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能聞到小麥味道的饅頭香

能聞到小麥味道的饅頭香


一個小小的門面房,一個蒸饅頭的門簾,在數九寒冬的臘月天,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早上六點鐘就有人開始排隊等著買饅頭。一鍋能夠蒸8籠屜,每個籠屜能放25個,一次200個開花大饅頭,一會兒就賣光了。人們30個、50個,甚至還有人一次就買100個。一方面是因為快過年了,有一種過年吃饅頭(年饃)的習俗;另一方面是人家蒸的饅頭確實好吃。一鍋一鍋地蒸好,一趟趟地賣完,筆者排了將近兩個小時,足足等了5次出鍋,凍得鼻涕一把淚一把地才買到。

能聞到小麥味道的饅頭香


每次快到饅頭熟的時候,一股饅頭香味就開始四溢開來,讓人聞到之後,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的歲月。小時候,一年是吃不到幾次饅頭的,一般也只有重要節日的時候,才能吃到饅頭。過年的時候,饅頭都被點上紅點點,就變成了年饃。過年吃餃子是習俗,吃年饃也是習俗。記憶中,在小孩子過12歲的時候,我們老家是有一種非常隆重的習俗,父母要給孩子要蒸饅頭,蒸闊蘭(音),過12歲也就“完璇兒”(音),對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生日,對於家裡的大人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視的一個生日。

或許是因為小時候很難吃到饅頭的緣故,我對饅頭是一直情有獨鍾的,喜歡吃饅頭,尤其喜歡吃“起面”蒸出來的饅頭,而不是發酵粉蒸出來的。也只有起面蒸出來的饅頭才有那種濃濃的饅頭香,才有兒時的味道。而且這樣蒸出來的饅頭,硬酥酥的不像發酵粉蒸出來的宣騰騰的一捏就沒有了,脆生生的饅頭還可以一層層地剝著皮兒吃。

能聞到小麥味道的饅頭香


一碗沁州黃的小米稀飯,一個圓滾滾的大饅頭,一碟子苤藍絲,一碟子醬豆腐,一口饅頭一口菜,一口稀飯一口饅頭,那種滋味也只有喜歡的人才能體會到。如果沒有小菜相伴的時候,饅頭上面抹上一層薄薄的醬豆腐,那個味道也是絕配。只有饅頭配醬豆腐才能吃出一種那時候的味道,記得上大學的時候,這也是莘莘學子們最愛吃的一種方式了。

還記得那首歌嗎?“遠處蔚藍天空下/湧動著金色的麥浪/就在那裡曾是你和我/愛過的地方/當微風帶著收穫的味道/吹向我臉龐/想起你輕柔的話語/曾打溼我眼眶/我們曾在田野裡歌唱/在冬季盼望/卻沒能等到陽光下/這秋天的景象/就讓曾經的誓言飛舞吧/隨西風飄蕩/就像你柔軟的長髮/曾芬芳我夢鄉/”沒有在農村待過的人是難以感受到那種壯闊的,而沒有在兒時受過苦難的人也難以感受到那種饅頭的香甜吧?

能聞到小麥味道的饅頭香


我愛吃饅頭,但不喜歡吃發酵粉蒸出來的饅頭,有人說“顏色過白的麵粉裡面大多是摻了吊白塊”,這種做法曾被媒體爆過光,這樣的饅頭看著就感覺不安全。真正小麥粉蒸出來的饅頭是微微帶著一些黃色。一度時間“富強粉”很流行,那時候“富強粉”蒸出來的饅頭吃起來還有些面味兒,但摻了吊白塊的饅頭,吃起來味同嚼蠟。真正好吃的饅頭,不僅僅是口感好,而且,吃起來口感萱軟中略帶一些硬度,還要有一股面的輕甜香郁。這種口感只在小時候吃著母親蒸的饅頭才有。母親每次蒸的饅頭都開花,圓圓的饅頭,頂端層層疊疊的裂開,一個個饅頭看著就像是一朵朵白色的牡丹花。

記得小時候剛蒸出來的饅頭最好吃,那時候,剛出鍋的饅頭,熱氣還在裝饅頭的笸籮頂上盤旋縈繞,我的手已經迫不及待的伸到饅頭上,抓起一個饅頭就往嘴裡塞,饅頭的熱氣燙的舌頭都疼,我一邊吃嘴裡還一邊吸溜著。那時候,還沒有出過的饅頭,已經能夠聞到一股濃郁的饅頭香味了。很天然,很本土,也不會用任何外在的東西來增添它外表的美麗,我喜歡撕扯著那富有彈性的饅頭皮兒,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實在是捨不得幾口就把它吃掉,而如今,那樣的味道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饅頭,但已經沒有當年的味道了。更有甚者,往饅頭裡添加洗衣粉之類的,更是壞了良心了。

如今的人喜歡蒸饅頭的已經沒有幾個了,大街上都出可以看到的都是各種麵包房、DIY手工製作糕點的作坊,而能夠買到真正正宗的饅頭,那種帶有饅頭香味的地方已經很少很少了,這也是筆者買饅頭的地方,有坐車幾十裡地來買的,也有專門開車來買的,甚至在冰冷的冬季,苦苦排隊等候兩個小時,也要等待那一籠即將出爐的饅頭,就是喜歡這種味道,喜歡這樣的做法,喜歡這種帶有饅頭香的鄉土記憶。

能聞到小麥味道的饅頭香


小巷子裡,飄散著一股剛出籠的饅頭的香氣,讓人久久不能舉步前行。現在的人兒還有幾個會去和麵、起面、成形、上籠地去蒸一回我們的老味道的饅頭?看看超市裡、菜店裡擺著又白又胖的各色饅頭時,你還能聞到那股饅頭香味嗎?

據說,關於饅頭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裡說到諸葛亮在收拾了孟獲之後,率領大軍班師回朝,大軍走到瀘水時,忽然陰雲密佈,狂風亂作。軍隊無法渡河,只得返回報告諸葛亮。諸葛亮於是就問孟獲這是咋回事兒。孟獲說,以前國中因為有猖神作亂,用四十九顆人頭再加上黑牛和白羊來祭祀,自然就風平浪靜了,而且更能保證連年豐收。諸葛亮聽了孟獲一席話後,正色而言到:吾今事已平定,安可枉殺一人。於是就親自到瀘水邊查看,只見陰風陣陣,波濤洶湧。人見人驚,馬見馬怕。諸葛亮就找來一個土人詢問情況,土人說,自從丞相率兵過後,夜夜都能聽見水邊有鬼在哭泣哀嚎,從黃昏一直到天亮。這些陰風波濤就是這些鬼在向丞相伸冤啊。諸葛亮決定晚上親自來祭奠這水裡的冤魂,祭祀的事情定下來,可是這49個人頭去哪弄呢,一番冥思苦想之後,諸葛亮命人殺牛宰馬,用麵粉和麵做成人頭狀,裡面包上牛肉和羊肉,於當夜在瀘水邊上開壇祭祀,並命令董闕朗誦祭文,這才平息了事態,大軍得以順利渡河。而這種祭祀用品就被稱為了“饅頭”。

能聞到小麥味道的饅頭香


傳說只是傳說,饅頭的香味卻是每一個喜歡吃饅頭的人的念想,這是一種對歲月的追憶,只有喜歡的人才能體會其中的味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