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剪去长发、直面病毒、流调消杀……看菏泽疾控铁军的“战疫”身影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2月3日讯(记者 闫璐 王丹玉) 除夕团圆夜,他们紧急集合、行动在路上;她们毅然剪掉长发,主动请缨,奔赴“战场”。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菏泽市疾控中心积极主动开展以“防输入、防扩散”为主的疫情防控措施,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她们剪去及腰长发 化身“短发战士”

为抗击疫情,不少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纷纷剪去长发,奔赴“前线”。在菏泽市疾控中心,也有3位毅然剪发“短发战士”,她们剪短头发,成为了微观世界中的“短发侦察兵”。

菏泽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副科长刘启林告诉中国山东网记者,在这十几天的连续奋战中,最让他感到动容的一件事,便是参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工作的李晓寒、刘冬、刘东晨3位“长发女神”齐齐剪掉了她们的长发,化身“短发战士”,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面对疫情,她们主动请缨,毫不犹豫地剪掉自己的及腰长发,把身形和面孔隐藏在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后,进入实验区,在密闭的实验室中进行长达3小时的检验工作,在微生物的世界里搜寻致病病原体的蛛丝马迹。她们以训练有素的技术能力,确保每一次检测科学安全严谨规范,为病例诊断“一锤定音”,为疫情防控“争分夺秒”。

剪去长发、直面病毒、流调消杀……看菏泽疾控铁军的“战疫”身影

剪掉长发的李晓寒(左)与刘冬(右)

剪去长发、直面病毒、流调消杀……看菏泽疾控铁军的“战疫”身影

剪掉长发的刘东晨

“妈妈你不抱我,你是不是不爱我了……”采访时记者得知一件令人感慨的事:李晓寒从实验室出来、脱下防护服下班回家后,一天没有见到妈妈的小女儿央着她要抱抱。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尽量减少亲密接触,李晓寒并没有给孩子拥抱,没想到孩子委屈地边哭边说那句话。乍听起来是小孩子的笑谈,但想到她们工作时面对的是最危险的、与病例标本直接接触的检验操作,不禁令闻者辛酸。

除夕夜奔济南 省市携手确诊菏泽首例病例

除夕夜里,菏泽市疾控中心的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这里是最忙碌也是最危险的地方。穿上严密的三级防护服,戴着护目镜、N95口罩和两层乳胶手套,菏泽市疾控中心负责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6名工作人员把身形和面孔隐藏在口罩和防护服后,把笑容和汗水也隐藏在防护装备后。

“检验工作中,我们检测人员需要进入核心区,进行最危险的、与病例标本直接接触的核酸提取操作。密闭环境下仍需要保持思想意识的高度集中,这种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往往出实验室的时候都会头昏脑涨,贴身穿的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了。”刘启林告诉记者,面对这样的情况,检测组的工作人员没有一句抱怨,没有一人退缩。

刘启林告诉记者,他们的除夕夜是在实验室度过的,那天晚上,他们的年夜饭是一盒方便面、两个卤蛋、两根火腿肠。刘启林笑着说,这也成为了他们这几日工作餐的“标配”。

“我市首例确诊病例的标本是在1月24日晚上7点多送达,我当时还开玩笑说,今年的春晚看来是看不成了。接到标本后我们立刻开展了检测工作,临近凌晨时发现检测结果呈阳性。由于这是我市第一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所以需要送到省里进行复检,我们便连夜派出专人专车送至省疾控中心进行复检。”刘启林说。

剪去长发、直面病毒、流调消杀……看菏泽疾控铁军的“战疫”身影

据了解,菏泽市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后,各方高度关注,牵动人心,那一刻起实验室检测人员开始了和病毒抢夺时间的赛跑。无论何时,只要标本送达,实验马上开始,24小时昼夜不停,保证第一时间出结果,一刻都不延缓。实验人员三人一组,轮番值守,为菏泽市各县区送检的病例标本的复核检测第一时间出具了准确结果,有力确保了我市病例的确诊速度,也为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和相关排查等疫情防控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应急队:除夕、初一他们一直在一线

与此同时,在得知菏泽市出现确诊病例的信息后,菏泽市疾控中心主任郑连荣、主任助理陈秀英在除夕之夜带领疾控中心应急队紧急出动,分别奔赴牡丹区和单县开展流调、消毒、标本采集、密接排查等工作。

剪去长发、直面病毒、流调消杀……看菏泽疾控铁军的“战疫”身影

菏泽市疾控中心主任助理陈秀英告诉记者:“除夕当晚接到通知后,我便立刻放下碗里热气腾腾的饺子,来不及跟家人多解释就驱车赶到单位。疫情就是命令,前一分钟大家还都在家中或看晚会、或陪父母儿女享受温馨幸福的除夕夜,但下一分钟,大家就斗志昂扬地连夜冒着严寒奔赴抗疫现场,毫无怨言,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行驶在去往单县的路上,应急队队员们这才长出了一口气,紧急集合、快速出动,着实让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零点马上要到了,应急队还奔波在路上,这时有队员提议:拍个视频吧,用手机把零点拍下来,我们一起给大家拜个年。

“于是我用手机录下新年零点的那一刻,我们队员一起大声向全国人民拜年。看到大家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很是欣慰,我感到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控制不住的疫情。”陈秀英的语气中充满了坚定。

流调排查、消毒处理……他们带队奔波在路上

菏泽市疾控中心主任郑连荣带领应急队赶到牡丹区后,第一时间赶到病人住过的宾馆,到前台询问病人的入住时间、活动范围、接触的人员等,安排牡丹区尽快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密接人员的排查和宾馆的消毒管理工作。

陈秀英带领的应急队赶到单县卫健局的时候已是零点二十分了。由于密接排查工作任务繁重,村镇干部便与应急队成员一起协助排查,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部分区域开展消毒处理。

应急队成员完成阶段工作回到宾馆后,已是凌晨2点多。“我们不敢休息,大家集中汇总情况,有的叙说、有的打字,赶紧把调查报告写出来,向上级汇报。报告发出的时候已是凌晨3点半了,零星听到从农村传来新年的鞭炮声。”陈秀英记忆犹新。

说到组建应急队,陈秀英说:“各部门的同事都踊跃报名,其中有两个临近退休的老大姐,也一直在坚持要求编入应急队。最后我们成立了8个应急小组,1个机动组,24小时全天值班,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战场,我们就第一时间冲向哪里,必须督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菏泽疾控铁军: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

据菏泽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兆山介绍,自武汉出现疫情之后,菏泽市疾控中心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提前开展风险评估,提示疫情风险。并成立领导小组、专家组、应急队,并明确小组职责,为打好这场疫情狙击战做了充分准备工作。

“我们提前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又新购入一台新型核酸检测仪器、一台核酸自动提取仪,购买各类防护、消毒用品等做好了应急物品储备工作,并对市直医疗机构、定点医院、县区疾控中心等多轮次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安全防护,提高业务人员的实战能力,做好了技术储备工作。”刘兆山告诉记者。

从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手足口病”到2009年的“H1N1”流感病毒再到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菏泽市疾控中心可谓是“身经百战”。凭借着丰富的战“疫”经验,高素质人才组成的团队,科学的防护装备,哪怕面对的是最危险的、与病例标本直接接触的检测操作,也有必胜的信心打赢这场战争。

“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老防疫’精神是我们疾控中心每一位同事心中的‘火苗’,把每个人都‘点燃’起来,以无私忘我勇于担当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局,昼夜坚守。哪里有疫情,哪里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打赢这场硬战,我们义不容辞。”刘兆山说,目前疾控中心应急储备物资中,防护服和护目镜处于资源紧张的状态。“在向政府积极申请财政经费支持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如有医用防护装备资源储备,请与我们联系。”

菏泽市疾控中心主任郑连荣对记者说:“面对疫情,我们的工作重点在于防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普及防控知识,加大健康教育与宣传力度,尽自己所能帮助广大市民增强卫生安全意识。”

无论是应急处置、实验室检测,还是后勤保障、健康教育,菏泽市疾控中心的每个人都有条不紊,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疫情防控尽责尽职、尽心尽力。“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不只是一句口号,他们在用心去实践,用行动在验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