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原創:中醫學子李振華“世間的事,哪有學中醫那麼精微”

原創:中醫學子李振華“世間的事,哪有學中醫那麼精微”


前言:

李振華,百草箱國醫三班的畢業學生。在中醫學習的路上,他一直在堅持探索和實踐。我們走進他的生活,對他做了一次簡短的採訪,希望他的心路歷程,能給大家更多啟發。

我站在門口等,聽到一個聲音叫我,我回頭一看,是振華。

“你怎麼胖了。”

這是我見到他說的第一句話。10年沒有見,他確實已經不是我記憶中的那個同學了。

原創:中醫學子李振華“世間的事,哪有學中醫那麼精微”

胖了的李振華

和振華一起學中醫,已經是8年前的事了。

那天象數課結束後,大家都圍著張廣苓老師問各種問題,向老師討方子,旁邊有個男生擠過來,替他師父諮詢,完了趕緊給師父打電話做回覆,我心生好奇,這個人,語氣中明顯滿滿的對師父的關心。後來才知道,那是他的太極拳師父。

學醫初衷:無法割捨的情感與被逼無奈

振華來自湖南一個偏僻農村,父母的耐心培養,考上了中國美術學院。兒子學有所成,父母卻因為常年的勞累渾身是病。

等振華大學畢業後,母親已經病得十分厲害:高血壓吃西藥多年,下半身淤青,幾乎沒有肌肉回彈力了。頭暈乏力,暈倒在自家院子好幾次;南方種植水稻,經常田間勞作,母親還患有非常嚴重的手指頭關節腫大變形疼痛,每到天冷或者下雨疼痛無法述說;母親每到秋冬哮喘,每天晚上3點也不能安臥,準時咳醒,每天一大早床邊的垃圾桶總是滿滿的吐過痰的紙巾……

如同大多數人一樣,病了就去醫院看(看西醫),振華也不例外,然而長久的治療並沒有帶來什麼好轉,身體卻每況愈下。

原創:中醫學子李振華“世間的事,哪有學中醫那麼精微”

這種多年治療的不理想與對父母的深厚的情感,可能是促使振華狠下心來學中醫的原因吧。他最終做了個決定:辭去原先發展良好的設計工作狠下心來學中醫。

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除了撐起一片經濟保障的天空,還有擔當起照顧家人健康的職責。

也不知道他哪來的自信,一開始學中醫他就非常自信,後來實踐證明他做到了。在百草箱國醫班學習一年不到的時間後,他就回家幫助其母親調理好了各種病症,家裡人都為之歡喜。

與振華聊學習方法:中醫的象數理思維方式可能與他們美術學院的視覺思維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好多同學都是一起在國醫班學習的,但是你給我們的感覺好像中醫對於你來說特別容易似的。有什麼特別的學習方法?”


“我們美術學院出來的都習慣性的會使用視覺思維方式。

比如一般人看到一個蘋果往往只是停留在你的視角接觸的某一個面,並把這一個面的視覺感受轉化為你對這個蘋果的味覺想象,這就是全過程。

而我會把蘋果拿在手心,先從各個視覺角度去觀察,這樣就對它的形體會有一個全方位的認知、會對它的色彩與質地的變化有一個全方位的認知、會對這一個蘋果是否有散發果香味有一個直接的認知並轉化為對這個整體蘋果精氣神的評估;最後再把這三個方面的認知在畫布上還原出來。

在現實生活中也如此,比如去超市,我們看到了一群人圍觀在一堆大個蘋果前挑選,旁人看到熱鬧也跟著圍了上去,趕緊挑。為什麼?因為他們購買的依據只是那個熱鬧程度、促銷的廣告牌、蘋果的大小與是否好看。

而我過去先是感覺是否有果香味?蘋果又大又好看,結果卻沒有散發出來果香味只有2種可能:要麼沒有熟透;要麼就是大棚種植、有塑料膜不見光、催紅、不淋雨、不喝露水、更沒有天地氣交。這樣的吃起來也肯定是沒有什麼味道的,或者酸的,那買來有什麼用呢?

原創:中醫學子李振華“世間的事,哪有學中醫那麼精微”

我們再回到對中藥材的學習上來,這種方法就非常管用了。通常你選藥材的時候你就要考慮原產地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種植方法、藥材的整體精氣神狀況、模樣、味道,這幾個方面看一眼基本就能判斷藥材的藥性和品質。

舉一例子說明,比如“金毛狗脊”這一味中藥,書本上是這樣描述的:

1、《本草綱目》:強肝腎,健骨,治風虛。
2、《神農本草經》:主腰背強,機關緩急,周痺寒溼,膝痛。頗利老人。

如果只是背一下,然後以為自己懂了,獲得的只是一堆死板的文字,其實並不懂,更加談不上用了。

你要先閱讀一下這個書本上藥性的文字描述,然後轉換成一個大概模糊的心裡印象就可以了,並不需要死板的背。

與振華聊理論與實踐:中醫需要求證而不是掛在嘴上

有的時候辨證到位,開的藥方也對,但就是沒有效果你怎麼看?

“我認為有三種原因,其一可能辯證開方上還是有疏漏的地方;其二就是藥材的品質問題;其三就是藥的煎煮問題。

現在的煮法錯誤,什麼藥都是用鍋爐煮兩個小時,冷後就用塑料袋裝起來備用了,這是不對的。

有的病要取藥的質,就需要煮的時間久一些才有效果;有的病要取其氣,煮的時間就要短,一開就好了,甚至有的不能煮,直接打成粉末用開水沖服才有效。

說到這可能你們並沒有太大的感觸,所以我經常自我感慨:以前以為自己看懂了書好像就覺得自己很厲害一樣了,並時常覺得中醫還是蠻簡單的。後來實踐起來發現又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慢慢發現中醫沒那麼簡單,再後來發現有點複雜,再後來發現非常複雜,一直到現在我對中醫的體會只能用精微、妙來形容,並感悟到:中醫需要求證,而不是掛在嘴上說。”

與振華聊中醫思維的擴展運用:自由穿梭工作、中醫與帶娃


我們總是以生活在滿眼絢爛的都市霓虹燈下、買車買房、去了哪裡旅遊為自己的興奮點,去追名逐利。這似乎並沒有什麼不對,而他對此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答案。

正如他自己反覆說的:世間之事,哪裡有像中醫這麼精微?工作和日常生活有點過於簡單。


振華在景德鎮有個瓷器店,用“小店”來形容,似乎太簡樸了,事實上,他的產品都是賣給高端用戶、中外文化交流送禮等等,像中美太極文化交流會的禮品用瓷就是出自他手。

原創:中醫學子李振華“世間的事,哪有學中醫那麼精微”

由於現在實體經濟好像不太樂觀,我關心地問道:店裡生意好嗎?


“馬馬虎虎吧,工作哪能和中醫的難度相提並論,進來一個人,掃一眼說兩句基本就結束了。”

說什麼?

“第一句,你好,請隨便看啊。”

為什麼?

“隨便逛的人基本一聽到老闆這麼熱情趕緊不好意思就走了,只有有購買力,又同時有點興趣的才會繼續看、聊。

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說第二句:你好,你老家是哪的?過來坐一坐,喝杯茶吧~哪的就說明地域的經濟購買力、過來喝杯茶也就是是否有意願、興趣。

你看,生意也就只需要推演兩個步驟而已。而中醫呢?以傷寒來說,太陽病還有手、足太陽;陽明病還有手、足陽明病;少陽病還有手、足少陽病;還有太陽之未退,已入陽明;還有陽明之未退已入少陽……你看看已經推演了八步了吧,還沒完,還有後面少陰、太陰、厥陰呢……生活也好,工作也罷,哪有需要推演這麼多步驟的?你看,中醫多精微。”

你現在最大的打算是什麼?

“沒有什麼大打算,主要就是帶帶小孩,學學中醫而已。”

父母安康,家庭美滿,經濟自由,全身心投入到對中醫的學習中,如今的振華,很自在。

與振華聊學習用書:站在古代巨人的肩膀上學習

振華從百草箱三班走出去,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斷摸索實踐中醫,照顧父母,親人的健康,尋找中醫理論與生活的聯結。作為已經畢業的師兄,又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臨走時,我讓他給大家推薦幾本書。

1.《醫宗金鑑》堪稱治病的字典;
2.《醫方集解》堪稱歸納概括過治病藥方集和與藥方分析;非常充分的補充了張仲景在《傷寒論》中的不足;
3.《傅青主醫學全書》男科、婦幼科有建樹;
4.《理瀹駢文》外治藥膏做法、外敷藥治療的集合;


5.《陳世鐸醫學全書》真正的中醫大神;
6.《少林傷科癰疽驗方》好用、神奇。

感謝振華給我們的分享。

END
加入中醫學習

學一種受益終生的生活方式

利己利人

(點擊)

▽▽▽


百草箱 國醫三年班 十班招生

學制三年,系統性地學習中醫理論,以四大經典為基礎,學習期間還將安排與課程相結合的健康養生營、草藥遊學、藥房體驗、臨床跟診實習等實踐內容。

所學內容迴歸經典,迴歸傳統中醫,理解並實踐中醫的系統觀與整體觀,為將來有臨床學習需求及深入學習中醫文化的學人打下堅實基礎。

原創:中醫學子李振華“世間的事,哪有學中醫那麼精微”

原創:中醫學子李振華“世間的事,哪有學中醫那麼精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