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唐高宗暗中想要廢除皇后,武則天知道後高宗馬上收回成命

許敬宗、李義府等人,曾經全力支持武則天當皇后,為此曾經出謀劃策,勸說過高宗。因此,武則天當上皇后以後,就對他們十分寵愛,倍加信任和重用,不久,便把他們一個個都提拔到重要位置上來。在武則天的支持和唆使下,許敬宗、李義府等,更加恃寵用事,大肆製造讒言,用各種罪名誣陷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于志寧等。特別是對長孫無忌,許敬宗費盡心機,三番五次捏造事實,誣陷他要謀反。開始,高宗不信,經不住許敬宗等人屢進讒言,最後終於信假為真。當許敬宗勸高宗殺掉無忌時,高宗哭著說:“我舅就是真的有謀反之罪,我也決不忍心把他殺掉。殺了他,天下人將怎樣議論我呢?後世人將怎樣看待我呢?”許敬宗便舉出漢文帝殺死舅父薄昭的例子,強詞奪理地說:“無忌受兩朝大恩,還要圖謀反叛,比薄昭的罪還大,陛下為什麼還要猶豫呢?俗話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若不盡快殺掉無忌這個奸雄,陛下將會後悔莫及的。”最後,高宗終於把無忌殺死,而且株連了許多人。就這樣,武則天當上皇后以後的四、五年內,便把長孫無忌等主要政敵,有的殺,有的貶,有的流放,一個個地收拾掉了。從此,朝中大臣,站在武則天一邊的越來越多,政權漸漸地落到武則天的手中。

唐高宗暗中想要廢除皇后,武則天知道後高宗馬上收回成命

顯慶五年(公元660年),高宗得了一種“風眩病”,病發作時,頭暈眼花,看不見東西。因此,朝中政事,常常讓武則天替他處理。前邊說過,武則天本來就很聰明精幹,讀過許多文學、歷史方面的書,再加上這些年來,又積累了不少從政的經驗,所以,處理起政務來既快又好,很合高宗的心意,得到高宗的讚賞。可是,高宗並不真正瞭解武則天的為人。開始,武則天想當皇后,對高宗事事順從,百般奉迎,體貼照料得無微不至。初當皇后時,也很能屈己下人。但是現在,她在朝中不僅籠絡了一批大臣,而且還安排了許多親信耳目,勢力一天天膨脹,地位一天天鞏固,她開始抖擻威風、施展自己的雄圖了。於是,武則天對高宗的尊重越來越差,高宗想做什麼事情,不經過她的同意,就行不通辦不到了。當高宗察覺到大權已落到武則天手中、自己反成了傀儡時,心裡感到難言的痛苦,產生了對武則天的忿懣。一天,高宗悄悄地把宰相上官儀召到宮中,憂心忡忡地對上官儀說:“你看武則天如今權勢越來越大,連我都看不到眼裡了,朝政大事都得聽她擺佈,我該怎麼辦呢?”上官儀是原來的太子李忠的親信,是反對武則天干預朝政的。聽了高宗的話,便趁機向高宗建議說:“皇后專權,早已為天下輿論所不容。我看應該立即下詔,把她廢掉。”於是,高宗便讓上官儀去擬定廢掉皇后的詔書。

唐高宗暗中想要廢除皇后,武則天知道後高宗馬上收回成命

宮中到處都有武則天的耳目,高宗廢掉皇后的行動,雖然很秘密,也不能滿住武則天。她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立刻去找高宗質問:“我到底犯了什麼罪,你要廢掉我呢?”高宗一時張口結舌,無言答對,立即表示收回成命。為了推卸責任,他支支唔唔地說:“我本來沒有這個意思,是上官儀給我出的主意,讓我這樣做的。”於是,武則天便指使許敬宗誣告上官儀,說他與前太子李忠合夥陰謀造反,不久便把上官儀和李忠都殺了。朝中一些與上官儀有來往的人,也受到株連,有的遭到貶職,有的被流放到邊遠地方。從此以後,高宗對武則天俯首貼耳,言聽計從。高宗每次上朝,武則天都坐在簾子後面,參與裁決朝政。所以,當時無論國內臣民,還是邊疆少數民族,都稱他倆為“二聖”。這時,出頭露面的雖然還是高宗,但實際的決策人卻是武則天。高宗真正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

唐高宗暗中想要廢除皇后,武則天知道後高宗馬上收回成命

但是,根據歷史記載,應當指出:從顯慶五年武則天開始處理朝政,一直到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這二十三年中,政治情況還是比較好的。從武則天採取的一系列政治措施中,也可以充分看出,武則天確實是頗有政治才能的。比如,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則天曾向高宗提出了十二項建議,其中前五項是:1.獎勵農桑,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2.免除京畿,地區人民的勞役;3.對百姓儘量少搞武裝鎮壓,要以道德教化天下下;4.政府和地方的手工作坊,不得生產奢侈品;5.減少土木建築等耗費民力的事。以上五項,大體上都實行了。嗣聖元年(公元684年),武則天再次下令,獎勵農桑,並明確指出,在地方官吏中,凡是能夠不斷擴大耕地面積,使農民有存糧的,可以升官;如果政治腐敗,生產搞得不好,農民有逃荒要飯,流落外地的,就要受到降職或免官的處分。另外,武則天還下令讓邊遠地區的軍政長官施行屯田。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前後,在今青海東部地區的屯田就達五千多頃,每年收穫穀物一百餘萬石。在今甘肅河西地區的屯田,也連年豐收,所積軍糧可夠數十年的食用。同時,在則天執政時,各地還興辦了一些水利工程,這些水利工程,遍及今陝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南、浙江、四川、江蘇、甘肅,一直到青海、內蒙等省區。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則天為了發展農業生產,還特地編了《兆人本業》,這是一部指導農業生產方法的書。這些都說明,則天對農業生產的發展是很重視的。

唐高宗暗中想要廢除皇后,武則天知道後高宗馬上收回成命

除此之外,則天當上皇后以後,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還能夠注意節儉。比如,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高宗下的詔書中,就有這樣的話:“天后,是我的配偶,可是她卻經常穿著舊裙子,難道她不知道華麗的衣服穿著好看嗎?當然不是。她這樣做,不過是讓天下臣民都崇尚節儉罷了。”但是,由於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特別嚴重,皇后參與朝政,治理國家,不管做得好與不好,一概被認為是違背天意,大逆不道,是國家遭到危機的不祥之兆。所以,武則天參與朝政,一開始就遭到不少朝臣的強烈反對。到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高宗因為風眩病加重,打算讓武則天公開出來主持朝政。宰相郝處俊首先反對說:“天子處理國家大事,皇后管理宮內事務,這是古今不變的道理。以前魏文帝(即曹丕)就曾經下令給後代子孫,不許皇后臨朝聽政,這是為了防止禍亂的發生。如今唐朝的天下,是高祖、太宗打下的,陛下怎麼能不傳給子孫,卻偏要傳給皇后呢?”一個名叫李義琰的大臣,也附和著說:“處俊的意見確實很對,他若不是忠臣,是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的。陛下如果能真正聽從他的意見,就是國家的幸運、人民的幸福啊!”

唐高宗暗中想要廢除皇后,武則天知道後高宗馬上收回成命

以上這件事,使武則天進一步認識到,要想掌握全部權力,實現自己的抱負,就必須不斷削弱這些宰相和大臣的權勢,而且首先要嚴防太子或其他皇子起來奪取政權。於是,便展開了對太子和諸皇子的鬥爭。當時的太子李弘,很受高宗寵愛,而且和宰相、大臣們的關係很好。在高宗和武則天的矛盾中,他也總是站在父親一邊,不贊成母后掌握政權。因此,武則天早就對他心懷不滿。一次,李弘路過一個庭院,看見了肖淑妃所生的兩個公主,滿面愁容,十分憔悴。她們都已經三十多歲了,因為母親的緣故,還沒有讓她倆出嫁。李弘心裡十分難過,趕快跑到高宗面前,請求高宗讓她們出嫁。高宗答應了,則天卻大為惱怒,她當天下令把兩個公主嫁給了值班的衛士。這在當時是對這兩個公主的極大侮辱。沒過幾天,武則天又用毒藥把李弘害死了。李弘一死,太子的寶座,武自然輪到了則天的二兒子李賢來坐。李賢從小喜歡讀書,而且記憶力很強,念過一遍就能記住。

唐高宗暗中想要廢除皇后,武則天知道後高宗馬上收回成命

因此,高宗對他也特別喜愛,不斷向大臣們誇獎他聰明早慧。李賢被立為太子之後,便召集一些有學問的人,註釋範譁著的《後漢書》。李賢為什麼要注《後漢書》呢?因為後漢時(公元25-220年)皇后臨朝聽政的很多,李賢的用意是借古喻今,反對皇后執掌政權。他和哥哥李弘一樣,對父親特別親近,而和母親關係不好。當時,有個很得武則天信任的方士名叫明崇儼,經常在武則天面前說太子李賢的壞話,說什麼李賢不如英王李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李顯的相貌很像太宗。還說相王李旦(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也長得不凡,有大富大貴之相等等。因此,太子李賢便對明崇儼懷恨在心。不久,明崇儼被人刺殺,兇手始終沒有捉到,武則天懷疑是太子乾的事。太子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貪戀女色,而且濫用金帛賞賜她們。因此,武則天便藉口太子行為不正,派人到東宮搜查,結果,查出皂甲(黑色的鎧甲)數百領,認為這是太子要造反的證據,給太子定罪。高宗認為罪過不大,主張寬大處理。武則天說:“當兒子的要背叛老子,這是天地所不容的事,現在應該大義滅親,怎麼能赦免他呢?”於是便把太子李賢廢為庶人,流放到巴州(今四川巴縣),另立李顯為太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