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从居延海直到哈密——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路线再考证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春夏,霍去病两次率精兵出击河西地区的匈奴,最终使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第二次西征路线。因为在我看来第二次路线,目前公开发表的观点上都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控制河西走廊是不是就等于控制了通往西域的大门?众所周知,霍去病之所以两次攻打河西走廊地区,其实就是为了打通通往西域的通道,从右侧切断匈奴的臂膀,为汉帝国从西域方向打压匈奴创造历史条件。

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不仅是对霍去病的军事思想理解不透彻,同时也没有理解当时的战争大背景,从而不理解霍去病的真实战略目的所在。

一,前人观点综述及其根本缺点

不能免俗,我们也先来看看关于这场战役史书上的写的大体经过。

在元狩二年(公无前121年) 春,汉武帝派霍去病第一次西征胜利返长安回后,同年夏天,汉武帝命霍去病和合骑侯公孙敖率军数万,进行第二次西征。据《史记》记载“: 骠骑将军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天子曰‘: 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千级,获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从汉武帝的话里面貌似已经勾勒出了霍去病的路线。但是在今天的读者的理解上却是有着不同的看法。

《汉书》也说:上曰:“票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连山,扬武乎鱳得,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谓能舍服知成而止矣。捷首虏三万二百,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师大率减什三,益封去病五千四百户。”相比《史记》,《汉书》更为详细些。但大体一致。

汉元狩二年春,汉军取得第一次河西之战胜利后,为保证作战突然性,稍事休整,于同年夏,发起第二次河西(今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之战。以骠骑将军霍去病、合骑侯公孙敖率数万骑兵出北地(郡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分两路进击河西匈奴。以郎中令李广、卫尉张骞率部出右北平(郡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南)为次要出击方向,牵制左贤王。

霍去病率精骑渡黄河后,沿沙漠南缘,向西北迂回至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又转向西南,沿弱水(今甘肃纳林河)转向西南至小月氏(今甘肃敦煌市南湖镇旧关遗址西南),又转向东,至祁连山(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中部,酒泉市南),大破酋涂王。然后经狐奴水(今甘肃石羊河)、乌盩山(今甘肃乌鞘岭)而回到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前后降俘6500人,其中包括单桓王、稽沮王、呼于屠王,酋涂王及五王母、单于阏氏和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63人,斩遫汉王等3.2万余级。汉军亦损失十分之三。

下面是给出大致内容的地图:

从居延海直到哈密——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路线再考证

学者温俊轩给出的思路则与此完全不同。他在相关的介绍文章中关于霍去病的线路是:从今天甘肃靖远一带度过黄河,就进入了今天的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后来汉帝国在此建制的行政区名曰 “媪围”(城址在今景泰县城东约12公里处的“麦窝古城”)。而后跨越乌鞘岭东。从“媪围”出发的汉军还是能够找到两条水量不大的河道,帮助他们接近乌鞘岭的。为霍去病指路的这条河道,其下游部分今天被称之为“大沙沟”,而其上游部分事实上已经只剩下干河道了。沿着大沙沟向西偏北方向前行90汉里,就到达了所谓的“居延”。在后来的岁月里,汉帝国在此建制了“居延置”,以打通北地郡通往武威的驿路。在从居延置翻越乌鞘岭分水线后,迎接汉军的将是古羊河最东端的一条支游——大靖河。今天由于灌溉农业的原因,大靖河已经在大靖镇一带断流了。不过在霍去病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大靖河却是与对接庄浪河谷的“古浪河”合流之后,向北汇入石羊河干流的(下游河道今称之为“红水河”)。现在,我们应该大致清楚霍去病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的攻击路线了。如果我们把媪围、居延置这两个点在地图上标出来,再与乌鞘岭北,大靖河畔的“大靖镇”、石羊河流域的地缘中心“ 武威”连线的话,就会发现这条沿途有水为伴的道路,几乎是呈一条直线走向。加上地处乌鞘岭东段,山势已逐渐走低,选择这条线路的霍去病,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切入到休屠王的腹地了。

下面是温俊轩先生给出的图:

从居延海直到哈密——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路线再考证

还有几条线路:

抄袭下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的王金都先生的论文《汉武帝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进军路线》中的资料:

王金都先生介绍说:第一种线路是以王北辰为代表,从今天甘肃环江沿岸出发,向西北出发,过古萧关,抵达富平县(今天银川平原),再沿黄河北上,在朔方郡的窳浑县出鸡鹿塞,向西北穿过巴丹吉林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跋涉千里,最终来到居延塞。而后沿着汇入居延海的弱水南下,攻击弱水上游的浑邪王部落,直到祁连山。

贾登峰先生的看法与王北辰略有不同,只是落脚点最后是张掖。

王宗维与王北辰不同在于从北地郡出发,深入西北,过钧耆,这个钧耆大体是西北地区的某个沙漠。

而王金都的观点是:北地——浚稽——居延——祁连山。

综合来看,上述的各个线路,所不同最大的是温俊轩先生的看法,他的看法是根本霍去病没有到达大家都认可的居延塞。这是他的特点。但是大家最大的特点却是最终都将目的地落到了今天的祁连山麓的河西走廊地区,虽然具体的浑邪王驻地有所不同。但是都再河西走廊这点是没有不同的。

但是,我们要问的是,控制河西走廊的目的是什么呢?

当然回答是为控制西域打下基础。这点是没有歧义的。

但是,我们进而要问,控制河西走廊就能等于打开西域的大门了吗?

答案却是不一定的。

为什么说不一定呢?

这是因为,西域的大门,对于东方的汉帝国来说并不是河西走廊,而是今天的哈密。

二,哈密,匈奴浑邪王王庭的必选之地

哈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中国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东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西与吐鲁番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而这个蒙古国,就是史书中经常提到的漠北蒙古。这点非常重要,对于我们理解本文。

从居延海直到哈密——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路线再考证

再来看具体的关于哈密交通的介绍:

哈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巴里坤山和天山余脉莫钦乌拉山横贯东西。巴里坤山山南便是哈密盆地,这里的绿洲是哈密瓜的重要产地。哈密盆地向南则是南湖戈壁、哈顺沙漠;莫钦乌拉山向北也是三塘湖戈壁等荒漠化区域;北部的东准噶尔断块山系则将哈密与蒙古国大致分隔开来。哈密这种沙漠戈壁与山地夹绿洲、河谷相间分布的地形,形成了两条大致呈东西向的走廊。

一条即哈密盆地沿巴里坤山南麓的东西向通道,此通道向东南穿星星峡可抵达甘肃,向西可至吐鲁番,这也正是古丝绸之路的路线;一条是夹在两山之间的东西向通道,沿巴里坤山北麓可抵准噶尔盆地南缘和乌鲁木齐。

前面关于哈密的资料和图片都是取自公众号“地理知识局”的介绍。而这也就是目的在于说明哈密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还是第一个问题。需要补充的是,只有控制哈密地区,才能控制西域,包括南北两疆。而河西走廊还查得远。

特别是我们必须注意,此时,匈奴的主力,伊稚斜单于听取了赵信的建议,已经将匈奴的主力拉到了漠北,要搞诱敌深入的战略。如果浑邪王的属地在河西走廊,那么,在汉庭已经控制朔方地区的情况下。几乎就等于将浑邪王及其部属给抛弃了。等于送给汉庭了。虽然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如此。但是,如果我们考虑的是如果浑邪王的驻地在哈密,那么情况就有所不同,单于依然可以保持对他们的控制——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从哈密到外蒙古有来往的隘口通道。后来的浑邪王最终叛逃到汉帝国,实在是因为单于驾驭失策所致,将自己的助手推到了汉武帝的怀里了。而不是浑邪王的势力完全被汉军给包了饺子。这点我们必须注意。纵然在浑邪王要投降而犹豫不定的时候,还是发生了“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的事情,也就是说仍旧有逃跑的道路可走。而这条道路,我们设想为逃回漠北找匈奴伊稚斜单于更为靠谱,而路线,我以为从哈密往北走更为靠谱。这也是一条传统的交通线。当然,我们得说,由于匈奴主力撤退到漠北其实就产生了问题是对哈密地区,也就算西域的控制力大为减弱了。这点是赵信建议的一个漏洞。我们必须承认,正是这个战略漏洞,给汉帝国打开西域大门一个历史时机。而霍去病不惮劳苦,在春天刚刚扫荡了河西走廊之后,接着再次在同年夏天出兵匈奴,足见其紧张——如果万一,匈奴主力转回到漠南,如以全力争夺朔方地区,那么就会在侧翼保障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和控制新疆地区。所以,朔方地区的威力绝不是只是南威胁关中地区,而且还是可以遥控西域。从侧翼,从战略联盟角度来威胁汉帝国,从西北陇西地区威胁长安。所以,主父偃说朔方乃是与匈奴争夺的根本之地,汉帝国不惜财力物力来经营朔方地区。

现在大家都忽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哈密的考古证据。

天山山系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平均海拔约4000米,东起中国新疆哈密星星峡戈壁,西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克孜勒库姆沙漠,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4国,在中国新疆境内的天山山脉被称为“东天山”,绵延约1760千米。

东天山的山顶终年积雪,山顶并不陡峭,像被刀横着切过一样,狭长而平坦。从山脚下往上看,山顶就和云彩连接在一起,天山之名也由此而来。

诸多冰川河流自山顶流下,故而在东天山以北地区形成一片广阔的草原——巴里坤大草原

根据《汉书》注,匈奴语中“天”的发音是祁连,中国的史书对月氏的记载最初就与匈奴有关,所以匈奴口中的天山应该就是祁连山。

林梅村在《大月氏人的原始故乡》一文中指出,汉代的祁连山指的应该是新疆天山东麓,先秦称为“昆仑山”、唐代称为“析罗漫山”,都是吐火罗语中“天山”一词的各种音译。

“相比敦煌、张掖那些地方,东天山以南地区的地势地貌显然更加适合游牧民族的生活,可以肯定,月氏人生活的‘祁连’并不是今天的祁连山,而是新疆的东天山,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几百年间人们都没有在‘敦煌祁连间’找到月氏的踪影。”

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可以成为一方匈奴王的驻地所在。否则霍去病怎么能搞到那么多匈奴王族的成员,几乎是一锅端的感觉。

《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人每年有三次集会:正月,诸首领小会单于庭,举行春祭;五月,大会茏城,祭其祖先、天、地、鬼神;秋天,马肥,大会蹛林,课校人畜。又言,“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升,夕拜月”。“举事而候星月”。《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云:“匈奴俗,岁有三龙祠。”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南单于既内附,兼词汉帝,因会诸部,议国事,走马及骆驼为乐”。祭拜偶像。

所以公元前121年,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出陇西击休屠王,获其“祭天金人”和第二次抓到那么多王族,应该是赶在人家聚会的时候,而那么多王族聚会,祭天应该是最好的时机。别忘了,霍去病是在夏天,按照农历,那自然是五月。考虑到拜日月星,可能霍去病这次突袭是在晚上,所以才能一万人杀了人家三万多首级。

为什么我说匈奴的浑邪王驻地,或者说是匈奴在西域的大本营在今天的哈密呢?那就是因为这里就是当初大月氏人的地盘,这是月之人的领地。而想当年,月旨人在秦汉交际之初乃是西方强国。而当年正是冒顿单于突发骑兵灭了大月氏之后,匈奴才真正的在草原称王称霸,这在前面我们分析过。自那之后,东亚大陆就形成了事实上的南北两大势力,来角逐东亚霸主的地位。由于长期以来月氏人的存在与否成没有确实的证据,特别是在当今的河西走廊地带没有发现,因而,月氏人究竟存在不存在,就成为谜题,但随着哈密本是大月氏故地这才是当代的考古的最新发现。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主任王建新教授率队5次对巴里坤县兰州湾子进行考古发挖,2002年至2006年经过深入考察,初步确定兰州湾子古遗址群是史前人类大月氏王庭遗存。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使巴里坤兰州湾子蜚声中外。201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队经过再次发掘,初步认定巴里坤东黑沟遗址这是一个世界罕见的北匈奴王庭遗址。(人民网《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疑为北匈奴王庭》http://roll.sohu.com/20110715/n313553933.shtml)据该文介绍这个考古现场其实是个三个文化的重叠地区。我们所需要强调的是,也只有王庭这样的地方,才可能让霍去病一下子抓到人家那么多王族成员,而且几乎都是高级的核心成员。而这种王庭级别的地区在河西走廊则没有发现。曾经有人提到过,就是河西走廊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王庭或者是一个类似浑邪王这样的强大部落?

到此,我们稍微小结下,以便我们再来讨论后面的话题。

我们确认霍去病攻击的地方是再今天哈密地区,如果结合考古来说,很可能是再哈密的巴里坤黑沟这给地方。理由是1哈密是新疆大门,历代内地中原王朝控制西域,必须控制这里。那么我们要问的是,匈奴控制西域,凭什么不控制这里呢?地理条件就决定了,这是不二之选。控制着西到西域,东到蒙古草原(包括内蒙喝外蒙的通道都可以和这里联通),南方当然是通往河西走廊,而后进入关中平原。也就是说,只有哈密地区,才能形成当时控摄西域,匈奴和汉帝国三方的核心地区,才足以成为争夺的焦点。而河西走廊的祁连山路是远远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的。汉帝国即使是控制了河西走廊,但是人家匈奴依然可以控制西域,因为哈密地区在人家手中掌握着。而西域地区控制于匈奴手中,对于匈奴来说,就是有强大的战略后援队,依然是强大的草原霸主,本质上没有受到影响,而正是这个道理,后来单于对浑邪王丢失领地大为不满,浑邪王恐惧到居然投降到了汉朝,这也足以说明,浑邪王所在地区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汉帝国也只有控制这里才能最终实现切断匈奴右翼,进而控制西域,打击匈奴的战略目标。2就是从语言上和考古的证据上来判断和作证天山东麓的哈密地区应该是匈奴的一个王庭所在,这才有可能成为霍去病打击的战略目标。而这也是河西走廊所不具备的。而我们现在最大的失误就是将现在的祁连山等同于汉代的祁连山了,而都忽略了,当时的祁连山其实是匈奴语“天山”的意思。3最后一个补充的是河西走廊地区狭窄难以容下大规模的放牧民族的生存。

三,从额济纳直扑哈密的居延古道战线

那么先来就是线路的问题了。这才到我们的正题。

既然我们是重新确定了目标,即哈密,在当时,那么霍去病的进军路线也就清初了。他其实只有一条线路可以走。那就是从居延海往西直插到哈密。就这么简单。居延海额济纳地区也是通往外蒙,匈奴漠北龙城的中转站。所以,控制古居延海地区就等于切断了漠北匈奴从这条路威胁西域、朔方和河西走廊的战略要地。这当然也是趁着匈奴主力后撤到漠北,无需战争轻而易取之的结果。这条道路就是居延古道,丝绸之路的北道。而这条线就是丝绸之路北线,居延古道。也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一条重要通道。随着海上贸易通道的崛起,这里因为路途遥远、环境险恶逐渐被人们遗弃。这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作者斯文·赫定率领的西北考察团在上个世纪初所走过的路线,更是古代民间沿用数千年的驼队之路,今人习惯上称为丝绸之路的北线。

顺着这条路线,现在通了G7高速,即京新高速和欧亚新通道额哈铁路。2015年央广网呼和浩特12月15日消息(记者宝音 内蒙古台记者赵伟)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2月1号,随着全长644公里的内蒙古额济纳旗开往新疆哈密的货运列车正式开通运行,标志着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的居延古道,现在又以全新的面貌成为连接华北、西北,贯通欧亚的铁路新通道。

从居延海直到哈密——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路线再考证

G7额济纳旗到哈密段

从居延海直到哈密——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路线再考证

临哈铁路额济纳到哈密段

从居延海直到哈密——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路线再考证

G7全程线路图

为什么不是重复春天那次路线呢?这当然是因为春天你走过了,匈奴人必然会对河西走廊一线加强防御。这样,你想通过速战、突击的战术就难以实现目标了。而这是与霍去病的战术原则不一致的。霍去病的仗打的虽然残酷,但是大迂回,突袭等策略,让他打仗都打得很巧。而不是正面硬拼。硬拼这是伪名将李广的专业。至于从北地郡如何到达居延海,这不是重点。关键是他真正的出发点其实就是居延海。他带着大部队,从居延海出发,实际上是以汉帝国经营的朔方郡为基地的。所以,他无需从北地郡出发就带着大量的给养。而河西走廊地区是不具有这个战争支持条件的。

从居延海出发,就非常符合霍去病的骑兵精锐部队大迂回,快速,突袭的战术要求。这点,温俊轩先生没有吃透。他说如果霍去病从居延海出发更有史诗性,其实不然,我刚说过就是霍去病在达到居延海之前,是依托于朔方郡的基地的,进而说来,霍去病真正要对付的是从居延海到哈密这大约600多公里的路程。

当在春季河西走廊战役之后,匈奴人马将注意力就放到了河西走廊这里。这里损失惨重,他们肯定要非常慎重,因而就忽略了从居延海到哈密这给战略方向。这是突袭成功的原因。

现在大多数研究人士不敢这么想,认为从居延海,就是现在的内蒙额济纳旗附近往西去是大戈壁,荒无人烟,缺乏水草,是霍去病大军行军的最大障碍,所以,霍大少是不能走的。其实这是误解。缺少水源这是肯定的。但是却不是绝对的。

在有关G7高速,就是 京新高速明哈公路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周岗说,京新高速明哈公路穿越无人区,常有黄羊、狼等野生动物出现。为保护野生动物迁徙,明哈公路设了14处动物穿越通道,沿线还设置了野生动物饮水区域。(新疆至北京~G7京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缩短了两地1300多公里距离_搜狐财经_搜狐网http://www.sohu.com/a/158005417_169127)既然有野生动物经过,当然就有水源,何况路上肯定要自备一些)

从居延海直到哈密——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路线再考证

网络居延古道图片

但是这只是当代的气候。大家普遍忽略了汉代气候,具体说就是汉武帝时期的气候,比我们现在的温暖。中共中央党校历史教研室教授王子今在其论文《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中介绍了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湿润的多。他在文中介绍了竺可桢的研究成果,竺可桢发表于1972年的名作《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指出:“在战国时期,气候比现在温暖得多。”“到了秦朝和前汉(前221-23年)气候继续温和。”“司马迁时亚热带植物的北界比现时推向北方。”“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竺可桢先生引张衡《南都赋》“穰橙邓橘”文句,以为可以说明“河南省南部橘和柑尚十分普遍”。而曹操种橘于铜雀台,只开花而不结果③,气候已较汉武帝时代寒冷。据竺可桢先生所绘“五千年来中国温度变迁图”,秦及西汉时,平均气温较现今大约高1.5℃左右,东汉时平均气温较现今大约低0.7℃左右。平均气温上下摆动的幅度超过2℃。《史记·乐毅列传》载录乐毅报遗燕惠王书,说到破齐之功,有“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语。说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燕国占领军可以将生长于齐地的竹类移植到燕国本土北边山地。西汉时关中竹林之繁茂,与现今自然景观形成强烈的对照。我们可以设想,这样温暖湿润的气候,对草原的植被、水源、动物的存量不可能没有影响。也就是说霍去病从今天额济纳旗附近的居延海出发往西跨越隔壁突袭哈密地区的匈奴王庭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并没有把霍去病神话。霍去病走这条线路也不是意味着就被神话了。因为这条路,有人走过了。那就是冒顿单于。军事不是个人意志的产物,本质是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多么精妙的军事行动其实都是在体现军事规律而已,越打的巧妙的仗,越符合军事规律。而既然是规律,那么就可以重复,不是一个孤立的例子。我们知道冒顿原为其父头曼单于的太子,后来头曼单于所爱的阏氏生了个小儿子,头曼单于就想杀冒顿而立小儿子为太子,于是便派冒顿到月氏去当人质。冒顿刚到月氏,头曼马上急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偷了月氏的良马,骑着它逃回匈奴。可以设想,他从月氏那里偷了战马,不是快速回到匈奴而是还在绕到今天的河西走廊再回去。所谓亡命天涯,他必然选择最可能最快的也是最危险的道路。他到了大月氏了,自然就可能知道从大月氏,就是今天的哈密地区怎么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内蒙草原。当时的匈奴还原不那么强大。河西走廊还不是匈奴人的地盘,他一个被月氏人追击的逃亡王子怎么可能走河西走廊?直线距离最短,而从哈密到今天的额济纳旗的京新高速线路就是最好的当代反证。冒顿就应该是走今天的G7高速,即京新高速的大致路段回到草原的。他无路可选。而他消灭大月氏的军事路线也该是这条路线。这条他亲自走过的路线,自然是他进兵最好的路线。知道的人少啊,就可以达到突袭的效果。《史记匈奴列传》原文介绍是:“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击,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肤施,遂侵燕、代。”我们注意的是原文是将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肤施”是放在了西击大月氏后面的。我们是否可以说,再没有拿下当今河套地区,匈奴就先拿下月氏了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匈奴就不可能绕道河西走廊而进攻今天的哈密地区的大月氏的王庭了。更何况河西走廊本身就是大月氏人的地盘?排除其他方向,冒顿灭大月氏的路线其实是和霍去病的路线一致的,霍去病其实是偷师冒顿的策略而已。

从居延海直到哈密——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路线再考证

居延古道,来自网络

中国甘肃网总编辑《从额济纳到马鬃山:一段不能遗忘的古驼道》中介绍说:“6月14日,是“2015’草原玉石之路文化考察”第7天,计划路线将从额济纳旗出发,穿越黑戈壁的直道荒漠无人区,到达公婆泉(马鬃山镇)。这是体验草原玉帛之路与绿州丝绸驼路最具探险性的行程,全程约500公里,只有30公里的柏油路,大多路段是采矿车碾出的便道。还有200多公里戈壁无人区,没路可寻。”也就是说考虑到军队饮水和给养问题,其实,从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到马鬃山这里就可以了,而不必只能到哈密才可以有水草。更何况汉代这里水草条件要比今天好的多。

文中接着说到:“经过认真研究,考虑到山地戈壁恶劣路况、部分考察团员身体难以承受和考斯特车不能通行等因素,考察团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折向黑戈壁南缘,走便于通行的囯道和高速公路,由额济纳旗至嘉峪关,绕道玉门市,于次日中午到达马鬃山;一路按计划直穿黑戈壁。我们一行九人由叶舒先老师带队,分租两辆越野车,选择穿越人迹罕至的荒漠。”这里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即使是居延古道,其实也还是分起码是两条岔路来。一条是奔今天的 祁连山一带,一条则是直接可以进入新疆哈密地区。

下面是我梳理他在文中的线路节点。

1,早上8点,我们在额济纳旗出发

2,行驶约30公里来到赛汉陶来(蒙古语音译而来,意为“美丽的胡杨”)。黑河水像一条晶莹的飘带,穿过戈壁数百公里,孱弱地向北流入荒漠

3,车行约150公里,出现山的豁口,到达地名叫“苦口子”地方。听司机介绍,这是小马鬃山和黑鹰山两山狭谷出口,也是从额济纳到公婆泉的古驼队必经之处

4,下午1点多,车行到名叫“一棵树”的地方,恰是丁字路口,有一条路是由嘉峪关通往黑鹰山的道路

5,车行了大约300公里,到达算井子,向右拐,朝甘肃境内的大马鬃山方向驶入无人区,

6,公婆泉

7,算井子,碰到养骆驼的人群。

8,穿过了一条叫“保密口子”的长峡谷,车子一路上行,丘岭时远时近,这才真正到了荒漠核心腹地,

9,马鬃山峡谷豁口,沿水冲的沟谷前行

10,晚7点半,历经12个小时,终于到达甘肃边防小镇——马鬃山镇。

从居延海直到哈密——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路线再考证

网络图马鬃山标志

这是我们当代干旱的地理条件下的路线节点,而不是汉代时期的路线。我们可以想到的是在这条路上一定是有水源的。这就是霍去病可以走的原因。另外,我们不排除当时也是很艰苦的。但是在与匈奴长期作战的过程中谁能说他们没有使用骆驼?

在丝绸之路交通史上,居延古道始终以联系河西道与草原路的重要通道而著称于世。在唐代,这一通道更是北庭、安西等西域使节与中原王朝联系的“参天可汗道”。在河西道路不通时,人们往往会选择经由居延进入草原路,而后前往长安。西夏立国时,便是由居延入占河西。元帝国建立后,居延古道成为从西域进入蒙古王廷哈喇和林与元大都的军事驿道“甘肃纳林驿”的必经之地,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张掖前赴哈喇和林时即由此经过,并留下了他对居延地区最大的城市亦集乃城的文字描写。清代至20世纪初,这条古道更是连接华北和大西北的重要通道,使者和商旅从无间断。大约自清中期以后,居延故地开始因“亦集乃”而被转称为额济纳,乾隆十八年(1753)始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简称额济纳旗。但由于河西走廊的畅通,居延古道除了因贪图捷径而由前往包头等地的驼队和商旅偶而路过外,已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霍去病只有走与G7高速公路或者是前面张振宇他们的行车路线大体上的路线才可以满足利用朔方基地,切断漠北匈奴的支援,同时利用春天对河西匈奴的打击的成绩(防止有匈奴从河西走廊地区突袭截击),而后是快速穿插,大迂回,直接斩首性的运动战。他不可能顺着居延海的主流黑河河谷返回到河西走廊,再出嘉峪关进新疆这条老线。

艰苦的条件当然也是让匈奴人麻痹大意的最好的办法。

另外,我们必须得承认,没有汉武帝大力支持和强大的物力人力财力,是不可能支撑霍去病这种作战方式的。他疯狂使用马匹的路段,估计也只能是戈壁核心区吧。

最后提一句,京新高速额济纳到哈密段最好要给霍去病兵团来个集体塑像!

从居延海直到哈密——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路线再考证

霍去病二次西征的卫星图

从居延海直到哈密——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路线再考证

这是我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上简单勾画,蓝色部分是霍的重点线路。

从居延海直到哈密——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路线再考证

居延塞地区正是匈奴南下河西的节点。从此出发,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