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历史上大臣可以“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是什么样的礼遇?

大家平时看电视剧,或者读史书的话,经常会看到一些权势熏天的大臣,有这样的待遇: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到底是怎样的待遇呢?

历史上大臣可以“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是什么样的礼遇?

在中国古代,不同阶级的人的礼法完全不同,每个阶层的人都要有自己阶层的礼法。

在见皇帝的时候,这些礼法尤为重要。

首先,一个普通人要进宫见皇帝,武器是绝对不能带的,这一点很好理解,万一刺杀皇帝怎么办?自从秦始皇开始,皇宫大殿就绝不许大臣带兵器进殿,因此才有荆轲刺秦王,旁边大臣只能干瞅着的情况。

然后我们说说其他几点。

历史上大臣可以“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是什么样的礼遇?

入朝不趋:趋,是小步快走的动作,在比自己辈分或者等级高的人面前,这样走是表示尊敬。即使在家里看见自己的父亲,也要用这种方式走。

赞拜不名:这个电视剧里很常见,比如电视剧里和珅见乾隆,都有太监喊:”和珅觐见!“如果有赞拜不名的的待遇,像曹操这样的,就不允许直呼其名,最多也是”曹丞相觐见!“

剑履上殿:剑说过了,我们说履。履就是鞋,一般大臣上朝的时候,都是要光着脚以表示对皇帝的尊敬的(虽然现代不太好理解)。即使是很尊贵的大臣,最多也就是允许他穿袜子。只有像曹操这样地位极为崇高,或者说其实就是把持朝政藐视皇权的大臣,才可以穿鞋。

《三国演义》里官渡之战中,袁绍的部下许攸来投奔曹操时,曹操都是光着脚出去接许攸,通过这种超高规格的礼遇才收了许攸的,可见这个动作有多尊敬对方。

历史上大臣可以“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是什么样的礼遇?

当然,这个礼遇不是曹操开创的,第一个享受这个待遇的,就是汉初名相萧何。萧何随着刘邦打天下,最后功劳簿上排第一,才享有这个待遇,后来几乎没有皇帝主动给大臣这种待遇的情况了。

也因此,每次提到这个待遇时,最后都要加一句:“如萧何故事”,就是跟萧何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