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存款利息非常低,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还是习惯存在银行?

品多多VV


你说不存在银行还能存到哪儿去呢?总比放在家里强。再说银行是国家的。国家是不欺骗人民的。存在银行放心!


老神仙161891519


为什么老年人喜欢把钱存到银行里呢?我对这个问题专门做过分析,我先说两个案例,然后再分析原因。

我的一个亲戚家是农村的,是一个退休教师,由于手里积累了一点存款,听说网上理财收益很高,而且利息兑付也很及时,于是就投资了20万元,就是大家熟知的P2P,结果后来平台跑路,投资到现在也没收回来,他这种情况,是很多老年人的笑柄,他们觉得虽然存银行利息低,但是安全,这是最关键的。

还有一个是我们单位退休的干部,他可谓见多识广,退休后开始下海经商,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销售商业礼品,后来遇到一个红颜知己,专门做投资,发现经商不如投资赚钱快,结果到处借钱投资,最终结果可想而知,不但鸡飞蛋打,连自己的房子也被拍卖了,我们退休的同事都对此耳熟能详,所以他们感觉还是存银行牢靠。

上述案例说明,有些老年人也是想获取高收益的,但是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这给很多老年人起了警示的作用,大部分人辛辛苦苦赚了一点养老钱,是不敢去冒大风险的。

所以老年人喜欢把钱存到银行,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一是自己的退休金都从银行代发,月月跑银行,对银行的业务比较熟悉,比如利率什么时候上浮?大额存单什么时候发行?国债什么时候开卖?所以他们有自己的投资方式。

二是老年人之间互相会进行交流,像前面说的两个案例,我都是从老年人口里得到的,他们对于投资失败的案例记忆特别深刻,对于一些投资成功的案例,他们认为时间还太短,不能验证其准确性,往往持观望的态度,所以还是喜欢把钱存到银行里。

三是老年人对现在的一些投资工具不熟悉,大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有些人不认识英文字母,对于投资理财的知识更是有局限,所以我告诉他们创新存款、货币基金这些概念的时候,他们理解起来都非常费劲,而银行存款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四是年龄大了会变得更加保守,老年人经历的事情太多,年龄越大越知道自己个人能力有限,这样人就会变得越来越保守,更喜欢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投资,银行存款有实体营业厅,有纸质存单,有国家担保,他们觉得存款更安全。

总之,尽管我们感觉银行存款利率比较低,但是据我了解,老年人都有自己的投资之道,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理财,他们的资金和投资周期安排的都比较合理,长期算下来,投资收益也还是可以的。


互金直通车


这个问题我也经常拿来问自己。

刚开始很不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为什么到了年底就把一年攒下来的钱存为定期。

后来,随着自己的年龄慢慢变大,也慢慢地理解他们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为这个问题再加点料。

我认为不仅仅是很多老人习惯这么做,很多中年人也这么做(60后、70后)。

话不多说,接下来来谈谈我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

这是一个从小就扎根在心底的习惯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但也有例外,龙变虫、凤变鸡、老鼠变老虎。

借这两句话,我就想和大家说,一个婴儿最终长大成什么人,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决定。

遗传大家都懂,就是从上一辈继承下来的基因,比如说长得像。

环境呢,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从小到大接受的各种教育,如父母、学校和社会。

由此,我们来谈谈为什么老年人总是把钱存在银行里。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这些例子:

一个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人,在儿女家生活的时候总是习惯买很多的菜把冰箱塞满。

一个在饭店经历过严重火灾并险些丧命的人,每次到公共场合时总要先知道后门在哪里。

这些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的遭遇形成了他们的习惯。

那么老人存钱的习惯就好理解了。

现在我们所说的老年人大多是40后、50后。

那时候的他们过的是啥日子,过的是饥寒交迫、担惊受怕的日子。

经常是吃一顿不知道下一顿还有没有,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如果运气好、收成好,有了不错的结余,还能去挥霍、去投资地产?

当然不会,还是过的“一分钱掰成两半用”的日子,把结余都省下来以备万一。

所以说,老人已经这样过了几十年了,早已把这种习惯牢记在心。

存钱在银行也就不足为奇。

可能也有过拿钱做些其他事情的想法,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排除老人也想拿着钱像年轻人一样买个基金、股票。


但是实力不允许啊。

不是每个老人都像巴菲特、盖茨那样,大多老人都是普通人。

生活在这么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连年轻人都要时刻努力不让时代抛弃自己。

更何况本来起点就低的老人们,他们大多没接受过多少教育。

所以说,就算老人们有想法,但是“不会用”是个天然的障碍。

很多老人目前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但去银行存钱不一样啊,多多少少也存过几十年的钱了。

再加上银行几乎已经普及到每个乡镇,还有什么比去家门口的银行存个钱更省事的事情呢?

年纪大了,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冒险了,更何况还是孩子们给自己的生活费

1.年轻的时候,去多闯荡、冒险没多大问题,但老年人不行。

因为年轻人犯错的成本很低(不违法),大不了是几个月的生活费。

但老年人不一样啊,他们大多已经退休,拿着子女的钱和自己的退休金。

这时候再去像年轻人那样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去投资,会让自己陷入非常难的困境。

更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有很多报道称老人被卖保险、保健品的骗子把养老的钱都给骗走了。并且因此和儿女的关系也变僵。

2.老年人很多钱都不是留给自己的,大多还是为子女以及自己的孙辈准备的

老年人已经走过了大几十年的岁月了,该体验的也体验的差不多了。

就算还想体验些新鲜的,但身体已经不允许了。各个感官的能力严重退化。

并且老人都想为自己的孩子们做点什么、不拖累他们。

所以,老年人怎么会把儿女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拿去做些有风险的事情了

以上呢,就是我的全部观点,仅供参考。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进行指教、交流。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


GloryLong


因为老年人跟不上时代发展,不会用手机银行周转资金,只能存银行。其次老年人思想保守,不放心把钱放在网上银行,认为手中只有拿着存折放心踏实。

我有个同事,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退休金比较高,每月他都要去银行取钱存钱,很费功夫,也不方便。我觉得奇怪,就跟他介绍用手机处理工资的好处。

当时是2013年,网上某宝的存款收益曾高达7%,以致我天天看收益了几块的,心里可高兴了。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这么做,感觉很好,是稳定安全又收益较高的理财方式。

我先再手机上下载淘宝等购物的,这样避免去超市浪费时间购物,网上购物选择余地大,可比性强,物美价廉,还送货到门,除了新鲜蔬菜,几乎所有物品都是网购。

手机上再下载自己支工资的银行,我还办了一张借记卡,也把卡的银行app下载到手机上。这样购物可先借银行的钱,每月定期还上就行?

手机上又下载支某宝,把银行卡、购物都连起来,每月工资下发后马上存在宝宝里,购物用透支卡支付,这样可多得一个月红资利息。

别小看这利息,日积月累也比较客观,这几年光这块收入近八万元!要是像前几年那样高的利率,更是一笔客观收入。

这样做避免去银行排队,节省时间,也不用数钱担心数目不对。特别逢节假期前银行人特别多,每当看到银行长长人流我暗自为自己的聪明做法高兴。

我把这购物理财方式告诉了同事,说真的当时要不是关系好我真不想说。这么省事省时省力收益远比银行高的好办法,为什么不用?

我原以为同事听了会跟高兴,会说感谢我的话,可每想到他说,他父母就相信那张纸———存单,觉得钱放到手机里看不见摸不着,很不放心。

这几年银行也与时俱进了,用了自动存取款机,但是我觉得效率还远远不够,老年人习惯不好改主要是不会用,如果年轻人帮助老人学会使用,我想他们会接受的。

帮助老人学习使用手机存钱,既是孝顺老人,让老人不用出门就能办理,又能确保人身安全,不会出交通事故,保证资金安全,收益还远比银行高,何乐而不为?

欢迎您对我的回答留言!

请关注我,每日为您发恋爱婚姻情感内容。




日得人生


尽管存款利息非常低,为什么老人习惯把钱存到银行里?还是因为习惯!

大多数的老年人只所以将钱存入银行,就是因为银行是国家的,值得信赖!虽然利息比较低,但仍然将钱存入银行!

是现在的老年人没有文化不懂得理财吗?不是!现在的所谓老年人大多都有文化,这部分老人基本上与共和国同龄,大多数的老年人都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年代!大多数虽文化水平不是甚高,但人生经历,阅历很丰富!特别是经历过困难时期,更懂得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虽然仅有的退休金不高,平时节俭省下的钱不多,但他们懂得珍惜!只所以不去理财,他们感觉只有存款是最保险,最保值,最安全的存钱方法!

其实老年人将钱存入银行还另有原因,那就是明白"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道理。银行也有很多理财产品,但理财产品存在一定的风险,老年人大多数不愿意拿自已的养老钱去冒这个风险!

将钱存入银行还有个好处,就是无论短期,长期存款都可以随时取用,灵活方便!就是因为安全,方便,信誉度高,所以老年人才将钱存入银行!


用户五未子55555


现在存款利率这么低,为什么老年人还是喜欢把钱放在银行?通过我多年的观察以及根据我老妈也喜欢在银行存款的表现,我归结为两个原因。

01.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懂的用手机上网,自然就不会懂得网络理财,网络理财收益再高对他们来说也没用。

就像我妈一样,今年六十多岁了,大字不识几个更不用说上网,拿着老人机会打电话就不错了, 让她用手机来购买收益率较高的网络理财根本是做不到的。

02.老一辈人比较信任银行,有店面在安全可靠。

老一辈人存钱都去银行柜台,存钱看得见又有存单为凭,眼见为实的想法深入骨髓,想让他们去网上购买理财不太现实。

总之

一方面由于年龄大的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和自己文化程度低的影响,导致了他们很少购买网上理财,反而对银行存款情有独钟。


小方聊投资理财


银行存款利息低,为什么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习惯把钱存银行,大概有这几个原因:

1、源于多年的储蓄习惯:

常年的存储习惯,已经让他们非常熟悉这种理财方式,也是他们能够理解能够认知,觉得保险的理财方式。多年养成的习惯他们已经不愿意把钱再拿去投资或者放在其他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上,银行和他们打交道一辈子,而且在他们的思想观念里面认为银行是属于国家的,是不可能倒闭的。银行更不会坑自己的钱,也不会让自己本金有所损失。这促使他们更愿意在手上有现金的时候把钱存到银行。

2.其他理财平台他们不信任:

现在信息越来越发达,老年人即使不会玩微信和支付宝也会看新闻,每年各种高息揽储最后跑路找不到人的新闻都层出不穷,老年人现在赚点钱本来不容易,大多数都是靠自己的退休金维持生活。所以对自己的钱看的格外重要。他们内心要求的不是要有多高的利息,就是能保证本金的同时能有一个稍微可以的利息就行。各种各样的P2P平台暴雷和对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不熟悉使得他们不敢去接触新的理财方式。

3.为子女考虑:

中国的老年人因为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原因都想把钱留给孩子,或者多存一些钱,担心孩子有不时之需需要用钱的时候能帮上忙。所以他们不意愿在把钱拿出去做其他投资或折腾。

所以很多老年人都是源于多年的习惯和对其他理财平台的不信任才把钱存到银行的,这样他们认为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更有帮助,也能更方便的帮到自己的子女。老年人辛苦一辈子真的没有必要乱投资理财,还是把钱老老实实存在银行比较安全,即使利息低点他们也落得个心安。


经营观察


最近,各大银行也纷纷节后复工,于是就有网友到银行去办事情,但是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很多中老年人排队把钱存入银行。对此,理财经理还表示,中老年人手里都有一点钱,他们早已养成存钱的习惯,凡是年中、年底或年初需要应对考核时,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老年人才是我们争取的目标对象。

可能对于年轻人来説,现在银行利率又这么低,中老年人还习惯把钱存银行,实在有些不可思议。对此,我们认为中老年人选择把钱存银行也无可厚非,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近年来线上线下理财产品频频爆雷,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血本无归。同时,银行理财产品也在2020年打破刚性兑付。再加上国内经济下行,各种投资风险上升。所以,那些厌恶风险的中老年人,还是更愿意把钱存银行,至少资金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第二,从表面上看,银行存款利率不高。但是,现在银行也在搞金融创新,不仅是民营银行开出的存款利率高达5%以上,各类商业银行先后推出了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还有大额存单,特别是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年收益在4%左右。如果遇到要提前支取,大额存单则可以靠档计息,不会被当作活期存款。而且大额存单还可以抵押、转让出去。所以,大额存单深受老年朋友的青睐。

第三,国内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央行货币政策持续宽松,造成了国内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裕。这除了导致人民币汇率跌破7关口外。还有银行的各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在下行。特别是宝宝类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更是跌至了3%以下,而银行理财产品的利率也已经降到与大额存单的利率差不多。既然其他理财产品在利率上没优势,那么储蓄存款的安全性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第四,很多老年人存钱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的(比如要买大件家电、大病诊疗、出国旅游等),而不是要获取高收益的。他们把每个月剩的钱去存起来,积小成多,聚沙成塔,几年下来,也能存个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所以,对这些老人来説,银行的利率高低不重要,重要是资金安全和流动性好。

很多老人习惯把钱存银行,在他们看来,社会上各种理财产品频频爆雷,现在只要自己资金绝对安全、流动性好就可以了。同时,目前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在趋势性下降,银行大额存款、结构性存款等收益率在上升,理财产品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更关键的是,老年人存点钱为的是应对不时之需,高收益率、高风险理财产品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能随时拿出来应急,这才是关键所在。老年人习惯于存银行的原因有很多,他们普遍追求的是比较保守的投资策略。


不执著财经


说真话、讲实话、不废话、没套话,让我们今天说一点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人话,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社长。

银行存款的利息确实非常低,但是老年人还是愿意习惯性的把钱存在银行,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出于安全的考虑,第二方面出于方便的考虑。

虽然现在互联网相对比较发达,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钱拿在手里面,摸得着看得见心里才踏实,如果通过手机转来转去他们心里没有底。

安全考虑

虽然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主要是以互联网发展为主,存钱取钱转账我们再也不用去银行了,当然这是对于当前的年轻人来说。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从小长大的那个时代并没有手机,也没有什么互联网,所以说根深蒂固钱对于他们来说只有看得见摸得着,心里才踏实。

而当前网络上五花八门的投资理财,一方面是他们不会操作,另一方面是他们听过欺骗的故事太多心里有所顾忌。

所以还是愿意多走两步到银行里面亲手把钱存在自己的卡里面,这样他们才会放心。

考虑方便

老年人平时基本上不会把钱放在家里面,都是存在银行里面,有的选择定期存款有的选择活期存款,用的时候多走几步到附近的银行把钱取出来,不用的时候再把钱存到银行里面。

一方面是害怕钱放在家里面自己忘记找不到放到哪里,另一方面是害怕放在家里面容易丢失,从在银行里面选择活期存款自己想用就去想充就充相对比较方便快捷。

另一方面主要原因是老年人更加相信银行,因为银行有办公地点他可以找的着,而网络上一旦停电停网他就根本找不到。

综合来看: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在意的是安全和方便,在他们的意识当中高利润存在着高风险,这其实就是正常人的思维模式,恰恰现在很多人的思维模式想要的是高收益低风险,所以说对于当前的很多年轻人需要返璞归真的想法。


社长财经


银行存款利息很低,可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还是喜欢把钱存在银行呢?

有人说这是因为习惯

。因为现在老年人基本都已经60多岁了。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理财渠道,也没有那么多的理财产品。

他们的钱要么存在银行,要么就购买国债。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习惯。等到理财渠道极大丰富,理财产品遍地开花的时候,他们也已经老了,传统的理财意识和习惯,使得他们对当前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财市场并不感冒。

也有人说是因为信任。长期以来,人们对银行形成了心理依赖,同时也对银行具有了天然的信任。认为银行是最安全的,可以把钱放心放在那里的一个地方。银行就像他们的亲人一样。

有很多退休老人们,银行是他们最愿意光顾的地方。尤其是发工资的那一天,他们总会出现在银行柜台前面,亲手取出自己的工资,然后再存进去。哪怕只是让钱经一下自己的手,也觉得踏实。

我的老丈人八十多岁了,自从退休之后,几十年风雨无阻,在每月发工资的那一天,一大早就高高兴兴的去了银行,把工资取出来,虽然已经经过了点钞机,老头还是习惯性的数来数去,最后又如数地存了进去。

有时候家里人觉得他年纪大了,说帮他去取或者通过网银转存,他都不同意。当然我们心里知道,老头即使不取钱,到银行走一趟,心里也踏实。

习惯也好,信任也罢。老年人选择把钱存在银行,是最正确的选择。这也是财富管理的本质,安全是第一位的,老人们也并不是太看重收益。

老人们存在银行里边的钱,是他们一辈子的心血,是他们的养老钱、保命钱,不能有一点点闪失。

这也就是说,老人们为什么喜欢把钱存在银行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