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北大校长一针见血:这类孩子看起来很聪明,长大后却容易没出息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都说三岁看老,家长看到孩子小时候表现得特别聪明伶俐时会很自豪,认为孩子长大以后一定有一番大作为,但是有一种聪明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若是家长不好好教育引导,这种小聪明长大后反而会很平庸。


  北大校长一针见血:这类孩子看起来很聪明,长大后却容易没出息

前天我经过幼儿园,正巧是幼儿园放学的时间,很多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都等在门口,他们讨论的话题自然都围绕着孩子转,我碰巧听到一两句,一个孩子的爷爷满脸骄傲的夸自家孩子聪明,说是每周幼儿园老师都会指派孩子们做一些卫生,有的倒垃圾,有的扫地,有的搬桌子,自己家的孩子嫌倒垃圾搬桌子累,每次都自告奋勇地提出帮老师擦黑板。

当老师指派他去搬桌子的时候,他会假装自己腿疼以此来躲过搬桌子。还有几次是老师给孩子们分玩具的时候,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孩子会偷偷的把玩具的一部分藏起来,这样其他小朋友就没法玩这个玩具了,玩具就只有自己能玩了。

其他家长都说这孩子机灵,懂得变通,以后肯定很会处事,听了其他家长的吹捧和夸赞,孩子的爷爷更加沾沾自喜了。

  北大校长一针见血:这类孩子看起来很聪明,长大后却容易没出息

但是,这种“小聪明”其实并不值得提倡,这种孩子小时候看起来会比其他孩子更机灵,更讨人喜欢,但是放任发展下去,长大了也难有大出息。

北大校长的观点:爱耍小聪明的孩子,难有出息

北大校长就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过这类孩子的问题,这类“小聪明”的孩子喜欢通过一些手段来获取利益或是避免麻烦,如果习惯了这种方式带来的好处,则会一次又一次的耍“小聪明”,习惯性的通过走捷径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旦养成了习惯,等到犯了大错误以后,他也不会反省,只是想着下次用怎样的手段来避免。渐渐地,还会养成推卸责任,不负责任的性格。这样性格的孩子无法让人信赖,将来在社会上肯定也不会有大成就的。

  北大校长一针见血:这类孩子看起来很聪明,长大后却容易没出息

家长该如何来应对孩子这种小聪明?

孩子的“小聪明”家长发现后应该及早应对,应对的早就能让孩子改变,当然,应对的方式也很重要。

1、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没有建立起是非观念,他们不知道耍小聪明是对还是错,如果家长给予鼓励孩子就会更习惯于耍小聪明,家长这时候应该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孩子不要为了避免麻烦耍这种小聪明,教育的时候不要过于严厉,以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

2、鼓励孩子认真做事来代替小聪明

短期来看,小聪明固然可以带来一些小利益,走捷径获得的成功会让孩子习以为常,家长这时候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诚实是美好的品德,多说实话来代替小聪明可以让孩子更加脚踏实地,更加务实,每一步都走得更好更扎实。

同样的,在鼓励孩子说实话的时候,家长要更理性地对待孩子,不要因为孩子说了实话而对孩子讽刺责备,否则下一次孩子就不会轻易对家长说实话了。

  北大校长一针见血:这类孩子看起来很聪明,长大后却容易没出息

聪明的孩子讨人喜欢,当家里有个聪明的孩子时家长肯定会感到骄傲自豪,但作为家长也要注意给聪明的孩子引导,不要让孩子把聪明用错了地方,不然到时候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孩子陷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局面。

育儿问题熊爸教,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熊爸育儿经,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