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原民办教师资格证、职称所有证现在有用吗?

吴承发492


原民办教师作为历史上教师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国农村教育,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接受过民办教师教育的几代人,也一样不会忘记他们!

很多民办教师,在他们做教师的时代,努力上进,一边工作一边考证,有的民办教师考取的教师资格证,有的还评上了职称,拥有职称资格证书。这些证书,都是他们留下的足迹,是他们工作的证据!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民办教师被辞退了,离开了教育教学岗位,这些证书还在。对于他们个人而言,这些证书,记录着他们的过往的努力,镌刻在他们记忆的深处,对于自己,是很有意义的纪念!

但是,当民办教师被加了一个“原”字后,也就宣告民办教师的称谓,已经成为历史,国家教师队伍的组成里,不再有民办教师。既然已经成为过去,那么这些证书,也只能代表过去,也已经是过去时,肯定已经没有什么现实的作用了!

对于这些民办教师,国家在解决遗留问题时,不看这些证书,只看当初他们从教的时间,也就是教龄,是按照教龄给予10--20元补助的,这些证书,真的没有什么实在的用处了,还是作为纪念收藏吧。

提到民办教师,我们就应该共同呼吁,有关方面应该进一步解决好这些人的关切,让这些为共和国教育做过贡献的人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度晚年!


当代师说


七八十年代的民办教师有的学历并不高,但他们都有一股坚韧的精神,在工作中边学边教,边教边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就拿我们这来说吧,八十年代,小学和初中教育的中坚力量主要是民办教师,甚至高中也不乏民办教师。他们兢兢业业,把心血和精力都倾注到教育之中。我所在的乡初中升学成绩年年在县里位居前列,因而学校盛名远扬,周边乡镇的家长舍近求远都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来读书。

我们县的二高,八十年代初始,教学质量非常高,连年往清华北大输送优秀学生,在当地享有极高盛誉,被评为开封市重点高中,后来我县又划拨到郑州市,又被评为郑州市重点高中。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体老师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当然也包含着民办教师的一份努力。


九十年代初,国家开始实行民办转公办政策,让老师能一心一意把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当时一种是通过考试择优转正,一种是满30年教龄的可以直转,解决了民办教师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虽说还有部分没考上或教龄又不够30年的民办教师则失去了教学资格而回乡务了农。但是,国家并没有忘记他们曾经为教育事业的付出。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计,依据工作档案,根据他们教龄的长短确定每年每月的生活补贴金额,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所以,原民办教师资格证和职称证是有用的,它们是工作期间有力的证据,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再者,也是自己曾经工作过的纪念,应该好好珍藏起来。

对此问题您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点个赞哦💐关注当代教育漫谈,随时欢迎您的光临哦💐💐


当代教育漫谈


说句实话,只要贵地已经实行了原民办教师养老金补助制度,也就是说原民办教师的身份被认证了,所有在担任原民办教师期间获得的诸如‘任用证’、‘荣誉证’、还有那‘职称证’等等也就没啥用处了。



也难怪这些‘证’对原民办教师这么上心。’民办教师任用证’那可来之不易,因为我们这里只有1982年以前任教的县聘民办教师才有此证,且仅仅只颁发过这么一次;‘荣誉证‘只有所任的科目期末考试全乡和全县第一、二名的民办教师才有此一殊誉;还有那个所谓的‘职称证’就更是求之不得了,因为我们这里民办教师就没有资格参加职称评定的。

因此这些‘证’,是原民办教师奉献了大好青春的见证,也是他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唯一印记。只可惜,他们都是‘计划外的民办教师’还是被政策而清退了。眼下成了只教过书的五、六十岁,甚至古稀之年的农民了。

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实行了民办教师养老金补助制度,也就是每年教龄的8元、10元、20元,就这个养老补助还需要身份证,这些‘证’啊可是‘原始资料’。也算‘证’被派上了真正的用场。就算要增加待遇也不会二次身份认证的。

接下来,‘任用证’、‘职称证’等只能沉寂且闲置了。原民办教师也只有把它们作为个人收藏品了。


为生活而提神


原民办教师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国内教育领域显然已经成为热点问题之一,而且原民办教师待遇问题解决的质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近来有人提出原民办教师资格证、职称所有证现在有用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说实话,从目前原民办教师待遇问题解决现状来看,只要为您解决了教龄补贴或者其他待遇问题,原来的民办教师资格证、职称等证明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也就不会再有什么用了。这些证明也只是在享受教龄补贴和其他待遇时,作为自己之前从事过民办教师的证明而已,并没有其他实际的作用。

当然,这些证明、荣誉等会受到原民办教师的重视,是因为获得它们还是要经历很多的艰苦与努力,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得到的。虽然这些资格证、荣誉、职称等在如今的待遇解决中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这也是他们为曾经为教育事业付出的证明。

按照当前各地解决原民办教师问题普遍使用的政策来看,主要采取的是教龄补贴的方式,按照每年教龄8元、10元、20元的标准,对从事过原民办教师的人进行了补助,虽然目前各地的补贴标准普遍不高,但这也算是对原民办教师的一种尊重与认可。我们也期待着能将原民办教师的教龄补贴标准有所提高,只要要到150元左右。


东爱雨小公


受春雨友的邀请,我简单谈一下,我个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关于原民办教师持有的各种证书还有没有用?还应该不应该保存?

我认为,还是应该保存的。至于它还有没有用,则是不怕一万,应防万一。

万一上级领导能够大发慈悲,解决原民办教师的遗留问题。重新调查认证,这起码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虽然,前途很渺茫。但我们总应该存一点幻想。

毕竟,安徽省对原民师的教龄补助,从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六元。广东省也对原民师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决定。虽然钱还没到个人手上,只要有政策,那是迟早的事情。

这两个省的举动,给我们这些久旱盼甘霖的贫苦原民师带来了一丝曙光。

退一万步讲,即是没有作用。但毕竟这些证件是我们一生中曾有的一段历史佐证。我们应当为我们曾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特殊的功不可没的贡献,而感到自豪。那是我们的光荣,虽然没有句号,也多少给我们带来一点心酸。但,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容篡改。这也应该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

这些小本本虽然小,但得来不易。

我们这些人,原本是当年的初中生及高中生。文化程度不算太高,(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秀才了)又没有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参加工作后,我们克服万难,抽出一切空闲,边干边学,学中干,干中学。硬硬是把高级数学,语文及心理学、教育学这些学科,通过自学成才。通过考试合格,才领取了这些小本本。应该说,这是我们当年的心血。

千秋功罪,任人评说。不管他人对我们褒也好,贬也好。总之,我们问心无愧。宁让人负我,我决不负人。应该是我们做人的宗旨。尽管吃亏的往往是这些人。

反正,也占不了多少地方,好好保存吧。到我们临辞世的那一天,再让它们随同主人一起消失吧!








草田张


原民办教师资格证,在“民转公办”时,民办教师进行一次考试,考中的转为公办,不及格的落选,得不到禄用,因户口在农村,完全成为农民一个,分有土地,享受农民的一切“待遇”。最近几年,国家又有新政策,像我们这里,原民师任教一年的,每月享受二十元补贴,任教十年的每月二百元,依次迭加…,

现在好歹有个说法了,关于教师证书,我看保存好了还是有用的,国家政策经常变动,说不定什么时候或许有大用处,国家财力更强大了,待遇也会更高,万一丢失了,拿什么作证据?保持心情冷静,着急上火也是一种损失,


青林223646642


原民办教师资格证、任用证、合格证都是说明该民师是称职的,是付合国家对教师要求标准的,是发证机关认可的,这些证件应是今天对原民师办养老、医保、发教令补助的依据。否则发证的初衷又是什么哪?这是我本人的认为,请领导及同仁们评说是否合理、合情!


自信也从容


真要问拿原民办教师资格证、职称有什么用的话,我觉得意义重大!应该从这两方面来看。

首先我们来看看民办教师是怎么来的

民办教师,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据《教育大辞典》载,民办教师是指“中国中小学中不列入国家教员编制的教学人员。为农村普及小学教育补充师资不足的主要形式。除极少数在农村初中任教外,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小学。许多地方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做了大量工作,摸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但民办教师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仍有许多困难亟待解决。

其次,看看现在这些证书的用处。

现实方面:毫无用处

如果已经实行了原民办教师养老金补助制度,也就是说原民办教师的身份被认证了,所有在担任原民办教师期间获得的诸如‘任用证’、‘荣誉证’、还有那‘职称证’等等也就没啥用处了。

精神方面:意义重大

国家永远不会忘记民办教师,因为原民办教师曾经对国家教育事业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是他们在师资力量缺乏的年代挑起了教书育人的大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七八十年代的民办教师有的学历并不高,但他们都有一股坚韧的精神,在工作中边学边教,边教边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民办教师任用证’那可来之不易,只有1982年以前任教的县聘民办教师才有此证,且仅仅只颁发过这么一次;‘荣誉证‘只有所任的科目期末考试全乡和全县第一、二名的民办教师才有此一殊誉;还有那个所谓的‘职称证’就更是求之不得了,因为我们这里民办教师就没有资格参加职称评定的。

因此这些‘证’,是原民办教师奉献了大好青春的见证,也是他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唯一印记。


中公教师网


民办教师是中国中小学教育大发展的产物。民办教师为国家中小学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待遇之低,工作之重,责任心之强,为国贡献之大,现代年轻人可能根本不会相信。他们靠5元或7元钱每月,靠吃工分。就是这待遇,他们默默为国奋斗,勇挑重担,分担国家和社会教育发展中的困难。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他们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功不可没。

在民为老师中,大部份民转公,待遇提高,生活有保障。

但仍有不少民办教师,因各种原因被拒招公之外,有的被辞退,…这帮老臣大部分已七十开外。还在为此奔忙之中。

共和国不该忘记这些曾为之奋斗的人!让这些人夕阳快乐,乐度晚年!


胡胜愿


我觉得已经没有意义了,就像退休教师的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术证书一样已然形同废纸。

过去的老民师,好多都有一些资格证书,譬如县民办教师证书,这个证书含金量颇高,是县教育局对一些参加工作时间较早、工龄较长的民办教师身份的行政认证。

持有县民办教师证书的老民师,是建国初期至七八十年代扎根山区教育十数年为擎起山区基础教育大厦立下汗马功劳的教育精英和功臣,他们的工作业绩在县教育局有案可查、有证可考。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多数持有县民办教师证书的老民师都已顺利转正。但仍有很大一批工作十余年的老民师,甚是县民办教师因为一些主客观因素没有转正。

令人可笑的是,一些人乘机水摸鱼,他们竟然设法搞来县民办教师证书,改名换姓,自己堂而皇之的转正了。

目前,在我们当地1983年以前参加工作的老民师,只要工龄满三年就可得到10倍工龄的月工资。报酬虽然少的可怜,历史遗留问题无论好歹总算是有个解决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