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融資利率攀升 當代置業求穩

本報記者 李瑞娜 北京報道

當代置業(中國)有限公司(01107.HK,以下簡稱“當代置業”)日前公佈的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合約銷售額約321.57億元,“擦線”完成期初既定的320億元目標,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5.24億元,同比下降25.7%。

對於淨利潤下降,當代置業方面給出的解釋是源於報告期內存在2.05億元的匯兌損失。就在今年初,當代置業兩筆票面利率高達15.5%的美元票據一度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據悉,這一融資成本創下了亞洲同類型債券最高紀錄。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分別致函、致電當代置業香港及北京總部,試圖就上述相關問題諮詢求證,截至發稿未獲對方回覆。

業績放緩500億目標不變

當代置業披露2018年年報指出,全年合約銷售額約321.57億元,按年增長約44.9%,毛利率增加2.3個百分點至23.3%。同時,年度淨利潤同比下降19.88%至6.62億元,歸屬股東淨利潤同比下降25.7%至5.24億元。

對於增收不增利的原因,當代置業副總裁王強在業績說明會上提出,這主要是匯兌損失、溢價兼併帶來的稅賦,以及由於公司規模擴大帶來的影響。據悉,2018年,當代置業的匯兌出現2.05億元的淨虧損,而2017年則為收益2.05億元;2018年所得稅開支為7.43億元,而2017年為5.31億元。

另一方面,當代置業去年結算了一些售價較低的項目,如平均售價3786元/平方米的仙桃滿庭春ΜΟΜΛ項目,公司結算項目銷售均價由2017年的1.36萬元/平方米下降至8828元/平方米。

在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兼總裁張鵬看來,公司經營應該以“穩”為主,他提出2019年當代置業的銷售額為“接近400億元”,其中約360億元是項目銷售金額,約30億元是代建業務的銷售額,2020年500億元的目標保持不變。

按照當代置業的規劃,2018年公司獲取土地的總貨值為347億元,2019年還將拿出25%~30%回款用於購地,對應新增貨值為400億元。2019年全年,當代置業將推出520億元可售貨值。同時,通過招拍掛等多種形式,加緊對二三線城市的拿地佈局。

海外業務上,當代置業表現得較為謹慎。據悉,海外投資在當代置業整個發展業務中佔比不足5%。3月4日,當代置業還以“鑑於公司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建議交易的相關資料,預計無法於2019年3月13日或之前完成交易”為由,終止對加拿大一公司總價2.2億加元的股權收購。

不過,國際評級機構惠譽還是於近日將當代置業長期發行人評級由“B+”改為“B”;將當代置業高級無擔保評級從“B+”下調至“B”。惠譽預期,當代置業未來三年在補充優質土地儲備以保持增長方面仍面臨壓力。

發行15.5%利率債券

近年來,房地產企業對發行較為簡單、融資較快的美元債情有獨鍾。當代置業不僅是熱衷美元債企業的其中之一,還因其融資成本高而引來投資者的熱議。

今年2月21日,當代置業再次公告稱,將額外發行一筆金額達2億美元的綠色優先票據,票面利率15.5%,同時公告稱,將與2019年1月發行的1.5億美元票據合併發行,利率同為15.5%。當代置業方面稱,擬將該款項用於為現有離岸債務再融資及為在岸項目開發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早於去年同期,2018年2月,當代置業宣佈發行3.5億美元優先票據,票面利率僅7.95%,與其2017年7.7%的平均融資成本相近。而現在15.5%的發行利率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近1倍。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這一利率在行業內偏高,或會給公司帶來較高的財務風險。

不過,在張鵬看來,這一15.5%的利率並不能代表公司融資成本都是處於高水平,它是特定環境下的一筆,“不要只盯著15.5%這個數字,因為背後的含義非常多”。

張鵬指出,市場是在變動的,在去年底的時候,整個市場的環境就處於那個水平。“當然我們有一點點吃虧的地方,就是比較臨近聖誕節了,大家都不怎麼工作了,我們這個批單是國家發改委批的,我們無法進行延期,所以我們不想放棄那麼一個寶貴的批單,因為審批並不是那麼容易,所以我們還是選擇了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