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道德经》:任何事物的改变,肯定有前兆,就看你怎么把握!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期望,就是能够把握住未来,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个原因是对未来的恐惧,怕将来发生的事,自己没有能力应对。第二个原因是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自己越来越好。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希望提前知道,提前做些改变,将不好的变成好的,将好的变得更好!

但是,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为什么?因为未来太不可预知,充满了各种变数。

二千多年前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一段文字,阐述了未来到来之前的一个玄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子怎么解释这个玄机。

《道德经》:任何事物的改变,肯定有前兆,就看你怎么把握!

《道德经》三十六章:将欲歙(xi)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什么意思呢?老子认为,想要将一个事物收缩,必定会先扩张开来。想要将一个事物衰弱,首先就会去强化。想要将一个事物废除,首先就要使这个事物兴盛。想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先付出一些东西。这些道理,是非常微妙高明的。

柔弱可以胜过刚强,就像鱼儿不能脱离水,国家的利器不可以轻易的展示。

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讲到的两组对应关系,在这一章,同样体现出来了,就是有和无,妙和徼的关系,有无好理解,妙就是没有发生的、可能发生的变化,徼就是事物运行和变化的轨迹。

这一章中,就是在说这个“徼”,说的是事物的轨迹。一个事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从大到衰,直至消亡,消亡以后再产生变化,又从消亡到萌芽,再一次进入一个轮回。这是一个事物发展的总纲。

《道德经》:任何事物的改变,肯定有前兆,就看你怎么把握!

在这个总纲下面,就会发生起起落落,出现波动,这就属于“有无相生”的范畴。那说了这么多,能举几个例子说明吗?当然可以。

一个赌徒,在世界杯上赢了很多钱,通常接下来会怎么样?他会很兴奋,买很多平时不怎么用的东西,请朋友们吃吃喝喝,然后加大投注,期望下一场赢得更多。但结果怎么样?十有八九会输得一塌糊涂。

一个创业者,事业刚上轨道,如果感觉很好,对未来预期过高,就会加大投资,甚至不惜举债,但往往因为资金跟上了,人力和其他实力跟不上,造成恶性循环,最早断裂的,恰恰就是资金链。

一个人听说自己马上就要被提拔了,高兴之余,到处和人说,于是恭维的、贺喜的、嫉妒的,都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很快就会知道,从而留下一个“很不稳重,没有城府”的印象,就算计划没有改变,当上领导了,也不会再得到领导的再次提拔,更别说,上级领导可能当时就改变主意,让这个人空欢喜一场。

再说早几年发生的几个现象,郭美美,芙蓉姐姐,凤姐,中国首善等等,都是风头一时无二,现在呢?

《道德经》:任何事物的改变,肯定有前兆,就看你怎么把握!

我们再看看一些细小的事,和您推销的人,是不是一开口都是给你好处,给你优惠,是不是这样?为什么?他们想要掏你的钱,肯定先得给你好处吸引你啊。我们想要跳起来达到一个高度,是不是先要蹲一下?想拿锤子去击打钉子,是不是先得把锤子扬起来?

再反过来说,哪一个成功的人,没有一把辛酸的泪水,一肚子的委屈?谁是随随便便成功的?而那些负债累累几百万,几千万的人,哪一个没有辉煌的昨天?所谓“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有些人在我们眼里,一直顺风顺水,丝毫没有颓败的迹象?

东台认为,这些人或者事物,只是没有达到颓败的临界点,这些人和事物,在不断的“有无相生”,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吐故纳新,使原本固定的轨迹,发生了改变,不断的提升了自己的临界点。一个一成不变的事物,一个永远不学习的人,就只能接受一成不变的命运。

《道德经》:任何事物的改变,肯定有前兆,就看你怎么把握!

柔弱胜于刚强,在于柔弱是生机的体现。鱼儿不能脱离水,是不能“失其所”。国之利器不可示人,是懂得“藏锋”。这三点,都是可以让人不走下坡路的法门。这些观点,东台在前几篇文章都有分享过,这里不再啰嗦。

我们在一个事物发生反常的变化之后,就要注意观察事物从头开始直到现在的轨迹,做出正确的判断。

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落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

欢迎关注东台翻古,陆续有更多感悟分享给大家,也欢迎大家留言,一起讨论,感谢您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