簡單看看這個問題。

第一,叛逆期的孩子難教育,該怎麼辦?

孩子成長的過程要經歷幾次叛逆期,小到兩三歲,大到十幾歲。所謂的叛逆期,其實是孩子不斷成長,不斷髮現自我的一個過程。

有人說叛逆期難教育,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面對叛逆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且這些想法和主見還和自己的不一致。有人試圖用說教來讓孩子聽從自己的意見。如果孩子不從,很多家長就開始實施武力教育。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在孩子叛逆期的時候,他們需要家長們更多的耐心和呵護。可是,我們做父母之前,都沒有經過培訓考試。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教育孩子的。難免,有時候,我們的行為和我們的想法背道而馳。

由此,我建議,如果識字的家長可以多看一些經典的育兒書籍。比如:《正面管教》,《孩子,挑戰》,《孩子,把你的手給我》等等。如果不識字的家長,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四個字:“言傳身教”。

第二,建議學校開一門心理教育和疏導方面的課程。

現在小學生,初中生走極端的事件越來越多。我認為,學校有必要增設一門心理輔導方面的課程。

如果老師可以通過課堂互動,信件,郵件等多種形式來走近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及時排解一些負面情緒。或者是,通過課堂和書本教給孩子一些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

我想,此類悲劇應該會下降很多。儘管孩子還會照樣叛逆,但是,教會孩子理性思考之後,孩子做出極端事情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如果你家有叛逆期的小孩,或者你自己本身就是出於一個叛逆期,你們會怎麼做呢?


菲凡說


一個被嬌慣到連正常的話都聽不進的孩子,不出問題才怪。這樣不知道珍惜生命的青春期少年,每年都會發生多起,真是讓人無奈又傷感,到底什麼原因造成這一起起悲劇呢?下面我歸結幾點。

第一,家庭教育缺失導致孩子聽不進話。四川天全縣這起初二少年的跳河自盡,並非一時的激憤想不開,其實這與長期以來一直缺少合理的家庭教育有密切關係。家長對孩子教育從早期的寬容逐步發展到縱容,縱容之下的孩子往往極端自我,有時連好賴話都分不清楚,更聽不進去。這就給家長敲響了警鐘,育兒要從小,不能待孩子大時再試圖矯正不良習慣,以及錯誤的認知和分辨,那時晚矣。

第二,父母缺乏威信導致孩子的無視。就如這起悲劇,從根源上來講是父母缺乏威信造成的,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幼兒階段,或者哪怕是小學階段的兒童期合理管教,也不至於讓孩子無視家長。父母的威信從哪裡來,就是要敢於立家規,敢於理性去管教,而不是胡亂管,胡亂批評,甚至有時發牢騷。有原則的父母往往話少,且思路清晰,簡潔而易於理解。只有這樣才能長期連續管教孩子,讓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造次。

第三,誰忽視生命觀教育必將會埋下隱患。就如這起悲劇的發生,如果家長能在孩子兒童期開始就重視生命觀教育,讓孩子清楚他的命絕不只屬於他自己,還屬於深愛著他的爸爸和媽媽。如果知道愛父母,那就好好愛惜自己,這樣才是真正知感恩的好孩子。生命屬於人的只有一次,儘管只有幾十年,但是生命的長度取決於一個人是否能快樂地度過每一天,而不是遇到挫折甚至是打擊就輕易想不開。

第四,要教孩子學會守規矩服從管理。青春期的少年,不管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常有不服管教的現象,之所以不服管,一方面源於父母或老師不合理的說話方式,往往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結果導致少年的逆反心理不斷被強化。另一方面源於長期放縱孩子不敢管不願意管,當突然管孩子時,由於孩子不服管而引發矛盾與衝突。因此,教育少年時,要把因何要讓孩子服從管理的依據拿出來,那就是要有規則立在前,否則,孩子不會服氣。

面對一起起悲劇的發生,家長們該反思今天我們如何成為有威信的父母,該怎樣深入瞭解青春期少年的成長特點,該怎樣堅持原則合理管教,讓孩子成為明事理,知道對錯,敢於承擔責任的正常人,而後才是培養出色的人。


寒石冷月


誰能告訴大家,如何輕言細語、和顏悅色、潤物細無聲,才可能保證熊孩子不自殺?

誰能告訴我們,根本不去管孩子,任由孩子自由生長,即便孩子在某一段時間裡不自殺,今後怎麼使他回到社會的正軌上來?

也就是,完全不管孩子,一定就不會產生問題嗎?

顯然不可能!你既不可能完全不管,也不知道怎樣一句非常平常的關心的話,(別說是批評他),就會引發自殺的行為。

那麼正確的作法就是,維持正常的教育。其中也包括批評。而且要從很小就開始這種教育。比如從小學一年級,或者從幼兒園。

正是因為從小就從來沒有過磨難,所以當批評到來之時才可能有出人意料的過激反應。

簡單地說,從小就不能慣著,也不能逞著。從小就要教育他對自己負責任。

當我們把這一切工作都做了,如果真的還有自殘行為發生,那隻能理解為這是個殘次品。誰又能完全避免殘次品的產生?

我知道,這麼說一定會招罵。各位想一想,如果我們一味自責,一味避讓,堅決不刺激……。會怎麼樣?只會促成更多的自殘行為的發生。

我經過的一件真事。某年,一位女生因父母不准她戀愛而割腕。搶救之後無礙。我在班裡與學生們展開討論,互動;不是老師的一言堂。結果非常令人滿意。學生們都說她的行為是錯誤的,對自己、對家庭、對於對象、對於社會都是不負責任的。當然,此時當事人不在場。而後與其家長共當事人討論互動,轉達同學們的討論與勸慰。也產生極好效應。

更深刻的討論就不在這裡進行了。我當班主任30年,決不迴避矛盾與問題。自然,平時我和學生們關係極好。他們稱呼我為“老爸爸"。學生們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好。

再說就太多了!


老頑童焦原78483771


9月10日,四川省天全縣禁門關橋頭,一家人在吃飯時孩子不願吃飯,家長就訓斥孩子說:“你少吃零食多吃飯才長身體。”孩子忽然衝出家門從二十幾米高的橋上跳入青衣江中,被人救起經120搶救無效死亡。

都初二了,照理來說有些事也該明白好與壞了。家長這句“你少吃零食多吃飯才長身體。”有錯嗎?我覺得很正常啊,這話在我看來離訓斥的範疇還差很運很運。

當初我兒子這年齡段接受我和兒子他爸混雙攻擊遠比這厲害多多了,臨結束還對兒子大吼:“你給我滾出這家!”如今想想兒子的抗擊打能力還是可以的,這要追溯到對兒子的幼年、童年、少年時的懲戒。

兒子小時候犯錯,不姑息不輕易原諒是我和兒子他爸很早就達成的共識。該訓斥就訓斥、該捱揍就捱揍,揍完後還得讓兒子明白為什麼會捱揍。當然揍得找肉多的地方,這個很重要。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反叛意識開始萌發,這很正常。作為家長平等地和孩子交流傾聽很重要。重要節點再重複:平等!傾聽!


許愛莉老師


我初二的時候,班上有一個同學,男生,平時和我們都玩的非常好,看上去是一個很開朗的人。突然有一天,傳來了他的噩耗,他跟父母拌了幾句嘴,然後在家裡喝農藥自殺了。遺體就停在鎮上醫院的手術檯上。當時,我真的不敢相信,他個子非常高,那麼高大的一個人竟然說沒就沒了,真的很是不可思議,剛好看到這個問題,認真思考了一下,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逆反心理非常嚴重,傳統的棍棒和打罵教育對他們來說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第二,我的這個同學學習成績並不是很好,在校時也經常被老師批評,估計在家裡,為此也沒被父母少說,長此以往,他的心理會感到自卑,沒有自信,認為自己可能真的沒有啥用,最後用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第三,每個孩子生下來的性格都是有所差別的,不同的孩子教育方式要有針對性,我的這個同學可能天生就屬於那種有抑鬱性質的性格,不然,像我們那個年代,學生是不會想那麼多,不會去鑽牛角尖的。

現在的社會很多元化,孩子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也很多,網絡帶來的衝擊讓孩子們可以有很多模仿的對象,對他們,我們不能再採用過去的傳統教育方式,而是要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徵,以教育引導為主,及時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不要老是將學習掛在嘴上,將來的社會是一個“三百六十行”的發展趨勢,學習方面沒有天賦不代表其他方面沒有特長,健康快樂地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所有的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心理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去壓迫學習,要知道,天才就那麼多,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填鴨式教育反而會對孩子們產生極大的負面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