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有的人说儒家思想祸害了中国?

我是传奇0001


很多人说儒家思想祸害了中国,甚至有人说,如果不是儒家思想,中国的发展能提早百年。大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儒家维护所谓的“正统”,也就是专制统治。强调阶级,强调人是有三六九等的,捍卫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弘扬愚忠,哪怕遇到了昏君,也只能暗自期待明君,却依然不能有二心。


不得不承认,儒家思想的确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它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阶级社会,思想总是源于时代,源于现实。儒家思想诞生于动荡的春秋时代,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时至战国,人们的世界观轰然坍塌,这时候的儒家思想在人们精神废墟上拔地而起,给了人们精神寄托和希望的曙光。


儒家倡导的“仁”,说的是“爱人”,是对民情的体恤,对民力的爱惜。践行仁德,要“忠”、“恕”,“忠”是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本分;“恕”则是要求人们推己及人。这与我们今天说的换位思考,有“同理心”是异曲同工之妙。


时代发展太快,我们的灵魂却依然需要滋养。中华民族傲立东方两千年而不倒,文化的力量,思想的传承,是无人能及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依然是我们重要的思想源泉,不管是以“礼”维护社会秩序,还是用“和谐”去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思想都给我们提供了千年的智慧。


这样一座思想宝库,随意抛弃实在可惜;固步自封也并非良策。与时俱进,在新时代赋予儒家思想更多时代色彩,用新时代的儒家思想促进社会的进步,滋养民族灵魂,才是明智之选。


三联中读


您说的是……哪个儒家?

是孔子的原儒?还是思孟之儒?还是子夏西河之儒?还是荀子之儒?还是两汉搞天人感应的儒学?还是宋明道德本位的道学?

实际上,“儒”这个字非常复杂,一点也不简单。

我们研究历史,一定要有一个发展变化的眼光,没有这个眼光,就很容易犯“刻舟求剑”的错误,船已经跑了,还以为剑在原处。



比如说,《三国演义》里动不动就尊刘备为正统,但历史的实际情形并不如此,为什么是这样呢?无它,宋明以后的正统道德导致了这种认识。罗贯中无非是用一个明朝人的观念,去套三国时期的历史。

说回儒家,大部分人习惯于认为儒家从孔子到民国,都是静止不变的,所以容易将儒家当成一个统一浑成的大沙包来进行批判。

比如说,孔子之儒是要干嘛?很多人实际并不清楚。

西周以来,赖以立国的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财产,其余庶出的儿子则分封出去成为诸侯。由于诸侯也涉及到继承的问题,所以之下的层级也依赖这个秩序,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天下模型。


如上图所示,上下各安其序,整个天下的稳定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而到了西周的末尾,这一秩序的第一层发生了变乱,围绕着周幽王试图违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宜臼联合申国及犬戎干翻了老爹,西周完蛋了,此后诸侯渐次凌驾于天子之上。到了春秋末期,这一秩序的第二层也发生了问题。大夫开始篡逆诸侯。之后我们知道会发生三家分晋、田氏伐齐这样的大事件。

而孔子恰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的天下赖以存在的秩序岌岌可危。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一般我们正常的思路都会是这样的——

① 首先看看旧秩序还能不能修修补补?

② 实在没搞头了,去想新的出路。

孔子选择了其一,所以孔子奔走呼吁,呼唤回到西周的秩序去。

这一套理论,就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彻头彻尾的文化保守主义,目的是维护周的天下秩序,和后世的人……其实根本半点关系没有。

说孔子的学说祸害了中国?孔子说这个锅我可不背。


所以,后世的人依照目的的不同,对“儒家”进行了各自的表述。

简而言之:儒家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

比如孔子刚死,儒家就分裂为八个派别。这里头最有趣的子夏之儒,跑到魏国搞事功,李悝、吴起这样后世认为的“法家”,都是他的弟子,商鞅这样的大法家,实际上也能是受子夏的影响。

只不过,后世不认同他是“儒家”罢了。这就跟荀子的观念很多跟孟子打架,后来也基本上不受待见。

后世所谓的儒家,最大的两拨大发展,无非是汉儒和宋儒,也都和孔子的儒没有啥关系,属于对“儒”的各自表述。

汉儒,早就和阴阳家合流了,是为了搞合法性建设的。看看刘歆、王莽,都是大神棍。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刘邦出身低微,而贵为皇帝,这里头需要个解释,所以什么赤帝子斩白帝子的故事,都很有趣味。

宋儒呢,则是儒家信仰崩塌后的一种强势回归,五代,五十三年,八姓十三君,士大夫没有忠君的道德观念,故而宋推崇道德化的儒学。也是在宋朝,四书被选定,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是道德神学。

那么,这么多的儒学?祸害了中国的,到底是哪一个?

实际上我们不能这么说:

每一个儒家,都是为了解决他们那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孔子无法想象董仲舒的时代,董仲舒无法想象朱熹的时代,朱熹无法想象鲁迅的时代,我们也无法想象千年之后。唯结果论实际上是最偷懒的一种思维方法。

如果非得讨论,那也得是读明白了书之后再说。


夜小紫


为什么好多人都说儒家思想祸害中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儒家文化更是从汉代董仲舒开始,就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所以儒家文化得到高度的发展。那么,为什么有好多人都说儒家思想祸害中国呢?接下来小编我就从艺术这个角度来讲一下:

中国从古至今所诞生出来的艺术大师,是少之又少,与西方是不能相比的,而就与同在亚洲的日本,所诞生的艺术大师也比中国要出名。日本的动漫更是世界闻名。而影响中国艺术的发展,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儒家。而儒家中起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科举!

科举是什么?科举是下层人民到达上层社会的一个通道途径啊!在中国古代,整个社会,成千上万的秀才书生,数十年寒窗苦读考科举。大家都知道一篇课文,范进四五十岁才考中举人,最后喜极而疯,作者虽然用了夸张讽刺的手法,但这种现象在当时比比皆是。人民除了精耕细作之外,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时间都用在钻研四书五经上,哪里还有时间研究艺术?

儒家思想讲究的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多少人手捧圣贤书,是居庙堂之高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忧其民,整天都在忧虑中,哪里还有心思想别的。到后来,又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极大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还有一点就是考科举只考写文章,策论,也不考数理化,所以中国的科技也一直不怎么发展。

我们再来看中国的那些仅有的艺术家们,李白应该算一个吧!李白为什么写诗写的这么好?飘逸洒脱,人称诗仙。李白最后不也是被贬,逃脱科举体制之外吗?陶渊明就不用说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压根就不想考科举。柳永都熟悉吧,经常在青楼游走,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词。青楼是什么地方,是古代文化最松散,自由的地方......

为什么好多人都说儒家思想祸害中国?其实原因还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儒家的思想,以及根据这套思想所创立的一些制度。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凡事都是两面性,也正是有了董仲舒儒家的大一统,才使中国始终以一个大帝国的身份传承千年,不像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下场一样,所以,大家辩证的看待吧。


桃花间一壶酒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战国七雄争霸之时,不少当时的人才毕业后都被分配到了各国。孔子生于鲁国,家里是没落的贵族,祖上曾是宋国贵族,只不过生不逢时,到了孔子这一代就基本上温饱都是问题了。



孔子十五岁就觉得自己应该干点事,不应该再这么浪费人生了,于是博览群书,慢慢建立自己的学说,光收门徒,四处演讲,成了专家,经常被国家领导人接见。曾经他只是个看仓库的,但是粉丝数量涨上来后,名气越来越大,就连贵族都对他赞誉有加,夸他是人才。


孔子的仁爱思想,非常符合统治者的口味,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套治国方针和民众守则,有了他这套政策,社会矛盾越来越少。然而,鲁国还是灭亡了。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一看孔子的学说,心想这是什么玩意,要想获得权利,就必须打仗流血,于是乎来了个焚书坑儒,把儒家思想学术著作都烧了,把儒生都挖了个坑埋了。

到了汉朝,由于统治阶级意识到,社会矛盾越来越大,必须要有一种友好的与百姓的对话方式,用信仰改变他们的思想,这样才能杜绝他们动不动就与自己干仗的危险。从此以后,君臣父子,礼义尊卑,这种教条性的思想成了国学,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局限性。孔子的思想,是专门为封建阶级统治者服务的,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虽然核心是好的,但终究过于教条化,不利于人的思想解放。


历史密探


这个问题涉及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区别对待,我来说几句。

一,儒家思想界定。一般来说,我们平常提到的儒家指的是孔孟儒家思想,而不是别的思想派别,这一点必须首先弄清楚。任何思想学说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儒家思想也一样。

二,儒家思想精华。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它的核心是仁义孝道和封建礼学。其中,礼仪之邦,礼贤下士,尊师重教,孝敬父母等等,是精华部分。

三,儒家思想糟粕。毫无疑问,今天看来,儒家思想有不少糟粕,比如说,君臣之礼,限制妇女的三从四德和贞节牌坊,限制婚姻自由的父母之命和媒约之言,不合时宜了。

总的来说,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一朵奇葩,后来人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的继承。



hi123


因为无知啊!再加上先秦之后读书人的错误解读。知识为用,在于人怎么用。思维层次不到,解读不了胡乱用,那不是知识的错。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说仁义礼智信,历代君主专制会往极端自利残暴民众的方向走。历代也有不少打着仁义礼智信来利己的读书人,这是他自己的人品问题对不对?这些人歪曲解读儒家思想既有心地也有思维混乱的原因。

我建议你自己读读先秦诸子的文章,有研究才有发言权。全篇地阅读和思考,根本不是教材选用和听别人过滤后的论断那么回事。

诸子论管理求治,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心地平等性的区别。平等心就是仁心,推己及人的恕是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要求。礼是资源配置,所有资源配置的平等是礼的根本,“礼者,以财物为用”。仁而礼,是求治大同。

《大学》有点思维混乱,给了自利的文人可乘之机,这个要甄别。若你是成人就先看《论语》,《论语》中的“子曰”是圣人言,弟子的话思维层次不够先撇下。《孟子》的思想建立在孔子的基础上的,单解容易被偷换概念,得用《论语》为基础读《孟子》。为学读《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这是孔子编订的教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但孔子主要是立《春秋》垂教。《春秋》论史言治,没有决策者的思维一般人读不懂,那就读读诗、礼就好了。再不行就先背唐诗读古文观止,打好古文底子再回头研究儒家。

“儒,古同“懦”,柔也,术士之称,是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服务于周朝贵族及其子弟的人。“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周朝的贵族是世袭统治者,儒术本为治世而用。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道本意为思维框架、世界观、战略思维;道门为儒家分支。三皇立人道是为了人类传承发展,造儒字的起因就是为统括人类求治的需要在其中。

儒,人需。从字因说,所有为人类发展而出现的文字、思维、语言、学说传承统归于儒。”

说儒家思想荼毒的人傻,你别傻。

补充下下,在我草稿中复制来的。留言的朋友,你有问题我愿意解惑。但若是因为你自己的思维不足 处事不当受气了 找这来发泄,还是省省吧!多学习才能提升自己,不是诋毁传承文明。

第一节选

“大同,是说管理。《大道之行也》是论管理,公心是大道。公心作为决策管理者人生观的情况下,各级管理者的选拔从心地人生观和天赋两方面为稽式考量:“讲信修睦”是大道为公的管理实施总则,管理者本心诚实有信、持平等心敬人敬职司这叫服务型管理;接下来几句表述管理方向,一社会保障完备,二分配趋均衡——民不患不均易于教化。“男有份”是说职务分配,“女有归”说孩童抚育、人类承继,“鳏寡孤独”说社保体系,公心决策者培养慧力、谋断行的能力用于选人、职司分配。

持续的强治之举在于管理者价值观稳定和思维的融合度提升,世界观的稳定表现在社会资源配置方案的持续均衡调整。

人本,我们说三观,不是用资本割裂人类。资本本身没有问题,资本的意义才是关键:资本用在哪、增殖资本如何配置、经营如何持续才是资本的意义所在。人类的共性是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这是斩断资本割裂人类论调的立论点。管理任人说三观,任用管理人员考虑人生观、平等性的差别;经营考虑价值观链接、合作方式和资本的节约运用;薪酬和利润考虑均衡配置。”

第二节选

“孔子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周文王死了331年后,“春秋第一相”管子出生。管仲(约前725-前645)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三十年大治:治民仅用刑罚“不足以服其心”,必须辅以德教,“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这是管子思想的中心。“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牧民》。“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礼义为管理者思想行为准则,廉耻为管理者自修准则。

《牧民》是决策思维总则:先四维再四顺是强调价值观引导;“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说政令要与行为符合;“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决策者平等心为用;“无私者,可置以为政”,任人不以技巧,以公心为用;“人事之起,近亲造怨”,所以修身齐家在前;“身者,治之本也”,人民本;然而齐以青楼富,言行相悖。

《管子》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由此看出当时诸子为治皆为人道承继,儒。“《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道家著作”,道儒实是一门。”


节度使95


儒家思想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多内容,后来流传下来的儒家思想,被严重窄化了。加上历代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利用,使活的、注重内省和反思的儒家思想变成了思想统治工具。后来的儒生又片面强调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伦理观念,这些观念严重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造成了家国同构的古代人的心理结构。

现在我们接受的儒家思想,是经过董仲舒、朱熹等人一步步诠释和解读的儒家思想,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孔子、孟子所创的儒家思想。

人们提到中国封建社会时常讲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马融。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这种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这样的儒家思想是重秩序而轻个人,重礼教而忽略活生生的人的感情和思想的。

和近代西方思想所倡导的向死而生,积极思考人活在世界的意义不同,儒家思想是不思考来世和彼岸的。儒家主张向古代“圣贤”学习,就是树立一个道德楷模,让大家去学习。除此之外,儒家思想对人的欲望的认识非常负面,《礼记·乐记》中说:"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二程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后来,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这样的儒家思想是冰冷和缺乏活力的,是把所有人的道德水准都拔高到“圣人”位置的,也是僵化和缺乏人性的。

在儒家思想中只看见伦理和道德,看不见实验和科学精神。后代人难免觉得空洞华丽,有些道貌岸然。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化,儒家思想首当其冲,“打倒孔家店”的呼声振聋发聩,可见这种思想对人心的束缚和戕害多么严重。当然,五四对儒家思想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最好对儒家思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再去思考它的意义和价值。


兰阇读书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儒家思想文化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

当孙中山推翻千年王朝和“五·四”运动文化后,新的思想文化取代了儒家思想文化,当然也就说儒家思想祸害了中国……

“破旧立新”的岁月,孔家庙被拆,当然批判儒家思想文化祸害了中国……

于是乎,诞生了革命历史文化,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今天,当我们富起来强起来时,应该“古为今用”。

儒家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是辩证的统一。在新时代,我们不仅取其儒家思想文化之精华,而且弘扬苹果命传统文化,对文明中国和实现强国梦具有现实意义!


gzj6068


年轻时候,对历史和文化一知半解,接受的思想与认知都是近现代文化的大批判,感知社会的愚昧落后都是儒家思想造成的,还没有读过半点儒学原著就大言不惭的写下毕业论文《儒家思想是禁锢历史发展的绊脚石》,二十多年过去,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沧海桑田,阅读了大量的儒家经典,阅读了无数海内外评论,感觉当时的可笑至极,用一种义和团文革式愚蠢无知的手段东拼西凑断章取义的批判儒家思想,有现在一大批愤子的盲目和无畏,真是羞愧难当。

儒家思想形成非常悠远,与我们民族在远古时代的变迁、战争、融合,同祭祀、农耕文化、家族意识、等级制度的形成、礼仪文化等有密切关联。殷商时代的青铜文化所反映的血缘制度、丧葬制度、巫术祭奠和西周早期的分封制、井田制等这些都是孕育儒家思想的精神前提。可以说儒家思想在远东的形成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趋势,春秋战国时代迸发出无数思想的火花,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影响和改变历史进化的航线。可惜,绝大多数都在社会实践社会发展中折戟沉沙。孔子只不过是春秋末年孱弱小国鲁国没落贵族后裔,一个没有父亲的弃儿,在礼崩乐坏弱肉强食的年代不识时务的妄图恢复周礼,企图中兴周天子有序的等级统治。在鲁国被权臣和家臣搞得头破血流,仓惶流亡列国,到处兜售自己的象牙之塔,风餐露宿、饥寒交迫、栉风沐雨成为主旋律,惶惶不可终日如丧家之犬。就是这样一位从来就没有丧失过对理想和信仰的执着追求者,带着自己的一大批追随者完成了儒家思想的集大成,像黑暗里的烛光,如大海中的灯塔,照耀历史的希望。孔子编纂的《诗经》是古代文学的滥觞和重要源头,大量的民歌民俗脍炙人口,编纂的《春秋》是历史第一部完整的编年史,是传统历史的标杆,孔子对《易经》的解读开创了易经新领域。《论语》是弟子记载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也是儒家思想重要的文献。可以看到孔子在对国家、家族、学问、礼仪、鬼神、修身、养性、正心、音乐、典张等各方面的认识,深刻的体现了孔子的忧患意识、家国情怀、广博的知识、平易近人的作风、充满智慧的头脑、虚怀若谷的风范、敢于直面担当的精神,是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著作。

孔子之后,儒家思想像星星之火,战国中期的孟子又是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孟子学派代表着强烈的入世精神和亲民意识,塑造浩然正气追求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君子形象。先秦的儒家思想可能对于在纷乱纷纷的列强统治不能起到关键作用,但是从汉武帝以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位置大一统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使用儒家思想做为官方的主流意识,这与我们的地理环境和古代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东亚地区地貌特色的多样性复杂性,落后封闭的交通,农业生产需要的水利工程,黄河流域周期性的泛滥,不定期的军事行动和自然灾害等,这些都需要一个强大而稳定的政府机构和完善的文官制度,大一统是历史的选择,官方的儒家思想行之有效的维护了王朝的有序发展,民间的儒家思想维护了宗族家族血统的自然延续,使我们的文化又了深厚的底蕴。近代史的落后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古代的官僚制度和过于成熟的文化不可能在明末形成资本主义的突变和迎接近代科学的曙光。近代被西方西方列强侵略是历史必然性的阵痛,惨烈撞击的苦难历程,使我们清醒的看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流亡和突存在无量之头颅和鲜血里挣扎,义无反顾的迎接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五四精神的核心,疾风暴雨的打倒孔家店,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鸣与过去决裂。然而,历史悲哀的轮回,当我们把一切横扫批倒批臭的时候,并没有找到应有的自信和尊严,而且丧失了方向和生活的支点,那些在几千年来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文化幽香,那些支撑着我们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道义呼唤,那些维系社会和谐与立命于良知底线的儒家思想时刻闪烁着历史与现实的光芒。


G无名女郎


有的人说儒家思想祸害了中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特别是中国在秦汉时期能够变成大一统国家,都有儒家思想起的作用。而其后中国也曾经有过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分裂割据的时代。但是正是由于有儒家思想,使得中国一次次走向统一。而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古文明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明也和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今天,很多中国人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能够说明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对中国人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但是,在后来的历史中,特别是南宋和明朝所谓的以道德为本位的儒学,的确祸害了中国。很多所谓的大儒空谈道德,甚至自己私德都有很多问题,却对其他人进行道德绑架。一旦这些人不能够达到他们的道德要求,就进行肆意的诋毁,甚至置之死地而后快。而不管这些人是杀敌的将军还是维持国家运行的尚书、大学士。到了明朝末年,这些人甚至投敌叛国时,还特别注意袍子上的土(洪承畴)、或者殉国时还嫌水凉而放弃(钱谦益)。这时候的儒家思想已经是祸害中国的元凶。因为,道德为主的儒学的确不是强军富国的武器。过分空谈道德的儒学,也只能误国误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