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神评:为什么说宋江才是杀死晁盖的真正凶手?

神评:为什么说宋江才是杀死晁盖的真正凶手?

很多人都很喜欢《水浒传》,但是真正看过原著书籍的人却可能位数不多。事实上,电视仅仅能够还原一部分《水浒传》的精粹,真正的内涵还得从书籍中汲取到,比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好好探讨一下杀死晁盖的真正凶手——宋江,究竟是如何掩盖真相混淆视线的。

其实早在清代,金圣叹就已指出杀晁盖的人是宋江。

金圣叹在《贯华堂刻七十回总评》中说道:《水浒传》“通篇皆用深文曲笔,以申明宋江之弑晁盖”。但对于他的这种说法,人们并不认同,甚而还有人认为宋江实弑晁盖是一个耸人听闻的结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人们的心目中,晁盖、宋江两人是一对义薄云天、肝胆相照的生死兄弟,人们不相信他们会手足相残;二是施耐庵在写宋江弑晁盖时,用的是春秋笔法、深文曲笔,而金圣叹在对小说的深文曲笔进行解释时,或近乎牵强,或过于偏激,或有“莫须有”之嫌,很难令人信服。然而,尽管金圣叹在对“宋弑晁”这一观点进行说明时明显存在主观臆造的成份,但是仔细体味分析《水浒传》的有关描写,我们不能否定“宋弑晁”这一论断的合理性:杀晁盖者,实宋江也。

宋江究竟是如何把晁盖送上不归路的呢?简言之,宋江给晁盖布下了一个精巧的死亡陷阱,最终让晁盖体面而又有尊严地退出了人生的舞台。宋江为晁盖布下的这个精巧的死亡陷阱,具体说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晁盖出征前,故意制造凶兆。晁盖要出征了,宋江等在金沙滩为他饯行。众目睽睽之下,晁盖新制的认军旗突然被风半腰吹断。这件事确实很蹊跷。从常理来说,晁盖是山寨之主,底下人给他做的认军旗不可能无故出现质量问题;晁盖出征时又值“春暖之时”,即便有风,也不至于吹断旗杆。——旗杆质量不存在问题,天地之间的风也不是很大,然而晁盖出征前,认军旗的旗杆却还是断了,最可能的解释是有人在旗杆上做了手脚。

为什么要在晁盖认军旗的旗杆上做手脚呢?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故意制造一种凶兆,为晁盖之死提前进行舆论准备。——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军旗被折意味着将折损一员大将或主将。那么这做手脚的人又是谁?当然不可能是晁盖一方,而只可能晁盖的敌人——准确地说是晁盖出事后的最大受益者一方。晁盖如果出事,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宋江。宋江真是太聪明了!这一招风折旗杆做得干净利落,不仅瞒过了梁山的众多好汉,使他们坚信晁天王之死是“正应了风折认旗之兆”,而且也还让《水浒传》的读者受骗上当了好几百年。

神评:为什么说宋江才是杀死晁盖的真正凶手?

其次,在晁盖因误中曾头市奸计而仓皇逃命时,派亲信趁机向晁盖施放暗箭。晁盖夜袭曾头市时发现中计,于是“夺路而走”,突然迎面射来一阵乱箭,其中一箭正好射中他的面颊。关于这枝箭,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是史文恭射的,然而笔者却认为史文恭向晁盖射出这枝箭的可能性不大:

①史文恭是曾头市的主将,一般来说应坐镇中枢指挥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怎么可能跑到一线去当射手?

②纵观《水浒传》这部小说,史文恭的箭法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茫茫黑夜之中,他究竟是如何射中晁盖的呢?

③如前所述,曾头市一心只想“活捉”、“生擒”包括晁盖在内的梁山好汉,史文恭有必要用毒箭来射杀晁盖吗?

④施毒从来就不是什么光明磊落的行为,史文恭武功出众且自命甚高,他会使用这样的下三滥手段吗?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枝身上刻有“史文恭”字样的毒箭,其实与史文恭风马牛不相及。那么这枝箭究竟是什么人射出来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小说对晁盖中箭情形的描述说起。《水浒传》对晁盖中箭的情形是这样描述的:

神评:为什么说宋江才是杀死晁盖的真正凶手?

晁盖带同诸将上马,领兵离了法华寺,跟着和尚。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前军不敢行动。看四边路杂难行,又不见有人家。军士却慌起来,报与晁盖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振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 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下马来。从表面上看,这段描述干净利落,清楚明晰,毫无悬念可言,但如果我们细细琢磨一下,就会觉得这段文字中蹊跷之处比较多:

①梁山每次对外作战,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唯独只有此次与曾头市之战却遭到了敌人的暗算。难道是曾头市智谋过人?显然不是。从小说第六十八回“宋公明夜打曾头市”来看,曾头市的智谋其实不过尔尔。难道是晁盖有勇无谋吗?也未必,况且还有智勇双全的林冲和呼延灼等跟在他身边。——如此看来,此种写法似乎有违常理。此其一。

②发现中计以后,作者这样写梁山的应对措施:“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身经百战的呼延灼为什么要指挥部队“急回旧路”呢?似乎也不好理解。此其二。

③当头乱箭射来时,梁山一方被射中的人肯定不少,而唯独只有晁盖中的是毒箭,未免也有点让人难以置信。此其三。

如此短短的一段文字,就有多处让人摸不着头脑。施耐庵为什么要这样写?金圣叹间接进行过解释:“用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金圣叹的说法对吗?单看《水浒传》中的这段文字,我们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但如果我们联系宋江在晁盖出征后的表现来看,就会发现金圣叹的解释确实很有道理。小说第六十回是这样写宋江在晁盖出征后的表现的:

神评:为什么说宋江才是杀死晁盖的真正凶手?

晁盖引兵渡水去了,宋江悒怏不乐,回到山寨,再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这个句子颇耐人寻味:晁盖出兵以后,宋江叫戴宗下山去探听。究竟宋江叫戴宗去探听什么——作者没有交待;戴宗探听的结果又如何——小说也无下文。很多人认为这个句子没头没尾,是一个败笔。其实这个句子在小说中至关重要,它是我们正确解读晁盖中箭真相的关键——呼延灼为什么要引晁盖“急回旧路”?还有晁盖为什么偏会被毒箭射中?如果我们联系“宋江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一句来思索,这一系列让人困惑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再次,在晁盖中毒箭之后,不积极进行救治。晁盖中箭之后,并没有立即死去,林冲准备马上派人把他送回山寨,这时颇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呼延灼道:‘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就常理而论,晁盖是梁山的最高领导者,他中毒箭之后想回山寨进行治疗本来是不需要经过其下属宋江的同意的,然而呼延灼却坚持认为没有宋江的军令就不能回军。呼延灼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合理的解释是:呼延灼是宋江的亲信,他想尽量拖延时间,以耽误对晁盖的救治。呼延灼这一招应该说是比较露骨的,林冲不可能领会不到,但由于呼延灼态度坚决,林冲还是不敢贸然行事,只好在军营中坐等宋江的军令。

几个时辰之后,戴宗传宋江话可以回军,于是,林冲连忙把晁盖送回了山寨。晁盖回山寨后,病情已变得相当严重,“水米不能入口,饮食不进,浑身虚肿”,恐怕只有神医安道全能让他度过这个劫难了,然而守在晁盖床前的宋江除了啼哭、亲手给晁盖“敷贴药饵,灌下汤散”外,并没有“以义气为重”、星夜派人带上一百两蒜条金和三二十两碎银去建康府请安道全来梁山救晁盖一命——就像他自己背上长了一毒疮、性命危急之时所做的那样。“守定啼哭,不商疗治”——金圣叹对宋江的指责真可谓是一针见血。正是因为宋江的“不商疗治”,所以晁盖的病症虽不见得比宋江严重,但他最终却不能如宋江般痊愈,而只能含恨而死。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杀晁盖的人就是宋江。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让人感到困惑不解:宋江和晁盖不是一对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好兄弟吗?他为何要除掉晁盖呢?宋江之所以要杀晁盖,主要是因为晁盖成了他带领梁山一伙成功走向招安的一个巨大障碍。

综上所论,晁盖并不是死于史文恭的毒箭之下,而是死于梁山的权力斗争。梁山上的实力派人物宋江为了入主梁山并最终顺利实现招安的目的,精心设下了一个死亡陷阱,这个死亡陷阱使得一代晁天王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