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寒假有必要先学习下册的书吗?

从心出发交朋友


寒假即将来临,很多家长也在为孩子寒假的学习开始谋划了,那么在寒假有必要先预习一下下学期的课程吗?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的。

首先,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很多学生因为在寒假比较散漫,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在开学之后很难适应快速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导致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在寒假预习,一方面可以继续保持和培养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以提早对新课程有一定了解,即便是开学时状态不好,也能有提前的补救。

其次,一个完整的学习应该包含课前的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虽然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老师也一直有要求学生要做好预习,可是很多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预习,刚好假期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做预习工作,为新学期的学习打好基础。

再次,新学期一旦开始,每天都有新的学习任务,学习的任务比较重,很多基础一般的学习在学习起来会感到压力,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和步伐。提前预习可以先掌握基础知识点,在新学期学习的时候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难点知识点上,学习起来就不会显得那么手忙脚乱了。

在很多重点学校,老师通常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还有一定的作业。预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必须提前做好预习规划,要预习哪些内容,预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需要准备些什么资料,预习的时间怎么安排和规划,科目如何分配。

其次,在预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奏,切忌贪多图快,一定要把握好节奏,达到一定的效果。预习以基础位置,比如语文方面把重点放在字词识记和古诗文背诵上,数学把重点放在公式、定理的理解运用和运算,英语可以把重点放在单词的记忆上。

此外,需要处理好预习与复习的关系,复习和预习都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假期复习上半学期所学的旧知也非常关键。很多的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以旧知识为铺垫 所以说复习旧知识也很关键。

最后,在预习时,可以以课本为主,但不能局限于课本,可以去找一本预习案火学案,配合预习使用,效果更好一些。


胡老师数学教育


快船迟开先进港,笨鸟先飞早入林,这句经典是一种人生智慧,其实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我承认我的天资并不比别人聪明,但我的数学向来在我们班的成绩比较领先。 毕业时因学校缺语文教师,从此与数学无缘。

学习数学我坚持的方法,就是提前预习。每天晚上必将第二天所学的内容预习一遍,看例题、做后面的练习题。哪道题不理解的做个标记, 第二天问老师,课堂上当老师在讲的时候, 别人还在领悟,我已经掌握的比较熟练,并且再听老师讲一遍,我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帮助我加深印象,使我理解的更深刻。


当同学们开始做后面练习题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做拓展提高题,每一步都走在别人的前面。 使我永远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我的信心。

每年假期,我会向上一届的同学借教材,浏览新学期的所学内容,先看章节题目,再看每一课的知识点, 按照前面的目录整理一个思维导图,然后再重点看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归纳出重难点。往往时间关系,基本上大致把整册书的内容整理一遍,对前三单元进行详细练习。提前预习学习方法, 能够很好的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并学会思考、分析、归纳、总结, 这种学习方法是学习数学的绝胜法宝。


语文也适合课前预习,在假期我是先把语文课文全部看一遍,也可能是上学年代,图书特别少,对课文内容特别感兴趣,就像看图画书一样引人入胜,勾勒作品人物的形象。我还会把要求背诵的课文或者精美段落背会,这样在新学期学习的时候,就能节省很多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之间的智商、能力差别不大,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他的学习方法。利用假期,让孩子提前预习,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也能帮助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采撷


我记得以前上初中那会,每到寒假暑假自己就把下册数学自学完了,到开学上课的时候,自己上课的时候就是听和做,其实听也是一种复习,之后我发现这种方式确实很好,因为当别的孩子开始学的时候,我已经可以跑了,而且玩的也好,中考名列第一,上了全县的重点高中,所以作为过来人,我觉得寒假学习下学期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提升!


阿里鹏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寒暑假完全没有必要先预习下册书上的知识点,并且连上课的提前预习都没有必要,因为我的个人经历,先预习知识点之后,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可能一些知识点你是已经明白了的,所以你就不会非常专注的去听老师上课,抱着这样心态,最后会发现你预习时不懂的知识点也没有听清楚,从而更无法谈掌握这个知识点了。

我在很多次预习之后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现老师上课根本听不进去,所以后面索性就不再预习,这样听讲时候反而更认真一点,其次在今年暑假的时候,我也给我亲戚家的孩子预习过初三的数学知识点,但后面我问他成绩,却也是收效甚微,反而会出现我所描述的情况,所以我认为真的没有必要先去预习。你认为呢?


诗经夭夭


我的理解 是,如果有弱项,提前预习一定是良策,如果学习掌握得很快,就完全没有必要提前预习了。

像我们家孩子在小时候上小学 的时候,因为没有提前上过学前班,所以在一年级上册的数学就学得很慢,成绩 不理想。于是就在寒假里,我带着他提前把一年级下册的数学预习了一遍,达到了什么效果呢,就是做口算题 卡完全没问题的程度。

到了下学期,数学 就一跃成为前几名的孩子。

他自己尝到了甜头,在放大假时,自己都会提前预习一下。把整册书都几乎自学一遍。

但是,语文我们只是多读书,并没有提前把课本上的文章通读,只是对应着课文,进行了一些阅读就是了。

所以,我感觉应该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如果完全一棍子打死的要求,必须预习和必须不预习,都是有点太绝对了。


Longsuixinyuan


我是一个有21年教龄的一线重点高中教师,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对于寒假有没有必要先学习下册的书的内容,我认为对于大多数同学是可以的,但是有两点要注意。

1、对于基础偏差的同学,尽量以复习上学期的内容为主。

寒假本来说很短暂,大概就是20天左右吧,而其中还有个春节在内,大家知道,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热闹景象非凡。平常会走动的亲戚会来家做客,平常不常走动的亲戚也很有可能在春节里见面寒暄,所以基本上没什么时间让小孩沉静下来学习。

既然客观上寒假学习时间有限,而如果小孩的学习能力与基础偏差的情况下,就只能选择以复习上学期上册内容为主了。这可以理解为补漏,小孩为什么会学习成绩下降,因为是过去的学习中存在不少的知识漏洞,如果寒假都无法补上的话,以后也就很难去补上了,有可能一辈子都存在这个知识漏洞与盲点。相反,如果上学期存在的知识漏洞补上了的话,下学期努力一下,成绩还是可以跟其他同学不差上下。所以这类同学在寒假的学习是以被漏为主。

2、多数学生在上学期学业过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预习下册书的内容,但是,一定要培养学习兴趣为主,知识不能多、任务不能重。

这里所说的多数同学,其实成绩也有很大的差别,从70分到95分,其实代表了几个层次的学习能力。成绩大概在70分左右的同学,可以简单的预习课文内容,知识大概讲些什么,接下来的时间里会学习一些什么内容,相关的知识有哪些?不要摊派任务,不多学习,有兴趣看一看就好。而对于成绩在90分以上的同学,基础比较扎实,学习能力强,因此预习课文后可以购买一定的配套练习去练练,以检查学习的效果,加深学习的印象,巩固学习的成果。这样,才是寒假学习的正确方式。

关注师范生活,为您的教育出谋划策!


师范生活


作为一线教师,我来谈谈这个问题。日常学习一般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前预习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寒假中,抽一定时间把下学期的的教材预习一遍,我认为很有必要。

1.预习能提前感知教学内容,了解重点难点和学习疑惑。

不管哪门学科,在上课之前,花一定时间去预习,大体了解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明白重点、难点在哪里,自己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有些问题暂时弄不清楚也没关系,没必要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在课堂环节再弄清楚。预习好了,上课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所以说预习在学习上具有前瞻性。

2.预习能初步掌握基础知识,为课堂学习作好充分准备。

在寒假期间,我们不妨把下学期的弱势学科教材预习一遍。初步掌握基础知识,重点地方划下标记,不懂的问题作好预习笔记。为下学期的学习,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在新课教学时,总是走在老师教学进度的前面,占据了学习主动性。

3.预习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自信心。

学生如果作了预习,对教学内容有了大体了解,对教学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也基本把握,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提问也能快速开动脑筋,快速答题,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上来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学习就会更加进状态。

4.预习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主动预习的学生,一般来说,学习积极性较高,自主学习能力也很强。通过预习,他们提前知道,本节课的知识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哪些问题急待解决。课堂上,他们占据主动,反应敏捷,能快速跟上老师的节奏。

总之,寒假期间,在完成寒假作业、巩固复习的基础上,对下学期的的教材预习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当然预习不等于学习,只要初步掌握大致了解即可,没必要深入学习。

以上是我的看法,家长朋友们有什么意见,欢迎留言交流。


骁楚说教育


可以学,但是,不一定必要学!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例如,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必须要提前学习下学期的书。

为什么这样说呢?

  • 他们提前学习下册的书,尽快地结束新课学习,有利于迅速地转入全面的复习。
  • 毕业班的学生,不能仅仅只是盯着书本上面的那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必须有时间去钻研综合性比较深的难题。
  • 没有充分的时间复习,很难提高学习成绩,很难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

或者说,不能做到这一点,这些毕业班的学生,基本上就没有机会上好学校。

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好还是按部就班地有规律学习,不要提前学习下册的书。

  • 有时间可以好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
  • 还可以进一步地复习巩固本学期学习过的、那些掌握不是很牢固的知识。
  • 把学习过的知识牢固掌握好,为下学期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清继续学习路上的障碍,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是,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棒,同时,孩子的学习愿望非常大,兴趣非常高,也是可以提前学习下册书的。这样的孩子学有余力,家长们应该完全支持,并且,应该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督促孩子学习。

有一个学生叫孙某瑞,6岁上一年级,然后用3年时间读完小学的全部课程,初中一年的时间读完,13岁完成中小学学业,并且,参加了高考,考出当年能上985高校的654分的高分。像这样的学生,一定要让他学习下册,甚至是下下册的书。

这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中小学教育者


寒假有必要先学习下册的书吗?这个问题我很高兴为大家作答!

对于寒假学习下册书这个问题,我想分为两个观点来说。

第一个观点是不学下册的书。理由如下: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我不建意去学习下册的东西,因为那是拔苗助长的行为。

对于学习成绩稍微偏差,偏下的孩子,我们做家长或老师的应该以梳理整理旧知识,以复习旧知识为主。

复习旧知识,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将做过的题重复去做一遍,那样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不说,还使孩子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我们应该将原来没弄懂的问题或容易出错的题做一次,两次,争取把这些知识完全消化吸收了,才肯作罢。在这个梳理知识,整理错题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看看孩子的内心需求是什么?一定要跟孩子心平气和的,以商量的口吻去做这件事情,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认识到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做出奖励机制。

比如说,通过复习整理知识,将原来不会的知识学好了,学到家了,则测试一下,看看成绩怎么样?如果成绩比原来的考试成绩提高了,那说明复习有效果,就给做出奖励,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孩子喜爱的玩具,喜欢的书籍等。如果学习成绩保持原来的水平或是下降了,则复习是无效的,必须寻找原因!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成效的复习结果,主观原因多,这个主观原因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施教者,一个是受教育者。如果是施教者的原因,那就要看施教者的知识认知,教育方法等是否和孩子在同一个跑道上,是否适应孩子。如果是受教育者的原因,那说明孩子对这项任务从心理上抵触,就会从行动上去拖延,不想干,懒懒散散,这就折射出一种应付差事,为复习而复习的现象。

这就是前面说到的思想教育问题。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思想不解决,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一定要让孩子通过读书,看报,听分享,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就是各种各样知识的累积,步步升级,它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第二个观点是学习下册的书,理由如下: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属于中上等或出类拔萃。我的建意就是应该学习下册的书。因为这是遵循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的规则。

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就知识已经学习的非常牢固扎实,只需要利用很少的时间,做个知识梳理,温故而知新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给学习下册知识做个赛前预热。

学习下册知识的时候先做一个计划,给需要学习的各门功课安排好时间。

将各门功课做个学习计划,并且做出学习笔记,标注好学习上遇到的疑难问题,方便以后正式上课的时候解决。

对于下册知识的学习,不能要求全部学好,全部吸收,而应该刻意留出空白,留出思考的余地。这些空白,思考的余地往往是重点难点知识,这些内容的掌握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有急功求利的心态。

如果那样的话,就会适得其反。同样的道理,要想学好下册的知识,必须和孩子做好思想工作。

孩子愿意去学,愿意去自己探究,那么下册的预习任务就能很好的完成。如果任务完成的很好,那奖励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任务完成的不怎么样,也应该有所奖励,因为对于孩子预习的这个行动,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如果孩子不愿意去预习,那就要费时间和费精力去和孩子沟通,好好商量一下,直到达成一致的意见为止。

总之,孩子要不要学习下册的知识必须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而定,不能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大家觉得我回答的怎么样呢?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我们共同探讨。


立方若达


快人一步,胜人一筹,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初中或者高中阶段,我觉得都有必要在寒假期间预习下册的相关内容。曾经有一名初中的老师对我们说过这么一句话:“人这辈子,除了死不能太早之外,其他方面都应该尽量早一些。”当然,这个老师所说的“尽量早”应该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学习相关知识,比如学习某种技能等等。

小学阶段的学生,把握寒假预习时间有利于“弯道超车”

在我们农村地区,很多小学生在双休日的时候就“放飞自己”,在没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就四处溜达,家长一般也懒得去理孩子;而这种款式的学生到了寒假的时候其灵魂更是如同搭上“喷气式飞机”,一天当中,除了吃饭的时间有在家里,而其他的时间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处于这颗星球的哪个角落。这样的学生成绩如何呢?一般都徘徊在及格线上,甚至经常考试不及格。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能够把握寒假的时间好好复习上一册的内容,再抽出时间预习下个学期的内容,那么在下个学期的学习中就会轻松很多。特别是数学这个科目,如果学生能够在家长的引导下深入学习下一册的内容,那么下个学期数学成绩名列班级前茅估计都没有多大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寒假期间学习下册的书有一定的作用

很明显,初中阶段的孩子在学习课程的难度方面比小学阶段会难出一小截。对于学习基础比较扎实的初中生而言,利用寒假的时间学习下一册的书籍,比如语文中的一些文言文全部背下来,那么到了下学期要背诵那些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要轻松很多呢?有人可能会说:现在背诵了,开学的时候又会忘得一干二净。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只要我们在寒假期间根据遗忘规律(先快后慢的规律)对自己要识记的内容定期巩固的话,别说到下个学期的时候会忘记,就算到你七老八十的时候可能还会记得牢牢的。

高中阶段的学生,好好利用寒假时间预习,学习底子会更扎实

高中三年是每一个学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无论是高一、高二还是高三的学生,在这个寒假里一定要充分利用时间学习,高一高二的学生预习下一册的内容,高三的学生复习高中前两年所学的内容,那么到了下一个学期的时候底气会明显更足一些。

天道酬勤,如果学习是灯,努力就是油,倘若要让“灯”亮起来的话,就必须在寒假期间好好“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