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作為士兵,戴斯蒙德不拿槍不殺人值得效仿與推崇嗎?

作為士兵,戴斯蒙德不拿槍不殺人值得效仿與推崇嗎?

《血戰鋼鋸嶺》的電影與看過的戰爭電影不太一樣,其差異之處在於其他的戰爭電影都在以殺人塑造英雄,而該片則在以救人塑造英雄。若不是片尾有一段真人錄音,很容易讓人覺得這是一個神劇,因為選擇走向戰場履行士兵的義務而不願意拿槍的士兵,這本身是矛盾的。亦如戴斯蒙德的上司所說:你虔誠的信仰能讓敵人不在安息日進攻嗎?當敵人用槍與刀殺向你與你的戰友時,你指望用聖經去救命嗎?

社會即是一個無形的戰場,爭權奪利,求名尋財,凡有人的地方,就有戰爭。為了減弱或協調社會上的戰爭,於是產生了諸如宗教、法律、道德等約束性條款,通過強制性或灌輸給人民以形成個人的原則與底線。因此,社會中的人,懂底線的人多,而有原則的人少。說別人沒底線的人多,而自己堅持原則的人少。強者的底線是為了掠奪別人而讓自己強大,行事無原則可言;弱者的底線是防範自己不被別人侵吞,處處謹守底線以原則說事。

現實中最大的糾結亦在於,你堅守的底線與原則在現實的戰爭中一步步失守,而你還得找理由安慰自己甚至是最終放棄你自謂崇高的底線與原則,因為,這個社會的運行,並不是按照底線與原則運行的。一如戴斯蒙德上戰場不摸槍一樣讓人覺得奇葩,因為上帝的戒律中有不要殺人一款,未必所有的信徒士兵就不殺人而願意被別人所殺一樣。亦如你想在股市中買股賺錢卻又不願意賺別人的錢一樣可笑。在戰爭中,自然有戰爭的規律與法則,這往往與理想的底線與原則是有天壤之別的。如何堅守與如何改變你的底線與原則,是你必須面對的心病而已。

回到影片中,不得不稱讚戴斯蒙德,因為在戰場上救活一個人比殺死一人難多了,而他卻救了75個。更重要的是在那樣的生死考驗中,他堅持不摸槍不殺人的底線與原則。僅憑這兩點,他是英雄,也是天使。但這樣的人,社會上並不多,因為這樣的堅守底線與原則的道德完人太稀少,而且不可能普及與普遍,只能是敬仰與傳頌。因為,即便他神聖,卻依然改變不了人類互相殺戮的現實。而民眾,則更多要面對自己在戰場的生死存亡的問題。

但不管如何,底線與原則,對一個人而言,是必須具有的,可以不把標準定到神一樣的高度,但必須要有人一樣水準。該堅守的與當改變的,是權宜的是慣性的,自己當清楚與做到。無底線無原則,即無敬畏無人性的,則由自然去判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