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都说日本的中医研究很厉害,为什么在日本也越来越式微呢?

苗村传世贴


中医博大精深,不是看几本医术,背几个药方就能成为神医的!更何况它们是来抢走的,最多算一知半解而已!另外一方面日本也有大量西医粉!


皮皮皮Bob


日本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很深,对中医的研究也很投入,但现代以来日本对中医的研究采取了废医存药的方式,中医的许多经方、名方都被日本抢注,因此,日本研究的不是中医,而是中药。这也是日本的中医越来越式微的原因。


中医作为中国的国粹,其特点是易学难精,就以现在的中国来看,十多亿人的中国居然有相当的一部分人不相信中医认为中医治不好病,如是没有2003年的“非典”,现在的“新冠状病毒”,也许要不了多少年,中医将会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


学习中医首先必须精通中国文化,日本虽然对中华文华有一定的研究但比起中国人来说可以说“先天”不足,这也是日本对中医的研究不得已而采取的废医存药方式。没有中国传统文化支持来研究中医可以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能取得成功?这正是日本的中医研究越来越式微的根本原因。


下乾上离


其实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一句发扬光大可以总结的。

作为一个曾经的中医粉,现在的中医黑,在粉黑转换之间,确实有思考过中医的种种现象,当然包括日本“中医”的发展和借鉴作用。

谈谈日本“中医”现象要全局性的观察和思考,不能靠几篇文章,几张照片得出些结论,当然空想更不行。

一、日本“中医”称为汉方医或皇汉医,源自中医是确定无误的,而且看名字也知道历史很久。

二、“独崇伤寒”,其他答案中有配图(这张照片看起来是在药妆店里面拍的,大家有机会去日本玩都会去逛这种店,去过的就会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店了,我就不多介绍了),我们可以看到图片上满满的伤寒论里的方子,这实际上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但是为什么很少看到伤寒论以外的药物?这个现象不了解汉方医历史的人是不太清楚的,那么我先说结论,汉方医“独崇伤寒”,讲究“方证对应”,那么另外的内经,本草在汉方医中又是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会和国内地位差距如此巨大?有回答中提到了汉方医的“腹证”,如果愿意了解的话那就更有意思了,四诊合参,脉学在汉方医中的地位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什么样的情况是方证不对应?(以上这些问题如果都展开说够写论文了,所以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观察,只有了解这些以后你才能知道汉方医和中医不一样的地方)。

三、“汉兰学派”,日本江户时代荷兰人带去了西医,称之为“兰医”,汉方医内产生了一个新的流派,这个流派称之为“折衷派”,差不多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意思,不过这派的发展轨迹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可以多了解一下,所谓“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当然不是说下场会一样,只是了解一下,不是觉得日本“中医”发展好嘛,那就多看看人家呗。

四、“废止中医”,明治维新后,汉方医被政府禁止。

五、现代日本汉方医的发展按我看有两条线。

一条线是汉方医理论部分,结论是基本已经歇了,已无继续发展可能,也就是其他回答中的“弃医”部分,其实就是废医啦。

一条线是汉方药部分,这部分又分两个阶段,以小柴胡汤事件为界,差别在于相关实验的强制要求上,前半段可以理解成存药,但现在只能理解成验药了。当然,日本小柴胡汤事件在国内中医界也是讨论甚多,多集中于日本人不辨证使用导致的,但是,在汉方药物使用上日本人从来就没有“辨证”过。

目前来说,日本汉方药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使用上也不需要汉方理论的指导(其实想指导也没了),不做药理药性研究(汉方理论都歇了,这部分就不要求了呗),做药效学研究(大XX双X随X对X越来越多,反正方证对应不用考虑辨证论治,一人一方的事,小日本比较轴啊),强制药物安全实验(千年古方一样要,亲,不过日本人很鸡贼,剂量部分基本上是原方的1/4~1/6,这部分实验太好过关了),不过这样一搞,欧美老外好像很吃这么一套的,所以出口搞的比正牌中药好太多了,羡慕别人的时候多看看别人是咋搞的,方法很重要。

但是汉方药在日本就是一个生意而已,整天就在伤寒论里面折腾那点经方,你要指望他们去发扬光大是不可能了。话说回来,小日本眼光确实独到,中医的东西我也看过不少,确实伤寒论亮点不少,相比别的奇奇怪怪的东西强太多了,沿着伤寒论的思路走下去融于现代医学是有可能的。

看日本“中医”要全方位的观察,打开盖子看看人家是咋搞的,我觉得中医是完全可以借鉴的日本“中医”的,不过有些人恐怕只是叶公好龙而已,按我说不要等十年,只争朝夕算了。

当然我写的烂文也只是我的看法,所以有兴趣的人可以对文中这些问题自己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看法。

另:本回答免战,我只是说了几个现象和我思考的点,同样的现象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也许你觉得这叫发扬光大,也许和我一样觉得这是废医验药,也许你能发现几个牛逼闪闪的点去如何如何,都是个人看法,仅此而已。


国外热资讯


您好,和您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我听到和看到的是:日本人对中国的药方很有研究,但这个药方是固定的成方,日本通过其民族特有的专注和精细的精神,确实药效稳定了甚至有所增强。

但是日本是缺中医的,中药再好要有好的中医因人而异,施以妙手才能药到病除。

对中医来说相同的病症,有些是可以用通方的,但更多的是因个人的特质而在成方基础上有所增减药材和药量。

所以中医是辨证施治的,专注于通性的同时也同样重视单个样本的特质。

我不知道表达清楚没有,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或对您有一点点帮助也好。


贡院书生


因为日本没有健全的中医,没有健全的中医理论,没有客观的做人标准。

这么说有点重么?一点也不,因为日本有过许多次机会,最后都是它们自己不要的。

日本没有道士,只有用来安慰心灵的和尚,以及更像萨满的神道教。

没有道士,他怎么理解相生相克阴阳五行学说?什么是“君”药,什么是“臣”药,什么药性寒,什么药性热?

中医是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只是医生用来理解的理论工具,中国古代无数本医学论著,其中糟粕不少,但是每朝每代都有新的论著,用来完善医学,其中必然会逐步淘汰糟粕。

日本从不承认元朝之后的中国是炎黄正宗,所谓崖山之后无华夏,就是当年日本用来歪曲颠覆中国的理论工具。日本只承认唐宋时期的中药配方,因为那时候的中国更昌盛,当中国衰弱了,它连中药配方都开始怀疑了。我说他没有客观的做人标准,就源于此。

日本以前曾经出过一例人命事故。一家企业采用了唐朝的一副药方,向市场推出了一款凉茶。这家企业为了照顾口感,调了药量的配比,增加一味药材的用量(好像是甘草),同时降低了另一味药的用量。结果市场反应很好,不久后就出现了喝死人的情况。最后这家企业把罪责推到了中药配方身上。

咱们平常人都知道,甘草味甜、性寒,胃寒的人不能吃。即便不知道药性药理,也明白药方不能随便改。这家企业的如此做法,只能说是日本中医体系的一个缩影。


笔不意驰


日本对中医的研究是费医存药,是实用主义,把中医的有效方子当西药对症治疗。中医的发源地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根据当地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发展起来的。比如说春风,夏热,秋燥,冬寒,在海南岛就没有这样的现象,还有一些文化传统,风俗理念。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医的根在中国,其他国家研究中医都是皮毛,什么世界中医学会都是扯大旗,作虎皮。所以说日本的中医一直都是式微,不是现在式微。


宫道中医


不从小在中国国内学习中文长大是理解不了中医理论的,比如五行经脉等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要老中医手把手的教才能慢慢学之皮毛,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多少悟出中医的一点点,一般好的中医都是出自中医世家,日本人只是研究中医的皮毛而已,比如日本人偷学了宣纸工艺但是还是达不到真正宣纸的水平


北极光14334294


在现代资本为王的社会里,为了赚钱日本对中医药有所偏废,废医存药是资本的选择。中成药或制剂对于有点中医药学知识的群体是颇受欢迎的,有着广阔的市场,这就不难理解了。


红哥76122651


不是研究,而是偷学,中医和中药🌿乃是华夏甚至中华几千年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别人是学不去的。[灵光一闪]


普通人636


不科学的东西怎么能有发展,再说,日本的医疗水平世界数一数二,凭什么非要用理论基础都不清楚的中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