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郭威传位真相——为何历史选择了异姓内侄柴荣?

郭威几乎所有的亲戚,都在四年前被刘承祐所杀。这其中,也包括了郭威的两个儿子,两个女儿。这固然是郭威个人的大不幸,但正是因为如此,郭威的立储,才给我们选择了一位足以继承郭威遗志的新皇帝——郭荣。

郭威传位真相——为何历史选择了异姓内侄柴荣?

郭荣也就是柴荣,郭威的养子,柴皇后的内侄。当年已经成年的他,随郭威在外征战,才免于刘承祐的毒手(即便如此,柴荣在京城的三个儿子,郭宗谊,郭宗诚,郭宗諴(xian,二声)也被刘承祐杀掉),因此成为了郭威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但事实上,这个时候,郭威还有两个可能的选择——张永德和李重进。

张永德,娶了郭威的第四个女儿寿安公主,是郭威的正牌女婿。更值得一提的是李重进,是郭威姐姐福庆长公主的亲生儿子,时任殿前都指挥使一职。和柴荣相比,李重进作为郭威的亲外甥,两个人有直接血缘关系。民间俗话说的好,“外甥随舅”,郭威生前对李重进,想必也是给予了非常多的信任与期望。而更加耐人寻味的是,郭威生前并没有立太子,皇储这个位置长期空缺。

事实如何呢?

恐怕,真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首先来讲,在五代那个拼下限的年代,尤其在当时的北方,今天能开开心心地活着都已经很知足了。很多人头天晚上睡觉,都不敢保证能否顺利地看到明天的太阳。下到贩夫走卒,上到达官贵人,概莫能外。作为整个国家风口浪尖上的人物,郭威这种人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郭威之前的四个短命王朝,皇帝不管是传给儿子还是侄子,不管是生前有无立储,大部分都是皇位的非正常交接。甚至于很多皇帝,压根就是非正常死亡,根本谈不上交接的问题。比如后梁开国的朱温,后唐开国的李存勖,都是遇刺身亡。当然,除了皇帝,朝廷上的大臣也不例外。前朝的刘知远身后,郭威这波五个顾命大臣,转眼就死了仨,还连累了自己的家人。郭威是五代那个几十年里少有的明白人,他要是对这事心里没数,他不会急着找寡妇赶紧生孩子。每天都随时做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准备,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好死后的预案,郭威这样想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其次,柴荣叫做柴荣,而不是被称为郭荣,这事其实是正史代代相传的。后世沿用了这个叫法而已,但实际上最早对柴荣的历史记载,都是出自于宋人手笔。宋人本着高度的政治正确的观点写史书,就一定会写“柴”荣。因为柴荣继承的是老郭家,而后来赵匡胤又取代了老柴家。都是异姓之间的互相取代,看起来非常合乎情理。然而,当年继承大统的柴荣,他的名字从一开始被郭威收养,就已经叫郭荣了。而且柴荣明里是被郭威收养,暗里却是为柴氏过继,而柴氏就是郭威的唯一的正妻,柴荣也就相当于是嫡长子的身份。当郭威后来把皇位传给郭荣,郭荣难道会忙不迭地改名叫做柴荣吗?如果真这样做,柴荣是为了表示和郭威划清界限?还是要证明自己不是后周正统呢?而实际上,后来柴荣做了皇帝,当时柴荣的亲生老爹柴守礼还在,柴荣并没有给柴守礼上皇帝的尊号,也没有给特殊的礼遇。柴荣对柴守礼,一直“以元舅礼之”,也就是始终保持着舅甥关系。这还不算完。柴荣不当皇帝的时候,爷俩有时候还能见见面,而自从柴荣当了皇帝,柴守礼就再也没有踏进过京城汴梁的大门。皇位继承权上的合法性,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所以柴荣在当时只能叫郭荣,而且在郭威看来,那就是视同己出,这事是常识。

郭威传位真相——为何历史选择了异姓内侄柴荣?

第三,我们不看广告,看疗效。古代的皇帝,一般都会在生前提前指定接班人。而如果没有指定接班人,则一定会暗中培养接班人。比如前文讲的康熙皇帝,他前期指定过接班人,后期也培养过接班人。指定的接班人,那叫皇储,而培养的接班人,就是皇帝心中的准皇储。那么即便拿准皇储来说,这个身份一旦确认,皇帝身边的人就一定能从皇帝的行动中看出端倪。比如行军打仗吧,皇帝御驾亲征,那就留皇储在京城监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否则皇帝和皇储在一起,万一被敌人一锅端了,那么这个国家的中枢神经指挥系统就失灵了。前文讲到的唐玄宗唐肃宗,宋徽宗宋钦宗在大敌当前的时候都是分头行动,其中也暗含着这个朴素逻辑。

我们来看一下郭威的选择,

当时郭威任后汉枢密使,兼邺城留守。京城一出事,郭威南下讨伐刘承祐,而柴荣并没有随队出征。部队开拔前,郭威是让柴荣做了邺城留守,协助郭威看着自己起家的大本营和后方的根据地;而到了后来,郭威发动澶州兵变,黄袍加身。郭威跑到京城汴梁做了皇帝,就把柴荣调到了澶州,让柴荣做了澶州刺史;那么这还不算完,到了后周广顺三年,也就是公元953年这一年,郭威更是加封柴荣为“晋王”,并出任开封尹(京城市长)。

所有郭威的这些举动,显然都不是无意为之。

而且,柴荣被加封晋王并兼任开封府尹这件事情,到了北宋早期甚至被官方总结成了一种确立皇储的标志性动作,被后世称为“亲王尹京”现象。所谓的“亲王尹京”意思就是皇帝生前不立太子,而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就把皇帝心目中的准皇储任命为“开封府尹”。皇储在晋位开封府尹之前,一般是亲王,所以叫亲王尹京。比如此时的柴荣,现在是晋王兼开封府尹,后来做了皇帝;而到了后来,赵匡胤生前,宋太宗赵光义当时也是晋王兼开封府尹;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赵恒,早年也不是太子,而是先做亲王,之后做开封府尹。宋太宗临死之前两年,才把赵恒确立为太子。

经过如上分析,对于郭威的选择,我们应该大概可以了然。

当然,无论是哪种说法,郭威在生前一定也经过了慎重的权衡,以至于在他弥留之际,指定柴荣为自己的继承人之后,就要求李重进在自己的病榻前向柴荣跪拜,提前行君臣之礼。郭威要用这种公开宣誓的手段,来要求李重进的绝对忠诚,保证皇位交接的顺利并且确立明确的上下级汇报关系。

郭威传位真相——为何历史选择了异姓内侄柴荣?

我们不得不佩服郭威看人眼光之准确,也佩服郭威对于立储安排之周密。从此以后,李重进成为柴荣的左膀右臂。若干年后,当后周被赵匡胤取代时,忠心耿耿的李重进起兵失败,在自己的家中自焚而死,杀身殉国,他此生都没有辜负舅舅郭威的期望。

公元954年,后周太祖郭威驾崩,柴荣顺利即位,史称后周世宗。

-----------------

备注:本文是一本书的其中一个小节,整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国史》。欲知上下文,请关注“唐岛渔夫”头条号。更多最新内容,请关注天涯煮酒论史版块的原帖——“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原贴已更新三十五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