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成長型思維模式: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普通人也消費得起

隨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的廣泛傳播,人們對孩子起跑線的探索就從沒停止。

最初,孩子的起跑線,是好幼兒園、好學校、好課外班,這個起跑線,有錢就能解決。後來,起跑線的風向變了,父母的見識和修養,父母帶給孩子的格局,變成孩子的起跑線。這個起跑線,不但是對物質文明有要求,對精神文明也有要求。於是,物質不寬裕,精神也不富足的父母,變得更加焦慮。

孩子的起跑線,似乎都讓普通人高攀不起,窮盡一生的力量也無法匹敵。有沒有普通人能消費得起的起跑線呢?答案是有的。

思維模式,就是普通人能消費得起的起跑線,它不只是起跑線,還是加速器,是人生路上源源不竭的動力。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通過自己十幾年在思維模式方面的研究,證明人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在於是否具有成長型的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模式: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普通人也消費得起

01 兩種思維模式,你是哪一種?

卡羅爾·德韋克認為,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我也想學游泳,可惜上學的時候沒學會;”

“你唱歌真好聽,我就沒天分;”

“你的英語說的真流利,可惜我沒碰上好的英語老師,學了個啞巴英語;

……

你是不是把很多的事情,都歸結到了機緣巧合上,歸結到自己沒有天賦上呢?如果是這樣,那恭喜你,你的固定型思維控制了你。

簡單說,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智力”是天生的屬性,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學和不學沒什麼區別。成長型思維,則更看重成長的力量,能力是後天形成的,可以改變的。

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成長型思維更勝一籌,我們要做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但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固定思維的堅定擁護者。

上學的時候沒學游泳,工作之後仍然可以學啊;羨慕別人唱歌好聽,你也可以多學多練;英語口語不好,現在也可以繼續改進,止步不前,只能讓現狀成為你未來的樣子。

並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難,而是你從來都沒想過要做到它,只是在羨慕和懊悔中度過一天又一天。

成長型思維模式: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普通人也消費得起

02 現在開始改變,一切都來得及

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起跑線的不同是客觀存在的,但往前一步,就會離終點更進一步。固執的留在起跑線上,那終點必然是一生無法企及的高度。

就像《蝸牛》這首歌唱的一樣,“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重重的殼裹著輕輕的遙望。讓風吹乾留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

沒有什麼硬性的規定,想學的東西只能在上學的時候學,游泳,鋼琴,英語,任何你曾經嚮往過的,都可以制定一個學習計劃,逐漸學起。

現在開始改變,一切都來得及。

成長型思維模式: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普通人也消費得起

03 引導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父母責無旁貸

不止我們的思維模式需要轉變,孩子的思維模式更需要我們悉心引導。很多時候,我們無意識的一句話,都可能會影響孩子思維模式的形成。思維模式的形成,要從娃娃抓起。

  • 孩子遇到挫折,講究“出場方式“

比如,孩子自己搭積木,總也打不好,開始發脾氣了。媽媽看到了,應該怎麼做?

按照以前的套路,我會先安撫孩子情緒,告訴他,慢慢來,然後做一遍正確的示範。我一直覺得自己做得挺好,既沒有發火,照顧了孩子的情緒,還耐心引導他,給他講解空間知識。但結果,孩子經常沒看我示範完,就扭頭不想玩了。

自從我瞭解了思維模式,我才覺得自己的做法是欠妥當的。

站在孩子的角度,搭這個積木是他奮戰了好久都不能解決的難題。可是媽媽一出現,就自帶主角光環,一下子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對比媽媽的優秀,自己似乎有些太笨了。

強烈的對比,孩子會產生挫敗感,陷入固定思維的怪圈,“媽媽厲害,我笨,媽媽會,我不會。”這樣的思維怪圈,一方面,會消弱孩子對積木的興趣,另一方面,一旦孩子把自己劃入了“笨”的行列,他就不會積極想辦法來改變結果了。

學著示弱,才是家長正確的出場方式。

”媽媽也不太會,我們一起想辦法吧。”和孩子一起想辦法,找方法,必要的時候讓孩子發現關鍵信息,家長可以“笨”一些,助推孩子的成長,既提高孩子的成就感,又讓他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樂趣。面對挫折,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是成長型思維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

成長型思維模式: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普通人也消費得起

  • 表揚也是有套路的,瞎表揚還不如不表揚

現在人都知道,孩子是需要表揚的。到底該怎樣表揚孩子呢?

我家奶奶每次表揚孩子孩子,都是固定的三個字,“你真棒”,而且達到了十分鐘一次的頻率。孩子喝了口水,你真棒,孩子吃了口飯,你真棒。直到有一天,奶奶剛誇完孩子“你真棒“,孩子反問了一句,“哪裡棒啊”,奶奶一時語塞了,一個五歲的孩子,自己喝口水,真的值得反覆表揚嗎?

海姆·吉諾特,畢生都在研究兒童教育。他認為,“表揚孩子時,不要表揚他的個性特質,而是要表揚他的努力和成就。”

什麼是個性特質?聰明,活潑,可愛,這些都屬於個性特質。你真聰明,你真棒,可以說是表揚界的兩大殺手了。聰明,棒,都是在把孩子往固定思維模式上引導。

表揚孩子時,要表揚他的努力和成就。值得表揚的努力,應該是有效的努力。

想起我曾經的同桌,一個特別愛學習的男生,不管上課下課,都坐在座位上看書,寫字,據他媽媽說,回家也不看電視不和小朋友玩,一直在看書。

他的成績也特別穩定,一直穩坐班裡的最後一把交椅。他很努力,但他的努力是無效的。

這樣的努力,是不值得表揚,而是需要引導的。

成長型思維模式: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普通人也消費得起

孩子考試得了第一名,喜滋滋地回家等著被表揚的時候,你該怎麼做呢?

按捺住狂喜地內心,故作平靜地跟孩子說,“別得瑟,你才考的全班第一,也沒有都考滿分,你看人家陽陽,考的時全校第一,科科都是滿分。”這是打壓式表揚。

”看我兒子就是聰明,跟你爹一樣優秀。”這是固定思維式的表揚,因為聰明,所以優秀。

”你這段時間非常努力的學習,這是你應該得到的,我為你驕傲。”這是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表揚。

相信聽著“別人家孩子“的英雄事蹟長大的人,都受到過打壓式的表揚。那種從喜到無趣的過程,就像陪孩子做作業的家長一下,心情掉到了谷底。

“優秀”和“聰明”,是經常會聽到的表揚孩子的詞語。三人成虎,一旦孩子自己把自己劃歸到“優秀”、“聰明”的行列裡,他還肯不肯和其他“不優秀”的人一起努力,還能不能承受“不優秀”帶來的挫敗感呢?

成長型思維,不僅需要努力,更需要有效努力來達成好結果。期間會經歷失敗,但失敗不是否定,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固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結果,但有效的努力,才會有更好的結果。

成長型思維模式: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普通人也消費得起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本就焦慮的家長更加焦慮。起跑線固然有前有後,但起跑線畢竟只是開始。漫漫人生路,從起跑線出發後,有勻速前行的,有加速超車的,有原地踏步的,甚至有後退的。

就像黃磊說的,“凡是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是個長跑。這世上從來沒有一個馬拉松是在起跑線上贏的。”

起跑線的差距並非不可逾越,在人生路上實現加速超車,掌握加速的技能才是最重要的。成長型的思維模式,就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擁有了成長型的思維,孩子就能像武俠小說裡的大俠一樣,即使沒有顯赫的出身,也能一路學到各種武功秘籍,一路升級打怪,最終成為自己人生裡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