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国学知识——中国史学名著“春秋三传”

我们先来说《春秋》。

国学知识——中国史学名著“春秋三传”

《春秋》为孔子所作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记载了上自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至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包括12个国君,合计244年的历史。它虽是鲁国史的一部分,但它把鲁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以及当时天下大势的演变情况,也作了记载。主要内容记载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包括诸侯国之间的征伐、会盟、朝聘等;也记载一些自然现象,如日蚀、月蚀、地震、山崩、星变、水灾、虫灾等;经济文化方面,记载一些祭祀、婚丧、城筑、宫室、搜狩、土田等。

但是《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春秋》的书就是“春秋传”。《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255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文字是《春秋》的8倍,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国学知识——中国史学名著“春秋三传”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79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 其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国学知识——中国史学名著“春秋三传”


《穀梁传》也写成《谷梁传》又称《穀梁春秋》《谷梁春秋》、《春秋穀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穀梁赤,穀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那么三传异同又在哪里?宋代叶梦得讲过:左氏传事不传义,公谷传义不传事。孔子自己说:春秋,其文则史,其事则齐桓晋文,其义则某窃取之。《春秋》既是一部历史记载,当然有事,《左传》即是传它的事,即是把《春秋》里的事,更详备地传下了。但孔子作《春秋》尚有一番大义,《左传》不讲,而《公羊》,《谷梁》则就是讲这个义,所谓其义则某窃取之的‘义”,但公谷又并没有详细讲述《春秋》书中的事。后来朱子又说:左氏史学,事详而理差,公谷经学,理精而事误。此与叶说大致相同。但此已是宋代人的话,可以把它作为三传异同的一个大概分别。

国学知识——中国史学名著“春秋三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