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人方三文帶著雪球網“滾”哪兒了?


龍巖人方三文帶著雪球網“滾”哪兒了?


雪球創始人及CEO,福建省武平縣人。1975年生。在創建雪球之前,方三文是一位資深的媒體人。

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方三文在1997年加入《南方週末》。2002年8月,方三文離開時,擔任《南方週末》頭版編輯。離開《南方週末》後,方三文先在〈21世紀經濟報道〉掛單,然後北上參與創辦東方早報,後來又回到《南方都市報》任編委。2005-2010年擔任網易副總編輯。2010年創辦雪球,逐漸將雪球滾大。

網上有人說方三文是一個“老實人”,但是他卻是一個在平靜中帶著內心的騷動,看似有著一些冷幽默的人,但他自己卻說自己是一個在生活上十分平淡、無聊的人,在創業路上一步步按部就班,沒有什麼大的躍遷,成功很慢。可創業的人都懂,這每一步都必定要用心努力、腳踏實地,這樣才能穩穩地走向成功。


龍巖人方三文帶著雪球網“滾”哪兒了?



他曾是福建高考文科榜眼;他曾在多家知名媒體就職,並擔任重要職位;之後,他脫去資深傳統媒體人的外衣,跳入互聯網的海洋中,摸索前行。

一輪又一輪的經濟週期裡,股市變化永遠難以預測。方三文不想做那個被雪山崩塌掩埋又迅速消失的悲情參與者。他信奉自由和理性,聲稱自己不願意被分裂,於是也用一個近乎理想化的方式為雪球建立起了壁壘。

這個社區和它的運作方式成為了方三文世界觀的一種投射,很大程度上,他的滿足感也來自於這裡。接下來,方三文和雪球需要的是時間。他們的敵人,也只剩下時間。

當別人問及為什麼離開南方報業、離開網易?方三文說,在報社工作期間,他發現BBS論壇的媒介形式很好,於是他開始感到焦慮,覺得只有幹互聯網才有意思!於是,文科生出身的方三文,轉身投向互聯網,和程序員大軍為伍,並於2010年創辦了北京雪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


龍巖人方三文帶著雪球網“滾”哪兒了?


01

D輪融資之後,方三文去哪兒了?

今年7 月16 日,雪球宣佈完成1.2億美元D 輪融資,螞蟻金服是本輪新加入的戰略投資方。有消息稱,螞蟻金服本輪融資中,獨佔1億美元。

也是今年,李楠接替方三文成為雪球 CEO,而方三文自己只擔任董事長一職。就像雪球上個人簡介裡寫的那樣——主業:陪聊;副業:陪賭。

離開雪球社區,尋找方三文卻又很難。

在公司,他長期保持著一種微妙的疏離感。同事們都知道,方三文不習慣將自己投入繁雜事物之中。尤其是近些年來,方三文僅以戰略規劃師和佈道者的身份出現,他的存在漸漸成為某種代表著公司的文化象徵,具體打理公司的是前 COO 李楠。


龍巖人方三文帶著雪球網“滾”哪兒了?



公司之外,這種疏離感被放得更大。最近幾年,他和自己所創辦的雪球很少成為大眾媒體上的主角。今年 7 月,雪球宣佈新一輪 1.2 億美元融資,螞蟻金服成為戰略投資方;再之前,這家公司的融資消息發生在 2014 年。

公司成立七年,方三文和社區一起每天見證著無數幻想和絕望、貪婪和剋制四處流動。一定程度上,他們扮演起了這個財富狂歡時代的最佳觀察者。可對雪球自己來說,故事卻沒那麼刺激。

從 2015 年開始,雪球完整地見證了一個牛市到熊市的週期變化,隨著 2016 年初 A 股牛市徹底崩潰,雪球也經歷了從烈火烹油到哀嚎遍野,用戶增長一度停滯。


龍巖人方三文帶著雪球網“滾”哪兒了?



一道天然的矛盾橫亙在雪球滾動的道路上:作為專業投資者社區,雪球的月活躍用戶高達 1300 萬,方三文希望在這些活躍的 UGC 社區之上再建立起投資者從股票、私募、公募、保險等交易的通路;但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雪球受到的限制比紅利更多,投資市場的冷暖和種種規則,都直接影響著雪球的用戶增長和業務拓展。


龍巖人方三文帶著雪球網“滾”哪兒了?



最近兩年,方三文一直努力在這種矛盾中為雪球找到一個持續發力的平衡點。在很多方面,方三文擅長此道——他是一個態度並不強硬的老闆,一個帶有文人脾性的投資者,秉持著「積極無為」的投資理念;他骨子裡樂觀、目標篤定,但面對同事,也絲毫不忌憚承認:任何一家公司的發展就像人的命運一樣,都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02

伴隨著股市急轉直下

雪球網陷入危機

隨著 2015 年 A 股的急轉直下,雪球陷入了危機與泥淖。

故事從 2014 年下半年開始,A 股瘋狂攀升,並持續經歷了 200 多天的狂熱,一度脫韁般突破 5000 點;這種狂熱在 2015 年 6 月驟然剎車,災難降臨;到 2016 年 1 月開年,市場恐慌情緒還沒有完全散去,在 A 股交易短暫實施股指熔斷機制的三天內,又迎來了三次驚心動魄的熔斷。

依然可以用數字回憶當時的慘烈:2016 年 1 月,僅僅四個交易日內,A 股的股民市值就損失了 5.6 萬億左右。李楠記得,第一次觸發熔斷的 1 月 4 日午後,他和方三文剛從某個合作伙伴的辦公室裡離開。在回程的車上,方三文習慣性地打開雪球,熔斷的消息跳了出來,兩人一瞬驚訝,隨之只有嘆氣。


龍巖人方三文帶著雪球網“滾”哪兒了?



半年前的 2015 年 6 月底,大盤從高點一夜崩塌,大部分雪球用戶錯愕到沒來得及有反應。全 A 股市場不到 3000 家上市公司中,最嚴重的一天共有 1717 家公司跌停,1000 多家公司停牌,市場處於跌死狀態,散戶倉皇四逃。在雪球用戶的記憶裡,那時社區裡的情緒降到冰點——幾度有損失慘重的用戶發帖表達自殺念頭。

股票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禁忌的字眼,很多人不敢再打開雪球。

至少在外界看來,前網易總編輯方三文的創業開端順風順水。2011 年,雪球還未正式上線就獲得了紅杉資本 300 萬美元的支持。接下來兩年,雪球又連續拿到兩輪共計 5000 萬美元的投資,成為風投市場上的明星項目,招人也特別容易。那段時間,方三文是各種活動的座上賓,風光無兩。在《財富》中文版 2012 年中國 40 位 40 歲以下的商界精英評比中,他也榜上有名。時任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副總裁的曹毅形容當時的雪球,日漸佳境,越滾越快。


龍巖人方三文帶著雪球網“滾”哪兒了?



從 2014 年開始,溫度驟升的 A 股市場陰差陽錯地成為雪球加速滾動的助推器。從這一年 9 月開始,唱多市場的聲音越來越密集,股市不負眾望,在政策和槓桿的撬動下躁動起來;到 2015 年 4 月 10 日,崩盤前兩個月,A 股收盤正式突破 4000 點,根據記錄,大量新散戶也正是在這個時間點蜂擁入場。

那時,雪球社區的狀況與半年後截然相反。方三文記得,最瘋狂時,雪球每日新增用戶能達到之前平日裡的十倍,流量暴增。人們彷彿進入了一個過分美麗的新世界:人人都在賺錢,人人都以為自己是股神。用戶分享內容的熱情高漲,首頁上盡是他們飆紅的賬戶浮盈,空氣裡都是瘋狂又甜膩的味道。

超出常理的繁榮往往發生在震盪前夜,動人心魄卻不堪一擊——這是遵循價值投資理念的人的普遍看法。時至今日,方三文再回顧 2015 年中的市場時表示,自己的股票賬戶並沒有受到洗劫。他對瘋狂的流動時刻保持著警惕,瘋狂有幾個問題:首先投資者會虧錢,其次我們在那個階段掙到的那點錢和那些用戶也是虛的,社區的繁榮也大多是用戶情緒宣洩——只有在熊市裡賺到的錢才是結實的。

2015 年下半年,盛宴戛然而止,瘋狂的後遺症結結實實地砸在了雪球身上。

市場與監管的交鋒鬧劇讓雪球無辜中槍。李楠說,雪球當時的業務合規合法,並沒有涉及場外配資,卻也受到了很大波及,這一刀一刀都砍在我們身上。待到 2016 年初,雪球社區用戶在壓力下紛紛逃散,剛剛開始的商業化探索也被迫放緩。


龍巖人方三文帶著雪球網“滾”哪兒了?



早在由一個投資愛好者身份創辦這家公司時,方三文就意識到自己受到的限制會比「紅利」多得多。決定離開網易開始創業時,他約上了當時負責網易微博產品的李楠邊散步邊聊天,說起未來的業務,兩人的共識是:金融領域的業務創新突破點不多,本身就是帶著鐐銬跳舞——這意味著,雪球本不可能成為一家快公司。

可現實的荒誕與殘酷,往往可以碾壓一切理性的預期。直到現在,方三文依然認為,雪球當時大的邏輯方向能跑通。但一個轉瞬即逝的時代能將它拱向高處,也能狠狠推下——這是方三文完全無法掌控的局面。

一場突然到來的雪崩,見證了這一切的雪球被掩埋了。

03

雪球究竟有何價值

在盈利模式上,雪球網還處於探索階段,目前一個方向是通過用戶在雪球交易股票或基金產品等行為,來尋求相關商業化落地。未來有可能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險公司進行合作,為其提供連接端口,收取一定服務費。同時,當雪球網的用戶轉化成這些公司的客戶時,還可以從中分得佣金。

而此次雪球與阿里“牽手”,則讓其商業模式變得更具想象力。雪球覆蓋的用戶群體多為投資者,都是一些高淨值的用戶,與螞蟻金服的潛在理財客戶天然契合,有助於其進一步拓展理財市場。那麼,這個新市場到底有多大呢?


龍巖人方三文帶著雪球網“滾”哪兒了?



據方三文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目前A股投資者數量只有5000萬人,真正賬戶裡有錢的大概有4000萬人,目前雪球已經佔據一半的市場份額,未來將會覆蓋更多投資者。

也就是說,阿里投資雪球之後,將獲得至少2000萬真正有投資需求的用戶,排重之後的數量也相當可觀。對於IPO在即的螞蟻金服而言,不僅可以給資本市場講一個更完美的商業故事,更能夠憑藉螞蟻金服強大的產品運營能力,未來將此次投資變現,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呢?

2018 年 7 月,最終是方三文開口:想要把 CEO 的職位交給李楠,自己退到幕後,負責大的戰略規劃和公司文化建設,擔任董事長。

李楠不願透露兩人當時溝通的細節,但他提到,方三文的放手相當徹底,從人性角度來說,這是比較難做的一件事,我非常欽佩他。


龍巖人方三文帶著雪球網“滾”哪兒了?



方三文和李楠也明白,挺過了當年雪崩之後的雪球,雖不再於刀刃上行走,但這也並不意味著公司自此就進入了順風順水的平穩發展期。

在由人運轉的商業世界裡,這是殘酷的事實。回到雪球這裡,法則也沒有變。對方三文來說,遊戲的樂趣早已不止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