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古代著名的十二位商人

1、范蠡(lǐ)(商圣、富甲陶朱)

公元前(536—448年)字少伯,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時期越國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后世尊为“商圣”。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破越军,范蠡伴越王勾践赴吴国为人质。勾践卧薪尝胆,在范蠡的帮助下灭了吴国。

范蠡深知勾践只可共苦不能同甘,毅然辞官而去,乘舟到达齐国海滨,改称鸱夷子皮,经营海产,积资数十万,后为齐相三年,散尽家财。又转陶定经商,拥资千万,成了陶朱公,其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产。

后世誉之:忠以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古代著名的十二位商人

2、端木子贡(儒商鼻祖)

(公元前520—前446年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他能言善辩、反应敏捷,善于经商之术。因此他非常富有,子贡经商不只是为了钱财,而是与政治目的相联系。

经商成为他宣传政治主张和实现外交才干的重要条件。曾任鲁、卫两国之相,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是孔子周游列国经济上的支持者,是孔子弟子中首富。

古代著名的十二位商人

3、白圭(智慧商祖)

(公元前463—前385年 )白圭,名丹,战国东周洛阳人,梁(魏)惠王时在魏国做官,后来到齐国、秦国。

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

诸如“人弃我取”、“知进知守”等经商理论至今对现代理财有指导意义。他认为一个商人要具备“智、勇、仁、强四个条件,这也是他经商的要决。他深入研究经营管理的规律和办法,使之成为一代商业大师,宋景四年,真宗皇帝封他为”商圣”。

古代著名的十二位商人

4、吕不韦(营国巨商)

(约公元前292—235年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

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

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开创的商人与官场合作的经商之道,至今仍然被很多成功商人视为成功的首选之道。

古代著名的十二位商人

5、沈万三(富可敌国)

约公元1330—1376年 (不确定)本名沈富,字仲荣,吴兴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 元至顺间随父沈佑迁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今江苏昆山周庄东垞)。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沈万三通過开展海外贸易而积累原始财富,從而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古代著名的十二位商人

6、伍秉鉴(第一富翁)

(公元1769—1843年 )又名伍敦元,商名伍浩官,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清朝中期富商。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

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

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財,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規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古代著名的十二位商人

7、乔致庸(商业巨族)

(公元1818—1907年 )字仲登,号晓池,是乔全美之子,电视剧《乔家大院》乔家经商第三代人,清代山西祁县人,乔家第三代、第四位當家人。

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人称他为“亮財主”。他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謀善断,知人善任,是位商场高手。

“ 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为其以儒术为商业经营的主导思想。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著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說。

光绪十年(1884),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在他的经营下,乔氏商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业务繁荣,财多勢旺,成为商场巨贾。

古代著名的十二位商人

8、胡雪岩 (红顶商人)

(公元1823—1885 )名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晚清时期的红顶商人。因在杭州在商,寄居杭州,幼名順官,著名徽商。在杭州经营的钱庄为本,后发展粮食、房产、典当、和中药等事业。

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1877年又帮左宗棠创建“兰州织呢局”,1881年,他向英商渣打银行外债助左宗棠西征军。

左战胜后胡被授予布政史衔(三品),可带二品红色顶戴。胡雪岩善于经营之道,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绿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是当时的“中国首富”。

古代著名的十二位商人

9、王炽(一代钱王)

(公元1836~1903 )字兴斋,云南弥勒县虹溪人。年轻时与旅渝滇商合营“天顺祥”商号,来往川滇互贸。随后又与席茂之在昆明合资开设“同庆丰“商号。

他在经营上不固步自封,善于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为强国奋争。在当時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來西亚设立分行,被誉“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排在第四位的便是王炽。而且,他是唯一一名榜上有名的中国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民间称为"钱王"。

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古代著名的十二位商人

10、叶澄衷(五金大王)

(公元1840~1899 )原名叶成忠,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庄市人,是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

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

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在萧条时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順記洋杂人货店。

后继开设38个分支机构,贏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成为了家族商业巨子。

最后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标号、钱庄,鼎盛時竟达108家。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

古代著名的十二位商人

11、盛宣怀(商父)

盛宣怀(公元1844—1916),字杏荪、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汉族,祖籍江苏江阴,出生于江苏常州,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轮运; 电报; 银行;铁路; 矿物; 钢铁、学校、图书馆; 十字会等都事关国计民生,他身处财尽民贫、国受屈辱、国库空虚、官僚腐败、民众迷信,几乎无靠可依的情形下,凭一己之力,从列强手中夺回了诸多的国家主权和经济权益。他与洋人竞争的重要手段就是充分利用政府垄断资源。在暮气重重的晚清强势地掀起了一轮实业建设的高潮,取得了惊人的突破。

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

古代著名的十二位商人

12、张謇[jiǎn] (状元实干家)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为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 他创办了三个大生纱厂和一个副厂,还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原棉基地,拥有10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古代著名的十二位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