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工行、建行的“較量”

金融業入門進階必讀筆記,超級乾貨:《金融行業乾貨彙總稿(370頁筆記)》關注、轉發、點贊文本,查看置頂頭條文章,並添加好友免費領取(備註頭條+資料名稱)7天有效

工行、建行的“較量”

兩年前,由工行研究人員撰寫的一份《建行競爭力提升之原因剖析》系列研究報告,引起一時轟動。

擁有“狼性文化”的建行,在多個領域趕超工行的意圖與效果明顯,開始被工行重視與警惕。

由此,一場工行、建行兩家大行的較量開始“暗流湧動”。

兩年了,建行在哪些方面趕超了工行?這兩年工行做了哪些反擊?通過工行與建行的2018年業績表現,或可窺見一二。

總體來看,宇宙行在盈利能力、綜合金控平臺等領域依然有很高的護城牆。時間拉長到十年,工行無論在公司貸款還是個人貸款,都呈現穩步增長態勢,鮮有波動。2016年,建行在個人貸款超越工行,已有3年之久,目前這種狀況依然沒有改變。

建行在2016年開始加大個人貸款,也影響了其公司貸款的增速。不過,公司貸款的波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營收的穩定性,這或許是強力推動轉型需要付出的代價。

同時,兩家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佈局動作頻頻,短期內是一場難分伯仲的較量。

一、綜合競爭力比拼


“世界最賺錢的五大銀行中國佔4個”,大行的賺錢能力被詬病,不過龐大的體量同時意味著穩健與規模經濟。

輕金融分別找了分析師關於工行、建行2018年報3篇較深度的研究報告。

關於工行的3篇報告,標題分別為:《營收增速保持高位,存款成本平穩負債優勢突出》;《持續穩健向上,未來綜合金融發力》;《規模擴張帶動業績增長,可持續性高》。

關於建行的3篇報告,標題分別為:《基本面佼佼者,凸顯大行風範》;《穩健向上,關注其科技轉型》;《存款成本抬升拖累息差環比下行,資產質量保持穩健》。

不難看出,總體市場關注的點,是工行存款成本低、綜合金融強勁、規模擴張效應明顯;而建行資產質量穩健,科技轉型受關注,但建行也受存款成本抬升的困擾。

“建行競爭力提升的直接原因體現在:對國家政策和源頭業務的把握、對重點客戶的資源投入、靈活有效的營銷手段以及獎懲分明的激勵機制。”

這是上述《報告》中關於建行競爭力的分析。

的確,這幾年建行都緊跟國家政策,爭做“第一”。

例如,建行理財子公司是第一家獲批的,有望在今年上半年開業;建行是大行中第一家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2018年緊跟國家政策,建行還全面實施住房租賃、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戰略”。

三大戰略均有所成果。

首先是在住房租賃平臺建設、租賃模式探索、租賃生態建設以及金融服務等都已經形成體系;其次是普惠金融。現在建行的普惠金融貸款餘額已經達到6312億,去年一年,增加2125億,這個速度是夠快的(金融科技見最後一部分)。

工行對政策的落地速度也並不遜色。

例如在小微金融政策落地方面,經營快貸上線9個月以來為60萬戶小微企業授信超過3000億元,累計發放貸款400多億元。

去年9月,工行提出力爭未來三年,公司貸款增量的1/3以上投向普惠金融領域,普惠貸款年增幅30%以上,三年翻一番,今年的增長目標在1000億以上。

從資產質量來看,工行與建行表現都比較穩健。兩家銀行不良貸款率保持下降,去年都提取了相當多的撥備,撥備覆蓋率均大幅提升。


工行、建行的“較量”

二、“護城牆”:宇宙行更高


為了更深入對比兩家銀行,我們先從盈利能力開始。


從營收增速上,工行略勝。工行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7737.89億元,同比增長6.50%。建行實現營業收入6588.91,同比增速為5.99%。

從結構來看,工行利息淨收入表現更好,建行非利息收入則保持正增長。工行利息淨收入增長9.7%至 5725.18億元; 非利息收入2012.71億元,下降1.5%;建行實現利息淨收入4862.78 億元,增幅為7.48%;非利息收入1726.13億元,增幅為2.02%。

工行、建行的“較量”


由於銀行利息淨收入佔比高,因此淨息差成為了關鍵指標。從2018年淨息差表現看,工行與建行均在2.3%的水平,不過,其構成卻有大不同。

相對而言,工行更優。去年工行客戶貸款及墊款的平均收益率為4.38%,建行的為4.34%,除了個人貸款以外,工行在企業貸款、票據貼現以及境外業務的平均收益率均高於建行。

申萬宏源測算,建行2018年末年化淨息差為 2.22%,環比三季度末降低 12bps,結合息差結構、利率分解測算來看,“存款成本成為拖累息差的主因”。換句話說,就是存款增長壓力增大。

在付息負債方面,工行企業存款和個人存款付息率都略高於建行。不過,去年建行的平均成本率亦較上年上升6個基點,而工行僅上升了3個基點。

銀行未來的挑戰首當其衝的就是淨息差的下降,會對銀行收入產生較大影響。

在談到保持淨息差水平時,工行行長谷澍曾表示,今年會有挑戰。

工行的側重點,是在負債端做更多工作,堅持把存款性的負債作為主要的資金來源。通過產品的創新、客戶的經營、渠道的優化等,努力吸收低成本穩定性的資金,不搞惡性競爭。同時在資產端不追求特別高的定價,而是努力提升貸款的週轉效率,提高風險的定價能力。

工行在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大部分優於建行的同時,如果再降低付息負債的付息率,那麼淨息差的穩定性會高於建行。

建行的策略則有不同。在對公業務上,建行提出要鞏固交易性銀行的優勢,“我們要在傳統的存貸款的基礎上去拓展一些企業需要,對於銀行來說是資本佔用少的銀行產品和服務”。

我們的理解是,建行更加註重拓展傳統存貸業務之外的業務,例如投資銀行、資管、託管以及結算和現金管理等。這會讓銀行變得更“輕”,從傳統存貸業務轉向中間業務。

數據可以明顯看到,建行去年的確在非利息收入方面表現得更好。建行2018 年非利息收入增長2.02%,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長4.45%,其他非利息收入下降3.55%。

綜合來看,工行是有更高的護城牆,盈利能力更強。不過,建行有意在拓展“第二次曲線”,在轉型過程中也更加靈活。

三、零售之爭


2016年,建行個人貸款規模超越工行,成為“第一個貸銀行”。此後建行的個人貸款一路超越工行,2018年建行個貸規模已經超過工行2000億元。這或是觸發工行去研究建行競爭力的主要原因。


2018年末,建行個人貸款達到5.84萬億元,增幅12.44%。同期,工行個人貸款規模為5.64萬億元,增長 14.0%。

拆解建行的個人貸款增長背後,是信貸資源往個人住房貸款的傾斜。去年末,建行個人住房貸款4.75萬億元,新增5405.28億元,增幅12.83%,餘額居同業首位。

這幾年建行在個人住房貸款的資源傾斜,效果是明顯的。然而工行也實現對個人金融業務的突破,加強了個人住房存款的拓展。去年,工行也在加碼個人住房貸款的力度,增加6911.16億元達到4.59萬億元,增長14.0%。

而建行的零售有一些壓力。中銀國際證券指出,2018年建行總存款的增長主要依靠競爭激烈的零售存款拉動,而對公存款增長面臨壓力,規模較半年末減少 3.6%,“後續仍需關注零售轉型對存款增長產生的影響”。

建行加註個人貸款,對其公司貸款的規模是有影響的。在2016年,建行公司貸款比前一年減少了6000多億元,2017年恢復正增長,2018年的新增量還不及上一年。

工行、建行的“較量”


再看看工行的情況,十年來工行無論是個人貸款還是公司貸款都是穩步的增長態勢。正應了谷澍說的“穿越週期的穩健”。

面對建行的個人貸款超越,工行也展現出了它的“拓展能力”。2016年以來,工行每年的人民幣存款增長都是在1萬億以上,這是三年以來,唯一一家銀行每年存款增長在1萬億以上的。

2018年末,工行個人存款9.44萬億元,建行存款7.77億元,還有超1萬億元的差距。從新增存款來看,工行2018年新增 8675億元,增幅度 10.1%;建行新增6653億元,增幅9.36%。

建行在個人存款與工行的差距,也可以看出,建行的客戶基礎是微弱於工行的。

工行去年全年新增3967萬個人客戶,個人客戶總量已經超過了6.07億戶。建行去年個人有資產客戶新增3600萬戶,個人客戶金融資產新增 1.05 萬億元。據輕金融簡單核算,2018年末其個人客戶在4億戶左右,與工行存在一定距離。

此外,零售業務方面,工行個人存貸款規模在2018年均實現雙位數增幅。

輕金融此前曾提到,從零售AUM(零售客戶總資產)的體量來看,工行是唯一一家在10萬億以上的銀行,截至2018年末,工行零售AUM為13.51萬億。作為宇宙行,工行擁有上市銀行中規模最為龐大的零售客戶,高達6.07億個。

“零售業務的個人中間業務收入佔比已經超過60%,大零售佔比在全行執行的效果越來越好。”工行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

2018年工行的零售存款增量、零售貸款增量和個人中間業務收入總量都是同業第一,而且個貸和個人住房按揭的增量也是同業實現雙第一,個人儲蓄存款日均增量達到歷史同期最好的水平。

可以說,工行依然是國內最大的零售銀行,建行則穩據國內最大零售信貸銀行的地位。

四、金融科技大對決


工行和建行都將金融科技作為未來銀行面臨的主要挑戰,這正說明了金融科技對銀行未來發展有多麼的關鍵。

建行在大行裡率先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形成了北京、上海、成都、廈門等七大科技開發事業群,搭建了北京、武漢兩地三中心的數據部署框架。

建行認為,金融科技帶來的非對稱競爭,不會止步於消費和支付兩大領域,現在公司支付結算等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都在積極參與。

面對新的挑戰,建行畫起了“第二曲線”。

第一曲線,銀行的傳統業務很多進入到“紅海”,未來的增長潛力不會很大。在銀行傳統業務還未走下坡路的時候,建行開始畫第二曲線。

“我們提出來,B端賦能,C端突圍,G端就是政府端,要進行連接。”建行的第二曲線精髓所在。建行也表示,未來三五年,有自信把第二曲線“畫得很好”。

無獨有偶,工行在2018年業績發佈會上也提到了“2B2C2G”的概念。

谷澍說,金融科技正在推動消費互聯網向產業物互聯網和政務互聯網在演進。面對這樣的市場和客戶分析,未來銀行金融服務平臺化的合作,會成為銀行金融服務輸出的一個重要的形式。


工行在業績發佈會上還表示,金融科技的變化給工商銀行的大零售創造了很多運用金融新技術的空間。工行以金融科技為主要支撐,來推進零售業務的產品創新,推出了AI投、融e借、智能衛士等新產品。

一個值得關注度的數據是,去年工商銀行大零售個人零售增量接近4000萬戶,這是工行的歷史最高水平,銀行卡客戶增加200多萬戶,這其中線上拓展佔了68%。

下一步,工行在智慧零售主要考慮以極致體驗為中心,推進智慧零售業務的發展。“我們已經建1700多個場景,涵蓋金融投資和客戶的出行和其他的公共服務需求,想通過平臺化的場景建設來進一步拓展智慧零售業務的快速發展。”

這大概就是英雄所見略同。

由於兩家銀行再數據的披露上有所差異,沒有辦法從數據上去比較各自實力。但是我們可以看看兩家銀行的戰略能力。

工行全面實施e-ICBC 3.0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其目標是推進傳統金融服務的智能化改造,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金融服務生態圈,向服務無所不在的“身邊銀行”、創新無所不包的“開放銀行”、應用無所不能的“智慧銀行”轉型。

數據來看,2018 年末,工行融 e 行客戶3.13 億戶,客戶規模、客戶粘性和活躍程度三項行業第一;融e購去年交易額 1.11 萬億元;融e聯註冊用戶1.5億戶。

建行則在2018年啟動新一輪金融科技“TOP+” 戰略,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整合形成七大核心事業群。

數據也很驚人,2018年建行個人手機銀行3.1億戶,增長16.2%,交易額57萬億元,增長87.59%;2018年網上銀行用戶交易額240萬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