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家庭中遇事就埋怨的人是什麼心理?

雲聲TL


首先,一個人如果一直不停的抱怨這不是好習慣。壞的情緒會傳染給周圍的親人朋友,這樣容易在家庭中行成惡性循環。

但我們觀察家庭中愛抱怨的人通常是什麼樣的人?據我觀察可以分為兩類:

(1) 為家庭付出很多,但得不到肯定和誇獎的人。

我們常常做的是把好的一面留給外人,而經常性對自己的家人惡語相向,冷言嘲諷。對家人的付出視而不見。我們的觀念裡認為既然是自己家裡人,不需要那麼誇張的稱讚家人的付出。時間一久,付出多的那一方就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回報,會委屈。這個時候的抱怨可能只是表象,實際上是想通過抱怨這一行為讓家人看到自己的付出。

(2) 家中有一位強勢的家人,抱怨者本人相對比較弱勢。

在一方強勢一方弱勢的家庭關係裡,常出現的情況是弱勢的一方經常性被強勢一方冷言冷語的批評,嘲諷,看不上弱勢一方做的任何事情。而弱勢的一方也是有自尊心的,時間一久他發現自己卑微到了塵埃裡,在這個家庭裡沒有價值沒有地位。

於是他通過抱怨這一行為,將自己是“不好的”的這種心理投射給外界。反應出來就是做錯事永遠是別人的因素,永遠是別人的不對。實際上,這是他的內心太弱小,當自己做錯事情時他沒有承認錯誤,承認自身有缺陷和不足的勇氣。

所以,雖然這個社會一直在宣傳要正能量,要戒除抱怨,把抱怨當做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家庭成員中如果有人特別愛抱怨,不一定是他愛抱怨,可能是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模式有問題,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既然是一家人,不更應該幫助他變得更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