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羽毛球》10月刊封面故事:陳清晨

其實,陳清晨和賈一凡都上過《羽毛球》的封面,但以“凡塵”組合的形式上來卻是第一次。如果說,一年前她們在世錦賽奪冠是新人崛起的甜蜜,那麼這一次亞運會摘金則稱得上是這對年輕的世界冠軍在低谷起伏中的苦盡甘來。要知道,在這之前,她們經歷了近九個月的冠軍荒。

相對於其他組合,“凡塵”更像一對患難姐妹,在多個方面互補的她們,在這段困難的時期一起攙扶,一起扛了過來。她們這句原話很寫實:“我覺得說自己挺不容易很奇怪,但真的太不容易了。”

《羽毛球》10月刊封面故事:陳清晨/賈一凡,金牌背後的一路風雨

九個月的金牌荒

陳清晨/賈一凡在2018年之前的道路一直很順暢,順得連她們都有點不敢相信。從青年賽場兩奪世青賽冠軍,到2016年年底勇奪四站公開賽冠軍,再到2017年收穫包括世錦賽金牌在內的六個比賽冠軍,陳清晨/賈一凡以火箭般的速度成為中國女雙新一代的領軍人。

這樣的成長是驚人而值得欣慰的,但也略帶無奈和尷尬。2016年裡約奧運會後,中國隊多位女雙名將退役,讓女雙組陷入了“新人挑大樑”的局面。這固然給了年輕球員迅速成長的機會和空間,但隨之而來的必然是等量甚至加倍的壓力。

由於女雙組內的調整和磨合,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女雙世界排名前十中,中國隊只有陳清晨/賈一凡這一對組合。反觀日本隊,有四到五對組合闖進了前十,“凡塵”組合這樣一對多的局面實在顯得有點勢單力薄,尤其是當你已經到了被對手重點研究的高位。

2017年11月,連奪中國和中國香港兩站公開賽冠軍後,陳清晨/賈一凡沒能在迪拜實現年終總決賽的衛冕。當時,她們還想著只是一次失利,2018年重新出發就好了,但她們沒有想到,這是一次長達近9個月的“低迷期”。翻查她們今年的成績單,其實並沒有必要用“低迷”這個詞,她們在1月的馬來西亞大師賽和7月的馬來西亞公開賽都打進了決賽,在印尼公開賽打進了半決賽,但問題就在於始終沒有冠軍。

對於這對世界冠軍而言,長時間沒有冠軍的確會讓她們對自己產生懷疑。賈一凡甚至覺得,有時候懷疑會使自己產生一種不自覺的心理安慰:“競技體育的確很殘酷,達到一定水平後,金牌可能不是唯一體現能力的事情,我只要能把學到的東西在比賽中體現出來就是進步。”她的這種心理暗示的確是一種自我調節的方法,但背後的原因卻是一對曾經一年奪六冠的組合在九個月未見金的尷尬。更略顯巧合的是,正是從陳清晨開始放棄混雙、主攻女雙開始,她們再沒有冠軍進賬。

事實上,她們都知道自己在這大半年的狀態不怎麼好,而且兩人無法同時達到平均水準。以前,雖然她們也很少兩個人同時處於很好狀態,但起碼是一個人不好時,另外一個人頂住了。陳清晨的話很直接:“以前通常是互補,你差我頂住,我差你頂住,只要不是兩個人都不好就有希望。但這大半年就是兩個人都不好,拿了冠軍都會有問題,更何況一直拿不到冠軍呢。”

陳清晨直言,壓力最大的時候是7月初馬來西亞公開賽決賽的前一夜,因為這是她們隔了近半年後重新進決賽。在那之前,女雙組沒有奪得過超級500賽或以上級別的冠軍,陳清晨和賈一凡也很想拿到這個冠軍。這種過於想要的心態,讓這對素來敢打敢拼的組合在決賽場上發揮失常,遺憾摘銀。緊接著的印尼公開賽,她們止步半決賽。帶著這股憋著的氣,她們回到南京備戰世錦賽。

《羽毛球》10月刊封面故事:陳清晨/賈一凡,金牌背後的一路風雨

世錦賽的夢魘

今年的大賽特別多,尤伯杯、世錦賽、亞運會團體和單項賽這三個大賽在四個月內接連進行。上屆尤杯,陳清晨以二雙的身份幫助中國隊奪冠,所以今年她是揹負著尤杯和世錦賽兩個衛冕冠軍的身份出戰的。5月泰國尤伯杯,中國隊只得到銅牌,但陳清晨/賈一凡作為一雙沒有輸球。她們固然為中國隊未能衛冕感到傷心,但並未對組合本身產生過多的質疑。當然,作為衛冕冠軍卻未能成功衛冕尤杯,陳清晨也一直憋著一股勁,希望和同伴們在亞運會女團比賽中再次證明自己。而在這之前,先進行的是南京世錦賽。

世錦賽比賽才進行到八強,中國隊就剩下陳清晨/賈一凡這一對女雙了。她們既是衛冕冠軍,也是東道主組合,還是中國女雙獨苗,重壓之下,她們在1/4決賽敗給了老練的印尼組合波莉/拉哈尤,而且兩局都是領先時被逆轉。“很可惜,真的很可惜!”直到亞運會回來談到世錦賽,這個“很”字依然是她們著重發音的。或許是她們給了自己輸球太多的意義,世錦賽後的這十天成為了她們今年最困難的時光。賈一凡是一個情感細膩的女生,這次輸球讓本來就不大順心的凡凡心情來到了谷底。

賈一凡甚至會用“夢魘”這個詞來形容那十天時間,因為她身心都遭到了很大的不順。回到北京後,由於免疫力下降,賈一凡的身體機能出現問題,全身出現過敏反應,長了很多紅疹子,很難受。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幾天,需要用藥物來控制。身體難受的同時,由於心情的低落,賈一凡整個情緒起伏很大,而且一度到了想去看心理醫生的狀態。“心理一直憋著,釋放不出來。當時已經在網上查好心理醫生了,主要想去宣洩室發洩一下,但最後還是因為時間問題沒去。”賈一凡回想起來,依然有一種心有餘悸的感覺。

賈一凡說:“當時主要的情緒發洩方式就是哭。”但她沒想到的是,搭檔陳清晨“安慰”自己的方式竟然是:陪著她一起哭,還哭得更兇。陳清晨解釋說:“我不太懂如何安慰別人,只是看著她傷心,我也很難受,我只能融入到她的角色裡面,一起哭,一起難受。”說起這個事,賈一凡有點哭笑不得:“憑什麼我不開心,我哭了,你哭得比我還兇,反而還要我首先冷靜下來安慰你呀,真是的!”如果要選一個最能表達這個情緒的符號,那微信上“破涕為笑”的表情肯定是最好不過的了。

就這樣,抱成團,一起哭,彼此在傷心中攙扶著,她們跌跌撞撞地走過了那十天。直到終於走過了那個陰暗的坎兒後,她們發現彼此的心更近了,比以前更團結和親密,越來越離不開對方了。患難見真情,這種攙扶不能改變過去的成績,但總算能暫時止痛。就像創可貼一樣,能護創,但止血和療愈終究要靠身體本身。要證明自己,就得在下一次比賽中贏回來。

《羽毛球》10月刊封面故事:陳清晨/賈一凡,金牌背後的一路風雨

雅加達傷病的煎熬

經過了十天的情緒劇變期,她們來到了雅加達,迎接屬於自己的第一屆亞運會,儘管她們的心情依然沒有完全恢復過來。雪上加霜的是,團體賽前一天的適應訓練,賈一凡在一個轉拍時把手背再次拉傷,疼痛難耐,手平放著都會痛。

其實,賈一凡從尤伯杯開始就在手上纏膠布,手背上的傷今年一直影響到殺球和發力,但有時適應了就過去了。加上她一直是一個很能忍痛的運動員,所以就一直沒有狠下心徹底治療。但這一次,她是真的痛得忍不了了。經過隊裡的多番商議和慎重考慮,經過代表團的申報和審核,賈一凡在當天打了一針封閉。如果不打這一針,團隊擔心她的手甚至難以堅持到單項賽。

一般來說,打了這針,運動員需要靜養三天,但時間一點也不予許。由於第一場團體賽打馬爾代夫的名單已經上報,無法更改,陳清晨/賈一凡的名字赫然出現在首日對陣中。慶幸的是,由於對方兼項,比賽首先進行了三個單打,中國隊以3比0勝出,賈一凡“僥倖”地獲得了一天休息。那一天,賈一凡連握拳都握不緊。看著這一切,陳清晨心裡非常焦慮,但是理性的她知道,焦慮也沒用,她能做的只是鼓勵和承擔更多。而賈一凡也生怕陳清晨會因顧慮太多而沒有表現出太多的不適,畢竟印尼這個場館需要絕對的專注力。

經過了一天多的休息,賈一凡的手有了好轉。半決賽打泰國隊,排陣時教練問她是否可以上,她依然對自己有信心。結果是,“少了一半力量”的賈一凡和陳清晨拿下了這場比賽,中國隊順利復仇泰國隊,挺進決賽,而這一場勝利也給了她們更大的信心。決賽對陣日本隊,綜合考慮後,陳清晨/賈一凡依然擔綱一雙,但結果卻與半決賽截然不同。

福島由紀/廣田彩花高居世界排名第一,綜合實力明顯高於泰國一雙,賈一凡的手傷在半決賽還能應付,但在日本組合面前就被放得很大。這對日本組合的風格不偏向防守,但那一場卻肆無忌憚地挑球給賈一凡,這是她們在平時不敢實行的戰術。反觀賈一凡,手傷給自己的心理負擔頗重,尚未完全緩過來的手背讓她整場都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全場被限制。賈一凡一邊在描述當天進攻和防守端的發力如何受到限制,一邊強調專業運動員不應該找藉口。是的,她很在意,她也很努力,但那天她很無奈。

1比3,中國女隊輸給了日本隊,只收獲銀牌。團體賽結束的當天晚上,兩人都沒睡好,賈一凡甚至沒怎麼睡著。整晚她老想著那場球自己丟分了,心裡堵得慌,像“喝了一口汽水沒打出嗝”。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後生。巧合的是,又一次經歷重大挫折的賈一凡在這一晚想通了。

《羽毛球》10月刊封面故事:陳清晨/賈一凡,金牌背後的一路風雨

單項賽的心酸和釋放

“尤杯沒拿到,世錦賽輸了,亞運會團體也輸了,好像我想得到的都沒有得到,彷彿自己已經沒有什麼不可以失去的了。”一向感性的賈一凡居然是這樣想通的,這也標誌著她終於在過去一個月的陰霾中走了出來。這樣的話聽起來有點佛,也帶點絕望,但不無道理,既然已經沒有輸不起的,那就放手一搏吧!

亞運會採訪中,陳清晨的那句“我就不信了”成為了金句。世錦賽失利後,她生怕自己意志消沉,自己想出了這句話。每次說起這句話,她都特別激動:“輸沒關係,只要我不退役,就會有機會。世錦賽失利亞運再來,就算亞運會輸了日本賽再來,日本賽失利中國賽再來!我就不信了!我就不信我會一直輸!只要不氣餒,我總是有機會的!”這句話特別能感染人,也特別能調節心態,清晨形容這句話能讓她們保持高昂的戰鬥力,幫助她們找回剛開始參加國際比賽時的心態。

一個輸得起,拼得起;另一個不怕輸,只求機會,這樣的心態讓凡塵組合在亞運會單項比賽中獲得“重生”。加上離賈一凡打封閉已經過去了幾天,藥效已經起作用,她們以最神勇的表現應對了最困難的籤表。很多強檔第一輪打的是實力相差比較多的組合,而陳清晨/賈一凡第一輪就遇到泰國一雙。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她們連克泰國、印度和日本組合,挺進決賽。

半決賽一戰堪稱經典,四天後再戰福島由紀/廣田彩花,陳清晨/賈一凡有了身體機能的調整和提升,更有了心態上的改變。縱觀整場比賽,“凡塵”組合打得更加以我為主,而她們的改變也讓對方措手不及。比分定格在21比17和21比8,連賈一凡都直呼這是非常不正常的。

決賽前夕,她們一點都沒想多,因為她們事先完全沒有想過能打進決賽——可以看出她們已經把位置放得很低很低。結果盡人意,她們幫助中國隊重奪亞運女雙金牌。決賽下來,潘莉教練跟賈一凡說:“你殺了七十分鐘!”這時賈一凡才反應過來自己剛剛有多快和多兇,她覺得這是半年來第一次手上完全不痛、可以盡情發力的比賽。

去年,她們在公開賽上屢有斬獲,卻是第一次參加世錦賽,大家對她們是單純的期待。而今年,一直沒有冠軍進賬,還帶著以前的光環,外界對她們的期望是複雜的。勝出那一刻,賈一凡和一年前在格拉斯哥時一樣哭了,但那時是興奮、開心和激動的眼淚,而這一次,則充滿了心酸和釋放。

《羽毛球》10月刊封面故事:陳清晨/賈一凡,金牌背後的一路風雨

輿論漩渦靠自己走出

在賽後採訪中,賈一凡提到自己在團體賽結束後把社交軟件都刪除了,為了不讓網上不同的聲音過多影響自己。有某些人說她輸不起,不能抗壓,說她“玻璃心”。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換位思考一下:一個21歲的小女生,到底需要怎樣的大心臟才能迎合所有球迷?

直到從雅加達回到北京,賈一凡才非常被動地重裝了微博,原因大家都知道,她被偶像易烊千璽“翻牌子”了。偶像為她吶喊時,她還渾然不知,後來媒體轉告她才知道的。知道這事後,經歷了絕望和重生的賈一凡又瞬間恢復了“迷妹”範兒,馬上重新安裝了微博。但由於太多的祝賀和私信,她的手機端微博足足卡住了一晚上,無法動彈。過了好久,她才終於能給自己的偶像回覆,一邊表達著自己的仰慕之情,一邊表示自己會繼續努力,為國爭光。這就是真實的賈一凡,也是屬於這個年齡的真實的賈一凡。

相反,奪冠回國的陳清晨心情相當平靜,她覺得東京奧運會才是終極目標,中間的所有過程和結果都是積累,都要平常心對待。的確,現在的中國女雙不比過去,整個組都正在以更沉穩和務實的心態去成長。對於陳清晨和賈一凡來說,她們年紀輕輕便撐起中國女雙的大任,有著與年齡不相匹配的壓力和使命,外界也經常把現在的中國女雙和以前幾乎壟斷羽壇的中國女雙比較,甚至會有“因愛生恨”的過激言論。

對此,陳清晨覺得自己想得挺開的。她這樣認為:“對於網上評論,特別是那些攻擊性的,我都一笑而過。你們說是你們的事,我打球是我的事,我的成績是我自己用努力換來的,我無愧於心啊!”而賈一凡則說:“以前是以前,我們的確沒以前強了,我們需要直面問題,讓自己有能力去再創輝煌。”

同時,她們也感嘆現在的女雙太難打了,想拿冠軍越來越難。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她們都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以至於出現了“現在每個人打我們都是超水平發揮”的狀況。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每一位對手都是透明化的,打任何對手都不能保守,只有一直保持衝擊的心態,才能在被對手沖垮之前領先對手。潘莉教練一直主帶她們,所以也特別注重對她們的心理輔導。這樣的心態,或許稱得上是一種“凡事看開”,也就是要想贏,也輸得起。


《羽毛球》10月刊封面故事:陳清晨/賈一凡,金牌背後的一路風雨

差異互補抱團取暖的“凡塵”

誠然,“凡塵”組合有足夠的實力,但也依然有足夠的上升空間。她們自評組合的法寶是速度,是進攻,更是互補。這樣的互補,源於技術風格,也源於性格。

賈一凡和陳清晨的關係更像是姐姐和妹妹,這跟她們的成長背景是密切相關的。賈一凡從小離家練球,懂事得早,更“社會”;而陳清晨生活在比較傳統的家庭,更深沉和理性。賈一凡覺得自己是情商比智商高,陳清晨則是相反,智商比情商高。

既然是姐妹,那必然是姐姐要多提攜妹妹。訓練中,有時隊內比賽為了提高對抗水平,女生們會約定賭一點懲罰,像二十個蛙跳、三十個俯臥撐之類的。有時還沒說要賭什麼呢,陳清晨就會一臉小委屈地說:“哎喲,我不賭,我不賭!”這時,賈一凡總會嘮叨地勸說幾句:“清晨,你看這也沒什麼的呀。”賈一凡還爆料說:“以前呀,跟她開玩笑都有可能把她弄哭,因為她不知道那是玩笑。現在長大了,‘社會’了,還學會反駁我們了呢!她人特簡單,我哭,她陪我一起哭,我反而要擔心她想不開。”

賈一凡有心事通常會找朋友訴說,而陳清晨則更喜歡獨處,她心情不好時就會不說話,自己消化,自己調整。說到最喜歡做的事情,陳清晨給出的答案居然是一個字:躺。“我是一個很能躺的人,可能平時訓練累吧,我覺得躺著就很舒服。別看我場上這麼積極,私下我可是一個能坐不站、能躺不坐的人,哈哈!”陳清晨這樣評價自己。

這樣獨立和冷靜的性格很特別,也對陳清晨的球技很有幫助。賈一凡舉了一個很特別的例子:自己接發時,眼睛一般盯著球,而一旁的陳清晨則能觀察到對方的面部表情和手部動作,從而思考出對方的狀態和心理。最直接的一次例子就是尤伯杯對陣波莉/拉哈尤的最後一分,陳清晨觀察到波莉接發踩線,從而導致了對方丟掉最後一分。

對球的獨特理解讓陳清晨往往是主導組合的人,而處事更成熟的賈一凡則是勇於改變的人。比賽中,教練如果要改變戰術,一定先跟賈一凡交流,不僅因為她更外向,也因為她善於改變。2016年,在她們步入成年賽場之初,教練組一度想過重組,包括在里約奧運會後的調整中也出現過這樣的考慮。而陳清晨卻不止一次地表示希望和賈一凡繼續搭檔,她覺得凡凡在她缺乏勇氣的時候可以幫她豁出去。賈一凡形容2016年算是她自己的一個轉折點,她說:“我都還不知道自己有這個優點,清晨就發現並告訴了教練。我真的很感謝她,她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救了我一把,我也一直很努力地追趕她。”

採訪最後,記者讓二人分別從正反兩面評價一下對方。賈一凡說:“清晨重感情,相處舒服,對羽毛球的理解很高。但有時愛鑽牛角尖,不愛說話。”而陳清晨的回答則簡短而有力:“她什麼都好,就是桌面有點亂!”就是這樣,這對姐妹可以互損互戳,更可以互相感動,互相取暖。她們攜手從青年冠軍衝到世界冠軍,從世界冠軍一起扛到亞運會冠軍,接下來的路可能會越來越難,但對於她們來說都一樣。因為在她們的冠軍路上,從來都是一起哭笑一起扛。

:本文刊登於2018年10月刊《羽毛球》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