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证悟:见与不见,空性就在那里

佛教中的开悟、证悟、见道、见性总相都是指我们的心以现量的方式亲证空性。也就是由凡入圣的那一刻。

但是很多人对见性也有一些误解:认为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自性”、看到一个“本来的我”、看到一团光、看到自己的心、亲身体验到一种超自然的状态等等。

证悟:见与不见,空性就在那里

其实见性并非如此,见性是指证悟了宇宙万法存在的本质,而诸法的本质并不是“自性”、“一个本来的我”、一团光、自己的心、一种超自然的体验。

想要了解诸法的本质是什么,先要了解一下【本质】是什么。一般来说任何一法都有许多暂时的特征,也就是世俗的本质,任何一法也都有一个究竟的本质,也就是胜义的本质。

暂时的本质比如说杯子具有装水的特征、杯子有刹那生灭的无常特征、我们的心识具有唯明唯知的特征、轮回具有苦的特征等。所有这些特征都依着不同的事物而有不同,但是诸法都有一个唯一的、共通的本质,也就是诸法究竟的本质——空性。

证悟:见与不见,空性就在那里

那么什么是空性呢?空是指空掉、否定、遮除,性是指自性。所以空性的内涵是【诸法皆无自性】,正如心经上所说,诸法自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空性是指遮除自性,证悟空性就是证悟到了诸法并没有自性的存在,一切如幻化般显现。一些人认为证悟就是证悟到“自我”,然而自我却是胜义理智的观察之下寻找不到的。

还有一些人认为证到了唯明唯知的这个心识就是证悟空性,非也,心只是世俗谛法,心识的本质是心识上的空性,证悟心识无自性才是真正的证悟。

有的人认为见到光、见到超自然的现象就是证悟,其实见到任何的形色都只是眼识这种心的作用,眼识只能见到世俗谛法,除佛以外的有情眼识都无法见到空性。

证悟:见与不见,空性就在那里

有更多的人认为心识一切无分别就是证悟空性了,其实人睡着以后也是无分别,但并非睡着都会证悟啊。所以现证空性时的确是无分别,但不是只要无分别就是证悟啊。就象所有的人都需要吃东西,但不是只要吃东西的都是人啊,动物也是要吃东西的。

空性是指一个法并非如同它显现般那样自己在前方成立,它独立能在前方成立于我们眼识之前的根基是找不到的,如同一个杯子,我们平时看过去,它就是显现以它自己的能力成立于前方的,但是当我们去观察时,它是如何自己成立于前方的呢?什么才是它的本质呢?玻璃?还是组成玻璃的分子?原子?质子?电子?甚至量子?弦?黑洞?我们努力的寻找,然而并不能够找到。

证悟:见与不见,空性就在那里

并非我们寻找时诸法的自性害羞般悄悄地躲了起来,无论我们是否寻找,诸法的自性任何时间都不曾存在过。而诸法自性的不存在这件事,也就是【空性】却一直存在,空性就在那里,无论你见与不见,无论你承认与否。

凡夫与圣者的区别,并非是圣者面对一个无自性的杯子,而凡夫面对的是有自性的杯子。区别是凡夫执杯子是有自性,而圣者不再执它有自性。无论凡夫与圣者,任何时间他们面对的都是同样无自性的杯子,杯子始终是无自性的,无论你执为什么。

真正的佛法是理性的抉择,是对客观世界真实的解读,并非只是杜撰出来安慰我们心灵的麻醉品。这和你原来对佛法的认识一致吗?留言区交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