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雪球創始人方三文:科創板不會分流A股資金,現在適合“抄底”中概股

雪球創始人方三文:科創板不會分流A股資金,現在適合“抄底”中概股 | CEO說

雪球創始人 方三文

【訂閱鈦媒體專題,看盡科創板動態】

自1992年華晨汽車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中概股海外征程已過去了26年。

2018年以來,在國內A股IPO審核趨嚴,IPO過會率大幅下滑的影響下,2018年中企境內上市數量僅106家;與此形成對比,赴海外上市中企數量創近年增長,上市中企數量共計126家,僅次於2010年海外上市數量,首次反超國內上市數量。

但2018年對中概股來說,可謂是“集體水逆”的一年。

受中美貿易形勢不明的影響,整個上半年,中概股一路承壓,到6月份美國公佈對華加徵關稅清單,隨即市場迅速惡化,中概股接連下挫,中概股指數從6月的最高點12238點一路下挫至10月底的8186點,跌幅達到33.1%。隨著中美貿易關係的緩和,前期的市場風險出盡,中概股市場有所回暖。

數據顯示,在券商追蹤的214只中概股中,2018年裡實現了年度上漲的個股數量僅有42只。

而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不會變:

眼下,是不是投資中概股的好時機?

在“2019雪球中概峰會”上,鈦媒體就中概股的表現以及科創板的相關話題,專訪了雪球的創始人方三文。

方三文認為,中概股在商業模式、財務狀況、治理結構等領域具備明顯的優勢。

“中國人在過去的40年裡面,新創了很多產品和服務的模式,應該是人類商業史上,商業創新最為旺盛的一個市場,一個階段。這些新創出來的公司,大部分都是中概股。比如新創了門戶網站、網絡遊戲和電子商務、快捷酒店、直播打賞等各種產品和服務的模式。”方三文對鈦媒體表示。

因此,在方三文看來,目前是一個投資中概股的合適節點,“目前這些商業模式好、財務狀況好、治理結構好的公司出現超跌的情況,如果此時投資中概股的話,投資回報率應該會非常好。”

雪球创始人方三文:科创板不会分流A股资金,现在适合“抄底”中概股 | CEO说

點擊上圖,進入鈦媒體專題「科創板動態」

關於科創板,根據方三文的觀察,目前很多國內本土公司正在猶豫上科創板還是去海外市場。本土公司需要權衡國內市場的優勢與不足。

具體而言,中國本土上市的優勢在於,投資者一般會更瞭解你的產品,公司,溝通方便,並且沒有時差和語言的限制。但劣勢在於,國內市場監管總體上是一個重監管的市場,並且是經常調整政策的市場。這對希望有一個穩定政策的公司來說,會有顧慮,所以好處和壞處會讓每個公司都面臨選擇。

以下是經鈦媒體整理的方三文對談實錄:

談科創板:為何很多公司在猶豫權衡?

上科創板還是去海外,這是一個問題

上科創板還是去海外上市,大家都在選擇,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選擇和權衡,在中國本土上市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就是投資者可能是會了解你的產品,和你的公司,溝通起來比較方便,這是他的好處。

但是,本土上市也有他的壞處,目前這個市場監管總體上是一個重監管的,政策還是在調整中,中國是決策效率比較高,是經常調整政策的。這對希望有一個穩定政策的公司來說,會有顧慮,所以好處和壞處會讓每個公司都面臨選擇,每個公司會怎麼選擇,我們不知道。但是至少比之前多了一個選擇。

科創板不會對滬深兩市造成分流,流動性並不差

科創板的流動性肯定沒有現在的主板好,但至少比新三板要好。後者(新三板)的投資門檻是500萬資產。

關於分流,我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不用從分流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錢,決定“有沒有錢”的這個東西,並不是說這個世界上有哪些投資會分流,最主要是取決於每個人投資意願。當有投資意願的時候,錢會很多,沒投資意願的時候,錢就很少,這和分不分流沒什麼關係。

談中概股:有三大優勢和一個難題

中概股的“三好”商業模式好、財務狀況好、治理結構好

一是商業模式好。最好的商業模式是你能幹,別人不能幹。其次是大家都能幹,但是你能賣得比別人貴;第三是大家賣的價錢一樣,你的成本比別人低。

中國人在過去的40年裡面,新創了很多產品和服務的模式,應該是人類商業史上,商業創新最為旺盛的一個市場,一個階段。這些新創出來的公司,大部分都是中概股。比如新創了門戶網站這種產品和服務的模式,新創了網絡遊戲和電子商務這個新創的產品和服務模式,新創了快捷酒店這種商業模式,新創了直播打賞這種娛樂的商業模式。

這些公司都是在中概股的裡面,所以中概股是中國商業創新的一個試驗田,也是大家可以投資商業創新公司最主要的板塊,所以我說中概股有商業模式優秀這個基本的特徵。

第二個特徵,財務狀況最好。

不同的商業模式,他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的財務狀況,比如說有很多商業,一定需要這個企業用比較高的槓桿率來經營,比較高的槓桿率意味著他會帶來一些不可測的風險。去年這一年,有很多上市公司爆雷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從百億富翁變成了真正的“負翁”,這通常最主要是公司和大股東個人的財務槓桿在不利的市場行情下爆倉引起的。

相反,中概股這種爆倉基本上是完全沒有發生過。因為中概股大部分是輕資產的公司,輕資產,低槓桿,低負債,通常賬上都有比較充足的現金,所以這是一批財務狀況最為穩健的中國公司。

第三個特徵,治理結構最好。什麼是好的治理結構呢?主要看兩方面,一是激勵,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和股東的利益最好是一致的,如果有一個公司很好,但是這個公司的管理層一點股份都沒有,大家其實是要引起適當的警惕的。中概股的公司普遍來說都是創業公司,就是管理層在公司持有比例比較合適的股份,這是激勵。

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制約。就是有某種情況,有可能大股東、管理層和中小股東會成為交易對手,這個時候小股東有沒有東西能夠制約這個大股東,是我們考量一個公司治理結構非常重要的要件。非常好的是,中概股這一批公司通常來說,股份結構相對合理,通常有足以制約大股東的外部股東結構和治理的框架。

中概股公司,總體上也是治理結構在中國公司裡面總體處於比較好的公司。可以投資中概股的三個理由:商業模式好、財務狀況好、治理結構好。

最大的問題是公司數量太少

投資中概股也有一個問題,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什麼?就是公司的數量太少。

如果在一個很少的公司池子裡面,選出自己熟悉而又好的公司,價錢又合適,是比較困難的,中概股這個池子總體上不夠大。幾年前,我們曾經開始編制雪球的中概30指數,當時面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有一家叫百度的公司,可能他的權重,如果按照市值加權法的話,要佔這個市值40%以上的權重,我們最後的處理辦法是強行把這個百度的權重降到了20%,終於把這個指數遍出來了。

這麼些年過去了,現在我們發現,我們已經不需要給百度人工降權了,現在他的權重已經低於20%。這些年有很多的公司加入了中概股總體的大池子,我們來看,愛奇藝、虎牙、B站、蔚來汽車、趣頭條很多很多,僅僅在去年,就有38家公司加入了中概股的股池,我們選股的範圍就有了非常大的擴張。

我不知道剛才這些公司,哪一些是非常好的,但是一定是有多了公司以後,出現好公司的概率是會提升的。所以,中概整體的股票數量的增加,給投資群體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

接下來還有一個問題,如果有好的公司,他還需要有一個好價格。好東西大部分人都知道,所以出現好價格是不容易的,支付過高的價格買一個東西是我們投資收益率不理想重要的原因。僅僅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面,出現了非常有利於我們的變化。

我們來看下中概股的指數,最近出現了嚴重的下跌。2013年到現在,中概股指數回報率是最低的,這可能讓很多投資中概股的人最近感覺很不爽:我不但跑輸了納斯達克,甚至跑輸了滬深300,這個感受真的是太差了。聽說這個公司很好,為什麼根本沒掙到錢呢?大家要反過來想一下,如果這個時候投資中概股的話,投資回報率應該會非常好。

當商業模式好、財務狀況好、治理結構好的這些公司在現在出現了一個超跌的情況時,所有有投資中概股偏好的人,我認為應該充分地抓住這個機會。在他投資回報率最不好,過去一段時間投資回報率最不好的時候,正是我們應該買入這個資產的時候。

  • 高破發率、急漲急跌是正常現象

這個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是由發行機制導致的。IPO就是公司把一部分新股賣給投資者,這時候公司跟市場是交易對手,那作為賣家來說,當然希望賣得越貴越好。所以在能賣貴的情況下肯定會盡可能賣得貴。但是A股的不同之處在於,A股是證監會規定賣得價錢,限價,23倍市盈率,你不能賣得更貴。這時候有的公司最後市場給了他不只23倍的價格,就會顯得新股會漲。

但是美股和港股不是這個機制,等於是拍賣的,肯定會賣得貴,賣得貴通常在IPO的時候,公司會選擇更強的市場的營銷、推廣。隨著溫度下降,股價則會下跌。這不光是中概股的問題,所有股都是這樣,FACEBOOK上市的時候,上市的時候漲到40塊,一年之內跌到19塊,都是這個情況,只要是市場化發行的,不限價,通常都是這樣。(本文首發鈦媒體,採訪、編輯/蔡鵬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