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隶书怎么写可以使其看上去神韵自得?

柒火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功夫到家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如果功夫不到家,无论怎么写都写不出自然灵动且有神韵自得的隶书。

上图为刘文华的隶书作品。

按照张继老师的说法,学隶书或者进行隶书创作,在笔法上,在结字变化上,都要彰显灵动,有灵动了,才能达到神韵自得。

上图为张继的隶书作品。

要想把隶书写的让人看起来有神韵自得之感觉,侧重点应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俗话说,熟能生巧。学隶书,写隶书,动作要快,下笔要做到稳,准,狠,不要老是慢呑呑的,犹豫不决。

上图为答主的隶书作品(局部)。

如果临帖不够,如果临帖不精,是写不出神韵自得的隶书作品的。希望题主多看多读汉碑,多看多读清人的隶书作品,还要看看张继和刘文华的隶书作品。看的多了,见识就广了。另外,还要下苦功夫临帖,把帖上的字临的既有形又有神,达到有形有神时,再进行隶书创作。隶书创作时,要始终处在自然书写的状态之下,不要描字,不要做作,更不要刻意的去“造字”。神韵自得来自技法的娴熟,神韵自得来自自然书写。书法作品的灵动感往往与书法作品的神韵自得成正比。

上图为王福庵的隶书作品。


中州耕牛堂主


本人喜欢书法,也经常涂抹几笔。

一,个人觉得,隶书也好楷书也好行书也好,都有其约定成俗的书写规律。隶书不像楷书那样要求严格,但是想写好一手漂亮的隶书,也需要下功夫。

二,当然书法无外乎先笔画,结构,再整体布局,最后看神韵。而笔画和结构是基础。隶书流传下来,有其内在的规律。比如蚕头燕尾等等,这些需要书写者多加模仿训练,在大量模仿的基础上,取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功到自然成,就会写出神采飞扬的好作品。

三;好的书法作品,应当具备如下几点:1,严谨,有法度,不能胡来,不能随意性太大。当然适当的创作在所难免。可是有的人随意性太大,胡写乱画,连自己本人都无法形成规律,怎么可以推广?2,堪为人师。好的书法作品,应当雅俗共赏,神韵自得。因为有严谨的法度,才值得在人民群众中学习推广,所以一些丑书就是另类,谈不上是书法。3,基本功扎实,最起码能写好楷书隶书,书法漂亮,大方,让人赏心悦目,经得起后世推敲。

四,隶书写得好的,最佩服刘炳森老先生。他的字结构端庄大方,用墨粗细变化多多却不失基本规律,作品整体灵气十足,神韵自得。不像有的书写者把字写得过于太死板,有的人写得又过于飘渺没有底气。谨选两幅,与朋友共赏:


才辰日月


隶书如其他所有正书一样,都是一些规范类的书体。规范类的书体,其实最难做到的就是“神”,而最容易学到的就是“形”。想要学到隶书的神韵,就一定要从汉隶入手,只有汉隶才会有高古的气息和神韵。脱离汉隶的诸如唐隶,清隶都不适合初学入手。

首先在字形上要高古。学汉隶,必须要学汉碑的字形,不能用我们当代的规范字审美观去看待汉隶。字形稳、准,是得到神韵的第一步。

其次是笔法上要高古。笔法上一定要有时代气息,不能拘束,不能刻板。董其昌说练字一定要先熟后生。熟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生”才是得到神韵的关键。写隶书和楷书一样,不能慢慢悠悠和初学一样似的写,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是不会灵动的。如不灵动,笔端就不见精神,更勿谈神韵。

最后,字形笔法上稳定了,就要开始学习传统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文人都不是只靠写字就能出名的。文人的基础是“文”,只有他们才能把字写出神韵。一个人练了二十年,但不懂诗文,他的字也不会有神韵,只会徒得其形。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道理,但很少有人愿意相信他,毕竟感觉太过虚无,触摸不到。其实,等到水平到的时候,自然会是觉得自己诗书气不够的时候。


名师巨典


隶书写出神韵,是不可想象的难。乙瑛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神韵在于秀逸清俊;史晨碑“古朴浑厚,结体严谨”,神韵在于尔雅超逸;张迁碑“笔势内敛,笔力沉着”,神韵在于古拙奇巧;曹全碑“精气内含,柔中有刚”,神韵在于飘逸秀丽;礼器碑“痩硬如铁,迭宕多姿”,神韵在于奇绝万象。

要达到神韵自得的境界,难乎其难,非常人可以企及。今人隶书注重形式和视觉上的效果,夸大了传统隶书在某一方面的特性,过了头,就容易形成习惯,久而久之,习惯就养成习气,习气并非风格,更不是神韵,如果把习气自得,当作是神韵自得,那就是误入歧途。隶书如同草书,精气神全在点画线条里,没有足够的功力,难以呈现隶书之神韵,更不用说神韵自得了。

如何才能写出隶书的神韵,首先必须理解隶书本质特征。汉隶碑刻,已近二千年,大多碑石或风化或磨损,难以辨析隶书真面目,现选礼器碑字体,对隶书的基本点画和结体特征进行分析。

1、横画。隶书的横画并非都是水平状。如图一的“工”、看似平正,然其笔势流畅。“工”字的第一横轻,第二横重,呈波画,通过当中的点(竖写成点),使两横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呼应关系。如图二的“王”,三横长短不齐,空间布白不等,通过当中的竖,衬托出了三横富有层次和变化。

2、竖画。隶书的竖画大多不垂直,如图三的“华”,草字头的两竖笔势相反,位置错落有序,华的一竖并不是垂直,而是与草字头的两竖构成华字的“主心骨”。如图四的“图”字外框的“口”两竖也并非垂直和平行。

3、撇和捺。变化很多,一般而言,是撇抑捺扬,如图五“人”。也有撇扬捺抑,也有彼此开张,无论何种组合方式,之间的呼应关系十分巧妙,极具变化,又很协调,如图六“举”字。

4、转折。转折的笔法,比较简单,由横转向竖,或由竖转向横,折角处或外拓法,或内擫、或断笔转锋再起。它是主要笔画的辅助,但却是决定隶书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如图七“礼”字。

5、点。隶书的点变化最为复杂,有的作短横、短竖或短撇、短捺处理,有时把横、竖、撇、捺又作点处理。虽然写点的笔法不难,但极富方向性和装饰点缀空间作用。如图八“叔”字。

另外,隶书的钩,一般作撇、或捺处理。

(未完待续)










如石书艺


学习隶书,临摹必不可少,就是用一张薄纸,盖着范子上摹写。摹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意识,强化对范字的准确印象,即了解笔画的粗细变化,用笔的轻重差异,结构的规律等。如果自己无法从笔画上悟出来,最好以视频教程配套最佳。临写是最主要、最直接、最关键的方法,摹是为临服务的。临写是对照范字来书写,是对自身观察力、用笔技巧、结构运用的集中训练。初学者要多临摹范字,也临写为辅助手段。

初学练字,一定要精炼。讲求“一字百炼,少而求像”,而不是“百字一练,多而不像”。根据练字时与范字的相似程度来判断每天练多少字,每天练多长时间。普遍来讲,建议每天控制在半小时以内,避免用手过度或产生枯燥感。

为了使字的结构更加神韵自得,因多与范字对比分析找出与范字的差距,是笔画的缺点,还是部首的错误,抑或结构的不符。只有找到其中的原因,以后再写同一个字时,才会有所进步。



弄墨堂


隶书写好了要临汉碑,要参透古人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勤奋练习。赵普老五岁描红,中年始主攻隶书,其隶"中锋正、方为主、减蚕雁、融篆行"。大气磅博。/







京蘭1


隶书也不能太拘谨,虽然不能像行书一样放开但是也要写出洒脱的感觉!


墨風MF


需要多多练习,在练习中摸索经验和心得,不仅仅得临帖还要有人能点评,这样才能进步和提高!!!


艺展艺术培训学校


太简单了,古人怎样写的你就怎样写。绝对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