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大壩被5枚炸彈轟塌 4億噸洪水咆哮而下 吞噬3萬人 淹沒200座工廠

實際上,水壩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在戰爭中有受打擊的風險——尤其是全面戰爭。二戰期間,英國空軍的特別轟炸部隊就攜帶特製彈藥摧毀過多座德國水壩。其中對莫那水壩的突擊是最為經典的。

大壩被5枚炸彈轟塌 4億噸洪水咆哮而下 吞噬3萬人 淹沒200座工廠

英軍重型轟炸機

莫那水壩是魯爾區的重要電力來源。德國人也估計水壩可能受到空襲,部署了一定數量的高射火力和防雷網。這麼厚實的大壩,拿啥炸?別說普通的250千克航彈,你扔個一噸的巨型炸彈,充其量炸掉塊混凝土,出現點裂縫,徹底炸塌?做夢吧?

英國人搞特種空襲很有一套。他們當然知道一噸的炸彈沒用,所以就想用更重更強更多的炸彈。最終,全重五噸的巨型桶狀炸彈被研究了出來。這種炸彈可以在掛架上旋轉,扔下去後就可以在水面上蹦跳起來,突破鋼網的防禦,並且最終在水壩面前沉入水下爆炸,達到最大效果。1943年5月的一個晚上,10架重轟炸機遠道而來,低空直撲水壩。

大壩被5枚炸彈轟塌 4億噸洪水咆哮而下 吞噬3萬人 淹沒200座工廠

目標德國水壩

5枚炸彈命中壩體,水壩被徹底摧垮。隨後,總共4億噸的庫存水傾瀉而下,席捲了周邊的一切。根據不完全統計,3萬人被突如其來的洪水吞噬:如此規模的潰壩是無法預警的,也根本跑不掉。附近的200多座工廠20餘座城鎮被洪水毀掉……而更為關鍵的,沒了積水,發電受到極大的影響,甚至制約了整個地區的軍工生產。

這樣的作戰實際上揭示了一種性價比極高的摧毀方式:選擇對手整個戰略棋盤上的瓶頸點進行打擊。一個工業區,有無數的工廠、煙囪、更多的防空炮,但水壩卻屈指可數。而一旦離開了電能,一切無法運轉,這就是瓶頸點。盟軍從1943年中到1944年中對德國的戰略轟炸雖然猛烈,但卻效果有限:因為大量的炸彈扔向了武器工廠。

大壩被5枚炸彈轟塌 4億噸洪水咆哮而下 吞噬3萬人 淹沒200座工廠

幾個月後的場面。大壩沒有水了

但44年中旬後,大型轟炸機的目標改為燃料工廠,戰術飛機的轟炸目標改為橋樑、鐵路編組站,就一下取得了重大效果。很簡單,生產武器再多,也必須有油,而油料工廠數量卻遠沒有武器廠多。再強大的空軍也無法摧毀敵人機動的每一輛坦克和卡車,但轟掉橋樑和車站,卻足以讓其整個交通體系崩潰,再多的武器也上不了前線,只能淪為活靶子。在後來的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中,美軍的打擊思路其實也是如此,用最猛烈的彈藥轟炸最為關鍵的目標,可以達到毀傷效果的最大、最迅速化。

大壩被5枚炸彈轟塌 4億噸洪水咆哮而下 吞噬3萬人 淹沒200座工廠

對德戰略轟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