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看了好多艾滋病的報道,總怕對方有病不想碰對方,這是不是心理障礙?

風捲大地


你好,我是在疾控中心專業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我來幫你解答一下。

題主所說的這種問題,我在工作過程中確實遇到過。俗話說: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很多朋友看到關於艾滋病的相關宣傳後,害怕自己感染,也害怕對方感染,因此會產生一定的恐懼心理,其實這完全是沒必要的。

我分享一個我那天遇到的案例,一個30歲多歲的男子在我辦公室來諮詢,看到後,嚎啕大哭,他問我他該怎麼辦,對不起自己的家人啊,由於以前沒有把持住,去找了小姐,感覺自己已經感染上艾滋病了。我就叫他彆著急,慢慢的給他分析感染的可能性,再去做一個檢查。第二天,他拿到檢查結果高興慘了嘛,對我感激涕零。

在我們國家對艾滋病的宣傳重在於宣傳艾滋病的危害,但這確實會帶來一些負面的東西,比如很多人過分在意這個危害,害怕感染艾滋病,從而影響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其實是完全沒必要的。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母嬰傳播、血液傳播和性傳播。目前,性傳播佔絕對多數,母嬰傳播幾乎阻斷了,血液傳播少見。所以很多人就擔心性行為傳播,甚至一些單身朋友在交往朋友與對象發生關係的時候都有心理障礙,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預防性途徑傳播最好的方式就是正確是使用安全套,所以在與他人(包括男女)發生關係時只要每次、正確、全程使用安全套是可以大大降低艾滋病的感染幾率的。

我是在疾控做艾滋病防治工作,如果你有關於艾滋病的相關問題,可以關注私信諮詢,謝謝。


波波醫生說健康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搞懂愛滋病的傳播方式,目前愛滋病傳播主要是通過血液傳播,母嬰傳播以及性傳播,綜合來看就是血液傳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與病毒攜帶者沒有血液接觸是不會被感染的。另外,有許多人擔心唾液傳播,其實並不會,唾液只是初步篩選是否感染愛滋病的一種方式,而不會進行傳染,同時,如果攜帶者的血液在空氣中暴露超過三分鐘的話,那麼血液傳播的能力就可以幾乎是忽略不記了。

下面來說說不想觸碰對方的問題,這個是不可避免也不可迴避的問題,題者害怕觸碰對方主要是由於對愛滋病恐懼所引起的,也是對愛滋病了解不夠而引起內心擔心,的確,愛滋病自發現三十年以後,就以一種絕症、羞恥的因素的參與其中,而普通人肯定是避之不急的,可是隨著醫學的不斷髮展,愛滋病現在正在向著慢性疾病方向發展,目前已經有了一例治癒的病例,我們也沒有必要處恐慌之中,只需要在與攜帶者接觸的過程中不涉及血液觸碰就行了。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如果題者不小心或是擔心自己被感染的話,可以到當地疾病控制中進行檢測,目前國家對愛滋病的檢測是免費的,對檢測者的資料也是嚴格保密的。如果發生了高危性行為的話,可以及時到當地的傳染病醫院購買阻斷藥,一般在七十二小時內及時服用阻斷藥的話,可以有效的避免感染,當然也不百分百的成功阻斷,所以還是需要做好安全措施。

在我們瞭解了愛滋病後,也就沒有那可怕了,愛滋病不是非典,它不會通過空氣、觸碰傳播,所以保持平常心就好,沒必要恐懼。


愆之行


看了好多艾滋病的報道,總怕對方有病不想碰對方,這是不是心理障礙?

目前艾滋病的三種傳播途徑:性傳播、母嬰傳播及血液傳播,在我國確實是以性傳播為主,很多患者就是因為一次的出軌、網約或者嫖宿等行為後再通過媒體瞭解艾滋病而出現了極度恐艾。

恐艾症是一種心理異常

不必要的過分擔心自己會得艾滋病,或者毫無根據地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患者同時伴有一些情緒異常和行為異常,嚴重影響其學習,工作,生活及社會交往。自己明明知道自己的擔憂似乎沒必要,似乎有些“過”了,但就是“萬一”。陷入自己和自己斗的怪圈,活似自己挖坑將自己活埋,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有了這些性行為後可以諮詢專業的醫生並進行艾滋病相關檢測,不要把自己陷入深淵,這一例患者也是這樣,所以我建議你去醫院進行檢查或者使用艾滋病測試試紙進行自測,如果有問題再諮詢相關人員。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有關艾滋病相關病情及隱私可以關注並私信李醫生,健康路上有我陪伴!


感染科李平醫生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性傳播,母嬰傳播和血液傳播,因為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於血液,精液和陰道分泌物等體液中。而同性戀伴侶,有多個異性伴侶,並與艾滋病伴侶發生了性關係,與吸毒患者共用注射器,共用像剃鬚刀這些可以引起皮膚損傷的生活用品,這些行為都極有可能感染艾滋病。但是像淚液、唾液、乳汁、汗液等體液,艾滋病病毒量很少,就算有口腔皮膚等粘膜的損傷,接觸到這些病毒含量很少的體液,在自身強大的免疫系統防禦下,感染的幾率也很低很低。有人會害怕蚊子,蜱蟲等會傳播艾滋病,但在臨床上已證實都是無稽之談,所以一般性的接觸如共同進餐、握手等更加不能傳染艾滋病,我就記得姚明有個廣告就是跟患了艾滋病的朋友一起進餐的,呼籲關愛艾滋病患者。

或許你之前只是對艾滋病的傳播瞭解得過於片面了些,對身邊的人過於敏感了些,這也無可厚非,畢竟現在艾滋病病人還真挺多的,還有未知的隱性感染患者,但是預防艾滋病最好的方法還是潔身自好,不拈花惹草,而不是不接觸人,同樣的艾滋病患者在生活當中也不應受到歧視,理應平等對待!


小檢驗大知道


你好,你提供的信息很模糊,無法回答。如果要對你的想法進行評估,至少還需要了解,這個對方,是所有你可能想碰的人,還是某些?如果對方不熟悉,我認為你的緊張就是有現實基礎的,畢竟艾滋的後果太嚴重;但如果對方是你很熟悉和了解,並且之前保持有在一起的經歷,而且基本確認對方不會在某些行為上比較隨便,而是因為你看了好多報道後突然變得緊張,那麼可能就是有些心理困擾了,而形成這種困擾的可能根源,就比較複雜了,可能有個人心理因素、社會影響因素等,最好具體表現具體分析

我是張曼老師,資深心理諮詢師,大學心理學專業講師。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學優質知識推送給您。

同時歡迎您點贊轉發。您的點贊轉發,都是在幫助他人。

有什麼問題可以給我發評論,也可以發私信跟我交流。


張曼心理工作室


正如李醫生所說,確實需要科學對待,不過如果你因為這樣的報道就擔心對方,還是需要找專業的心理諮詢諮詢的


生殖男科高明博士


科普一下,正常的接觸不會傳播,再說三遍,不傳播不傳播不傳播,但是,要是有血性。那麼只能靠上帝保護你了,其實上帝也保護不了你,還是自己保護自己。

所以我想說,科普、瞭解真相,不排斥、不放縱。才是真正有的態度。

再次,祝大家都一個美好的人生。


默默談文房


就你目前提供的病史,有點艾滋病恐懼症。這是一種對艾滋病的強烈恐懼,並伴隨焦慮、抑鬱、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症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

患者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並有潔癖等強迫症表現。

“艾滋病恐懼症”是一種與艾滋病有關的神經症,發“病”人數增加,與艾滋病毒感染人數的增加有關係。艾滋病恐懼症症狀者往往具有過度執拗、要求過度精確及過分堅持、完美主義的人格特性。他們常常錯誤地把心理恐懼所引起的一些自主神經症狀,認定為艾滋病的症狀,每次看醫生後,在陰性檢查結果和醫生細緻解釋後,心理負擔可得到暫時的解脫。但沒過多久,新的疑慮會再次產生,使其不得不再次到醫院要求檢查。

艾滋病恐懼症表現出精神抑鬱、情緒變化多端、嚴重失眠、對周圍事物淡漠、體重下降和周身不適等反應,不少患者認為自己的身體不適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反覆撥打熱線電話諮詢,或者反覆去做艾滋病抗體檢測,對陰性結果又持懷疑態度,總認為檢測不準確或者現有試劑檢測不出來自己的病毒。

對疾病的恐懼其實在人群中較為常見。以前較多的的是對破傷風的恐懼,一旦皮膚破了就有打破傷風抗毒素。後來,出現了對狂犬病的恐懼。

隨著艾滋病在世界範圍內的迅速蔓延,感染人數的不斷增加,而且目前沒有可以治癒的有效方法,人們對艾滋病的關注和恐懼程度也不斷提高。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對預防艾滋病有積極的作用。可一部分人的關注和恐懼程度都遠遠的超出了正常的水平,從而嚴重的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臨床表現:

強迫症狀

反覆思考艾滋病的有關症狀或曾經發生過的一些行為――強迫思維,反覆檢查身體上的可疑體徵(如淋巴結腫大等)――強迫動作,甚至對一些常人根本不關心的細節都反覆琢磨,認為可能感染了艾滋病。

疑病症狀

艾滋病疑病症狀者往往具有過度執拗、要求過度精確及過分堅持的人格特性。他們常常錯誤地把心理恐懼所引起的一些自主神經症狀,認定為艾滋病的症狀,每次看醫生後,在陰性檢查結果和醫生細緻解釋後,心理負擔可得到暫時的解脫。但沒過多久,新的疑慮再次產生,使其不得不再次到醫院要求檢查。

他們的軀體不適的症狀確實存在,也就是說,他們的感覺是真實的,所以他們認為,正常的人是不會有症狀和不適的,既然有症狀一定會有某種疾病導致,既然有病的存在,就必需搞清楚是何種疾病,有時我們的醫生不能


朱昱龍醫生


專家學者都說艾滋病不可怕,我是相信的,你們知道怎麼預防,敢跟艾滋病人親密接觸甚至交配,可普通人怕啊,傳染到了一生就完了,對於生命交關的事情,在現在沒藥根治的情況下,再怎麼小心避開也是人之常情,我們不歧視艾滋病人,是怕艾滋病,怕得要命,獻愛心很多人可以做到,獻出健康生命誰願意呢


盧156555221


這很正常啊,怎麼會是心理疾病呢?預防愛滋病人人有責,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其它人負責。人人都提高對愛滋病的警惕,那將會減少愛滋病的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