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当年盛传我国要购买最强截击机“米格31” 真相到底是怎样?

稍有一点资历的军迷朋友们多少都会听说过,上世纪90年代,国内广为流传的“我国空军计划购买号称‘最强截击机’的米格31”的传闻。报道说的绘声绘色,好像这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一样,然而最终我们却买了苏27。这个传闻背后的真相到底如何?米格31为什么号称最强截击机?

当年盛传我国要购买最强截击机“米格31” 真相到底是怎样?

米格-31有8个外挂架,机身下4个,可挂4枚R-3远距半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或4枚R-37远距主动雷达制导导弹,R37发展自R-33,是世界上性能最先进的远程空对空导弹,拥有着6马赫的速度和300千米的超远射程[8];两侧机翼下各有两个外侧挂架,可以挂2枚R-40T中距红外导弹,四枚R-60红外空对空导弹成对挂在翼下两个外侧挂架上。[7]在前机身右侧下部整流罩内,装有1门23毫米Gsh-6-23六管机炮(最高射速10000发一分钟)或30毫米Gsh-6-30六管机炮(最高射速6000发一分钟),均备弹260发。当年盛传我国要购买最强截击机“米格31” 真相到底是怎样?

机头装有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火控雷达(搜索距离可达200千米,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对其中的4个目标进行攻击),中远距导航系统,雷达告警接收机,APD-578数据链路系统,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等。

米格-31 的设计思想和传统的北极熊战斗机有所不同。北极熊战斗机一般是按紧密的地面指挥设计的,地面雷达搜索和跟踪战场上的状况,地面指挥管全面掌握战局,引导空中的飞行员接敌作战。北极熊从米格-23 时代开始就开始鼓励飞行员在空中自主作战,但米格-31 就是第一架在按自主作战概念设计的战斗机。为了实现自主作战,米格-31 的火控和通信系统比通常的北极熊战斗机要强大和先进得多,因此也需要一个专职的雷达和系统操纵员,这就是米格-31 采用双座的最大原因。为了为雷达和系统操作员提供一个较暗的工作环境,后座差不多是密闭的,只有两个小小的窗可供后座向外张望。后座不仅操作雷达,也负责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末端雷达照射。当年盛传我国要购买最强截击机“米格31” 真相到底是怎样?

米格-31 强大的雷达和专职的雷达操作员使它可以充当简易预警机,和其他战斗机协同作战,但这和真正的预警机还是有很大距离的。米格-31 也可以用红外搜索跟踪装置发现和攻击敌机。当年盛传我国要购买最强截击机“米格31” 真相到底是怎样?

如果4架米格-31编队飞行,间距200公里,则组合雷达的扫描覆盖面宽度可达800--965公里,可起到空中预警机的作用,并可以不依赖地面指挥系统的引导,独立在雷达盲区内搜索,截获目标。后来装备了NIIPN007S-800电子扫描相控阵火控雷达,搜索距离达200千米,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对其中的4个目标进行攻击,完全可以在缺乏空中预警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作战任务,并可以充当空中指挥机使用。其数据链能将雷达等设备获得的敌机信息,通过数据链传送给其他关闭了雷达、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战斗机。多架米格-31之间还可以互通信息,因此巡逻时几架米格-31的探测范围就可以覆盖宽阔的正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