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有七個維權者和徐明星達成協議 在OK爆倉的錢能要回來嗎?

有七個維權者和徐明星達成協議 在OK爆倉的錢能要回來嗎?

對於激進的交易者來說,玩的就是這個刺激!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

怕輸,就別玩。

但是有一種情況,叫做捆住你的手腳,讓你不得不輸。

9月5日下午五點,數字貨幣市場整體大幅下跌,很多投資者損失嚴重。而後,交易所OKEx的交易平臺出現了無法交易的情況,很多投資者無法賣出手中的合約,也無法補倉,也無法做反向交易,導致蒙受巨大的損失。

交易的事情本來願賭服輸,但是這個情況是OKEx平臺的問題導致的,投資者不服。於是招呼一聲,維權!同去同去!

9月10日,維權者在上海的酒店堵住了徐明星,怕徐明星跑了於是報警,徐明星就進了派出所。

徐明星後來離開了派出所,面對媒體的採訪,他表示,在上海遭遇陌生人敲門後報警,有人指控他詐騙,他在派出所向警方說明了情況後離開。

對於因“爆倉”事件引發的上海風波,徐明星解釋了槓桿交易的專業性特徵後表示,“

我不建議中國用戶參與數字資產交易,更不建議沒有風控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普通用戶參與槓桿交易。”

9月11日當天在場的維權者中,有人損失了幾十萬,有人損失了上千萬,粗略估計,總的經濟損失在3億人民幣上下。這些人中不乏經驗豐富的幣圈老玩家。有人曾拿5萬本錢炒到了上億資產,卻在這次95爆倉中再次歸零;甚至還有一名上市公司董事長,涉案金額過億,人稱“億元哥”。

這還只是現場維權的,如果把沒有參與維權的交易者算在內,這次爆倉引起的損失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能堵到徐明星並把他送進派出所,在300多人的維權隊伍眼中,已經算是一次重大勝利,而且據說最初的七名維權者已經與OKCoin達成某種和解協議。

能哭的孩子有奶吃,能維權的交易者,才能補損失啊。

關於各大交易所,網上流傳著“ZB專業套人、OK專業爆倉、幣安專業利空、火幣專業宕機”的段子,國內幾大交易所在交易機制和監管上面普遍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問題。

在今年3月30日凌晨5點左右,OK上出現近一個半小時的極端交易行為,BTC季度合約一度比現貨指數低出近30個百分點,短短時間內就有多頭約46萬個比特幣的期貨合約瞬間爆破。

OKEx公告稱,此次BTC季度合約價格異常,主要源於有賬戶通過不計成本的平倉,突破限價,導致BTC季度合約價格異常,大幅偏離指數。最終OKEx不得不回滾合約數據,但依然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火幣也曾多次出現合約交易技術事故。

今年3月22日,火幣網發生卡頓,出現了超額借貸,導致3月23日多位投資者在火幣交易平臺加槓桿進行投資時被爆倉。5月12日下午14:00-14:15,火幣平臺上DTA、ONT、BTM、IOST多個幣種的槓桿交易中出現不尋常的下陰線,導致大量用戶被強制爆倉。

幣安也曾在3月份和7月份兩次出現釣魚事件,出現異常交易,最終不得不以回滾所有異常交易。

一邊是交易所脆弱的技術系統,一邊是蜂擁而至的合約交易者,除了技術是一方面原因之外,大量的爆倉事件發生在合約交易中。

關於保證金交易的制度,原本是一個金融衍生工具,虛擬貨幣合約交易,可以利用合約做量化對沖交易風險。但在人性貪慾的刺激下,合約交易成為了投機者的天堂,有人在其間遊刃有餘,盆滿缽滿,也有人在高槓杆誘惑之下損失慘重。

槓桿交易本是存在於股票、外匯、貴金屬等領域,曾經的A股大牛市便是在融資、配資盤的推動下走向了瘋狂。

而在幣市,7×24小時交易,價格波動劇烈,配上2到3倍的槓桿已經是很大膽的操作。如果再將槓桿的疊加倍數擴大到10倍、20倍,只要0.1個EOS便可以委託1張。也就是說,只要有3-4元人民幣就能參與交易。便成了“瞬間暴富的幻想或是瞬間傾家蕩產”的存在。

微博上有投資者稱,“話說9.5你們要加倉,估計輸的會更慘。這行情顯然不是交易平臺能控制的。”有投資者甚至更直接地指向維權者,“願賭服輸,怕爆倉就別來”。

但是被爆倉的投資者卻激烈地反對,“自己玩爆倉了,那叫願賭服輸。被你平臺故意拔網線爆的倉這個算什麼,誰會心甘情願,而且沒有一個說法。”

OKEx交易平臺上的“服務條款”第二條列出了平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狀況:其中包括了“電信設備出現故障不能進行數據傳輸的”、“由於……電信部門技術調整或故障、網站升級方面的問題……而造成的暫時性關閉等影響網絡正常經營的原因而造成的服務中斷或者延遲

”。

開戶的時候,所有的服務條款都是要認可了才可以交易的,這是不是也算願賭服輸的一部分呢?

對於這樣的霸王條款,我想很多投資者還是很難接受的。

這是一個年輕的行業,目前由國內團隊運營的交易所排名前列的幾家交易所上線時間也都很短。

其中OK算是最早成立的,可以追溯到2013年5月OKCoin正式上線,至今也僅有五年零四個月時間;2013年9月1日,火幣網現貨交易平臺上線,至今剛滿5年;而幣安成立至今才1年零2個月。

反觀深滬交易所,都已經有近30年的交易經驗。

數字貨幣剛剛進入中國之初,由於交易用戶數量少,交易品種也僅有BTC、LTC、ETH等少數幾個品種,交易所搭建的草臺班子也勉強夠用了。而在去年的大牛市開啟後,用戶和幣種都在急速攀升,對於交易平臺的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過往高頻出現的卡頓和多次大額盜幣事件來看,目前的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在基礎設施、技術水平、安全性上,都存在巨大的缺陷。

此外,在投資者教育方面,也亟待提高。數字貨幣投資是一件具有風險的行為,而帶有槓槓的合約交易,更是高風險投資行為。但在投資者教育方面,各大平臺普遍存在風險提示不足的問題。

目前在幾大交易所註冊賬戶十分簡便,沒有證券開戶那麼多繁瑣的步驟,也不需要簽署風險揭示文件,甚至沒有看到有顯眼的風險提示字眼。

對比證券市場,股指期貨的資金門檻為50萬人民幣,需要到營業部現場開通賬戶,且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評估合格,在各項條件達到標準之後,才予以開通。

在數字貨幣交易中,開戶門檻是極低的,只需要手機號或者郵箱,就可以在網上快速完成註冊,也沒有任何資金門檻,包括合約交易,同樣沒有設置資金門檻,只需要簡單的回答幾個問題,就可以開通並交易

這樣簡便的註冊和交易,雖然給用戶帶來了便利,但也放進來了大量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的投資者。

而行業規範,則是現階段而言,這個行業最缺乏的。

這種欺負客戶的行為,就跟男人出軌一樣,有了第一次,如果你忍,就會有第二次,只會愈演愈烈。總而言之,對於這樣的交易所,儘量還是迴避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